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誰是“城市大腦”之父,“城市大腦”是怎樣提出來的呢?
3
回覆列表
  • 1 # 造就

    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

    2050志願者 阿里雲創始人

    演講開始時停電真的很有意思。我保證它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肯定沒有做什麼壞事……不過我覺得這正合我的心意,我是很不願意準備所謂的幻燈片的人,今天沒有電正好也不用放了。而且在停電的時候來討論今天大會的主題——未來城市,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停電中,王堅博士拿著小喇叭演講

    01所有的城市問題都是規劃出來的

    今天的城市有兩個幽靈一直圍繞著我們,揮散不掉。

    第一個幽靈是城市中最重要的主體——人。

    儘管那麼多人生活在城市裡,但是他們就像幽靈一樣不為城市所知。

    回顧一下城市發展的歷史,總是先有人再有城市。可是這種狀況慢慢地變了,異化成——先有城市,後面才需要人。中國獨特的春運現象正是這一異化現象的反映。

    第二個幽靈是技術的幽靈。當大家如此熱情地探討眾多新技術時,並不知道這些技術到底該用在哪裡。

    過去幾年,我們聽了那麼多關於大資料、物聯網的事情,很多人以為把路燈改一改,裝上攝像頭就是智慧城市了。可一旦你問:這些東西在哪裡?可能就傻眼了。技術也像幽靈一樣沒有安身之所。這就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給予了城市巨大的進化機會。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反思一下,城市為什麼會出現上述問題。

    最初城市只有幾十個人的時候,是由這些居民來決定城市是什麼樣子的。

    當城市發展到一定規模時,突然有一個規劃師覺得自己比城市裡其他的人都要聰明。他說我可以來幫「你們」規劃這個城市。

    我相信,今天所有的問題,就是被這麼規劃出來的。

    因為沒有一個所謂的規劃師能夠傾聽到城市中每一個人的聲音,也沒有一個規劃師可以瞭解這座城市中每一個人的酸甜苦辣。

    當城市越來越大,我們依然希望城市能夠考慮到每個人的活動與想法——這是城市規劃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只能靠每一個“居住在城市裡的人”所產生的那個新資源來解決,那就是資料。

    現場觀眾開啟手電筒模式,給舞臺上帶來一絲光

    有了這些資料,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排隊會成為大家懷念的體驗,

    堵車也會變成大家懷念的體驗。

    我相信大多數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體驗過停電了。這就是為什麼一開始停電我就來勁的原因。

    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電,你是否會生活在這座城市裡?

    我想如果沒有電,上海不會有這麼多人。

    沒有電,不會有電梯,我們的樓就蓋不了那麼高。人類最了不起的文化——夜生活,不是我們創造的,而是因為有了電才出現的。

    上海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造了夜生活的城市,回過頭來想,上海人也一定是最早使用基礎設施的人。

    王堅博士演講中,工作人員正拿著手機坐一旁錄音

    基礎設施的重要性超過任何人的想象。

    就像電從三峽進入到千家萬戶需要“電網”這個基礎設施一樣,每個人活動所產生的資料資源要影響一座城市,也需要新的基礎設施來支援。

    這個基礎設施,我們稱之為「城市大腦」。它將讓在座的各位有一天能真正瞭解自己所在的城市,而不是規劃師。

    我沒有對規劃師不尊敬的意思,城市規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大部分規劃師想到資料時,都是為了用資料去證明規劃的正確性。

    如果從城市大腦角度來看,這是不對的。規劃師應該做的是,當居民透過資料告訴城市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時,然後,我們用資料去證明這些人是正確的。

    我相信,在資料資源極其豐富的未來,一定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02資料教我們如何建設城市

    今天的中國是全世界資料資源最豐富的國家。

    當美華人還在用支票付水電費的時候,中國的老百姓已經用手機去買茶葉蛋了。

    說一個讓大家有體感的數字,現在每一個人為城市產生的資料可能是以前的幾千倍,甚至幾萬倍,超過之前一個國家一整年的資料總量。

    大家有意識到這種變化嗎?可能很少人有。

    當一個社會,一座城市的資料資源如此豐富時,你一定會重新思考這些資料資源會對城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大家根本不知道,我們其實不需要用那麼多電,大部分電都被浪費掉了。大家也不知道,我們的道路也存在著大量的浪費。

    你知道有多少路是浪費掉的嗎?

