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朝歌是淇

    首先,演員修改劇本臺詞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

    只要演員有合情合理的理由,導演和編劇在一般情況下都會願意接受。

    當然,你的咖位必須夠,如果你只是跑龍套,那就是沒有自知之明。等著像《喜劇之王》男主尹天仇一樣被趕出劇組吧。

    並且,一般主角才有資格說要修改劇本,當然,德高望重的老戲骨作配也可以,像《流浪地球》的吳孟達。

    所以,從咖位上說,沙溢是老演員了,最近又轉型做了導演,比較有經驗和資歷,名氣也有(當然,他電影撲街可能性很大),而郭敬明導演的電影完全就是所以,我認為沙溢是有資格修改劇本的,這一點站沙溢。

    但是可不可以改和能不能改好又是兩回事。沙溢是可以改,但是不一定能改好。

    如果碰到一些比較倔強的導演或者編劇,你要是沒辦法說服他們,讓他們覺得你改得好,那你就是改不了!像之前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參演的哪個不是老戲骨,但是編劇周梅森就不讓你改,人家有人家的原則,最後劇一出來你也無話可說,人家的劇本就是好,不讓改你也沒轍。

    但是吧…郭敬明的劇本,嗯,沙溢改改也無所謂吧

  • 2 # 陌陌觀影

    導演和演員之間是合作關係,不過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

    導演和演員之間的關係是領導和下屬的關係。

    導演是整個影片的整體設計師,所以包括演員等各部門原則上是必須服從他的,畢竟無規矩不成方圓。不過,導演能不能服眾,這就另當別論了。導演的資歷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碰到一個大牌的導演,那演員肯定沒有反駁的機會了,演員再有想法,也只能尋找方法和導演溝通,合理地提出自己的建議,至於能不能被採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畢竟導演不能得罪的哈。作為演員,應該要平靜的接受。

    當然,導演也不能一意孤行,應該廣聽建議。

    演員的演技是靠經驗來積累的,尤其大牌的演員,他們的經歷更為豐富。所以導演也應該適當聽取演員的建議,畢竟作品是透過演員的演繹,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只有讓他們認同導演的解讀,有感而發,表演才能淋漓盡致。

    所以我覺得兩者要緊密合作。

    演員原則上要絕對服從導演,導演也應多聽聽演員的建議,只有深度合作,才能創作出優質的影片,不過要選擇合理有效的溝通方式。

  • 3 # 十二精彩影視

    當導演和演員因為劇本有不同的意見而發生爭論時。

    我感覺這是一個好現象,因為演員在表演一個人物時,他先得揣測這個人物,才能表演好,所以當他把人物揣測完後發現劇本中的某一片段不符合這個人物時,把他說出來告訴導演,這是一個好事,因為這是他對這個角色的尊重。

    而導演堅持要按照劇本去拍攝的,或許他也是有自己的想法。

    演員不僅要有自我修養,導演更要有自我修養。

    比如《東成西就》不就是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演員自由發揮表演才拍出來的一部好電影嗎!

  • 4 # 北三縣小靈通

    首先我們先看看主人翁當時的表態

    郭敬明表示:“如果要情緒好看希望你能一分分推進,推進到最後爆。”但沙溢認為:“如果我們特別爆,那就是給觀眾展示出我們夫妻是第一次提離婚”,現場氣氛一度緊張,但最後二人觀點達成一致,順利完成拍攝。在隨後的採訪中郭敬明直言:“我很喜歡這樣的爭論,因為它很真實的讓你聽見一個演員在想什麼”。同時表示說服演員的過程會給自己帶來靈感碰撞後的火花,雙方也會達到一個平衡點,呈現出更好的作品給觀眾。

    影視創作中導演是整個藝術創作中的核心、總指揮。

    導演在實現他的整個藝術構想時,一切圍繞在他周圍的創作技術部門都必須嚴格按他構思去做。導演在現場指揮藝術創作的絕對權威不容懷疑和挑戰。毋庸置疑,一部戲的完成離不開各個技術部門的通力合作,但一部戲的成敗與否往往體現在所用的演員身上。由此可見,演員與導演的關係非同一般,從雙方決定合作開始便進入了一個特殊的關係時期,不管他們之前是否認識或合作過,但在挑選演員的問題上導演不會含糊。 這樣的問題不難理解,因為導演準備一部戲不像演員接拍幾部戲那麼容易,導演對一個劇本的準備也許是兩三年或許更長時間才能成熟。看過影片《阿凡達》的人都知道,導演喀麥隆在完成《泰坦尼克號》以後就再沒有作品問世,這期間他主要是投入到《阿凡達》的構思及準備中去了。所以,導演對自己將要完成的作品不可以掉以輕心,這期間對自己的整個藝術追求,要拍成一個什麼樣的片子等都要經過精心的思考與準備。所以在選用演員這個問題上,導演持慎之又慎的態度是可以理解的。 導演在最初捕捉劇本中的人物形象時,常常會斟酌幾個相對合適的演員,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合作過的沒合作過的演員經過不停地篩選,以挑選到最合適的演員。

