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紙匯

    首先,按官職高低

    所以,首位張居正,次位胡宗憲

    因為,張居正是內閣首鋪,是總理全國軍政的首席大臣。理當坐第一位

    胡宗憲是地方官,官職是節制數省軍政的總督,比張居正肯定低,但又高於戚、餘二人。況且,胡本身是抗擊倭寇的主帥,戚、俞只是抗倭方面大將,可算是胡宗憲的直接部屬。所以,胡宗憲排在第二位。

    接下來戚繼光和俞大猷則比較微秒。

    兩人都是抗倭名將,各領一軍,相互配合,互相策應。在官職方面,都是總兵、副總兵,不相伯仲,有差距也有限。那就無法按官職大小排序。

    考慮到戚、俞私人關係還好。這種情況下,就以年齒排序。俞大猷在軍中資歷比戚繼光深,且年齡也大於戚繼光,這時侯,俞大猷排第戚繼光排第四兩人應該沒什麼意見。

  • 2 # 蕭十一瀾

    看說的是哪一年了?

    正常情況下,比如大明王朝一五六六年的話,那就應該是:胡宗憲首座,戚繼光末座。張居正俞大猷左右兩廂陪座。

    夥計,上菜!

  • 3 # 幾葦渡

    我們先看看這四個人的生卒年份:

    張居正 1525-1582

    胡宗憲 1512-1565

    戚繼光 1528-1588

    俞大猷 1503-1579

    如果他們四個人坐在一起吃飯,只能是1565年之前。假設就是前一年,明嘉靖四十三年,我們看看四個人的任職情況。

    很可惜,這時候胡宗憲已經被撤職查辦了。導火索是嚴嵩父子被查辦。在很多人眼中,胡宗憲也是嚴黨,就舉報了他貪汙軍餉等違禁問題。有關部門審判下來,多條死罪。最後嘉靖帝給定性不是嚴黨,而網開一面。

    再看看胡宗憲最風光的時候。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又加直浙總督,總督浙江、南直隸和福建等處的兵務。嘉靖四十一年,胡宗憲主持的抗倭鬥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而俞大猷、戚繼光都是他的下屬,相比較俞大猷資格更老。

    再看看張居正。嘉靖四十一年就職於翰林院,為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四十三年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下臺後,張居正掌翰林院事。

    綜上比較,如果在這個時期,四個人有機會坐在一起吃飯,應該是胡宗憲為主位,張居正以京官坐次位。而第三是俞大猷,第四是戚繼光。

    張居正到了隆慶朝才進入內閣,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帝崩,十歲的萬曆皇帝繼位。在李太后的支援下,趕走了高拱,張居正為內閣首輔。

  • 4 # 史不知味

    明朝萬曆年間,如果名臣張居正與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這三位有名的將領同坐在一張桌子上喝茶聊人生聊理想的話,因為中國比較講究尊卑有序,因此座位正是他們政治地位與權勢高低的表現,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安排他們的座位呢?

    我們看看這四位的政治背景:

    張居正的政治背景:內閣首輔,權柄國政。

    張居正,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曾被顧璘讚歎為“國器”,因為受到徐階的賞識以及裕王府講官的身份,在隆慶即位以後升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隨後入內閣,隆慶時期是張居正積蓄政治資本的時期。明神宗即位以後,張居正聯合宦官馮保排擠高拱,最後成功位居首輔。張居正主政以後,展開了一場翻天覆地的改革。

    張居正主政十年,使明朝局勢有由衰轉興之勢,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經過張居正改革後的明朝,“十年來海內肅清”,“太倉粟可支十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張居正位居首輔期間,權勢極盛,甚至敢指著皇帝的鼻子教訓皇帝,亦是群臣競相追捧的政治明星,政治地位不可不謂深厚。

    胡宗憲的政治背景:兵部左侍郎,總督東南,抗倭將領。

    胡宗憲,嘉靖十七年進士,論起資歷是比張居正深的。胡宗憲的發家也是靠著依附權臣,胡宗憲依附趙文華,而趙文華是首輔嚴嵩的義子,因此胡宗憲在可以說算是嚴嵩的人,當然,胡宗憲的目的是希望借趙文華的勢,從而做實事。在趙文華去世且嚴嵩失勢以後,胡宗憲經常遭到言官的彈劾,事實上是徐階在有意剷除嚴嵩的黨羽,不過好在嘉靖帝念他的功勞,只是讓他回家閒居。胡宗憲總督東南期間,消除東南倭患,不可不謂功高。

    俞大猷的政治背景:平蠻將軍,抗倭名將。

    俞大猷是武將出身,胡宗憲則可以算是儒將,俞大猷名義上是胡宗憲的部將,受到胡宗憲的節制。俞大猷先平安南,再平海南黎族叛亂,隨後被調往浙地參與平倭戰事,屢建戰功。然而,因為俞大猷是武將出身,因此常常遭到文官的掣肘。俞大猷有將帥之才,卻難行將帥之勢,史書對於俞大猷亦是給予了高度評價。

