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酒心巧克力l

    這個問題我就親身經歷過,因為母乳不夠,所以新增奶粉,前三個月正常,到了第四個月就不吃奶粉了,就算餓了也只吃母乳,哪怕吃不飽,我個人總結了一下,應該是之前孩子小的時候並不能完全地區分母乳和奶粉,到了四個月以後,孩子成長了好多,已經可以分辨出來哪個是母乳,哪個是奶粉了,所以他會抗拒奶粉,並不是因為奶嘴硬了等原因,畢竟奶粉再好,也是和母乳有本質上的區分的!

  • 2 # 京華的農村生活

    寶寶太小依賴母乳,所以會不吃奶粉,可以換個牌子奶粉,或者吃羊奶粉,可以先買小罐的適應,我的寶寶前期母乳不夠,奶粉不吃後來買的小罐羊奶粉就喝了,你可以試試看

  • 3 # 甜心媽媽育兒記

    給寶寶為什麼要新增母乳呢?是因為母乳不夠,還是要上班什麼的?

    都說誰誰嘴刁,其實這個世界上嘴嘴刁的就是那小小的寶寶。我自己就是這樣的情況,因為要上班,寶寶生下來,就怕二寶像大寶一樣也不吃奶粉,於是我就一直給寶寶新增的奶粉。剛生下來時,寶寶不吃奶粉,只是快出院時,我家寶寶黃疸比較嚴重,就留在醫院裡照藍光了,最開始的時候,我特別擔心寶寶吃不飽,甚至不吃奶粉,沒想到第二天去看的時候,小丫頭吃的很歡。

    回來後,我一想,反正要給吃奶粉,不如就給混合餵養,跟你的情況是一樣的,到了四個月的時候,寶寶就一點都不吃奶粉了。我諮詢了很多人,換奶粉,換實感奶嘴,都沒有用。就只好一直給寶寶吃母乳了。

    後來才發現,當時就應該給吃奶粉的,由於我一直想著母乳很好,要無論如何都應該給寶寶吃母乳,結果上班斷奶的時候,讓寶寶餓了將近一個月。

    你自己就應該分情況,要是需要上班,那就給寶寶早早的吃奶粉,要是你是全職媽媽,就直接給孩子吃母乳吧,吃到孩子不想吃為止。

    當然,要是母乳奶量不足,就讓寶寶多吸,多喝湯,多吃一些開奶的食物,儘量避免吃回奶的食物。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在給孩子餵奶的時候,就要注意什麼食物吃了奶量減少,我自己就是吃了韭菜奶量很減少。方法要是用到了,還是沒用,也不用糾結,給孩子選擇一個好的,安全有保障的奶粉,照樣把寶寶喂的白白胖胖的。

  • 4 # 包子欣是我

    第四個月你是純奶粉了嗎,還是繼續混合餵養?

    混合餵養有可能是厭奶期,我母乳的時候有段時間她不愛喝,喝的少,但過了1周又好了~

    如果是純奶粉了,要看下是不是她不喜歡這個口味~

  • 5 # 母嬰前沿

    正常小嬰兒在剛出生的3個月,吃奶通常很專注。餓了就吃,飽了就睡,體重快速增加。看著心愛的寶貝像吹氣球似地日日長大長胖,人見人愛的樣子,父母常常喜不自禁,且很有成就感。

    但許多寶寶在4~6個月大時,喝奶量就會越來越少,感覺胃口不佳,不再像前面三個月那樣專注吃奶,而是吃吃停停,並且很容易因外界干擾而停止吃奶。更有一些好奇寶寶,只要周遭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顯然其他事情對他說來,比吃奶有趣多了。這種情況,就說明你的寶寶開始厭奶了。

    厭奶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一次是寶寶3-4個月的時候,寶寶逐漸成熟,一方面,他可能添加了輔食,比較喜歡新口味的食品,而對奶粉暫時失去了興趣。在寶寶4-6個月的時候,寶寶的體內乳糖酵素開始減少,舌頭的味覺也開始產生變化,胃口開始改變。另一方面,他的聽覺視覺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使得他對外界更感興趣,往往一有風吹草動就去“管閒事”去了,心思不在吃奶上了。

    第二階段

    寶寶6-10個月左右,這個階段大部分的寶寶在長牙。由於牙齦痛癢,寶寶往往會在吃奶的時候專注於啃咬奶嘴奶頭,導致厭奶症狀。

    那麼厭奶期有多長呢?不同寶寶的情況很不一樣。

    · 大部分持續個2~3周,就會自動消失了,寶寶又吃奶吃得很歡;

    · 有些寶寶,厭奶期可能會長達1個月左右;

    · 厭奶期>1個月,最好儘早帶寶寶去看醫生了。

    寶寶厭奶主要分為生理性厭奶和病理性厭奶。

    生理性主要是指因為孩子生理發育過程中的問題,導致進食後孩子出現不適感覺,從而產生對進食的暫時不感興趣或抵抗現象。主要表現在孩子在進食時嚴重哭鬧或哭鬧加重。

    如果你的寶寶身體出現疾病現象,這時除了厭奶,還會出現相應的其它異常表現,比如:睡不安;精神差;易哭鬧等日常生活規律的改變和發熱;嘔吐;腹瀉等疾病表現。這種厭奶現象就是“病理性”厭奶了,這種厭奶現象家長必須要重視起來,應帶孩子去醫院就醫治療。

    因為病理性厭奶一般伴隨急、慢性疾病。如急性咽喉炎、鵝口瘡,造成口腔疼痛,會使嬰兒食量突然變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鼻塞,嬰兒吸奶時無法換氣,也會厭奶。還有急性腸胃炎,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嬰兒會哭鬧不安。最嚴重的厭奶狀況,則是患有敗血症的嬰兒。

    堂媽建議:若觀察嬰兒除了厭食,還有腹脹、嘔吐、發燒或呼吸急促、活力不佳等情況,就應立即就醫。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厭奶呢?

