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血戰史1927

    二戰時期日本沒有像樣的重灌坦克,連中型坦克都沒有。日軍裝備的輕型坦克更不是同時期歐洲主流輕型坦克的對手。

    先來看一下二戰主流國家坦克等級的劃分:20噸一下屬於輕型坦克;20到40噸之間屬於中型坦克;40到60噸屬於重型坦克;60噸以上那就是超重型了。

    按照這個劃分日本的坦克只能算輕型坦克。九七式“奇哈”輕型坦克是二戰時期日本裝備最多的坦克,戰鬥全重15噸,主炮57毫米口徑,裝甲25毫米厚,可以說是車輕、甲薄、火力弱,最關鍵採用的還是鉚接裝甲技術。跟歐洲一戰時期的坦克一個水平,二戰時期日本一共生產了1500輛。用這款坦克稱雄亞洲還行,遇上美軍謝爾曼坦克就被揍成了廢鐵 。

    為了應對美軍謝爾曼坦克日本研發了四式(30噸)跟五式(35噸)中型坦克,但是後期日本已經失去制海權,根本沒有鋼鐵可用!四式造了個位數,五式只是個樣車 。

    為什麼日本坦克這麼弱?

    1、二戰時期日本屬於半工業國家,工業起步晚,軍事工業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連個像樣的坦克炮都造不出來。

    2、二戰時期日本的軍事思想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整個二戰日本都沒有成建制的坦克部隊,坦克只是掩護步兵衝鋒,作為步兵的輔助兵種存在。一直到最後日本才破格升級了一個坦克師團,但是隻有師團沒有坦克。

    3、不對稱戰爭導致日本沒有重視坦克。在跟美軍交戰以前,日本軍隊的主要作戰目標就是亞洲農業國家,對付拿著三八大蓋、紅纓槍的我們,97式輕型坦克是橫衝直撞。一直到太平洋中後期,遇到美軍登入部隊,日本才開始重視坦克,但是為時已晚。

    4、日本是個島國,礦產資源極度缺乏。尤其是日本海軍陸軍之爭,導致僅有的鋼鐵都用於製造軍艦 。

    綜上所述:所以二戰時期日本坦克遠遠落後於歐洲國家。

    我是抽菸的苦咖啡!

    您的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援!

  • 2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重型裝甲坦克是1942下半年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出現的虎式坦克才算真正意義上的重灌坦克,而這時日本基本上已經放棄研發新型坦克。所以二戰時期的日本是沒有重灌坦克,其實當時世界上有重灌坦克的國家也沒幾個。

    其實日本在早期也是坦克領域探索的先驅者,早在1931年日本就開始在對華作戰中使用坦克,並且在實戰中坦克使用的汽油發動機很容易被引爆起火,所以日本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坦克發動機由汽油機換成柴油機的國家。而日本買二戰服役最好的坦克其實是97式坦克,於1937年末開始投入生產,在1937年的時候它在世界範圍內還算一款比較優秀的坦克。並且在各個戰場都出現過它的身影。被中國軍隊繳獲的97式坦克

    在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中,它的效能甚至要比蘇聯的BT快速坦克、美國在1940年生產的M3坦克效能要好,而且塊頭比蘇聯的BT坦克和M3坦克還要大。而在1937年同時期德國裝備的2號坦克和38T坦克效能也很一般,甚至都不如日本97式坦克,而到了1939年3號坦克之後德國的坦克早期型開始超過日本97式坦克效能。所以在1940年之前日本坦克技術還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和歐洲各國的坦克還是有可比性的。

  • 3 # 硯田劍影

    請邀請。坦克的發明,改變了戰爭模式和作戰方式。縱觀二戰,德國率先用坦克充當了“閃擊戰”的先鋒,一路碾壓,雖遭盟軍的頑強抵抗,德國憑藉其優越的坦克優異效能和火力配製,完善的後勤給養補充,在歐洲至北非戰場動轍大規摸叢集坦克開展坦克大戰。法西斯與同盟國雙方交戰的坦克數量達到驚人的30多萬輛,參戰的坦克有最名的是:德國的虎式中型坦克,虎王重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蘇聯的T一34中型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英國的“丘吉爾”中型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中型巡洋坦克和日本的九七式中型坦克。

    整個二戰中型坦克參戰數量眾多,輕型坦克火力差,裝甲薄,動力弱在小規模戰爭中還佔之優勢,在大的戰役中唱主調的還是中型,重型坦克。

    由於日本陸軍在日本陸海空三軍的地位不如海空軍,軍部的代理人偏重於海空軍,將有限的戰略物資及鋼鐵大都用於建造航母,戰列艦,登陸艦,因為日本的目標是太平洋眾多島嶼。亞洲各國能與日本相抗衡的國家少之又少,武器軍備也差,這也包括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多是丘陵山川熱帶雨林地帶,地理上限制,像重型坦克無用武之地,日本基於這種考慮,將少量的鋼鐵用於陸軍的輕型坦克和軍車製造,而不造重型坦克,生產足夠的輕型坦克和汽車用於侵佔中國和東南亞各國。

