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師楊浩

    餐後低血壓常發生於老年人中,指的是進餐後大約75~90分鐘,餐後的收縮壓低於餐前20mmHg。不過,有的人雖然餐後收縮壓沒有低於餐前20mmHg,但有出現了頭暈、乏力、嗜睡,甚至暈厥等症狀,也可以稱為餐後低血壓。

    為什麼會出現餐後低血壓?

    我們吃飯後的一段時間,胃腸道及內臟器官為了消化和吸收食物,需要提供更多的血液,於是血管中的血液就相對減少了,血壓就會下降。但不是每個人都會發生餐後低血壓。年輕人或者說身體狀況較好的人可以透過壓力感受器(相當於調節血壓的其中一個開關)促進心率和血管收縮,迅速使血壓恢復正常,從而不易發生餐後低血壓。但是老年人由於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或糖尿病、血脂異常等慢性疾病,從而使壓力感受器調節受損(相當於這個開關有點壞了),不能立即對餐後血壓下降做出反應,於是就是了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有什麼危害?

    由於餐後低血壓容易大腦與心臟的供血不足,所以最主要的危害就是誘發一些心腦血管疾病,從而出現暈厥、跌倒等突發事件。長期的餐後血壓引起血管損傷,加重老年性痴呆等疾病。

    如何預防餐後低血壓?

    1.對於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屬於餐後低血壓的高危人群,應當注意監測餐前和餐後血壓的變化情況。

    2.高危人還應在飲食注意少食多餐,避免在吃飯的時候飲酒(因為飲酒會引起血壓短暫下降);如果有發生過低血壓的病人可以適當考慮增加增加鹽分和水分的攝入,具體視情況而定。

    3.避免餐後立即運動。一般休息5~10分鐘後再緩慢運動,運動量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但對於基礎疾病較重的老年人應限制運動。

    4.如果高血壓患者有餐後低血壓發生的情況,可調整降壓藥的服用時間,在餐後服用,選擇在兩餐之間服用。

    5.治療這些以上基礎疾病,可改善全身狀況,也有助於預防餐後低血壓的發生。

  • 2 # 李藥師談健康

    今天來為大家介紹下餐後低血壓的問題。

    本來是有高血壓的情況,結果在吃完飯後2小時內,經常出現頭暈、乏力、視物模糊,跌倒等情況,同時測量發現血壓值偏低,那您很可能是出現了餐後低血壓的問題。

    如果餐後2小時內收縮壓下降超過20mmhg,或者餐前收縮壓≥100,而餐後收縮壓低於90的情況,或者餐後血壓下降為達到上述標準,但餐後仍然出現心腦血管缺血相關症狀的情況,都可以算作是餐後低血壓的問題。餐後低血壓多發生老年人身上,特別是有高血壓問題的老年朋友,更應該注意餐後低血壓的發生風險。

    除了餐後低血壓以外,還有一種老年高血壓患者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體位性低血壓,但相比體位性低血壓問題,餐後低血壓出現的機率更高,因此,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很多朋友不理解,本來是高血壓,餐後血壓怎麼又偏低了呢?豈不是不用吃降壓藥了?其實餐後低血壓屬於一種人體血壓調節出現問題的血壓異常波動情況,一般情況下,我們進餐後,為了更好的消化食物,消化系統獲得的供血會比餐前加大,而其他器官中的血液相對就會減少,從而導致血壓有下降的趨勢,但是我們的身體是很聰明的,它能夠及時的感受到這種血液供給不足導致血壓下降,觸發身體的血壓調節機制,透過加大心率,適度收縮血管等機制來保持我們的血壓問題和其他臟器的供血,但很多高齡的老年朋友,身體對於血壓的調節能力降低,對於血壓調節的反射效能力降低或喪失,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也出現失調問題,餐後這種維持血壓的能力就下降了,從而導致餐後低血壓的發生。

    透過上述介紹大家就可以明白,餐後低血壓與吃不吃降壓藥沒有任何關係,餐後低血壓帶來的風險是身體其他臟器血液的供應不足以及血壓波動引起的身體健康風險的加大。一項隨訪超過4年半的臨床研究表明,老年人出現餐後低血壓,收縮壓降到120以下的情況,全因死亡率比無餐後低血壓的情況,升高了69%。

    在一日三餐中,早餐後出現餐後低血壓的機率最大,而早餐或午餐後血壓下降的幅度,一般都明顯大於晚餐後,餐後收縮壓一般會下降20~40mmhg,而嚴重者甚至可以達到90mmhg,餐前血壓越高的患者,餐後發生低血壓的風險機率越大,血壓下降幅度也越大,多發生於餐後30~60分鐘,持續時間可長達30分鐘~120分鐘。

