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東說球

    鄔思道是一個有才學的人,當然就是做幕僚最適合。有才學不一定可以當官從政,但也不能讓自己埋沒。

    1雍正登基後,其隱退,當然是為了避免後期衝突,保命重要,伴君如伴虎,其最大的作用已經提現完了,而且幕僚往往都是陰謀家,所以,在皇帝面前這都是危險的。

    2離開雍正,其回到常規生活,他的陰謀以及術都沒有地方發揮,為了自己得到滿足也想從新給予雍正幫助,體現自己的才華。

    3雍正把其視為軍師,讓其獲得最大的尊重,其為了報答,也要幫助雍正實施計劃。

    綜上所述,為了自己,為了報恩,但其已經明確了和君王的距離,所以聯絡身邊人是最好的方式。

  • 2 # 雍親王府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離開了雍正皇帝選擇“半隱”,但是不能離開雍正的視線。

    雍正成功登基後,連夜趕回府上,與鄔思道進行了一番長談。鄔思道以一段“三不可用”的言論打消了雍正的疑慮,並且主動提出“半隱”,而這個“半隱”實際上就是找一個雍正自己信得過的人將自己看管起來,順帶也能解決鄔思道自己的溫飽問題,也就是離開雍正的身邊,但是不會離開雍正的視線,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得到保障,同時還能為雍正所知道和控制。

    所以,這樣看來,鄔思道和雍正能在“半隱”上達成一致,實質上有三個原因:

    其一,鄔思道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太重要了,也太危險了,實際上他對於雍正來說是塊“燙手的山芋”,自己即要顧忌十三爺的情面不能動他,也要擔心他的所做作為和所言所指會觸及自己皇位的根基,更要提防著他為八爺黨等人截獲或者利用,所以既不能讓他公開身份,也不能給予他自由。

    其三,鄔思道是受過刑餘之人,並且還是個殘廢,除了憑藉自己的才能寄人籬下做個幕僚或者做個教書先生來維持生計,別無他法,而他現在又因為雍正的關係不能再到別的地方,只能在雍正信任的人那裡來保全自己。

    而鄔思道繼續為雍正身邊的人出謀劃策卻不走到前臺,正是雍正所希望看到的。

    鄔思道幫助李衛迅速成長,成為雍正可以信任和倚重的封疆大吏;幫助年羹堯找到叛軍主力,平定了西北叛亂;幫助田文鏡勘破了山西藩庫大案的內情,又幫助田文鏡解決了與年羹堯的糧草供給矛盾。

    培養人才、平定叛亂、整頓吏治,這些樁樁件件的事情的取得,可以說是在雍正繼位初期極度困難的情況下極大的幫助的了雍正,而且都是雍正急需要處理的,而鄔思道所作的這一切都是在幕後所為,由李衛、田文鏡、年羹堯完成,這樣把利留給了雍正,把名留給了這些雍正信任的官員,鄔思道依然身居幕後不為人所知,也讓雍正非常的滿意。

    鄔思道最後帶著如月從田文鏡的府上出走,雍正不在下令去追,實際上就是讓“半隱”的鄔思道徹底的“全隱”了。

    雍正讓鄔思道在自己信任的人府上去“半隱”,也是對於鄔思道的考察和觀察,看看鄔思道在對於已經是登上皇帝寶座的自己的態度,以及對於鄔思道與自己曾經那段主僕經歷的想法和看法。

    從這二年鄔思道在李衛和田文鏡府上“半隱”的表現來看,鄔思道並沒有做任何讓雍正擔心的事,也沒有說任何雍正所不希望他說話,基本贏得了雍正的放心。同時,畢竟知道鄔思道的人是極少數的,雍正也不希望更多的人知道鄔思道,更不希望別人知道鄔思道與雍正的關係以及鄔思道之前在王府所做的事情,因而,也就選擇了放走鄔思道,讓鄔思道真正的“全隱”,當然這其中也有雍正的一份歉意和敬意。

    於是從此開始,鄔思道便再無音訊了。

  • 3 # 唐俊龍55398571

    胤禛是一個多疑的人,以至於他只相信自己,對自己登上帝位居功至偉的鄔思道,他心存芥蒂,登基前回到潛邸最後一個晚上,君臣會面,胤禛對於如何安置鄔思道出現了為難情緒,鄔思道是康熙王朝下的罪臣,鄔思道入獄落下了殘疾且終生不得入仕途,十年寒窗落得報國無門的下場令人唏噓不已。

    鄔思道考慮到自己輔佐的雍王爺的性格後決定半隱,大隱隱於市,他到江蘇巡撫李衛那裡做西席,李衛作為曾經雍王府的奴才對待這位西席是頂禮膜拜,事故的李衛乘著出訪山西協助田文鏡查諾敏案的時候將鄔思道以八千兩一年報酬賣給了田文鏡,鄔思道應該是早觀察好了田文鏡的仕途之路,李衛只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鄔思道分析到山西巡撫諾敏借民間之銀充實蕃庫幫助田文鏡圓滿完成欽差任務,田文鏡佩服五體投地。

