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厚德載物兮

    母親陪孩子寫作業遭父親掌摑,夫妻教育觀念不同究竟對孩子傷害多大?壹家壹育

    更多育兒文章一觸即閱

    孩子是家庭的紐帶,而不是導火索。如果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導致父母之間經常發生戰爭,那就太不值得了。

    1

    陪娃寫作業被打

    輔導孩子做作業又出事了!

    之前有因為輔導孩子作業,

    一位南京媽媽被氣出腦梗、

    一位武漢媽媽被氣出心梗……

    而蘇州這位媽媽,

    因為孩子寫作業的問題,

    直接報警了!

    報警的劉女士和丈夫謝先生已結婚多年,二人育有一子,兒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

    謝先生認為孩子剛讀一年級沒必要這麼嚴格,需要適當放鬆。

    而劉女士認為孩子現在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否則會影響今後學習。

    就這樣,兩人爭吵各執一詞,越吵越激動。謝先生一氣之下動手打了妻子一巴掌。

    “平時他都不管孩子作業,我下班已經很累了,教育下孩子稍微多說了幾句他還生氣……”劉女士傷心地說。

    劉女士稱自打孩子讀書以來:夫妻間的矛盾越來越多。

    之後民警對兩人進行調解,夫妻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這真是:

    人生若只如初見,

    就不該陪寫作業!

    網友對此表示很激動:

    還有網友總結了親爹們

    “詐屍式育兒”的事例

    媽媽們紛紛表示贊同

    沒事各種瞎指揮,坐等驗收育兒成果

    平時你忙前忙後,吃喝拉撒全照顧。他一聲不吭當個甩手掌櫃,安心喝茶、看報、手機躺。

    可是冷不丁的不知道哪天突然想起自己還有個孩子,就跟視察工作一樣,不顧全域性瞎指揮一通:

    我看領居家娃一歲多會走了,咱們家孩子也得抓緊訓練了,要是缺鈣啊什麼的,就趕緊補補……這個點了,怎麼還讓他看電視?不睡覺怎麼長身體?

    你看孩子牙都壞了,平時讓他少吃點糖……孩子最近學習怎麼樣啊,現在這個階段很重要的。

    話說得不痛不癢,但總有一句令你爆雷身亡,帶孩子已經很累了,半血飄搖的時候,還要被豬隊友插上一刀。

    說風涼話,站著說話不腰疼

    孩子成績下降了,你看你怎麼輔導的孩子啊?

    孩子天天上補習班,你這樣會逼死他的。

    孩子上了興趣班,我覺得沒必要學這麼多,開心點不好嗎?

    孩子做錯了事被批評,你吼什麼吼啊,講講道理不行嗎?

    每天忙到焦頭爛額,上廁所都要見縫插針時你看不見。現在三言兩語、趾高氣昂講起了心理發育和性格培養,就是履行當爹的“權利”了?

    孩子一生下來什麼都會的?游泳、繪畫、舞蹈、書法、擊劍技能都是從孃胎裡帶出來、不用學習的?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教育方法用了多少遍不管用,吼兩句就戳你脊樑骨了?

    講大道理誰不會啊!你能耐,你上啊!

    扯後腿,幫不了忙還拖後腿

    孩子不喜歡吃青菜,為了讓他合理膳食,營養搭配均衡,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搜集做法,你變著花樣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可是辛苦幾個小時,你滿懷期待地端給孩子,他還是閉口不開,很容易趕鴨子上架,逼著他多少吃一點。

    這時那個所謂的爹就又開始上綱上線了:

    孩子不想吃,你幹嘛強迫他?不要這麼強硬好不啦,得學會讓他慢慢接受,青菜我都不想吃,別說那麼小的孩子了,balabala……

    然後滿臉心疼地對著孩子說:“不哭啊寶貝,不想吃就不吃。肯定是媽媽做的不好吃,對不對?一會爸爸給你買肉肉……”

    強行植入,沒事刷一刷存在感

    孩子平時鬧得雞飛狗跳,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他躲得遠遠的,既看不見也聽不見,可一旦孩子玩得樂呵呵的、乖巧可愛的時候,這個“爸爸”就會湊過來,刷一波存在感。

    捏一捏小臉,親一親小手,逗一逗小人兒,再上演一出父子情深、感動山河的陪玩大戲,畫面相安無事,歲月靜好,溫馨有愛!