    但究竟什麼樣的演員才能符合導演的要求呢?大致有三點是不能排除的:

    (1)形象氣質完全符合劇本中的人物;

    (2)演過影視劇,而且業務能力很好;

    (3)對劇本理解深刻,對人物創作有想法。

    當然,除此之外也不排除那些帶有商業價值,但不太適合角色的明星大腕。這完全取決於導演的價值觀取向。

    影視圈裡有兩個“要不”很耐人尋味:“要不演員‘死’在導演手裡,要不導演‘死’在演員手裡。”前者導演完全控制演員,演員怎麼演必須聽導演的;後者則是主要利用演員的明星大腕地位,有什麼想法盡情演,導演所追求的是市場效益。

    然而,有一點是所有剛進入影視創作的演員要注意的,那就是必須老老實實、一步一步地按導演的要求去做,只要有一些影視創作的基礎,具備些聰慧的天資,大多數人是可以有較好的發展的。

    1. 虛心學習,適時提出合理化建議 在與導演關係相處融洽以後,演員的創作也將是愉快的。除了在每個鏡頭中演員能快速理解導演意圖外,對一些重點場次的戲也要及時與導演溝通,儘量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當然,如果能帶著戲中的情緒講出來,或者行動起來,按人物的感覺表演出來效果會更好。假如演員的想法啟發了導演,那麼導演一般都會接受演員的意見。可有一點一定要注意,就是在導演肯定你的時候千萬別忘乎所以,尤其是在影片完成後證實了你的想法更好時,你更不能逢人誇誇其談。作為演員你應該知道,這是一個十分令人厭惡的毛病,而且會因此丟掉一些機會,反之則會使演員多些機會。

    2. 瞭解導演的場面排程 在拍過一兩部戲以後還像傻小子那樣處處問導演該在這個鏡頭中怎麼演,那就很不應該了。導演不是演員,他只能給你一個行動路線,如何按人物要求演是你自己要去想的,所以,演員應該瞭解導演的現場排程。好的演員在導演把機位一定下就知道該如何演了,並能根據所給的路線快速領會導演的意圖。如果想做一個聰明的演員並想與導演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那麼建議你不管何時都要快速理解導演的意圖,並快速演出導演現場排程的要求。

    導演的場面排程主要指的是人物的排程,就是演員在場景中透過相互運動發生的位置變化。應該特別強調的是那些長鏡頭的處理,其中包括了“橫向”、“縱向”、“環型”、“上下”等排程。在這種較複雜的排程中也包含了很多表演上的“點”,如果不能很明瞭導演的排程就演不出導演要求的表演點,也就不能配合攝影師拍攝出最佳的鏡頭。

    那麼導演排程中強調的“點”是什麼呢?嚴格地說,它具有兩個要求:一個是對攝影的要求,一個是對演員的要求。即攝影配合演員完成的表演要求。通常是攝影機在連續運動中要求演員完成不同景別的表演,而演員要在這些不同的景別中找準導演要求的“點”。 例如,電視連續劇《孫武》中有一場孫武勸阻吳王夫差不要出兵伐齊的戲,在孫武咬斷了舌頭不能說話的前提下,他身背一捆荊條走到夫差面前。這是一個全——中——近的連續鏡頭,在鏡頭的全景中我們看到孫武揹著荊條走來,中景時把荊條鋪在夫差的面前,近景中孫武光腳走在荊條上。

    在這段戲中有兩個要強調的“點”,一是中景時鋪開荊條,二是近景時光腳走在荊條上。這兩個“點”的重要是體現在攝影機與演員相互配合的準確動作中。毫無疑問,不管哪一方提前或遲到都會影響鏡頭的質量,也會導致畫面要表現的內容與導演要求的沒有吻合。 所以我們說,這些準確的“點”一定來自演員對導演場面排程的理解,這樣才能準確地完成任務。

    3.瞭解鏡頭排程 所謂鏡頭排程,就是指機器運動,而演員不動。千萬不要以為,既然演員不動,那似乎和演員沒多大關係。或者說,你動你的,我演我的,這不礙我的表演。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在實踐檢驗中你會發現鏡頭排程和演員被排程一樣重要。在整個機器運動中演員的意識不能忽視機器的運動,應該多少清楚它到你面前的時間和距離,以便能把最佳的表演狀態收錄在鏡頭中。

    這就是配合與感覺,同樣需要演員豐富的實踐經驗,而這些經驗就是演員在和導演交朋友的同時慢慢從他身上學到的。

    導演是演員的一面鏡子,演員的表演如何導演都會非常客觀地指出。無論任何時候,只要是較重要的鏡頭就一定不要忘記完成後主動徵求導演的意見。當然,聰明的演員也會從導演的表情中知道自己完成的如何,但不管怎麼說,在總體掌握人物基調後,每個鏡頭完成的過火還是欠缺,演員還是要利用好你面前的這面鏡子——導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裝修中如何選購木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