    大螢幕閃了一下,王堅回頭看,終於來電了

    正好我有楊浦區關於道路面積的數字。按照官方說法,楊浦區的道路面積佔了全區土地面積的17%。後來,我把楊浦區的其它軌道交通里程算了算,發現這個數字被大大低估了。我自己估測,這個數字大約是20%-25%。

    大家想想看,光是一條條道路就把整座城市四分之一的土地資源佔掉了。而且這些資源大部分時候還是閒置的,尤其是在晚上。大家天經地義地覺得,這條路晚上就應該是空在那裡的。大家根本沒有想過,那麼多路的使用效率是很低的,遠遠低於大家的想象。

    資料資源告訴大家,我們不是要多修路,是應該少修路;我們這些高架都是白修的。這就是為什麼波士頓花了那麼多錢把高架改到地下去,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方式。

    資料資源不但能夠改變一個城市的形態,還能逐漸改變我們建設城市的方法。

    建設城市的方法不是增加更多的東西,而是減少更多的東西。將來的城市會有越來越少的路,從而留出越來越多的空間去做別的事。

    03一定要堅持自己所相信的東西

    最後我想說兩件事。(我們該怎麼去做?)

    第一,分享資料是一座城市新的文明的開始。

    為什麼這麼說?

    大家有沒有想過,Uber、 滴滴其實不是在分享汽車,而是在給這座城市分享資料。

    大家想想看,現在的年輕人對分享資料這件事多有信心。

    過去,你早上出門,去哪裡可能會跟你父母說一聲。要是不高興,可能連父母都不講。但是現在出門,你可以把自己從哪裡到哪裡的資訊,都分享給一家計程車公司。

    愛彼迎不是幫助居民出租一個空閒的房子,而是表明每個人都有信心告訴大家,我家裡有一間房子是空著的,別人可以來用。

    如果大家只是分享自己的空間,那七十年代的中國可謂最好的分享經濟。因為那時候,每家都沒有廚房、衛生間,大家都共用一個廚房、一個洗手間,對吧?

    但那時候,真的只是分享物理設施而已,不是分享資料。

    資料的分享把人類帶入一個新的文明。

    在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一座城市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將取決於它是否有信心去分享那些過去覺得不可分享的東西,有能力去解決由分享帶來的問題。

    我們相信遠在三峽,那個和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地方,有人會幫你認真地供電。

    我們相信你為城市做出貢獻,城市會記住你,不會去傷害你。

    第二,是我個人的一些體會。

    在三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城市大腦」,就意識到它會比我當年開始做雲計算難上幾個數量級。我也不知道是難上一千倍還是一萬倍。

    為什麼?

    因為相信資料比相信雲計算這件事情難多了。

    這就是為什麼這件事會有這麼大爭議的原因,並且在歐洲面臨著很多人的牴觸。

    相信資料,這件事情對人類來說是非常巨大的挑戰。

    其次,當你去做雲計算的時候,它只是為一家公司做的技術創新業務。但是當你談到「城市大腦」的時候,實際上是為一座城市打造公共產品。

    為什麼說愛迪生偉大,因為他發明的電網不屬於任何一家公司。

    「城市大腦」也是如此。它不僅屬於中國,還將成為全世界每一座城市的公共產品。這是我們千載難逢的機會。要抓住這個機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對資料的堅定。

    我經常講一句話:你要堅持的東西,必須是自己相信的東西。不能因為別人做了這件事情或者別人願意給你錢就去做。

    我相信的第二句話是:如果一件事你堅持做了十幾年,你還是要相信,並堅持做下去。你要相信,你所堅持的。就像電,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花了那麼多力氣去維護,但是在今天這樣的場合,還是會發生停電這樣的突發狀況。很多事情很難在五年、十年、二十年間就變成一個很完美的東西。

    人們都說,做成一件事需要花99%的「努力」,加上1%的「運氣」或者「靈感」(我更喜歡把這叫做「運氣」,而不願意叫「靈感」)。

    在我的印象中,很多人說這句話的時候重心是在「99%的努力」。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重心應該落在「1%的運氣」上。

    為什麼呢?

    因為99%的努力是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是1%的運氣卻是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不可能有的。

    我相信城市會因為你們發生一次徹底的改變。

    文字 | 漢嵐

    校對丨其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遠東軍事法庭最終是如何處置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