    日本的九七式坦克對中國和南亞各國來說簡至是最先進的坦克大鐵傢伙,但是,和歐洲戰場的德國豹式,虎王,蘇聯的T34,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丘吉爾”和“克倫威爾”等歐美各國的坦克一比較各方面效能,日本的九七式坦克相差甚遠,不在一個擋次上,無論是裝甲抗打擊能力,火力配備,機動性,別說與德國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虎王坦克一較高低,與英國,蘇聯,美國的坦克開戰對抗,日本的九七式坦克雖能抵抗一陣子,但沒有勝算。

  • 4 # 老鐵GT

    二戰期間,日本不但沒有重坦,連中坦都沒有,97等輕型坦克,雖然達到了當時輕坦的主流標準,但是同時期,歐洲已經沒人再用輕坦這種活棺材了。別說德國動物園和毛子的鋼鐵洪流,就是謝饅頭,在太平洋戰場都可以把日本裝甲部隊狂虐,還要按在地上反覆摩擦!據說這種輕型裝坦克曾經被美軍過載卡車撞翻!所以日本裝甲部隊到了歐洲,連蘇德的輜重部隊都不如。對於日本工業化水平的評價,也是值得商榷,很多學者認為日本其實是一個半工業化國家,工業體系並不完善,甚至是畸形的。島國除了造船比較強,沒什麼出彩的地方,和歐美比起來,武器裝備大寫的屌絲,零戰等飛機也只是靠犧牲一些效能,追求另一些效能,弄不出Mustang這樣的強大且均衡的戰鬥機。再加上資源匱乏,日本真的沒有能力生產重型坦克,後期曾經做了一些嘗試,但完全的失敗了。

  • 5 # 太陽知識局

    第一 導語

    在上一篇文章之中,筆者我講述了美國在二戰時期在面對新式武器裝備——坦克,美國的軍隊高層領導們的錯誤理念導致設計出來的坦克綜合性能不佳,使得美軍裝甲兵們在駕駛本國生產出來的坦克時遭到了德國虎式坦克的虐殺,最終導致美國士兵的“虎式綜合症”。直至二戰末期,美國才生產出M26重型坦克,使得美國的坦克能夠正面對戰德國的坦克,由此,我們得出武器裝備設計理念的重要性,以及不得不驚歎德帝國雄鷹之一的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其具有遠大的目光!

    日本,作為二戰時期東方戰場的罪魁禍首,我們不得不感嘆這麼一個彈丸之國卻能傾起一場滔天巨浪,敢於向世界的工業強國進行挑戰。【意指美國】但是,日本的工業實力著實不行,在坦克的設計建造之上,他們製造出來的坦克根本比不上蘇德的主戰坦克。

    這其中的原因不僅包括日本在東方戰場中的對手還處於農業國狀態,這使得日本在坦克的設計建造上沒有那麼大的動力,畢竟德國在歐洲戰場面對的是一群工業強國,而且還是一群老牌的工業強國,其對手實力十分強大,而且日本本身的工業實力較弱,這在設計建造坦克上面就會有很大的難度。

    第二 日本97式中型坦克,日本的得意之作

    筆者認為,東方戰場的各大參戰國為農業國,讓日本產生了一種“東亞無敵手”的心態,限制了日本在坦克上面的發展。

    97式中型坦克的設計時間為20世紀30年代中期,關於這樣一款坦克的效能,在防護力上面,這款坦克只是可以抵擋得住機槍的射擊,一般使用炸藥包就可以摧毀一輛日軍坦克,其最厚的裝甲為炮盾也不過只有50mm;在火力上面,這款坦克只是裝備了1門57mm火炮和兩挺輔助性7.7mm毫米的機槍,而且作為一款輕型坦克,它的機動效能甚至還比不上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一款達到57噸級別的坦克可以達到每小時40千米的速度,但是97式中型坦克的速度確是每小時38千米。

    然而,日本的坦克卻還是有其開創性的特點的,日本的坦克採用了柴油發動機,而在這之前蘇德的坦克都是採用汽油發動機,在這一點上看,日本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雖然這其中有日本的資源匱乏,經濟條件不行,柴油的價格比較實惠等原因!

    第三 日本發動的東方“閃電戰”

    這場戰爭發生在1941年12月8日的馬來半島,日本的軍隊強行登陸,以97式中型坦克和95式輕型坦克組成機械化部隊,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挺進700千米,一直打到新加坡。戰後,日本人稱這場戰役堪比德國閃擊波蘭,是屬於東方的“閃電戰”。

    筆者在這裡不禁有些目瞪口呆,看來日本人真的是有些狂妄,尤其是在日俄海戰之中擊敗沙俄之後,日本人一直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口頭禪“我不是也打敗了俄國嗎?”在日本人看來,他們真的非常“了不起”,不過在此,筆者我也陷入悲傷,我們中國如此遼闊的疆土,一隻“螞蚱”竟然蹦了14年之久,這難道不是奇恥大辱嗎?望各位朋友們勿忘國恥,砥礪前行!

    第四 總結

    日本人的坦克發展雖然比不上歐洲的工業強國,但是與戰爭的要求十分符合,也十分的經濟。畢竟,在東方戰場之上是不能傾起一場坦克大戰的。不過,日本作為一個海洋國家,其在海軍和空軍的發展上是有其過人的地方的,我們應當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良渚遺址成功申遺意味著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