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高校心理營養專家

    棍棒底下出孝子嗎?

    與朋友談論起“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諺語。很自然的想起自己曾經打過兒子。但好像打兒子的結果不是自己預想的那麼好,兒子若無其事,自己心疼卻說不出。而細細想一下,下狠心打他多半是因為他不認輸,不及時道歉認錯,也就是說,打孩子的主要原因來自父母的情緒,一定意義上並不是孩子的錯誤。

    但調查顯示,教育孩子過程中動用武力的家長過半,不少人打後並不後悔,還把孩子的點滴進步作為戰果炫耀。那麼孩子教育中是否需要武力?我的答案是,否!

    對有責任感的孩子,打顯然多餘且傷感情。多數孩子意識到言行不當,或者被成人指出後會暗暗自責,希望得到糾正的指導,甚至後悔不迭。此時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舒緩孩子情緒,幫助孩子在失誤中汲取教訓,與孩子一起分析錯誤所在及錯誤原因。其實成長過程中,沒有任何人會摔跟頭,這並不可怕,與孩子行走類似,孩子做事做人,也是在教育和自己的跟頭中不斷堅實起來。既然孩子認識到錯誤,不用打就想改正,打孩子還有必要嗎?

    那麼對心不在焉,責任感差的孩子,打是否有必要呢?孩子言行不當,多數是家長或老師以為不對,而且這種判斷是站在成人的標準得出的結論,有時孩子並不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甚至心裡以為自己做的很對,所以當成人批評指責時才不服氣,才頂撞狡辯。這時成人應該做的工作,首先是幫孩子客觀對待言行,潤物無聲耐心細緻地讓孩子自己覺察自己的過錯,傾聽孩子對事件的認識,瞭解孩子從他的視角如何看待事情原委。如此一來,你或許得到以下結果,一是孩子對事件並沒有意識到對錯,是在缺乏判斷的前提下率性而為;二是孩子有自己的道理,而且他的道理能站住腳,讓大人意識到自己的觀點偏頗;三是孩子心裡知道自己言行不對,要麼閉口不言,等候發落,要麼強詞奪理,企圖矇混過關。如果孩子沒意識到錯誤,我們就有機會幫助孩子提高認識,藉此引導孩子學習明辨是非。如果孩子有道理,我們就該讚許併為自己的錯誤判斷道歉;如果孩子明知故犯,聽他狡辯,。

    讓孩子自己在狡辯中為過失負責,在狡辯過後加以引導,不但起到教育作用,而且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這樣就應該得出結論,教育孩子,其實不需要棍棒。棍棒帶來的是距離,是孩子與成人的隔膜。棍棒會讓孩子在意識到錯誤時千方百計說謊逃避,會讓孩子效仿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遇到問題試圖武力解決。

    棍棒教育,當止!

  • 2 # 星主說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古代是適合的,但對於現在孩子的教育則不合適。原因如下:

    首先,中國古代一直推崇“三綱五常”,其中,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也就是說,作為臣子必須服從皇帝,孩子必須服從父親,妻子必須服從丈夫。

    當時整個社會都認可這樣的觀念。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被大眾所認可的,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父親一打,他就知道要改要服從,因為必須以父親為中心,父母子女間在情感和道德上是互相綁架的。

    但現代社會早已不一樣,大家主張人權,提倡民主和自由,大家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得更加科學和人性化。

    我們講究獨立人格,學會了尊重,知道父母子女間雖互相依賴,但各自是獨立個體,有自己的追求和人生,大家變得更講道理,也對自己更負責。

    這也就形成現代孩子更懂得維權,他們更渴求尊重和公平,於是造成了“棍棒底下更多會出逆子”的情況。

    這也就要求現代父母要更注重教育心理和教育方法,去給孩子提供更健康、科學的教育方式。

    綜上,由於古代和現代的思想觀念差異,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古代是適合的,但對於現在孩子的教育則不合適。

  • 3 # 高校校友圈子

    我覺得說的很對!但是現在又要結合現代的社會現實,調整變通更合適。

    “棍棒出孝子”的含義是要求要嚴,不見得非要靠體罰來實現。

    在小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自制力比較弱,可以透過適當的打屁股,打手心等小的體罰方式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這樣無形的在他們的心理就會有最基本的紅線,從而形成小孩子最基本的行為準則。

