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宮雁門
-
2 # 一番風雨
李世民之所以改變對魏徵的態度,直接原因是太子謀反,侯君集和杜正倫參與其中。而他二人是魏徵推薦的。當時的李世民因為太子謀反而心中震怒,魏徵就成了其中一個被鍋俠。
加上後來又有小人構陷魏徵把寫給李世民的奏摺留給史官諸遂良,留名青史。李世民認為魏徵是故意博取清名,而自己成為襯托魏徵的範例。李世民很是生氣,自己作為帝王的威嚴被冒犯了。
當時李世民年紀大了,不在英明神武,善於納諫了,而魏徵死了,他也沒法為自己辯解,所以李世民完全按自己的喜怒來對待魏徵。先是因為憤怒而推了魏徵的墓,後來又因為徵高麗失敗而想起魏徵的好,又把碑重新立好。
-
3 # 熊仔論古今
問題:李世民心裡藏著對魏徵的不滿,為何在魏徵去世後才發作出來?
解答如下:
很榮幸能夠參與此次作答!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透過發動“玄武門事變”,而後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最後他還讓尉遲恭到太極宮對李淵進行逼宮,而後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
而李世民在成功發動“玄武門事變”後,就把昔日效忠於李建成的魏徵給召集到面前,先是問他為何要離間他們兄弟三人。而魏徵則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方法去把你給謀害了,也就不會有如今的禍害了”。
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什麼隱瞞,倒也有一番氣概。所以對其十分賞識,所以就把魏徵任命為詹事主簿。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為尚書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於臥榻召見魏徵詢問得失,魏徵直言不諱,前後上諫兩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納。
此後,魏徵就成了李世民十分仰仗的諫臣,也是李世民從政生涯中的一面“鏡子”,時刻“照耀”著他的不足之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魏徵就仗著自己是李世民少不了的伴臣,所以有些“為所欲為”起來。因而在日後對李世民的諫言更多更“猛烈”了起來,甚至到了一種要當朝與李世民爭吵的地步。
這讓身為皇帝的李世民很是沒面子,也很是氣憤。但是他身為皇帝,怎麼好在朝堂之上發作。所以李世民在退朝回到宮裡就把這事向長孫皇后說了,並揚言遲早有一天要殺了魏徵。
而長孫皇后聽了之後,非但沒有責怪魏徵,反而替他說好話。他向李世民坦言,他能得到像魏徵這樣的正直果敢的臣子,實在陛下之福,社稷之福。
能有魏徵這樣的諫臣在身邊監督著李世民,讓其能往明君的道路上走。這又有什麼不好呢?李世民一聽恍然大悟,便重賞了魏徵,並讓他以後有什麼就直說無妨。
所以魏徵就更加有了進諫的膽量,而李世民在魏徵的諫言之下,也在明君的道路上走得很順暢。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世民雖然對魏徵很是器重,但是李世民畢竟還是一個人,難免有著七情六慾。對於魏徵的時刻“鞭笞”自己,他難免也會有芥蒂的,但是他只是隱忍不發罷了。
如果魏徵沒有做錯什麼,李世民倒也不會跟他攤牌,可是隨著後來發生的事情,讓李世民不得不對其翻臉。
貞觀十六年(642年),李承乾卻因為忌憚同樣深得父親寵愛且懷有謀嫡之心的胞弟李泰,在試圖暗殺失敗後,遂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結,打算先下手為強起兵逼宮,結事情敗露。而侯君集、杜正倫等人被押往相關部門審理。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徵去世,李世民非常傷心,因此廢朝五日。同年侯君集以謀反罪被處死,而杜正倫被罷免。後來,李世民得知侯君集和杜正倫是魏徵舉薦的。
而且他又獲悉魏徵曾經把自己的諫詞給史官褚遂良,所以李世民懷疑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黨的。所以當即手詔取消衡山公主(後來被封為新城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
同時,李世民帶人到魏徵的墓地,一氣之下將魏徵的墓碑給推倒了。可以說,李世民這些年來對魏徵的怒氣,被李世民的誤以為給徹底激發,所以他才做出了悔婚和推墓碑的事情來。
然而在貞觀十九年(645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戰士死傷數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這一舉動,不禁慨然嘆息說:“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於是立命馳驛以少牢之禮祭祀魏徵,又重立紀念碑。
由此可見,在為人君上,李世民希望採納魏徵的諫言多一點,想靠近魏徵一點。可是在個人情感得失之上,他希望摒棄魏徵的諫言多一些,想遠離魏徵一點。
-
4 # 凡塵了事
