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頭哥兒

    李商隱原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據此詩傳載後的意思,新增幾句說一說,話說有一天下午將晚,詩人李商隱因為某種事情的原因,自己的心情有點不太好,很不高興,決定出去散散心,然後就(驅車)乘車(木車或馬車),來到古原(指樂遊原),就是歷史記載中的漢宣帝修建遊覽的地方。

    這個地方在陝西長安城南方位,詩人李商隱來到後,就登上了樂遊原,他看到了夕陽是那麼的漂亮和美麗,心中惜情而生,可惜了這短短的美呀,景色已到了黃昏時刻,再美的時光景色也是短暫呀。詩中的後的兩句代表了詩人內心的一種情懷,聯想到某些事情的出現,自身心中的一種無奈和感知吧。

  • 2 # 融融118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登樂遊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至少有兩層深刻的含義:

    一以夕陽比人生的暮年。

    李商隱在牛李黨爭的政治夾縫著生存,宦海沉浮,仕途坎坷,一生抑鬱不得志。

    有一天黃昏,詩人心裡不快,驅車登上古樂遊原,他極目遠眺。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餘暉,夕陽是多麼的美,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夜幕所籠罩。誰能讓美好的夕陽永不落下?

    越是美好的事物越容易消亡。所以有人說,花未全開月未圓,最美。因為花開全時綻放得最美,可花開意味著花落;月至十五(或十六)時最圓,可月盈意味著月缺。夕陽好,近黃昏;容顏美,嘆遲暮。凡物盛極必衰。美好,往往伴隨著破碎……

    二以夕陽比衰頹的晚唐。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中唐文人士大夫們勤勉努力,還想復興唐朝。“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途萬木春”,詩人們沒有感傷自身的不幸,而是對前途充滿希望。

    到晚唐,朝廷出現了宦官專權、朋黨之爭、藩鎮割據等混亂的局面,唐王朝日薄西山,每況愈下。

    面對政治上不可收拾的局面,晚唐文人們已深感無力迴天,他們的詩歌蒙上一層暗淡、傷感的色調。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連綿的秋雨,陰冷的天氣,詩人落寞感傷,而又失去希望。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不知道《後庭花》是亡國之音,那麼聽這首曲子的貴官貴人顯然也不在意這是亡國之音。詩人杜牧借古諷今,就像南朝時的陳國,統治階級驕奢淫逸,根本不管王朝已岌岌可危的局面。

    大唐盛世已一去不返,晚唐風雨飄搖,誰能挽大廈之將傾?

    這幾句詩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樣,奏出的是淒涼的晚唐哀音……

  • 3 # 草原狼王

    謝謝邀請。本人文化底蘊不深,憑感覺談一點不太成熟的看法。這兩句詩詞本身通俗易懂,但有明顯的寓意,而且這寓意也很容易讓人理解,就像各位揭示的那樣,夕陽雖美,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寓意暮年生活雖安逸,但人生苦短。能夠想到大唐盛世末期的人已經思維非常深刻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夕陽無限好”中的“好”所包含著什麼樣的內容。首先是物質生活的安逸,其次,精神生活豐富多彩,還有社會交往範圍的擴大。但這些未必是作者詩中所言的好。我感覺,作者想表達的含義是,當人到老年的時候,人的認知、見識及觀念都已經到達開悟的程度,把世界和自己看明白了,也活明白了。如果在此時,能再有更長的生命期限該有多好,一定不會再走年輕時的彎路,一定會避免年輕時所犯的那些錯誤,一定能夠活的更精彩。可惜這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感慨不光作者有,我們大多數人都有。

  • 4 # 無月文化館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樂遊原》唐 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首《樂遊原》就是題主所問這兩句詩的出處。

    《樂遊原》全詩通俗易解,但是內中涵義卻非常深邃。

    樂遊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是當時唐代京城人的遊玩好去處,除了遊玩,此處也是文人墨客作詩抒懷的好地方,唐代作於樂遊原的詩詞不下百首。

    話說那一日,臨近傍晚的時候(向晚),李商隱覺得內心有些抑鬱(意不適),便駕著馬車(驅車)來到了郊外的樂遊原。站在空曠的原野,登高遠眺,再抑鬱的心情也能得到舒展。李商隱看著那映紅了大半個天空的夕陽,那火燒似的紅霞讓他心情振盪,不禁吟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千古佳句。

    李商隱說這句話即是說其自身,也是說當時的唐朝。

    李商隱二十五歲被推舉中進士,此後受到王茂之器重,並娶了王茂之的女兒為妻。但這王茂之是牛黨的主要成員,做了王茂之女婿的李商隱因此也被捲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而不能自拔。李商隱在官場一直較為失意,自覺不能一展才能,因此常常抑鬱不得志。

