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壯哉中華民族

    朱棣殺方孝孺,誅其十族,這是一起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是永樂大帝朱棣永遠抹不去的汙點之一,是朱棣黑們黑朱棣的不二法寶,事實證明,得罪了讀書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想當初,朱棣率軍從北平出發南下時,姚廣孝說過“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方孝孺是當時第一大儒,本人師出名門:宋濂——洪武朝太子朱標“五經”師,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朱元璋對朱標說方孝孺“此莊士,當老其才,意思是,這是個端莊正派之人,應當一直使用他到老,這是一個有真才實學的人。本來方孝孺是朱元璋留給朱標的,但朱標早死,後方孝孺就成了建文帝朱允炆的人了。就這樣一個“人才”“讀書種子”、為當時文人所尊崇的人,為何“一代明君、千古一帝”的朱棣要誅其十族呢呢?我認為有下列原因:

    一、方孝孺拒不配合

    這也是公認的。朱棣攻入南京後,方孝孺拒不投降,朱棣請他為自己起草即位詔書,被思想正統、極端忠於前皇的方孝孺所拒絕。方孝孺批駁朱棣將篡位辨解為"法周公輔成王"時,朱棣仍然保持著風度說這是皇室家事,意思是方孝孺管不著,應該回避。但方孝孺仍然挺著脖子死硬到底,拒不同意,並在朝堂之上大罵朱棣。

    二、方孝孺死忠建文帝,是朱棣的“死敵”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朝廷議定討伐,詔令、檄文皆出於方孝孺的手筆 。靖難之役中,在朱棣有求和之意時,方孝孺勸說建文帝不理;每當建文帝有所猶豫之時,是方孝孺給予了皇帝繼續征討朱棣的決心;並且方孝孺還曾試圖離間朱高熾和朱高煦,確實是朱棣不折不扣的“死敵”!這種情況下,朱棣仍然想收伏方孝孺,說明他是誠心的,是想讓天下人歸心,讓讀書人承認自己皇位的正統性,可方孝孺仍然不識抬舉、不識好歹,敬酒不吃吃罰酒,朱棣一想到過去方孝孺與自己作對的種種,一直是自己的“死敵”,加之朱棣性格有暴虐的基因,最後殺了方孝孺。

    三、方孝孺以身殉道、殺身成仁

    這個也算是朱棣殺方孝孺的誘因之一吧。本身性格使然,方孝孺是一個敢為信仰、信念、理想殉道的人。這樣的人宋有文天祥從容殉國、陸秀夫負帝投海,近代有譚嗣同以身殉變法,再近點看看革命先烈們:吉鴻昌、方誌敏、劉胡蘭等等數不勝數。可惜方孝孺是死於“內鬥”,若是死於異族,妥妥的民族英雄!即便是這樣,方孝孺仍然留給了後人一副鐵骨錚錚的忠臣印象。不同於許多文官武將在南京城破時,一個個爭先恐後的向朱棣表忠心,看方孝孺其生平言行,已存死志早有先兆、以身殉道殺身成仁還真是他的做派。朱棣渡過長江後,朱允炆害怕了,有人勸他逃離南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方孝孺堅決反對,請求皇帝堅守南京城池以待援軍,即使失敗了,也應為社稷而死。最後,建文帝朱允炆做到了(姑且這麼說吧),方孝孺也守諾做到了。

    四、題外之話

    前邊說了,朱元璋評價方孝孺是一個極其正統正派正直之人,可以一直用到老,是準備留給自己兒子的,但朱元璋卻一直沒用他,因為方孝孺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不適用於朱元璋當時的治國理念。即便方孝孺投降,跟老爹朱元璋性格有些類似的朱棣,就能用好方孝孺嗎?我看肯定是不行的!一是一個投降的文人,不配稱為大儒,也會為世人所不齒,失去了他的社會影響價值;二是朱棣的治國理念也與方孝孺不在一條道上,以朱棣暴虐的性格,方的下場不一定會好。

    查資料得知,"誅十族"第一次出現是在祝枝山《野記》,一般認為非正史。而《明史·方孝孺列傳》中"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沒有說方孝孺被誅十族,株連坐死847人(一作873人)等字眼。但後世許多文獻都記載他被滅了十族。正史和民間野史的矛盾由來已久,這種例子很多,並非個例,如雍正帝奪嫡。若說誅方孝孺被誅十族是後人為了達到突出方孝孺的效果,誇大事實,故意詆譭一代明君永樂大帝朱棣所產生的,也未嘗不可。當然,正史的記載也有可能是被篡改的。

  • 2 # 小編虎哥

    方孝孺到底做了什麼,竟使得朱棣要誅他十族?