    隨著年齡增長,理解能力和自制力增強,那時候就逐漸的以說服教育引導為主,體罰為輔。

    再到後來,他們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的時候,以引導為主,並尊重他們的想法。

    我覺得在這每一個階段的時候,要求還是嚴為主,只不過嚴的方式不一樣。只有嚴教育,理解孝的意義,他們才會踐行孝道,才會成為真正的孝子。

  • 4 # 楊樹己

    放到現在來看,“棍棒底下出逆子”也不是沒有可能。關鍵看具體情況。

    “棍棒”只是教育中“體罰”的一種手段,而手段從來都是為目的服務的。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自古以來,越是大戶人家,越是立的有規矩,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明確哪些原則性錯誤是不能犯的,犯了一定要讓他“長長記性”。

    1.如果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比如偷盜、辱罵長輩、不務正業等等,對那種屢教不改的,讓他吃幾“棍棒”長長記性倒不是不可以。

    2.如果因為大人嗜酒成性,或者因事業失敗終日鬱鬱寡歡最終情緒化地把氣撒到孩子身上這種,這種“教育”就顯然是不可原諒了。

    對於中國幾千年傳下來的“經驗”,不能全盤推翻。

    “棍棒教育”越少越好,但不能說它一點價值沒有。還是要把“硬仗”打到“要害”的地方。

    只要孩子不觸犯原則性問題,能不體罰儘量不體罰,現在的孩子都比古時候的聰明,文明社會也提倡“平等對話”。

    注意孩子的自尊心和年齡。

    1.現在小孩子的自尊心都特別強,儘管是犯了原則性錯誤,即便要打,也是關起門來打,不能打給外人看。

    2.孩子滿18歲的時候,就不適合“棍棒教育”了,如果那個時候他還會犯原則性問題,只能說家長一直以來的教育太失敗了……

  • 5 # 銀杏葉huahuahua

    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古代教育孩子比較嚴格,不能放錯,放錯必遭打一頓,長了記心,再也不敢有下一次,起到震威作用,乖乖聽先生和父母的話。

    現代孩子特別爺爺奶奶嬌生慣養,當寶貝供養起來,那把父母的話聽進去,左耳進右耳出,養出壞毛病壞習慣一不可收拾,我曾經看到圖片上一個小男孩跟媽媽要買手機,不答應奶奶在一旁邊護著,小男孩抬起腳左一腳,右一腳踢媽媽,站著不還手,簡至看不下去,象這樣的孩子應該用棍棒教育,一次教育再也不敢有下次,捨不得打長大後無法無天了,今後廢人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也適應棍棒教育!

  • 6 # 學生乾貨分享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種,打罵孩子可以說是最直接的。但是時代在變,觀念也在更新,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當然也不可能不變通。也許父母會感到疑惑,如果把棍子收起來,是不是就會寵壞孩子?其實,當孩子犯錯時,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自己負責,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父母的手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一個在戰戰兢兢中長大的孩子,會漸漸發展出負面的行為,例如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不過,有些父母又時常感到很為難,因為除了打罵之外,他們似乎總是難以找到更有效的教養方法。

    很多父母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打罵孩子時,許多父母的回答都是“不聽管教”。

    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的,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其實,不管用什麼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其責任都要由父母來承擔,而不是孩子。

    打罵孩子乃至造成終生遺憾的,其實許多並非是父母的本意。父母之所以面對那嫩生生的骨肉下得了拳腳,實在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表現。打罵孩子的,過後沒有不後悔的。但是到了下一次,一遇到所謂的“忍無可忍”,那手就還會打向孩子。

    用打罵的方法教育孩子,歷來是中國父母的拿手好戲。“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馬是禍害”、“棍棒底下出孝子”、“樹不修不成料,兒不打不成才”、“舍不將重打,上房揭瓦;捶打打,出匹良馬”,就是許多家庭世代相傳的“教子經驗”。

    其實,打寫教育是中國傳統專制制度的殘餘,是對青少年身心的嚴重摧殘。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會使孩子成才,而且還有可能造成家庭悲劇。

    天下父母無不祈盼孩子成龍、成鳳,但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走出“棍棒教育”的誤區,必須對孩子循循善誘,以理服人。

    孩童正處於從無知到有知的成長階段,父母應以平等身份和交友心態細心、耐心地向孩子講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使他明辨是非,懂得道理。

    孩子都有極強的上進心,父母應善於發現孩童的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崇尚先進,要求進步,必須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主張個性發展,才能使他們揚長避短,早日成才。教育孩子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只能用愛交換愛,用信任交換信任。

    成功的現代父母應該是懂得拒絕打罵和暴力的父母,應該是能夠給孩子的成長創造快樂天空的父母。唯有這樣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唯有這樣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成功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冷凍櫃不製冷的原因和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