-
1 # 小杰80164096
-
2 # 獵奇動物社
“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為此,古代的許多帝王不惜人力物力財力,最後終究是一場空,比如秦始皇就對長生不老藥深信不疑,為此,他三次東巡未果,最後又派御醫徐福攜三千童男童女歷經千辛萬苦也沒有找到。
可見,長生不老的誘惑力是有多大。但是反過來想,誰又不想長生不老呢。
扯遠了哈,我們再回過頭了看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沒有進化出長生不老,可以更新自己身體的大型動物?
眾所周知,似乎任何動物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宿命,即使是人類也不能倖免。而所有的動物都要遵循自然規律,而生老病死就是自然規律。
就拿白堊紀時期的恐龍來說吧,體型龐大的恐龍比比皆是,至於它們是不是長生不老的動物我們無從考證,但是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它們早在幾億年前就已經滅亡了。
這也就是說即便是個體的“長生不老”也逃過不大自然的一些“神秘”力量,比如火山噴發、地震、海嘯等等。
看完了遠古時期,我們再把目光放在現代。現在生活在陸地上能稱得上是大型動物的動物也不多,陸地上就是大象,而海里就是藍鯨等等。
這些動物在這個時代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也就是說我們都在享受同一個環境,無論是好是壞。而環境的汙染和破壞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問題,那這些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的動物當然也不可避免的要面臨生存的挑戰。
即使有的動物進化出了長生,但是這不代表它們就能抵抗住一些新型的病毒和汙染。
舉個例子,燈塔水母是公認的可以“長生不老”的動物,沒有之一。據研究,燈塔水母在性成熟後就會返回幼年時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返老還童”,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週而復始的無限迴圈。
但是,如果有一天海洋汙染到了一定程度,就算是可以“長生不老”的燈塔水母也會因為外界因素而死亡,這是不可控的。
就像大象、藍鯨這種體型龐大的動物依然逃不過這種宿命,即使你能“長生不老”,但你不能保證你可以“百毒不侵”。
所以,在你進化的同時,很多東西也在變,因此,如果無法適應不斷的變化,即使你有“長生不老”的本領最後也只能乖乖的服從大自然的安排。遵循“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
3 # 怪羅科普
簡單的回答是:壽命並不是必須的,而讓種族延續才是必須的,如果一個物種擁有永生的能力,必然消耗所有能消耗的資源,而對於任何種群來說,生存的資源都是有限的。
正如歷史上許多人說的那樣,與地球上的大多數生命相比,尤其是同樣體型大小的哺乳動物,人類的壽命似乎特別長。
關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提出了很多理論,但是究竟是什麼決定了不同物種的壽命仍然存在一些爭論。
人類過去的壽命據可考證的記載,歷史上最長壽的人是一位名叫珍妮的122歲法國婦女,於1997年去世。
事實上,你身邊可能就有人已經老到三位數了,活到100歲或更長時間已不再是一件不尋常的事情,我們覺得這是司空見慣的事。
但在兩個世紀前,人類的預期壽命卻短很多,1900年的全球預期壽命只有31歲。
20世紀,我們在醫療技術和科研領域迅速進步,並進行全球化知識普及,使全球的預期壽命在2014年提高到72歲。
這意味著,在數十萬年的時間裡,當我們的祖先進化成一個物種,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物種時,他們的壽命可能不超過30年。
可以將其與黑猩猩的壽命進行比較,野生黑猩猩的平均壽命為40-50歲,圈養黑猩猩的平均壽命為50-60歲。
考慮到我們與類人猿的親緣關係,就可以理解現代人類壽命。畢竟,今天的人類在農業和醫療技術、住所、天氣預報等有諸多優勢。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全球的平均預期壽命一直在持續增長,但是一直困擾科學家們的問題是人類壽命是否有上限?不斷進步的醫療水平是否會使100歲和過去的72歲一個水平?
現有的知識讓我們對目前的壽命有了一些看法,但它不一定能回答所有的問題。
為什麼人類比其他大多數物種活得更久?
確定生物壽命的理論機制存在爭論,各種機制各說紛紜。
能量消耗機制與大多數其他物種相比,人類和類人猿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熟。新生的馬在出生後90分鐘就能走路,而人類通常需要1-2年才能走路。
有些種類的鼩鼱(qú jīng)和人類一樣是哺乳動物,壽命不到一年,通常在它們產下後代的幾周內就會死去。
另一方面,人類的性成熟至少要經歷10年,而在世界各國,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女性的平均年齡從18歲到31歲不等。
事實證明,其他物種的發育、成熟和繁殖要快得多,能量消耗要高得多,因此需要更多的能量。鼩鼱(qú jīng)每天吃昆蟲的量和它們的體重差不多重,因為它們的新陳代謝非常快,心臟每分鐘跳動超過600次!
