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和物理在重點高中,兩科比平均分都高几分,沒有明顯區別,報考師範類該選擇哪科比較有優勢?
4
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舞蹈

    這個問題要綜合考慮,不能僅按這兩門來定論。例如,再多比較另外兩門,語文和數學。若數學佔優,你可選物理。若語文佔優,你應選歷史。這叫強強聯合。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 2 # 數學奮鬥哥

    1.看你的興趣點了,你喜歡哪個就選擇哪個。

    2.如果都差不多,可以看看你是喜歡化學生物多一些還是政治地理多一些,根據其他科選擇。

    3.如果還是沒差別,看自己是知識識記強一些還是數字邏輯推理強一些選擇。

  • 3 # 名都陽光

    高中文理科與大學學科屬性及其它

    高中階段的同學,經過基礎課程學習以後,學校會讓學生透過自主選擇的形式,把學生分成文科或理科。即便高考如何改革,改成3+2也好,3+n也罷,在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總會選報學校和專業。那麼,在高中選文史類還是理科類課程,高考填報志願選報文科、理科還是工科類院校呢?

    大學按照學科屬性可分為理科、文科和工科,除此以外,還有農學,醫學,交通以及綜合性大學等等。

    以該同學提出的問題為例,中學歷史,屬於文科,物理則屬於理科。你如果學歷史,將來考大學可以報考文科或綜合性大學,如果你學物理,將來可以報考理工農醫類專業或學校。

    想做一名老師,不知道要報歷史還是物理。從一般意義上來說,如果是女生,建議你學歷史,將來讀文科。如果你是男生,文科理科都可以,相對而言,男生報考文科更有優勢。因為,由於生理上的原因,女生偏於感性思維,男生偏於理性思維。表演、舞蹈、歌唱等女性多,而哲學家、科學家男性巨多。這些現象和性別的大腦思維方式有關。

    中學究竟學什麼,要根據個人興趣以及將來準備報考什麼樣的大學以及未來人生職業規劃多種因素來考慮。

  • 4 # 晏靖南

    今年2月,教育部正式發文,確定了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3+1+2"模式

    物理、歷史作為必選科目,學生必須至少選擇其中一門報考,這等於給偏文、偏理的考生一個選擇的自由。同時,對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計120分,採用原始分計分。

    “3”,指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必考科目;

    “1”,指物理、歷史兩門限選科目;

    “2”,指在化學、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選一門以外的科目中任選2門。

    原來“6選3”選科的20種組合,銳減成為12種組合,物理、歷史分道揚鑣。對於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由20種選擇變成12種選擇,難度顯著降低,但是根據已經實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經驗來看,12種組合全部開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在進行預選科的時候,避免成為小眾選科組合而被迫重新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選科選專業

    1.選科,有哪些重要參考指標

    (1) 能力:按自己最擅長的科目選擇;

    (2) 興趣:根據個人興趣,選擇最喜歡、最適合自己的學科。

    (3) 專業傾向:按目標專業對學科的要求來選;或根據專業覆蓋面積,選擇路徑較寬的學科

    2.選科與未來選專業

    選科前必然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選科其實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願選擇提前到高一來考慮了。因為高校錄取專業將與選考科目密切相關,現在選科就需要考慮未來就讀的專業。

    選科並不是任意選擇的,因為高校在錄取不同的專業時,是有專業必選的科目要求的。選擇科目要注意目標大學的目標專業類對高中所選科目的具體要求,這種要求大概分為下面幾種:有3 門科目要求、有2 門科目要求、有1 門科目要求、不限制選考科目。

    以下收集了所有新高考改革相關的選科資料,為大家整理了3+1+2模式12種選科組合可報專業、不可報專業的的簡要資訊,以供高一學生和家長在預選科時進行參考。

    從資料不難看出,物理、化學、地理三科的組合,將來大學裡99.4%的專業都可以報考,但是如果選擇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只有52.9%。其他的學科組合可以填報的專業基本都在80%以上,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要不選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的組合,在大學專業選擇範圍上都不會太受限。

    新高考選科選物理還是選歷史?

    物理歷史到底怎麼選?

