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onsdult
-
2 # 萍萍萍萍聚
既然是青春歲月,那肯定是《Beat it》
為什麼難忘,下面我給你說道說道
上初中那時候,作為農村娃娃的我們聽歌還只是停留在《盛夏的果實》,《挪威的森林》,《愛一個人好難》等等這類,整天也是拿個小的錄放機反過來倒過去的翻磁帶聽那幾首自我感覺很好聽還很有逼格的歌。
耳朵裡塞著耳機,走路一晃一晃的搖著腦袋,那時候感覺自己的品味和扮相是很有腔調的,是非常哇塞的。
直到一個人的到來,徹底讓我們這些土鱉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知:土鱉,很土鱉,相當土鱉,把頭埋在淤泥裡的那種土鱉。
中華,留著鄭伊健式的髮型,染著一撮黃毛,身著一套流星花園F4的套裝,以這樣的造型從縣城實驗中學“下嫁”到我們這個鎮上僅有的兩所初中裡最差的學校。
我們還是聽磁帶的時候人家中華就聽CD了,而且聽的歌也很“另類”,基本上都是英文的,聽著歌晃著頭抖著腿,一副很嗨的樣子。
一次下課,中華好像很嗨一樣的吼著:避雷,避雷,叉死避雷。
我去,這哥們兒是不是瘋了。
中華又走上講臺,順手拿起講臺角落放的掃把,做彈吉他狀,又是一陣避雷,避雷,叉死避雷。
大概是這樣嬸兒的
鄭伊健的髮型,流星花園F4的衣服,抱著個掃把當吉他彈,嘴裡反覆就一句:避雷,避雷。叉死避雷,看的班裡的女生們一個個跟花痴一樣,就差哈喇子流下來了
我跟你說,那時候你特麼就是全民情敵,要不是打不過你我早弄死你了。
那時候才知道那首歌是《Beat it》,因為中華我也特別難忘,再回首,都十六年了……
哦,對了,這首歌是他唱的
-
3 # 蝶語7522974
那時這種風格的歌,剛剛接觸到,感覺特別好聽。
詞曲原唱應該是羅大佑,是電視劇《走過夏季》片尾曲。我聽到的是成方圓翻唱的。
現在成方圓也近六十歲的人了!
-
4 # 青春60後
我是一個60後,青春歲月有以下幾首歌讓我難忘。
1、《松花江上》。這首歌由張寒暉創作於1936年。日本侵佔我東三省後,被驅趕到“剿共”前線的東北軍官兵,攜老帶小,佈滿西安的街頭。他們被迫流亡關內,有家歸不得,有仇不能報,卻要為內戰去賣命,人人心中都鬱結著悲苦怨憤,要傾吐,要爆發……。天天見到這種流浪徘徊的慘景,耳鼓充滿嗟嘆痛苦的呼聲,張寒暉譜寫出了這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歌曲,它以含著熱淚哭泣、傾述似的音調,悲憤交加的聲音,唱出了離鄉背井、骨肉分離的真情,具有迴腸欲斷的效果。悲怨壯烈的歌聲深深打動了廣大東北軍官兵的心,竟有數萬名官兵聽後落淚。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也選用了這首歌曲。我正是在《東方紅》中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就被深深感動。不久17歲的我離開家鄉去鞍山讀書,這首歌也成了我思念父母和家鄉的傾訴。每每唱起即熱淚盈眶。
2、《懷念戰友》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雷振邦為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所做的插曲。當我在電影中看到一班長和阿米爾緊握鋼槍,凍僵在哨位上的感人畫面,聽著那具有新疆塔吉克族風味的悲痛而又帶有激情的旋律時,立時熱淚盈眶。它充滿真情的演繹出對失去戰友後的悲傷和心痛,無限懷念和美好追憶。當我離開家鄉,離開兒時的夥伴,特別是愛戀的初戀女友時,它成了我發自內心的呼喊。
3、《母親》。車行作詞,戚建波作曲,閻維文原唱的這首歌,詞、曲、唱俱佳,是歌唱母親歌曲中的佳品。聽到這首歌時,我的母親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聽著這充滿深情的歌曲,眼中浮現出母親那慈祥的面容,想起母親幾十年的辛勞。眼淚情不自禁。我體會到了偉大的母愛,更思念親愛的母親。
4、《父親》。歌唱父親的歌不多,由趙耘穎作詞、郭小天作曲、崔京浩演唱的電視劇《咱爸咱媽》主題曲,是一首好歌。唱起它時,我就想起我那年老的父親。他雖然不是農民,不會一袋悶煙和一壺老酒。但對兒子和家庭的關愛絲毫不差。年輕時往往忽略了和父親的交流,同是男子漢,也少了那種依戀和纏綿。看到歌詞時我非常激動,就像是為我而寫。“那是我小時侯,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等我長大後,山裡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循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說養兒能防老,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輕歌一曲和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離開家鄉30多年,每年和老人家只見幾次面。沒有為老人送去多少錢物,已經70多歲的老人還要拿出自己為人打更賺來的錢去資助二弟。想起這些,我也只能輕歌一曲和淚唱,用歌聲表達我對老父親的思念。