有些物種的發育和繁殖速度更快,在1-2年內成年,並在其可繁殖的時期儘可能多地繁殖。
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恰恰相反,代謝率相對較低,大約是其他哺乳動物的一半。細胞呼吸和能量消耗會快速消耗有機體及其系統,而代謝率越低,壽命就能更長。
基因控制機制在一些結構簡單的物種中,發現了一種基因,可以控制基因轉錄、蛋白質生產和觸發生殖功能,有效地限制了壽命。
研究發現,當這種單一基因在蚯蚓中發生突變時,蚯蚓的壽命可以延長一倍。這一基因似乎是控制人類胰島素分泌的基因的早期前體,也可能是抑制和啟用其他基因的控制機構。
這些發現令人興奮,因為它們可能暗示了生物體生命週期的潛在基因藍圖。對於尋求“不老泉”或“長生不老”的研究人員來說,這些前沿研究尤其令人興奮。
規則的例外雖然人類有可能活一個世紀或更長時間,但我們絕不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生物。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發現的巨龜已經生活了150多年,而格陵蘭鯊魚最古老的標本已經超過400歲了!就無脊椎動物而言,有些蛤蜊物種的壽命也可以超過5個世紀!
人類的預期壽命在僅僅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就增長了一倍多,這是相當驚人的,但從我們目前所知的,或實際應用來看,我們的平均壽命是有上限的。
隨著細胞和組織變老,在基因編碼上會出現更多錯誤,身體就開始崩潰,更有可能出現疾病,治癒的能力受到阻礙。
其實所有生命存在的意義都是一樣的,延續自己的基因,並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個長壽體。
-
4 # 西瓜24
因為從物種進化角度,更新自己身體的成本太高了。
拿汽車做個比喻,一輛車設計使用壽命是15年。15年之前,車子壞了之後最合理的處理方式顯然是修復。因為零件問題不多,可能幾年修一次就可以正常使用,修復成本遠低於車輛價值。
15之後,大部分汽車零件都達到使用壽命了,開始普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個時候可能每個月都需要進修理廠。要知道單個零件的價格遠超過整車,再加上修理費,這輛車的使用成本開始超過車輛使用價值。這個時候車主最理智的選擇就是報廢車輛,再買一輛。
動物的身體其實也和車輛差不多,很多器官都是有使用壽命的,比如血管就和橡皮管一樣,到了壽命就會失去彈性,造成靜脈曲張,比如脊椎就和車軸承一樣,用久了就變型,造成椎間盤突出。比車輛更慘的是,修理車輛可以熄火,而動物身體的大腦、心臟這些器官是沒法休息的,修理人體就像是在修理啟動狀態的車輛,成本更加高。
作為人自身肯定是不願意自己死亡,但是進化就是一個最理智的車主,只會選擇最優方案,這就是透過生殖來造一輛全新的車,就是自己的後代。
-
5 # 腦坑科學家
01
長生不老這就是一種長壽與年華的比喻,長生本就是包好了很多因素的挑戰,他不僅僅指的是沒有上限的壽命,更指的是能幸運活下來,所有它不是現實的量,沒有長生。
而不老是永葆年華,因此對於進化到了不老的境界又怎只不老年華之後是什麼呢?可能不老年華就是最終老的狀態呢?不老沒有明確的界限是個模糊的量,所有沒有不老。
02長生不老彷彿是萬物所向往的一種狀態,透過各種方式在延續,而在個體中也是呈現出這種狀態,儘管似乎他們知道是不可能的事。
長壽的發展透過增長壽命和處於安全的地位來實現,而不老透過機體規律的代謝更新和創造更適合養生的環境來實現。這些只是方法手段,這不僅包括大型動物也包括人類在使用。
因此自然界沒有絕對安全的地位,沒有無限長的壽命,沒有長久有益無害的生長環境,所有進化是達不到長生不老的。
03自然界是聰明的,雖然知道長生不老的個體是不現實的事情,但是他們創造能夠延續個體的整體辦法,那就是繁衍和群落,把長生不老交給了後代,新的自己。
其實都在時間長河中發展進化,不僅是個體還是群落,都在延長存在的最好年華,一點一滴。
回覆列表
高維世界的生命是長生不老的。
高維世界即精神世界。
三維物質世界是是人類大腦被程式設計後看到的虛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