    可結果呢?熱度往往不會超過10分鐘!不是把孩子弄哭,就是耐心沒了,扭頭轉臉又繼續投入到自己的“偉大革命事業”中去了……

    他是親爹,你是後媽

    鄰居家孩子的玩具被借過來玩一會,可是玩膩了之後,熊孩子就隨手扔在地上摔壞了。這種當然需要教育:“怎麼可以這樣呢,這是別人心愛的東西借給你用,你卻這麼不愛惜!要是我把你的玩具也弄壞,你會怎麼樣?”

    而那個正在沙發上玩遊戲玩的樂此不疲的爸爸,神獸般衝過來就亂叫:

    一個破玩具,再賠給他一個就行了,有那麼重要嗎?至於這麼大動干戈?!走,兒子!咱不理她!

    說著抱起孩子到沙發上,兩人膩歪去了,留下一臉茫然的老母親站在那裡完全像個“後媽”!

    2

    父母教育方式不統一時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意見上的不統一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呢?

    第一,父母意見分歧會影響父母的權威性。

    兒童的一個普遍特點是缺管主見,盲目服務。

    孩子總是認為,凡是大人,特別是在他眼裡有權威的大人(如父母、老師)的話就是正確的。

    權威性越高,他接受的程度就越大,反之,權威性越低,他接受的程式就越小。

    因此,如果父母意見有分歧,並經常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就容易損害大人的威信,並進而影響父母的教育效果。

    第二,父母意見分歧會削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發展。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個人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從幼年時期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

    孩子在出現某一行為時,如果得到父母多次的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們就會逐步認識到這種行為的正確與否,逐步學會在新的環境中實現或中斷這種行為,從而逐步發展自我控制能力。

    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行為所採取的成態度不一致,就會使孩子無所適從,更難以在新環境中調整自己的行為。

    第三,父母意見分歧會破壞家庭教育的效果。

    兒童有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心理,他們會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意見不一,對自己行為品質的態度不一,去尋找有利於自己的保護。

    當父母雙方有一方職責不該打罵孩子時,他就會撲在保護自己一方那裡放聲大哭起來,這不僅是因為他感到委屈,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意識到這樣做能進一步得到保護自己這一方的同情與庇護。

    父母意見不一,容易強化這種心理,使家庭教育大打折扣。

    第四,父母意見分歧會使孩子養成任性的惡習。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指出,父親對孩子的要求必須跟母親對他的要求保持一致。

    只要孩子感到母親和父親對“可以”、“不可以”、“應該”、“不應該”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麼,即使最合理的要求,在他們看來也會是暴力、強制,是對他自由、慾望的踐踏。

    這樣就會養成孩子任性、不講理的惡習。

    3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如何做到意見統一?

    那麼,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如何才能做到意見一致呢?

    第一、父母要突破各自的“自是”心量障礙。

    一般在子女管教問題上發生意見分歧和爭吵的父母,大多數都認為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才是正確的,而對方教育子女的方法是錯誤的。

    這就是“自是”心理。

    從這種“自是”心理出發,每次需要管教孩子時,由於看不慣對方的方法,就會造成齟齬和糾紛。

    這樣,不僅使孩子在觀念上產生混亂,是非不分,不知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同時由於父母教育孩子態度上長期不一致,經常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互相指責,吵吵鬧鬧,也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造成家庭的不團結,這種氣氛也會給孩子心理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因此,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父母首先要突破“自是”的心理障礙。

    第二、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一方在教育孩子時,另一方如果認為方法不妥,最好不要直接介入,而應當主動地避讓,等事過之後,再找對對方談談,好好交換意見。

    這樣,父母勾通了思想,統一了認識,在實施教育問題上就不容易產生分歧和矛盾了。

    第三,父母應學一點教育子女的知識。

    教育子女是一門學問。

    要把孩子教育成人、成才,需要作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學點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和生理學方面的知識。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這些學科的知識。

    有的父母平時放縱孩子,而遇到孩子有點錯誤,說打就打,說罵就罵,還認為這樣做是為了孩子;

    有的父母,雖然堅持講道理不打罵孩子,但是,計道理的過程中卻缺乏說服力,脫離孩子的心理接受水平,使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嘮叨,這都是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的表現。

    因此,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學一點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易烊千璽首部男主大熒幕,票房會高嗎?大眾眼裡的好學生出演一個與反差極大的叛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