    戚繼光的政治背景:戚家軍創始人,總兵,抗倭名將。

    戚繼光是世襲的官職,也是武將出身,不像胡宗憲有進士出身在官場上如魚得水。在胡宗憲總督東南期間,戚繼光也是胡宗憲的部將,在平息倭患的戰事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績。戚繼光的政治能力比俞大猷好,戚繼光知道自己是武將,肯定會被文官算計,因此早朝中找文官當靠山,他的靠山即是張居正。戚繼光在東南抗倭取得成績以後,受到文官的忌憚,然後被調往北邊抵禦蒙古人。因為戚繼光懂得討好張居正,因此張居正給予他的兵權也很大,正因為如此,在張居正死後,戚繼光也很快遭到了清算。

    張、胡、俞、戚四人實力比拼:

    張居正作為萬曆朝的內閣首輔,甚至可以說掌控著整個國家的命脈,他的實力最強顯然是毋庸置疑的,在他主政時期,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他都有著絕對的決定權。

    胡宗憲是進士出身,然後總督東南,作為抗倭戰役的總指揮官,既有文官身份,又有武將之權,可以說是當時東南地區權力最高的官員,同時俞大猷與戚繼光也都曾是他的部下,那麼他的實力居於張居正之下,位居第二也是理所應當的。

    俞大猷與戚繼光有“俞龍戚虎”之稱,這兩人的實力是極為相近的,從他們的並稱“俞龍戚虎”上來看,似乎應該是俞大猷的實力高於戚繼光的,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同時期的將領譚綸曾經評價對俞大猷:“節制精明,公不如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精悍馳騁,公不如劉。然此皆小知,而公則甚大受。”意思是說俞大猷的軍事才華在譚綸、戚繼光諸人之上。可是俞大猷軍事才華高於戚繼光,卻不代表實力高於戚繼光。戚繼光因為是張居正的嫡系,受到的掣肘並沒有俞大猷嚴重,實力也高於俞大猷。

    因此,張居正、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四人的座位順序是:張居正居首座,明朝以左為尊,故胡宗憲坐於張居正左側,戚繼光則坐在張居正右側,俞大猷坐在張居正對面位置。這正所謂是,政治地位決定屁股位置。

  • 5 # 朝史暮想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因為中間加了胡宗憲,就會有一個時間差。

    胡宗憲

    胡宗憲做南直隸總督的時候,張居正大概在國子監任職,兼著太子侍讀的差事。此時的朝堂,嚴嵩無疑是最奪目的政治明星。胡宗憲後來在南方抗倭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其實和嚴嵩的支援不無相關。而這個時期,抗倭也是當時明廷的重中之重。

    如果張居正到南方來,胡宗憲作為一方的軍政大員,一般是坐在主位上,張居正也沒有資格對胡宗憲吆五喝六。但張居正是潛力股,已經得到了各方的重視,比如徐階,就很看好他。他在國子監任職,也是一個鍍金平臺,如果不出意外,接下來張居正就會慢慢參與到六部、內閣的工作中去,這是京官的優勢。所以胡宗憲自然會對張居正很客氣。

    張居正

    而這個時期的俞大猷,戚繼光,還只是胡宗憲下轄的將領,對於張居正這樣有資格參與權力中心決策的京官來說,這兩個人明顯是不入流的。所以四個人如果坐在一起,俞大猷,戚繼光無疑是要作陪的。

    當然,後來因為戚繼光打出了名氣,也很會來事,在張居正入閣之後與張居正的關係非常鐵,戚繼光一度成為了張居正在軍方的代言人,而這個時候的戚繼光,在倭寇戰爭勝利後,也調到了北方防線抵禦蒙古,成為了一方守土大將。但這個時候,胡宗憲已經倒臺,而俞大猷還在磕磕絆絆,始終沒有大的起勢。

    戚繼光

  • 6 # 羽林書僧

    按照明朝文臣治天下的傳統,這算是同朝的官員,張居正後面的三位都是地方大員,都是抗倭名將。為江南地區除去了倭寇之亂,張居正屬於京官,所以總的來說,張居正肯定排在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之前,但是1556年胡宗憲胡宗憲任浙江總督的時候,總制南京江浙福建的軍政大權,張居正此時才剛回到翰林院,在胡面前還是一個小官而已,此時他倆在一起,肯定胡宗憲排到張居正前面,而且胡宗憲的收下的兩大手下分別是戚繼光和俞大猷,他倆此時正在訓練自己的戚家軍和俞家軍,胡宗憲跟當時內閣首輔嚴嵩的關係走的比較近,以至於後來嚴嵩倒臺後,也牽連了胡宗憲。