    寶寶在經歷“厭奶期”

    寶寶為什麼會突然厭奶,說到底是因為寶寶“累了”。當然了,這個“累”和我們大人所感受到的身體疲憊是不一樣的。3個月以下的寶寶,不能完全吸收奶中的蛋白質,吃多了就會排洩出去。當寶寶3個月的時候,身體能夠相當多地吸收蛋白質,肝腎幾乎全部動員起來幫助消化吸收,而且此時寶寶吃奶的能力增強,食慾更大,總喜歡喝奶,結果肝臟和腎臟的工作力度加大,因為疲勞需要“歇歇了”,寶寶就開始“厭奶”了。因此就可能會使寶寶突然出現不吃奶粉的情況。

    寶寶不喜歡用奶瓶。

    當寶寶在3個月時,智商發育還不完全,只能依靠父母用奶嘴餵奶。等寶寶再大一點,就能體會到奶嘴可能並不舒服,然後產生拒絕吃奶的自然想法,這是一種情感反射,表明寶寶也很感受並透過一定動作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寶寶不喜歡奶粉的味道。

    很多寶媽們都知道,給寶寶喝的奶粉其實味道並沒有那麼好,甚至可能淡而無味。4到6月的時候,寶寶身體裡的乳糖酵素銳減,舌頭的味覺開始逐漸的具備起來。這個時候又接到外界事物的誘惑,比如逐漸新增的輔食而偶爾寶寶嚐到的味道,這個時候,寶寶當然不願意吃大人喂的奶粉。

    媽媽的餵奶方式不對。

    這點特別適用於新手媽媽!奶瓶的角度的不當,壓到寶寶的舌頭,讓寶寶不舒服的這些動作都會讓寶寶厭倦喝奶粉。

    過早新增帶味液體

    嬰兒先天就喜歡甜味和鹹味,排斥苦味和辣味。當孩子接受了一種自認為很好的味道,比如果汁、鈣水、大人飯菜等,就會對味道平淡的配方粉甚至母乳失去興趣。這也是我不贊成過早給孩子新增果汁、菜水、鈣水等帶味液體的原因。

    想要糾正孩子厭奶問題,首先要確定孩子喜歡何種味道,再用這種味道作為引子,使孩子逐漸恢復對奶的喜好。喂配方粉前可在奶中兌上少許果汁,母乳餵養前在乳頭塗上一些果汁,以提高孩子對進食的接受度,以後再逐漸減少,直至恢復正常。

    堂媽建議:

    生理發育的原因

    ①3個月後的寶寶,開始對周圍事物充滿興趣,容易分散注意力,不能專心吃奶;

    ②寶寶的味覺逐漸發育,單一的奶味兒有點沒意思了,喝奶興趣減低;

    那媽媽要如何應對厭奶寶寶呢?

    堂媽建議:

    留意奶嘴的設計

    有的寶寶厭奶可能是因為奶嘴的口徑大小不適合吸吮,使他無法順利喝奶。測試奶嘴口徑的方式為,把奶瓶倒過來,標準口徑的牛奶會成水滴狀陸續滴出,奶水滴得太快或太慢都容易造成寶寶的不適感,而引起厭奶的情況。

    安靜狀態下喝奶

    各種響動都會讓寶寶分散注意力,停止喝奶。因此餵奶時最好到一個安靜的房間,關掉電視、音響,餵奶的人不要隨身帶著手機,家人不要隨意在寶寶身邊走動,讓寶寶在喝奶時專心,不被其他人或聲音打擾。晚上喝奶時,把室內的光線調得柔和一些。

    及時新增輔食

    到了4個月,就能吃輔食了,米粉、蛋黃、肝粉魚粉、果泥逐漸到菜肉粥、爛麵條等,能吃輔食後,就好多了,至少能從其他方面吸取營養。只要寶寶能從其他地方吸取足夠的蛋白質等營養,就不必強求一天喝多少奶。不過輔食吃得多了會影響奶量,寶媽們也要注意一下。

    嘗試新的餵奶工具

    有的寶寶可能是處於厭倦用奶瓶喝奶粉的方式,這個時候寶媽們不妨可以採用杯子,勺子等,喂寶寶喝奶嘗試一下。

    不必擔心,寶寶可以吃飽

    和新生兒不同,3~5個月齡的寶寶,吮吸能力已經很強,即便哺乳時間只有幾分鐘,也能吃進去足夠的奶量。

    所以,如果寶寶厭奶時間不長,而且精神狀態很好,生長曲線穩定增長,就不必太過憂慮。堅持嘗試,不斷調整,寶寶總歸會順利度過厭奶期的。

    據堂媽瞭解到,有很多混合餵奶的寶媽都是把奶粉兌到母乳中給寶寶喝,其實這是一種護理誤區。在這裡必須要強調一下:混合餵養的方法並不是把兩種奶進行混合,這樣會很容易導致寶寶厭奶而且食慾不振,營養不良的情況的發生。

    正確的護理方法是將二者分開來餵養。這樣既是對於母乳的一種補充,還可以進而保證寶寶奶量的充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乒乓球,有沒有很好的膠皮底板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