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頑童大華
-
2 # 樹上有條河
首先說,五歲的小孩遇到難事不想做,那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是人性的本能。就算是我們大人遇到難事,也會有潛意識的要避開,更何況是一個只有五歲的小孩呢?所以,我們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小孩不想面對難事的現象。
至於如何培養出小孩迎難而上的心態,提高小孩抗挫力?我的觀點是,自信的孩子才會迎難而上,也只有自信,才能增強孩子的抗挫力。所以,要讓孩子勇敢的面對困難,關鍵在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關鍵在於懂得以鼓勵為主,用開導的方式指引他們解決困難,讓他們感覺,其實用心之後並不是很難,而且善用成就感激勵孩子應對困難。所以,無論孩子做得怎麼樣,我們都要以鼓勵為主,透過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
當孩子在應對困難問題時產生挫折時,要善於開導他,並鼓勵他說,其實他做的已經很不錯了,只是有些方式還不正確,然後對他進行指導。透過這樣的方式,有效化解他的挫折感,有效保持他們的自信心。
對待孩子,關鍵還是在耐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切忌過於著急,不要因為孩子一時做不到,就批評他們,甚至是橫加指責,這樣只會加劇他們的挫折感,從而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更加回避困難。
-
3 # 無坡居士
作為曾經從事過教育工作和身為人父的人,我對題主問題有著切身的體會。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句俗語未必沒有科學道理。在三歲左右的幼兒成長階段,兒童的心理可塑性相當強,而此時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也是尤為重要。很多習慣和個性會在此期間養成。
題主所舉例稱孩子五歲了,一遇到難事就不幹了,這種畏難心理從根源上來說還是孩子身邊人嬌慣養成的。
一是過多誘惑,導致孩子總有某種期待心理。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各種的飲食、各種玩具等等都數不勝數。很多家長過於寵愛孩子,總是不停地給孩子變換花樣,甚至有時候把一大堆東西擺在孩子面前任由其個人自由選擇。而這往往就給了孩子幼小的心靈以暗示,時刻有新奇的東西在等待著他,稍不如意便會以各種哭鬧來向家長索取更多。予取予求,這樣不但會讓孩子總是在期許中不安於現狀,而且可能會養成貪婪之念。
二是過於殷勤,使得孩子養成某種依賴心理。如今的孩子少了,不管獨生子還是二胎者,都會採取“精養慣養”的方法。聽不得孩子哭,見不得孩子鬧,更不允許孩子受半點委屈。當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時,一旦面露為難之色,遇到挫折之態,就主動上前幫忙,而不是予以鼓勵、啟發、誘導,讓其獨立完成。甚至直接就越俎代庖,替孩子完成他自己應該做的一些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形成某種依賴心理,總是在遇到難處時指望大人給予幫助和解決。
其實,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狀態還不是難事,畢竟孩子還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具體的辦法我認為就是從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開始,透過設計某種成功的喜悅感、滿足感和自豪感來激勵孩子一心一意地去完成某件事情。讓孩子在堅持之後品嚐到勝利者的滋味,久而久之也就會把孩子這種不良習慣糾正過來。
比如,孩童時代都是活潑好動的,你安排他看完一本書或者寫完幾張大字,如果孩子堅持不下來,就可以選擇他喜歡做的事情來誘惑和鼓勵一下,比如做完這件事情可以如何如何。
當然,也可以從培養孩子興趣入手,讓孩子認識到自我完成一件事情會有什麼樣的心理享受。總之,孩子的這些自主意識、耐心習慣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是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必須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
4 # o星火燎原o
你提的這個問題特別好,孩子是祖國和家庭的未來!大家是應該從小就培養好自己的孩子!
造成這種原因是很多的!也不是一天養成的。每一個孩子生下來後,父母就是第一位家庭教師!父母所做的的一切留是孩子心裡的範例!
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每一個父母都是特別疼愛自己的寶貝!用一句俗語說::”那就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正是這樣,所以從小就對孩子特別嬌慣,什麼都不捨得讓孩子去幹。由於對孩子特別喜歡,所以看見孩子怎樣都感到好玩,感到開心!
父母的眼裡從來沒有看到過孩子的缺點!孩子有了不正確的做法,沒有感覺到以後會發展!長此以往孩子由於依賴父母的原因,以後遇到事情都是感覺到是難的!
所以,父母必須糾正自己教育孩子的誤區。要和孩子建立起最親近的關係。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怎樣培養孩子的正確心態!既要讓孩子感到興趣去做好每一件事,又要使孩子感到有興趣去做!