    抗倭結束後,俞大猷一直都在南方為官,戚繼光的履歷就比較豐富了,由於他後來跟張居正搭上線,他倆一個在邊關抵禦蒙古,一個在內閣呼風喚雨,開啟一條鞭法的改革,實現了萬曆初年的明朝中興。這會兒的胡宗憲已經在牢裡了,他們四位的最後結果是,胡宗憲受到嚴嵩牽連,死在獄裡,張居正則死於積勞成疾,戚繼光受到言官的排擠,加上萬歷肅清張居正的影響,最後死在了告老還鄉的家中,俞大猷雖然為官之時,過程坎坷,受了不少的不明之冤,但是他最後還是病死於家鄉。

  • 7 # 茅山散人

    首先四位雖同為明朝官員,卻非同輩,若論四位在世期間以曾獲最髙官位品階排列的話!當如下:張居正>胡宗先>戚繼光>餘大猷!

  • 8 # 路橋老四兄弟三哥

    你的名字排序已經是地位先後順序了。張居正自不必說,那是首輔,權傾朝野,將大明王朝從下坡路拉回來,提出很多改革,在歷史長河裡算是一顆巨星;胡宗憲會把大腿,大腿就是張居正,封疆大吏;戚繼光與張居正裡應外合一方面增加張在朝中話語權,(張回家葬父戚繼光派的保鏢)一方面部隊管理不受干擾不斷壯大,成為抗倭名將;俞大猷是個猛人,學過《易經》精通兵法,也是個抗倭名將,終病逝於家中!

  • 9 # 九博士糖尿病逆轉團隊

    張居正第一無疑,胡宗憲第二,戚繼光和俞大猷都做過胡宗憲的下屬,從知名度來看戚繼光無疑是強於俞大猷,但俞大猷做過右都督,一品,戚繼光只做過薊門總兵,總兵小於總督小於督師等於都督,所以還是把戚繼光放在最後一位吧。

  • 10 # 即刻在知室

    看‬過‬野‬史‬明‬朝‬《萬‬歷‬十五年》有‬張‬居‬正‬、徐‬階‬等‬人‬物‬介紹。具體人‬物‬當時情況介紹我‬就‬不‬重‬復‬了,武‬斷‬一‬點按‬權‬利‬、個人政‬績‬、資‬歷‬背景等標準來看順序:張‬居‬正‬、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

    這個問題稍有難度,不知大家怎麼看,是否認同我的排序。您有什麼高論,一起探討

  • 11 # 富足山丘oP

    這個問題很沒水平啊。在以文制武的大明朝,張居正估計都不會跟他們坐在一起,因為後三人沒有資格。如果按照現在的官階來說,張居正相當於總理,胡宗憲最多算是省部級官員。戚繼光俞大猷基本算是軍分割槽司令員級別。沒有可比性啊!

  • 12 # 北社野老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想作答,我只說一點,我要為胡宗憲打抱不平。胡宗憲是抗倭英雄,有歷史貢獻,尤其他製做的海上什麼圖,把釣魚島詳置其中,劃入中華的海域版圖之中,這可能就是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依據。對民族貢獻功莫大矣!他後來依附嚴嵩某種原因也是為抗倭事業委屈求全,後來被劃做嚴黨入獄賜死。

    而現時的戲劇裡無端醜化他,是個白臉大奸臣,《生死牌》,《港口驛》等戲劇裡都罵他荒淫無道,霸佔民女,縱子做惡!

    願歷史還他一個公正!

  • 13 # 元道尊

    張居正在,戚繼光都不敢坐。你告訴我他們同坐一張桌子?

    俞大酋是戚繼光前輩

    胡宗憲,更別說了

    基本就是張居正這個首輔坐著,胡宗憲也能坐著,另外兩個就站著,戚繼光還要站俞大酋後面

  • 14 # 黑白師爺

    桌上主位肯定是張居正坐,內閣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胡宗憲,坐第二,兩江總督,地方大元,東南一柱子!戚繼光和俞大猷,分坐第三、第四,軍區司令,護國有功。

  • 15 # 天意影視欣賞

    歷史不是很懂,不過從我看過的一些歷史類小說,給他們四人排位的話,胡宗憲應該是第一無疑了,好像胡宗憲做過大帥吧。俞,戚二位好像就是他手下的將軍,至於張居正,胡做大帥的時候,張居正好像才是當朝閣老的門生,在翰林院當差吧,至於後來胡宗憲被免職,張居正變法,那都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戚,俞二位將軍,也是胡大帥下臺後,才因為扛擊小鬼子出的名!

  • 16 # 詩心不改1

    從古到今文在上,地位排名很明顯。第一排名張居正,第二排名胡宗憲。第三排名俞大猷,第四排名戚繼光。這是我的真想法,至於排列對不對?進群裡多多來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史有如懿這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