    到底應該如何預防和管理餐後低血壓的問題呢?為大家簡單說幾點——

    1. 飲水療法,對於存在自主神經血壓調節功能障礙的朋友,建議可以在餐前喝點水來預防餐後低血壓,飲水量推薦在350ml~480ml之間,研究發現,餐前飲水能夠減少餐後低血壓的發生風險,和有效減少相關症狀。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限制飲水的嚴重心衰患者和終末期腎病患者不適用。

    2. 少食多餐,有餐後低血壓問題的朋友,不妨試試少食多餐的方式,減少血液向消化器官的轉移量和持續時間,有助於改善和減少餐後低血壓風險。

    3. 少吃碳水化合物,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在胃內的排空最快,而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更容易導致餐後血壓的迅速下降,我們很多朋友,早餐往往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這也是引起早餐後低血壓發生率較高的原因之一。有餐後低血壓問題的朋友,不妨在餐飲結構中,減少碳水化合物,適量增加蛋白質等其他營養的比例。

    4. 餐後運動,建議有餐後低血壓問題的朋友,不妨在餐後試著進行20~30分鐘的低強度運動,如步行等,餐後低強度的運動,有助於預防和改善餐後低血壓。一定要注意強度控制,高強度的運動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另外在運動時,也一定要注意避免跌倒風險。

    5. 控制好血壓,前面我們已經談到,有高血壓問題的老年人,出現餐後低血壓的風險更大,而餐前血壓越高,餐後低血壓的情況往往也越嚴重,因此,控制好血壓是預防出現餐後低血壓,和控制好餐後低血壓的重要方面。合理選擇長效降壓藥,長效平穩控制血壓,錯開服藥時間,儘量避免藥物的藥效達峰時間與餐後低血壓時間重合。

    6. 對於同時合併有糖尿病的老年朋友,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阿卡波糖50mg,可以有助於減低餐後胃腸道的血流量,減少餐後收縮壓的降低,有效控制餐後低血壓相關症狀。對於有糖尿病問題,同時又有餐後低血壓的老年朋友,可以考慮服用該類藥物控制餐後低血壓風險。

  • 3 # 子樂健康科普

    為什麼會發生餐後低血壓

    首先,進食後的消化運動需要大量血液供應;

    同時,飯後如果立即活動, 會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 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勢必會減少心、腦部位的血液供應, 從而誘發暈厥以致發生跌倒。

    餐後低血壓的預防性護理干預

    為了防止患者餐後低血壓跌倒造成損傷, 應指導患者少量多餐進食, 食物應多樣化, 食物溫度以溫和偏涼 (40 ℃~45 ℃) 為宜, 餐後15~30 min, 不可突然直立或立即進行飯後散步等活動, 以避免餐後血壓下降, 同時在餐後休息過程中監測1次血壓。

    餐後如出現頭暈等不適, 需儘快取平臥位。

    平日飲食應以低碳水化合物、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此外, 要保證一定量的礦物質、維生素及優質蛋白的攝入。

    家人要經常提醒患者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和雜糧等富含維生素類食物, 囑其每餐不宜過飽, 要少量多餐。

    對於老年人要適當增加鈉鹽攝入量, 在進食前可喝少許溫水, 以保證充足的血流量。

    當患者每日3餐飲食後仍出現餐後低血壓情況時, 可適當增加餐飲次數。

    此外,統計表明65歲以上老年人中約20%由平臥位變換為直立位時出現頭暈、心悸等低血壓症狀, 75歲以上老年人中達到30%,這就是體位性低血壓。老年高血壓患者有時候會出現脈壓增寬, 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餐後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為了防止體位性低血壓跌倒, 指導患者少量多餐, 避免飲濃茶, 戒酒, 睡覺時將床頭抬高或抬高上身30~40 cm;

    患者起床應做到“3個30秒”, 即醒後30秒再起床, 起床後30秒再站立, 站立後30秒再行走。

    提醒或監督患者避免長時間臥床, 慎用降壓藥物, 患者一旦出現視物不清、頭暈等症狀要立即躺下或坐下。

    同時, 還要加強對淋浴、便後等特殊時段的血壓監測。

    指導患者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 進行雙下肢鍛鍊, 加強下肢運動的耐受性。如患者在站立情況下可雙下肢交替負重或間歇墊腳尖。

    當患者服用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降壓藥物時, 提醒其嚴格按照醫囑進行服用, 告知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及出現不良反應後的應急處理。

    當患者出現噁心、頭暈、頭痛等症狀應及時送醫。

    參考文獻

    [1]季淑鳳,朱慧.老年跌倒問題原因分析與預防[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01):63-65.

    [2]李靜.預防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餐後和體位性低血壓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6,9(35):122-12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都有哪些追尊的皇帝?(包括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