-
5 # 使用者6515645924760
1.俗話說,家長是還是成長的第一導師,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肯定過多原因來自於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現今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衣食無憂,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父母的第一反應不是讓他自己去解決,而是事先剷除了孩子前方的絆腳石,這樣的孩子在一步步成長中,只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不管我做什麼,都會有人幫我解決困難,我只要有做這個動作就行了
2.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不具備較強的抗壓能力,一方面是他從未學習過如何抗壓,二是在父母保護下,他也沒感受到壓力存在,因此一旦遇到很難的事情,他只會選擇逃避,放棄的舉動,而不會去克服和嘗試
3.老師,身邊的朋友,父母,沒有給他形成良好的榜樣,讓他明白原來很難的事情也是可以克服的,可以去認真完成的,或者說,孩子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收穫到能令他成長劈開的事物,比如相關的書籍,相關的學習影片,雖然對於五歲的孩子來說,這有些快了,但是在如今科技發達的時代,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十分巨大的,不容小覷
-
6 # 喵小喵呼呼呼
從人性來說,無論孩子還是成人,都有普遍的畏難心理。面對這種心理問題,成人可能選擇換個方式解決問題,而孩子還小,可能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不幹了,如果父母在這個基礎上縱容、包辦或者替代來做,孩子就會遇難則退。
我家孩子喜歡畫畫,不管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只有遇到畫畫的場合,總要去畫。對於我來說,讓不讓呢?我覺得只要時間允許,沒有特別著急的事情,完全可以陪孩子一起畫,哪怕只是單純的陪伴也好。上次在公園,孩子畫畫的時候,旁邊來了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可能平時畫的少,或者是手勁兒太大有點控制不住,顏料總是用太多以致溢位來,媽媽在旁邊就一直的指責:“怎麼那麼不小心”“不會畫還非畫”“弄不好要處理多麻煩”“還不如旁邊的小妹妹”……看情形,估計平時孩子也是這麼被叨叨的,一副無所謂的態度,自顧自的畫著。很奇怪啊,本來是很好的親子活動,陪伴就好了,做的不好的地方,他自己修正就好了,媽媽何必喋喋不休呢,把自己弄煩躁了,孩子還是一點變化沒有呀。估計孩子早已習慣這種叨叨,才覺得無所謂,“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不然大概就會如題,直接不幹了吧。
家有四歲小寶,遇到問題偶爾也會吐槽:“我不會呀,做不好呀”,一般這種情況下,孩子也僅僅是吐槽或者是想吸引大人關注,我們要做的就是看清楚孩子的真正需求:僅僅是需要陪伴或者關注,放下手裡的事情,陪一下就好了;如果真的是超出孩子年齡範圍,需要幫助,一起完成就好了,親子活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
7 # 火土道人
不請自來。
五歲的孩子已遇到件很難的事情,就不幹了,這樣的心理,應該是父母爺爺奶奶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造成的。
現在的小孩子,不論是一個還是兩個,父母都是特別的,寵愛。孩子一有要求,那一定是有求必應,並且是立刻馬上。
父母尚且如此,那祖輩的隔代親就更厲害了。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都把孩子,的要求,看成自己,表達對孩子愛的機會,都會第一時間盡力滿足。
這就造成了小孩子,在生活中,一有要求,馬上就能得到滿足,就必須滿足的習慣。也就是說在他們的印象中自己的目標,要求,一定能實現,並且會很快實現。這就造成了他們在做事的過程中,在沒有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一有困難,就急躁,就放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抗挫折能力差。
這種情況,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第一,讓孩子監護人認識到這種情況的嚴重性,然後統一思想,這對孩子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這孩子提出要求,特別是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時,不要滿足,或者至少不要立即,馬上滿足他的要求,要教育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逐步訓練培養孩子的耐心。
第二,在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目標的時候,要大力表揚,肯定。
在他感到無法進行下去的時候,要及時的給予他,提醒,點撥。但一定要記得,不能越俎代庖。
這是取得點滴進步的時候,取得最後成功的時候,一定要大力表揚,加深印象。
回覆列表
我的觀點是:遇到挫折就或困難就放棄,通常是因為長輩或父母太過於保護的結果,因為有你們的保護,給孩子太多的藉口和選擇,讓孩子變得不夠勇敢,所以才會變成現在這樣,要有意識的調整孩子的心態,還要給孩子多些鼓勵,給孩子建立起自信,以及成功完成一件困難的事情,得到的成就感,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堅強,越來越有自信。
不管是什麼事情,建議要讓孩子獨立完成,不應該由家長代勞,不適合年齡的事情可部分代勞,不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習慣了依賴其他人的習慣,因為對其成長,特別是在性格上也會有很大的影響的,喜歡依賴別人的人,要麼會特別懶惰,要麼會內心特別脆弱,當推動支柱時,就可能會有輕生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