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麻衣冢

    漢朝亡於漢武帝劉徹,我覺得這種說法真的太苛求先人了,而且也過於甩鍋了。漢武帝劉徹,16歲繼位登基,在位54年間,他注重加強中央集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改變了自漢高祖以來的對北方匈奴採取和親交好的戰略,任用衛青、霍去病等將領,逐匈奴於漠北草原,大大緩解了匈奴對於漢朝的軍事壓力。在他的帶領下,西漢王朝進入了鼎盛時期。

    然而漢武帝后期,武帝醉心於求仙問道,又因為巫蠱之禍造成了父子相殘,太子、皇后自殺。再加上連年的戰爭和經營西域,造成了田地荒蕪,百姓苦不堪言。西漢王朝由鼎盛走向了衰敗,所以說漢武帝留下的江山並不是一個繁榮向上,而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天下。但是說西漢亡於漢武帝,確實是苛責了,首先後世的風評,對於漢武帝還是功大於過的。他儘管耗盡了民力,但是確實解除了北方匈奴的軍事威脅。為後面的昭宣中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西漢並不是在漢武帝后期就一蹶不振了,在漢武帝之後西漢王朝還是堅持了一百多年的。西漢的滅亡,應該是後期皇帝的昏庸無能,並不能苛責漢武帝過於耗費國力。並且西漢的滅亡是由於王莽的篡位,並不是亡於農民起義。所以說,西漢的滅亡和武帝時期的戰略政策並無多大關係。

  • 2 # 國史記聞

    歷史學家呂思勉先生曾經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但是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這麼苛責漢武帝,確實有點過分了,畢竟一個朝代的結束有著非常複雜的原因,而且從漢武帝駕崩到西漢滅亡尚有八十年的歷史。為什麼不去追究漢成帝、漢平帝等人的過錯,而要把責任推給漢武帝呢?

    漢武帝在位期間所犯的最主要的過錯包括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在位期間發生“巫蠱之禍”,造成了較大的政治動亂;求長生不老,影響了社會風氣。但是他給整個中華民族也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如果沒有他統一思想,加強中央集權,後世不一定亂成什麼樣呢,會不會又回到戰國那樣的分裂時期呢?如果沒有他開拓疆域(有學者統計,漢武帝讓中華的版圖拓展了近200萬平方公里),聯通西域(重要的是得到了河套地區——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產馬地之一),他的後世能守住劉氏江山嗎?對抗虎視眈眈的外族時能有這麼強的騎兵嗎?

    最後,再引用一句話:漢武帝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為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

  • 3 # 秉燭讀春秋

    這是無稽之談,縱觀中國歷史,漢武帝是千古一帝,在整個漢朝,沒有一個人能像漢武帝那樣把匈奴人徹底打跑。匈奴人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就像光腳的無賴,時不時侵擾漢朝邊境,打得過就燒殺搶掠,走的時候搶人搶東西。打不過直接開溜。

    匈奴侵略由來已久,就連漢高祖劉邦都吃過匈奴人的虧,劉邦被冒頓單于圍困白登山,陳平最後用金錢賄賂單于之妻,才倖免於難。

    ▲白登山之圍

    呂后更是在劉邦死後忍氣吞聲,哪怕匈奴單于百般羞辱,呂后始終不敢和這些野人死磕。(冒頓單于見劉邦死了,寫信要娶了呂后,分明是羞辱呂后,但鑑於國內形式只能忍了,好言安撫,還送了美女給單于)所以“漢之和親”的屈辱從漢朝一開始就形成了。

    漢武帝雄才大略,試圖改變“和親”這一狀況有錯嗎?面對由來已久強大的敵人委屈求全就對了?漢武帝繼續和親並不難,但“漢之和親”是漢武帝劉徹心中之痛。試想有哪個血性的男人會讓自己國家的女人去承歡和屈辱於野人的腳下,而換來國家一時的相安無事。

    漢武帝畢一生之功,擊敗和趕跑了匈奴人,收復了割讓出去的土地,難道漢武帝有罪了嗎?

    漢武帝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有時候“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誰也想過安穩的日子,難道漢武帝天生就是窮兵黷武之人嗎?

    ▲漢武大帝劉徹

    有道是:太平本是將軍定,哪個將軍見太平”這句話用在劉徹這裡也貼切,匈奴人是趕跑了,消耗國力在所難免,打仗打的就是經濟,漢武帝難道不懂錢來之不易?他難道願意幹勞命傷財的事嗎?

    由此推論,我們為什麼要反擊外來侵略者,做亡國奴多好,吃得好用的好……

    漢武帝明白自己的職責,有時“箭在弦不得不發”。當匈奴人遠遁後,漢武帝及時調整國家政策,休養生息成了他晚年的基本國策。同時為了緩和關係和各階層的矛盾,武帝做了自我反省的詔書,史稱《輪臺罪己詔》,重啟漢初黃老思想,無為而治,與民生息。

    ▲輪臺罪己詔

    我不知道誰說的漢朝滅亡亡於漢武帝,難道是磚家?這純屬危言聳聽,假如漢武帝有什麼嚴重的錯誤,我覺得就是他晚年製造的“巫蠱之禍”,看似是家庭中他和太子之間的矛盾。實則是涉及到國家的安定。太子乃國之根本。太子一動,國家不穩。這是漢武帝劉徹晚年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但瑕不掩瑜,不能因過而廢全功,也不能因功遮全過,要實事求是的評論一個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皇帝也概莫能外,說武帝亡國就有點誇大其詞了,你覺得呢?

