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荼蘼花開41758546

    楊絳本名楊季康,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是錢鍾書夫人。

    楊絳的個性特點

      淡泊名利 與世無爭。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既是楊絳翻譯英國詩人蘭德詩作《我和誰都不爭》中的幾句話,也是她自身品格的寫照。楊絳先生內心安靜、高貴、富有,她超然的生命之境,成為一個時代的傳奇。

  • 2 # 墨燃文摘

    1941年開始了較多的文學創作。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劇作《稱心如意》在上海公演。代表作品有《回憶我的父親》《回憶我的姑母》等。

  • 3 # 使用者5573013780071

      楊絳本名楊季康,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是錢鍾書夫人。

    楊絳的個性特點

      淡泊名利 與世無爭。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這既是楊絳翻譯英國詩人蘭德詩作《我和誰都不爭》中的幾句話,也是她自身品格的寫照。楊絳先生內心安靜、高貴、富有,她超然的生命之境,成為一個時代的傳奇。

      楊絳的一生活出了大多數人都難以企及的“至高境界”。出生書香門第的她,從小文筆出眾,外語天賦極高。本是舊時代千金小姐,可為了支援丈夫錢鍾書寫作《圍城》,節約開支,她“甘為灶下婢”,辭掉了女僕,親自動手給家人做飯。在經歷了荒誕年代的苦難之後,和先生錢鍾書、女兒錢瑗過著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的生活,淡泊名利。“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楊絳的描述中,闔家團圓的日子安之若素,雲淡風輕,金錢的誘惑、名利的光環都被摒除在外,這是一個甘願長期身居陋室、吃苦耐勞、只知埋頭做學問的中國知識分子家庭。

      如今,浮華與名利充斥在社會的每個角落裡,人們紛紛熱衷於“出名”、“出人頭地”,相比之下,在生活中幾近“隱身”的楊絳卻一直很“另類”。在媒體記者千方百計想要登門採訪的無數請求中,楊絳老人始終閉門婉拒。每年生日的這一天,楊絳也選擇以“躲避”的方式安靜度過。九十歲壽辰時,她曾專門躲進清華大學招待所住了幾日“避壽”;在百歲大壽時,楊絳曾對比較親密的幾位朋友說,天太熱,別來祝壽了,“你們在家替我吃一碗壽麵,別麻煩大家了。”

      就是這樣一個清清爽爽的文化老人,在臨別前留下遺言,希望在自己火化後再發訃告。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安靜地離開這個世界,不驚擾大家,不麻煩大家。

      楊絳的作品風格

      楊絳文學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明淨到有些冷,但由於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雍容優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後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節選自《人在邊緣──楊絳創作論》,《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楊絳的文字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人深省。

      楊絳的個人生活

      婚姻愛情

      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並與錢鍾書相識。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我也沒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在牛津,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人物趣事

      不打擾父親午休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書,坐在父親房裡,大氣不出,靜靜地翻,遇到要上廁所,或拿什麼東西,也是如小貓行地,寂然無聲。父親一覺醒來,看到小天使般的楊絳默默陪侍在側,心頭一個咯噔,瞬間的溫暖,豈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襖”所能比擬!父親就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只是別出聲。”從此午休,都要楊絳陪。

      勇敢說穿高底鞋

      楊絳在北京出生,還不到100天,就跟隨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歲,隨父母重返北京,起初住在東城,房東是滿族,她因此見識了梳“闆闆頭”,穿旗袍,著高底鞋的滿族婦女。她們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樣嵌在鞋後根,而是位於鞋底正中,俗稱“高底鞋”,或依其形狀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滿族女子穿上這種鞋,不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來,前傾後仰,婀娜多姿。父親有一次問楊絳:“你長大了要不要穿這種高底鞋?”楊絳認真思索了一會,答:“要!” 。

      懂事撿飯粒

      楊絳六歲,進闢才衚衕女師大附屬小學讀書。她中午不回家,在學校包飯。一天,小學生們正在用午餐,適逢一批客人進來參觀,主陪的不是別個,正是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她當時擔任女高師的“學監”。貴客駕臨,飯廳一片肅然,小學生們埋頭吃飯,鴉雀無聲。楊絳背對著門,沒有看清形勢,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飯粒。三姑母見狀,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說了一句悄悄話,楊絳省悟,趕緊把飯粒撿起放進嘴裡。旁邊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樣子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防治柑橘紅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