    我們都知道多個省份是實行“3+1+2”選考模式的,“3”就是語數外三科主科,“1”就是物理或者歷史二選一,“2”的話就是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選擇兩科。所以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都各有6種組合。

    根據資料,可以看出來,選擇物理的話,有以下幾種組合:

    1.物理+化學+生物;

    2.物理+化學+地理;

    3.物理+化學+政治;

    4.物理+生物+地理;

    5.物理+生物+政治;

    6.物理+地理+政治。

    而選擇歷史的話,則有以下幾種組合:

    1.歷史+地理+政治;

    2.歷史+地理+化學;

    3.歷史+地理+生物;

    4.歷史+政治+化學;

    5.歷史+政治+生物;

    6.歷史+化學+生物。

    那麼說了那麼多,到底是應該選擇物理還是選擇歷史呢?其實高中歷史呢,基本是屬於單純的記憶性內容,你對歷史的發展歷程有一定的瞭解,基本就能答題,但是物理呢就不一樣了,物理在做題的時候則是需要更多地去衡量判斷。

    同時參考以及過往資料,我們也可以得知,對於選擇文學、哲學、藝術等學科時,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對於未來就讀專業選擇面來說都是差不多同等水平的,也就是說文學類,哲學類等學科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都是不受影響的。

    然而,對於其他的工科,理科專業來說的話,選擇物理明顯更有利於未來專業的選擇,所以如果是以後想要學工科、理科等的專業,選擇物理,是比較有利的,而選擇歷史的話,可選專業範圍相應會較窄一些。

    選擇物理或者歷史時需注意什麼?

    “3+1+2”模式下,物理和歷史二選一成必然趨勢,上面簡單分析了一下,但是仍然有不少同學存在是不是歷史比物理更容易學、高考也更容易的誤解。同學和家長們要注意了,在選擇報考物理還是歷史之前,要先了解這兩個誤區!

    誤區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

    第一個誤區:歷史比物理容易學。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吧。很多家長對歷史和物理的認識還停留在過去,認為歷史屬於文科,只要簡單的讀一讀,背一背就能夠打高分了,比高中最難學科——物理,肯定容易多了。其實並不然。我們可以去看一看每次考試發下來的成績單,物理學科考八九十分很常見,滿分也不是沒有可能;歷史成績比起來就慘不忍睹了,八十分以上是難的,五六十分算正常。歷史比物理容易學,這可真是一個大誤區。

    現在歷史學科的試題對學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點,還要求學生擁有非常好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為很多材料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的,學生需要對材料裡面的歷史事件做出正確的解讀和分析。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週而復始地刷題,課外閱讀非常少造成學生知識面非常狹窄,這對歷史考試是非常不利的。反觀物理作為自然學科,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即便強調和現實的聯絡,也只是提提而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物理學科本身的計算推理。

    誤區二:學歷史高考更容易

    第二個誤區,學歷史高考更容易。有的學生人覺得歷史學科簡單易學,就選擇了歷史。在他們看來,容易學當然會學好,高考考上的機會就會更大。其實高考的難易程度和學科本身的難易程度並沒有太大關係,高考的難易程度更大一部分是取決於錄取率。比如今年湖南的高考,文科一本上線率只有11%多一點,但理科的一本上線率卻高達30%還要多,哪個更容易考上大學顯而易見,同樣情況,對於“3+1+2”模式考生來說也是值得參考的。

    實行“3+1+2”模式後,各普通高校會預先公佈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以《河北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中北京大學的科目要求為例,如果考生選擇了物理,則可以報考北京大學公佈的所有52個專業,但如果選擇了歷史,則只能報考其中約70%的專業。即使是華人民大學這樣的偏文科高校,選擇物理可以報考所有專業,選擇歷史卻有兩個專業不能報考。“各高校情況也基本上是如此。也就是說,在專業的選擇上,選擇了物理就意味著機會遠遠大於選擇了歷史。所以說哪個選擇更容易考上大學,一看資料就一目瞭然,即印證了那句老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對於“3+1+2”模式省份的考生來說同樣如此。

    看了整理了這麼多關於高考選考中,選擇物理和歷史的分析,你心裡是否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呢?當然以上分析僅作參考,其實選擇物理或者選擇歷史,始終還是需要按照自身因素來綜合考慮,清楚瞭解自己未來是想走理工方向還是更喜愛文科專業,再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才可以做出適合自己的明智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跑步減肥,腿看起來才不會那麼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