  • 4 # 破乞

    提起歷史上橫徵暴斂,鬧得民不聊生的皇帝,你馬上脫口而出秦始皇、隋煬帝這些人。但你能想到,一直被後世極力推崇的漢武大帝,在這方面也毫不遜色嗎?漢武帝劉徹,那可是中國財政史上的一大狠角,他透過各種財政手段搜刮民財,給當時的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災難。

    咱們都知道,秦朝之所以滅亡,跟秦始皇以及他兒子胡亥橫徵暴斂、奴役民眾有非常大的關係。所以在漢朝初期的時候,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這些皇帝,都吸取了教訓,知道賦役太重的話,就會民不聊生,那江山也穩固不到哪兒去。所以,他們就採取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統治手段,老百姓總算有個喘息的機會。不過,等到漢武帝那會,就早把這茬給忘記了。那時候,漢朝已經非常富裕了,富裕到什麼程度呢?史書上記載說,因為錢太多,連栓錢的繩子都爛了。倉庫糧食多得只好堆在露天放著,家家都有成群的馬匹,大家生活得那叫一個滋潤。

    這種情況下,劉徹登基為帝,因為錢多任性,他就開始胡折騰。那時候,漢朝一直有個嚴重的威脅,那就是匈奴。原本,雙方一直採取的是和親政策,相安無事。但漢武帝可不願意跟匈奴這樣在他看來是蠻夷的民族和平共處,所以就挑起了跟匈奴之間的戰爭,結果這一開戰不要緊,雙方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長期戰禍之中。你打仗就得燒錢啊,漢武帝對匈奴發動的這場戰爭,很快就把他爺爺和他父親積攢下來的鉅額積蓄揮霍殆盡。那怎麼辦呢?

    於是乎,漢武帝就重用桑弘羊這些財政大臣,開始變著花招地搜刮民財。具體來說,這些所謂的財政改革有下面幾項。

    第一項是,向兒童徵收人頭稅。人頭稅早在秦朝的時候就開始實行了,但之前針對的都是成年人。從漢武帝的時候開始,就連3歲的孩子都得交人頭稅,甚至很多地方從孩子一出生就得交稅。很多家庭因為交不起稅,不得不把孩子給殺了。

    漢武帝斂財的第二項措施,是賣官鬻爵。他公開鼓勵賣官,不管什麼人,只要你有錢,就能買個官噹噹。老百姓向朝廷繳納奴婢的話,還可以免除終身徭役。當時有個放羊的普通老百姓,因為一直資助朝廷,最後被封為關內侯,官拜御史大夫,被樹立成愛國的先進典型。另外,有犯罪記錄被剝奪政治權利的那撥人,也可以出錢來換取政治自由。

    漢武帝的第三項措施是,徵收包括動產和不動產在內的財產稅。就是說,商人得據實向政府呈報財產,然後按照一定比例給朝廷上交財產稅。那些有車、有船的,還得上交車船稅。誰要是敢隱瞞不報,那就沒收全部財產,並且發配邊疆。為了把這個制度落到實處,漢武帝任用了一批殘酷無情的酷吏打手,用嚴刑峻法搜刮了數以億計的民間財富,最後鬧得老百姓都不敢存錢,有點錢就趕快吃光花光,今朝有酒今朝醉,儲蓄和投資就乾脆別想了。

    第四,漢武帝透過發行新貨幣的形式來斂財。當時朝廷大量發行了一種貨幣叫白金幣,就是用白銀和錫混合製造的錢幣,而且市值還非常大。那老百姓手裡辛辛苦苦攢的那些銀子,一下子就貶值了。用咱們今天的話來說,這是赤裸裸的通貨膨脹,是瘋狂掠奪民財的行為,弄得民不聊生。而且,這項政策還刺激了地下黑錢市場,很多人偷偷地自己鑄造這種貨幣,最後被定罪處死的就多達幾十萬人。

    第五,漢武帝實行鹽鐵酒專賣政策。說白了,就是由政府給民間發放煮鹽用的盆之類的工具,讓他們去生產食鹽。誰要是敢私自生產或者違背政府的要求,就定以重罪。為了把這項財政制度貫徹下去,漢武帝還專門安排官員在全國範圍內巡查。這種國家壟斷的鹽鐵專賣,鐵器質量低劣不能用,鹽鐵價格又非常高,但官府卻強迫老百姓必須購買。除了鹽鐵,漢武帝對酒也實行專賣,從而短時間內增加了大量財政收入。

    上面就是漢武帝搜刮民財的幾個典型財政政策。不過,你可別以為這些搜刮上來的鉅額財富,都是拿去對付匈奴了。其中非常大一部分,都是用在皇家的奢侈享樂上了。漢武帝建了一系列的宮殿,還多次“巡幸天下”,數次封禪,鋪張浪費非常驚人。最主要的是,他的鋪張浪費和窮兵黷武給老百姓帶來了嚴重的災難,社會經濟那是一片蕭條。

    所幸,晚年的時候,漢武帝開始有所悔悟,釋出罪己詔書,公開承認過去興師不當,表示要改過自新,不再用苛捐雜稅霍霍老百姓了,這才使得西漢的統治重新穩定下來。

    所以你看,如果說漢武帝比秦始皇有什麼高明之處,那可能就是這麼一點了。如果不是他在臨死之前有這種自我糾偏的舉動,漢朝的江山說不定早就在他手上就完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興趣愛好改變了你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