李世民這個皇帝當得,的確是挺鬧心的,因為作為皇帝,他需要去權衡各方利益關係,尤其是他這個皇位拿的還不是那麼光彩,所以朝中的勢力也並不統一,這魏徵就是其中之一,因為魏徵是舊太子李建成的第一謀臣,所以你想想,這個魏徵能對李世民沒有看法麼?可是李世民一直想做一個流芳千古的好皇帝,於是他不僅不處罰魏徵,反而還給他大官做,這麼做的原因我想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那就是為了安撫李建成的舊部,希望他們能夠聽話。
如今,我們看到歷史上記載,魏徵和皇帝之間的關係那叫一個和諧,而且歷史還把李世民描繪成了千古第一君王,因為魏徵即便那麼得罪他,他都不生氣,所以能做到這樣的君主,一定只有李世民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不過李世民對於這樣的描述倒是非常的開心,但是他和魏徵之間的關係是微妙的。
在朝中,魏徵代表著李建成的勢力,所以李世民不能打擊他,而且長孫皇后對魏徵那是喜愛有加。而長孫皇后又是李世民最愛的女人,所以有了長孫皇后這個保護傘,李世民更不能拿他怎麼樣。
可是為什麼在魏徵死後,李世民才突然發洩對魏徵的不滿呢?其實這是有導火索的。我們知道,魏徵死後,李世民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取消了公主和魏徵兒子的婚約,另一件事是推到了自己給魏徵題詞的碑文。
而這件事的導火索也很簡單,那就是一件事,因為魏徵推舉過的兩個人犯了大事,一個是侯君集,造反。一個是杜正倫,也因為犯了一些錯誤被免了官,所以李世民也是對魏徵產生了很大的情緒。所以這件導火索也是讓李世民直接對魏徵產生了情緒,於是才做出了這樣的兩件事。
那麼魏徵是賢臣麼?從魏徵這一生來看,他的確是賢臣,然而要說他的目的,我覺得卻並不賢,你想想,他曾經忠於李建成,如今又給李世民辦事,這是賢人所為麼?我看不見得。
回覆列表
李世民是中國古代有名的帝王!他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後世津津樂道!他的手下更是猛士如雲!其中魏徵以他獨有的特點在史書上留下了獨特的一筆!
魏徵原來是太子的人!當時李世民只是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為大唐立下了很多的功勞!大唐的多數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這時李淵想立李世民為太子!但又覺得不立長不合適,一直在猶豫不決!魏徵知道李淵有想立李世民為太子的想法後就不斷建議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殺掉李世民!但他總是猶豫不決!終於李建成下定了決心要殺掉李世民!他和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共同謀劃怎樣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準備要殺掉他以後為做了一些精心的準備!最後決定在玄武門動手!雙方的戰鬥一觸即發!
經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獲得了勝利,成為了太宗皇帝!
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本來要殺掉魏徵!後來發現此人有才便把他留下了,在朝中做官!
魏徵在做官時就開始試著指正李世民犯下的一些錯誤,李世民意識到以後也都進行改正!魏徵覺得李世民是一個有度量有作為的君王,開始在朝堂上不斷的正面指正李世民的問題!李世民是一位君王,君王就要維護他的威嚴,而且一個人被別人不斷指正指正心裡肯定也不好受!李世民也和魏徵爭吵,生魏徵的氣,甚至有時候都想殺掉魏徵!到他還是忍下來了!因為他知道魏徵是為了大唐好,為了他好!這就對應了那句話: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李世民把這兩句話的真理髮揮得淋淋盡致!
有次李世民在玩弄一隻鳥!聽說魏徵來了便把那隻鳥藏在了袖子裡面!魏徵知道了李世民在玩鳥便用玩物喪志這樣的道理來說李世民!李世民也沒說魏徵什麼!人都有疲倦需要休息的時候,人在疲倦了放鬆一下也未嘗不可!但魏徵連這種小事都要管!而且李世民也沒有生氣!足見李世明之大度!
後來魏徵死了!有人告訴李世民:魏徵在朝堂上給他的直諫退朝以後都命人給記錄了下來!這樣好流芳千古,讓後人傳頌他的剛正不阿!李世民聽後大怒!覺得魏徵這些年來給自己進言,指正自己的問題都是為了讓他自己流芳百世,博得美名!那些年魏徵指正自己而自己隱忍受的氣一下子都蹦了出來!當即就下令撅了魏徵的墳!砸毀了魏徵的墓碑!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李世明冷靜了下來!他覺得魏徵指正自己的問題不是為了讓他自己流芳百世!而是真心為了大唐,為了他好才這樣做的!想到這些後,李世民又命人重新修好了魏徵的墓!
李世民和魏徵成了一對千古絕唱!有人覺得是他們彼此互相成就了對方!可我覺得是李世民成就了魏徵!因為歷史上從來不缺乏像魏徵這樣的人!可為什麼歷史都沒有記載呢?那是因為他們沒有遇到李世民這樣有大度的皇帝!別人如果這樣對皇帝直柬可能早就被斬首了!所以沒人敢這樣做!李世民的大度容忍了魏徵!所以是李世民成就魏徵!也早就了貞觀盛世!為大唐的強盛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