    這首《樂遊原》正是李商隱在這種心情下所作。

    此外,李商隱所處的正是晚唐武宗時期,武宗一朝克澤潞,敗回鶻,取太原,在晚唐歷代君王中,可算是有為。當時的唐朝也顯示出中興的勢頭,史稱“會昌中興”。可這武宗又內寵王才人,外築望仙台,封道士劉玄靜為學士,用其術以致身病不復自惜。最終因服食長生丹藥,年僅三十二歲,就駕崩了。令人嘆息不已。

    李商隱正是透過當時大唐王朝表面的繁榮(夕陽無限好),看到了背後深深的危機(只是近黃昏),因此說出了那樣的詩句。

    這首詩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詩人由此抒發了對自身,對時代的深深感嘆,寓意深遠,意味流長!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 5 # 播玉齋

    詩無達詁!同一首詩,每個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這或許也是詩的魅力所在之一。

    看完諸位詩友的解讀,感覺各有道理。在這我倒想表達些不同的看法。

    絕句章法講究起、承、轉、合,在情感的處理上也有多種技巧,有欲揚先抑的、有先揚後抑的、有抑揚反覆的。結合本詩,向晚意不適是說那天晚上心情緒不太好,所以驅車登古原以排解心中的積鬱,此時作者表達的情感是低沉的、壓抑的。轉句寫古原落日的美好風景“夕陽無限好”,夕陽到底有多美?無限兩字任你發揮想像。那麼結句“只是近黃昏”又該怎麼理解?作者的積鬱到底有沒有排解掉呢?

    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排解了的,作者應該是釆取了先抑後揚的技法謀篇佈局的,所以結句的意思其實是“這麼美好的景色只有在黃昏的時候才可以看到啊”!這是對夕陽美景的由衷讚歎的憐惜之情。

    如果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惋惜、傷感的情緒,前面是完全沒有必要這麼處理的。除此之外,我也並不認為作者有隱喻唐王朝的興衰之意,一個走向沒落的王朝無論如何都不該用“無限好”三個字來形容的。

    其實這也並本人一家之言,之前和多位詩友就此詩進行過交流探討。大家對此種論斷還是比較認可的。

    還是那句話,“詩無達詁”,一首詩對自己有所啟迪和感悟就夠了,作者的本意有時已經不那麼重要。正如作者李商隱另一首著名的七律《錦瑟》一樣,圍繞作者的本意有多種不同的探究,但這並妨礙它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名篇。

    本人觀點或有淺薄之處,在此說出來只為給文友廣開思路、聊做參考!

  • 6 # 天雨沙

    我認為,要了解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有什麼深刻的含義,需要結合全詩來考慮。

    李商隱 《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註釋:

    樂遊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登上它可望長安城。因“苑”與“原”諧音,樂遊苑後被傳為“樂遊原”。

    向晚:傍晚。

    不適:不悅,不快。

    古原:指樂遊原。

    近:快要。

    李商隱雖然是晚唐著名的詩人,但其在官場上並不得志,所以平時難免有很多愁思。另外,自古以來,文人騷客登高望遠時,都容易引發很多思緒。相反,在有很多憂思的時候,文人騷客也愛去遊山玩水來排解愁緒。

    在這首詩中,我認為李商隱就是屬於第二種,先有不快樂的情緒,然後想透過登高望遠來舒緩排解。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含義。夕陽是燦爛的,是輝煌的,從高處望下去,夕陽灑下滿地金黃,在黃昏這一時刻,滿眼都是讓人只想醉在其中的美!

    我認為,這首詩是先情後景,後半段只是單純的讚美大自然,並沒有別的太多的含義。

    當然,這兩句有好多人解讀為,夕陽無限美好,只是快要落下了!把它理解為李商隱對晚唐帝國的失落,對自身不得志又好景無多的感嘆。

    在這一點上,我有不同意見,因為詩中的“只是”在現代的含義是“只不過”、“但是”的意思。但是,在古代或者說在李商隱所處的時代,“只是”是“僅是”、“就是”、“正是”的意思。詞語的意思不同,詩的含義也就不同了。

    其實,我覺得,有時候詩人的某首詩並沒有太多的含義,只是我們後來人想多了而已!

  • 7 # 蓋天宣夜說

    評論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詩的含義?應該把李商隱是道家文人墨客這事聯想起來。道家是尚萬年黑“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玄妙歷史文化的。從(錦瑟)一詩中就會看到他歷史文化知識的深奧。在他遇到煩心不如意的心情下嘲諷太陽夕陽是自然的展現,也就是夕陽再美麗壯觀的無限好,可惜也要日落天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書法中最重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