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鐘錶發明之初及以後的一段時間裡面,機芯擒縱機構、擺陀以及行輪系中各齒輪的旋轉軸,都是直接與黃銅材質的主夾板或夾板相連線的。不僅很容易造成磨損。空氣中的灰塵還很容易入侵到機芯內部,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機芯的壽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704年,NicolasFatio di Duillier, Peter Debaufre 和Jacob Debaufre首創寶石軸承,他們將寶石鑽孔,然後將齒輪軸安放在孔洞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機芯中齒輪與夾板之間的摩擦力。當時使用的寶石並不侷限於紅寶石,而是有鑽石.藍寶石.石榴石等。但是因為天熱寶石成本過高,僅有高階鐘錶才會使用。並且由於天然寶石的大小無法確定,為了便於裝配和更換天然寶石軸承,所以當時的鐘錶匠發明了黃金套筒。
這裡的紅寶石指的是機芯上的紅寶石,首先回答這些紅寶石是真的嗎?可以這麼說,現在99.999999%機芯中的紅寶石都是人造的,僅有朗格等極少數頂級品牌的腕錶中,出於向製表傳統致敬,偶爾也會給腕錶配備少量真正的鑽石。
在鐘錶發明之初及以後的一段時間裡面,機芯擒縱機構、擺陀以及行輪系中各齒輪的旋轉軸,都是直接與黃銅材質的主夾板或夾板相連線的。不僅很容易造成磨損。空氣中的灰塵還很容易入侵到機芯內部,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機芯的壽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704年,NicolasFatio di Duillier, Peter Debaufre 和Jacob Debaufre首創寶石軸承,他們將寶石鑽孔,然後將齒輪軸安放在孔洞之中,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機芯中齒輪與夾板之間的摩擦力。當時使用的寶石並不侷限於紅寶石,而是有鑽石.藍寶石.石榴石等。但是因為天熱寶石成本過高,僅有高階鐘錶才會使用。並且由於天然寶石的大小無法確定,為了便於裝配和更換天然寶石軸承,所以當時的鐘錶匠發明了黃金套筒。
但是寶石軸承過於昂貴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1885年,三位科學家利用融化的天然紅寶石粉末與重鉻酸鉀合成,製造出“日內瓦紅寶石”。直到1892年,其中一位科學家的助手,法國化學家Auguste Verneuil發明出了火焰熔融法,使人造紅寶石成為可能。又經過了十多年的努力,Auguste Verneuil終於在1904年生產出了人造紅寶石,並可大批次生產。人造紅寶石在外觀、成分以及硬度方面都與天然的紅寶石相同,甚至由於不含有任何雜質,人造紅寶石比普通的天然紅寶石還要更加耐磨。從1940年開始,人造紅寶石開始在整個製表行業內普及開來。該法一直沿用到現代,至今仍是世界生產人造寶石的主要方法,人稱“維爾納葉法”。
合成的紅藍寶石是從熔體中結晶而來的, 其主要成分均為Al2O3, 在合成時加入微量的Cr, 則呈現紅色, 即合成紅寶石; 如果加入微量的Ti, 則就成為合成藍寶石。所以小編認為之所以選擇紅色的紅寶石,而不是藍色的藍寶石,我認為其原因第一是紅寶石在機芯裡面比藍寶石好看,第二是當時的人們不容易找到鈦(鈦曾經還被認為是稀有金屬),容易找到鉻。
表內擁有的紅寶石數目象徵著表的品質,那麼紅寶石多就很好嗎?回答是否定的。紅寶石的數量並不是像很多人認為的那樣,“多多益善”;當然更不是越少越好。一隻普通基礎機芯中的紅寶石數量,有其適應機械原理、視覺效果等各方面的指標的“標準配置”。多數機芯的紅寶石數量一般都是單數,這是因為擒縱系統中的的圓盤釘為單個,其他的紅寶石基本上都是成對出現的。另外,紅寶石並不僅僅出現在機械錶中,一些石英機芯中也有,只是石英機芯因為自身結構關係,不需要太多的紅寶石。所以,通常石英機芯中的紅寶石數量,遠低於機械機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