5、《爸爸的祝福》。北韓電影《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插曲,曲調非常優美,動人。小時候只是覺得它好聽,有了女兒以後對其理解更加深刻了。特別是劉歡的中文演唱,情深意切,歌詞動人,把父親對孩子的喜愛和祝福演繹到了極致。
6、《繡紅旗》。歌劇《江姐》中的歌曲,抒發的是對理想和事業的想往和追求。拋卻前輩們至死不渝的政治信念,這首紅歌的曲調,十分動聽很能打動人心。唱起來也讓我感動淚流。
《紅旗頌》。這不是一首歌,而是一首動人的樂曲。它與《繡紅旗》異曲同工,是唯一讓我流淚的樂曲(不包括追悼會上的哀樂)。這首樂曲的音樂語言非常鮮明生動,彷彿一面染有鮮血的紅旗在硝煙中迎風飄揚,英雄志士,威武不屈,向紅旗致敬……
7、《同一首歌》。陳澤作詞、孟衛東作曲,創作於1990年。開始並未像現在這樣風靡全國,婦孺皆知。但我是一下子就被感動了。最早演唱的男歌手劉暢嗓音細膩又不失深沉,很有磁性。其歌詞也很深刻,感動人心:“水千條山萬座我們曾走過,每一次相逢和笑臉都彼此銘刻。在Sunny燦爛歡樂的日子裡,我們手拉手啊想說的太多。星光灑滿了所有的童年,風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把人生回憶濃縮在同一首歌裡。讓人因感慨而感動、而流淚。劉暢首唱的《共和國之戀》也是這樣一首好歌。
8、《在路上》。劉歡為CCTV-2《贏在中國》演唱的主題曲。其曲調有一種讓人立時心生感動的力量,其詞也表達了行路人不畏艱辛,不屈前行的執著和堅持。也不知為什麼,一哼起這首歌,我的眼淚就會留下來。
9、《葬花吟》。電視劇《紅樓夢》插曲。其哀怨、無奈的旋律和歌詞,加上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的到位表演,使人聽後有一種因不如意而落淚的衝動。
10、《東方紅》。這是我小時候學會的第一首歌,在小時候它的地位高於《國歌》。現在聽起來也會立時感覺回到過去激情燃燒的歲月。
-
5 # 科幻直通車馮志剛
回味青春歲月,陳奕迅《十年》。旋律很棒,歌詞也很棒。“不是為你而流,也為別人而流”十年彈指一揮間。
-
6 # 山人的生活感悟
90年代有兩首經典老歌《瀟灑走一回》和《水手》曾給我思索和啟迪,至今令我難以忘懷。
當年,無論是置身於繁華喧鬧的都市街頭,還是漫步在幽靜偏僻的山區小鎮,到處都有《瀟灑走一回》的歌聲在空中飄蕩。祝賀生日時點“瀟灑”,節日聯歡時唱“瀟灑”,老師上音樂課時給學生教“瀟灑”,就連我當時不滿三歲的女兒每天晚上看電視時也嚷著說:“爸爸,看瀟灑走一回好吧?”一時間,由臺灣女歌星葉倩文演唱的《瀟灑走一回》,好像是海峽彼岸刮來的一股強勁的東南季風,掃遍了千家萬戶。
我當時就想,瀟灑走一回,難道是華人們在生活富足安寧祥和情形下的一種精神追求,或者是華人們感嘆時間易逝生命短暫、看破紅塵及時行樂的一種消極心態的流露?我不敢貿然肯定。但有一點我始終懷疑,那就是何為瀟灑又何為不瀟灑?
好在人們經歷了一場猛烈的瀟灑之風吹過後,頭腦開始冷靜了許多,於是鄭智化的“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開始以它特有的魅力風靡全國,人們好像從《水手》一曲中找到了關於瀟灑的正確答案。
我認為,摔了跤勇敢地站起來繼續往前走就是瀟灑,第一百次成功前的99次失敗也叫瀟灑,默默耕耘者瀟灑,無私奉獻者瀟灑,母親分娩前的陣動痛得瀟灑,學子金榜題名前的寒窗苦讀苦得瀟灑。瀟灑,只有青春和汗水、愛心和人格培育出的瀟灑才是真正的瀟灑,永恆的瀟灑!
回覆列表
個人喜歡聽歌,加之我是90後,因為時代的緣故,我們這一輩人在學生時代聽的歌大致類似(至少我的大學同學和我聽的歌差不多)。不知如何為青春歲月劃邊界,我暫且將他定義為初高中時代。
就直接說了吧,初中時代,我聽的大多是非主流歌曲,(雖然現在想起來有點兒智障,可當時真的是沉醉其中啊),三大巨頭(徐良、許嵩、汪蘇瀧)的歌兒我都聽,要說讓我最難忘的,著實沒有。
高中時代開始轉向陳奕迅的歌,Eason唱歌真的hei好聽,很有感情,最難忘的是十年,哈哈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難忘,或許是第一次聽十年,把我給聽哭了吧。倒不是因為我有什麼故事,就覺著這首歌跟我很合得來。
再後來逐漸接觸民謠,並且一發而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民謠,這時讓我最難忘的歌是宋冬野的鴿子,我是在一個特別悲傷的時段聽的這首歌,後來這首歌就記錄了我的悲傷,現在已經被我列為禁曲了,凡聽必哭系列。
就先扯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