    諾敏案後,胤禛在第一屆殿試中舉的天子門生們面前表彰了三個人,會試主考李芾的忠於職守,上書房大臣張廷玉大義滅親,不是科舉出身的田文鏡實心用事,隨後田文鏡升任河南巡撫開啟了雍正王朝改革序幕。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是一個得罪天下讀書人的差事,十年寒窗換來的功名可以免賦稅和勞役,千年的成法不可動搖,田文鏡心中只有對他有知遇之恩的胤禛而沒有八股文章帶來衣食無憂的所謂聖賢之士,於是河南考生罷考以對抗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科舉在清朝的戰略性地位非同尋常,科舉取士是滿漢和諧的定海神針,透過八股文牢牢控制數百倍的漢人思想才能保障江山永固,舉人們罷考無異於一次思想上戰爭和政變。田文鏡採取雷霆手段鎮壓了舉人們的罷考,鄔思道在這個事件中沒有出現高明謀劃,或許鄔思道已經預料到胤禛的態度,因此高坐城樓觀山景。難怪田文鏡在向年羹堯派糧道運輸軍糧受阻後會抱怨鄔思道每年白拿八千兩白銀而不幹實事,鄔思道等到了機會毛遂自薦冒著生命危險給年羹堯送軍糧,其實他心謀劃已定,年羹堯的嗜血源於心中焦慮,青海用兵數月每天燒的都是真金白銀,國庫裡數年積攢白銀已經捉襟見肘以至於總理王大臣胤祀主動請辭戶部差事,這是一場事關國運戰爭,如果打輸了,那麼八爺黨會與滿朝勳貴一起發難雍正,未來江山有誰主宰猶未可知?準格爾的羅卜藏丹津乘著西藏政局不穩侵入,多年的經營讓其擁有足夠的地利人和可以與清軍無限期的糾纏,年羹堯受命大將軍之時犯了一個戰略性失誤就是沒有切斷外界入青海糧道以至於叛軍源源不斷可以接受外援,如今三十萬大軍在茫茫青海尋找叛軍主力決戰猶如大海撈針,如果脫上數月將不堪設想,於是年羹堯只有不斷派出斥候打探訊息,打探不到叛軍的斥候一律殺全家。

    鄔思道押運著五千擔軍糧到了大將軍行營,年羹堯心裡冷笑著不怕死河南官員,兩人相見後感慨萬千,曾經的杭州將軍副將成長為萬人之上的大將軍,年羹堯更是對這位潛邸時期的謀士心存畏懼和敬意,鄔思道與年羹堯寒暄過後一陣見血的指出戰爭戰略目的和戰術上關鍵點,青海戰爭在鄔思道心中應該醞釀許久了,曾經十四爺擔任大將軍王出兵西北對陣阿拉布坦的時候,鄔思道鞭辟入裡分析到戰爭的全域性從而獻計於胤禛爭取到陝甘總督的位置給年羹堯制衡大將軍王,如今同為準格爾叛軍的羅卜藏丹津並無多少優勢,清軍的關鍵點還是軍隊保障與戰略性的設計,鄔思道透過深思熟慮找到了叛軍藏身之處解決了年羹堯的心病促成了西北用兵大捷。

    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火耗歸公啟動高薪養廉,改土歸流平定西北叛亂等雍正一系列新政都依賴著李衛和田文鏡及年羹堯等潛邸時期訓練的幹臣推動,這些人面對的是整個朝廷的壓力和對立,他們都是孤臣與胤禛這個孤家寡人一樣,複雜的朝局和艱難的改革需要一個運籌帷幄的謀士,鄔思道充當了這個角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或許這就是紹興師爺中傑出代表鄔思道心中報復,他們作為幕賓無法光宗耀祖卻可指點江山攪動風雲。

  • 4 # 達摩說

    這就是鄔思道向雍正所承諾的“半隱”方案,他之所以會這樣做,有這樣幾個考慮。

    第一,保命。鄔思道在雍正奪嫡的過程中,幾乎是全程參與,運籌帷幄,掌握的機密肯定也是非常多的。雍正很多疑,既擔心他離開後會說出做出什麼對自己不利的事,又害怕他有可能被八爺黨所利用,所以在奪嫡成功的當晚便有心除掉他。於是為了保命,鄔思道只好提出前往雍正的一些親信寵臣處謀職,如李衛和田文鏡等,這樣才能讓雍正放心,也方便雍正對他進行監視。

    第二,繼續幫助雍正。雍正繼位之初,國庫空虛,吏治敗壞,朝野內外政敵眾多,西北還有外敵的威脅,形勢不可謂不嚴峻。鄔思道胸懷天下蒼生,於是他透過給雍正身邊的寵臣繼續出謀劃策的辦法,繼續協助雍正站穩腳跟。所以我們看到,鄔思道幫助李衛成為一位成熟的封疆大吏,幫助田文鏡破獲山西藩庫大案,幫助年羹堯大破叛軍。透過這一系列事件,雍正得以度過繼位初期的動盪,站穩了腳跟。

    第三,養活自己。鄔思道是一個殘廢,又是一個坐過監獄的人,如果不去依靠雍正這棵大樹來過活,鄔思道很難找到一份餬口的營生,遲早也會餓死。所以為了自己後半生的生計,鄔思道也得依靠著雍正身邊的這些封疆大吏。

  • 5 # 譙郡太守

    我覺得這是鄔思道迫不得已選擇的一個“活命”的辦法,鄔思道久在雍正身邊,深知雍正多疑多忌,對身邊的人尤其要求嚴格。鄔思道也想過幫雍正奪得皇位,如果自己還在他的身邊任職,一自己曾被官府追拿,名聲不好。二自己身有殘疾,留在官場不便。而自己離開雍正到外地,雍正深知自己知道那麼多的秘密,肯定不放心。那麼只有選擇在雍正能看的著的地方,又有雍正放心的人看著自己。最後只得選擇到雍正的手下和身邊人任職的官府去,一是讓雍正放心。二是也有些收入。事實也證明,這個辦法在當時也確實是個能讓鄔思道活命而又讓雍正放心的好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備孕一年未孕,輸卵管造影顯示通暢但兩側輸卵管形狀迂曲彎折,這種情況嚴重嗎?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