    船伕觀史 · 一點號

    2019.4.7

    . 所見所聞歷史乾貨,可以聊聊

    關注

    為了能給文弱的孫子朱允炆留下一個安穩的江山,朱元璋不惜揹著歷史的罵名,毅然決然的舉起了屠刀,對準了昔日跟自己一起打江山的戰友,利用胡惟庸、藍玉等幾個大案,一舉清洗了朝中德高望重且手握重權的老臣。大清洗結束後,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強權一世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油盡燈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可以說明太祖朱元璋走的很放心也很安詳,可是剛剛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卻放心不下來,因為爺爺明太祖朱元璋雖然殺盡朝中大臣,可是卻忘了自己野心勃勃的叔叔們,他們不僅位高權重而且各個都手握重兵,自己被太祖朱元璋立為皇太孫,本來就已經讓這些叔叔很是不高興了,現在太祖爺朱元璋也死了,沒有人能鎮得住場子了,一個不慎,這些叔叔可能就會舉起屠刀對準自己。

    於是剛剛即位建文帝朱允炆決意削藩,就在朱允炆準備大刀闊斧的開始自己的“新政”的時候,卻發現朝中早已被爺爺清洗的乾乾淨淨,已無人可用。不得已只好啟用自己在做皇太孫的時候,輔佐過自己的、和這三位儒生舊臣,建文帝朱允炆把進士出身的齊泰任命為兵部尚書,又把黃子澄和方孝孺這兩位儒生一同召進翰林院商議國事。

    幾個人湊到一起開始著手處理削藩之事,這幾人的理想分豐滿,可是訊息傳到各鎮藩王耳中,藩王紛紛都不願意了,特別是野心勃勃的燕王朱棣,心想著這皇帝的位置本來就應該是我的,現在讓你坐著,你還把我這個叔叔往死路上逼。於是,朱棣心一橫,說反了,靖難之役也就這樣發生了。

    用心想一想,一個文文弱弱且又毫無國政經驗的建文帝,再加上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三位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國家事務經驗的書呆子,怎麼可能是戎馬一生又雄才大略燕王朱棣的對手。所以,沒幾年,建文帝的南京政府便兵敗如山倒,南京城破,建文帝也不知所蹤,而黃子澄、齊泰也紛紛以身殉國,只有方孝孺被朱棣活捉,別看方孝孺是這裡面死的最晚的一位,他也是最慘烈的一位,被永樂帝朱棣整整誅了十族。那方孝孺都做了什麼,使得朱棣會對其下如此狠手?

    一、撰寫釋出對朱棣的剿賊檄文

    朱棣靖難起兵時,建文朝廷的剿賊檄文就是由方孝孺所寫,同時,方孝孺又在靖難之役的幾年了連發文章大罵朱棣為不忠不孝的賊臣逆子,甚至還遣人在朱棣軍中散播,朱棣得知此事後,氣的抽刀把帳中案几一劈兩半,可以想象朱棣是由多恨他。

    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橚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

    二、靖難中用計讓朱棣損失慘重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不久,主力大軍和建文政府的軍隊在山東一帶相持,這時,方孝孺建議建文帝下令,讓遼東諸將率軍回入山海關,進攻燕王的永平府,同時讓真定府的將領直搗燕王的老巢北平。果然此計一出,燕王朱棣只好率主力回軍救援,就在回軍的途中,又中埋伏,大軍損失慘重,燕王來不及收拾殘局,帶著所剩的部隊趕回北平,才勉強保住了自己的北平老巢。

    老巢雖然保住了,但自己的軍隊損失慘重,且起初相應自己的藩王和將領也做鳥獸散去,要不是身邊的姚文廣極力勸阻,朱棣都要向建文政府投降了。

    三、拒不為朱棣擬即位詔書

    公元1403年,在“靖難”這場血雨腥風的鬥爭中,朱棣成功的擊敗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攻下了南京城。這時,朱棣的心腹姚廣孝就請求朱棣,說:“南京城攻下,他(方孝孺)一定不會投降,但希望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的讀書種子就滅絕了。”朱棣看到姚廣孝如此真誠,也就點頭應允了。

    同時,朱棣還想讓方孝孺起草自己的即位詔書,可是方孝孺剛到朝堂上,為建文帝哀嚎大哭,還言辭犀利的逼朱棣立朱允炆的兒子為新君,朱棣一聽,心想自己拿命換來的江山,哪有拱手讓人的道理?於是就對方孝孺說,這件事沒可能。

    同時,還示意左右把紙筆給方孝孺讓他起草即位詔書,可是方孝孺一點面子也不給朱棣,把筆一擲,罵道:“死就死了,詔書我絕不會起草。”性情剛烈的朱棣一看這情形,勃然大怒,對方孝孺說你不怕我誅你九族嗎?要說這方孝孺也性烈,回了一句:“誅我十族,又何懼之有?”

    兩個脾氣暴的碰到一起,註定沒有什麼好結果,就這樣,朱棣果真就誅殺了方孝孺十族。

  • 3 # 半釋半道半俗人

    黑衣僧人姚廣孝曾經拜託朱棣說,陛下攻下南京城,方孝孺必不投降,但請陛下別殺他,否則天下讀書的種子就絕了。 姚廣孝這個請求有兩個意思。一是為天下人保留文脈。二是告誡朱棣,殺方孝孺,會失去讀書人的心。但是朱棣畢竟是朱棣,自古千古一帝都是深謀遠慮,冷酷無情。殺方孝孺這樣的人必然會引起震動,但更會引起害怕!殺方孝孺等於向天下忠於建文帝的人宣佈:我朱棣連方孝孺都敢殺,還有誰不能殺,不敢殺!誰還敢不承認我朱棣這個皇帝!所謂敬畏,沒有畏,何來敬?這才是朱棣不顧姚廣孝請求而殺方孝孺最大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三星AMOLED手機螢幕看起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