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西農業農村廳
-
2 # 荷園觀荷
馬鈴薯晚疫病從葉子邊緣往裡面生有大斑,斑為褐色,溼度大時上有白色鞭毛,果體感染同樣有褐色大斑,凹陷腐爛。它是疫黴菌感染而成,屬於鞭毛菌亞門真菌,生病條件是高溫高溼,防治措施,一,大棚選擇無滴膜,白天大棚要經常通風,以降低溼度和溫度。二選擇抗病品種。三是農藥防治,克露,霜黴威,乙磷鋁錳鋅等等。
馬鈴薯青枯病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開始葉子白天萎焉,晚上恢復生機,幾天後葉子枯死,這種病一般是土壤帶病引起的,防治辦法,一用農用鏈黴素或者枯草芽孢桿菌處理種薯。二噴施王銅,農用鏈黴素,可殺得等等進行防治。
-
3 # 植保小貼士
馬鈴薯又稱地蛋、土豆、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併成為世界五大作物!是中國種植面基較大的作物!
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易受晚疫病、青枯病等病害以及螻蛄等蟲害的影響!所以防治馬鈴薯病蟲害很重要!
馬鈴薯晚疫病症狀以及防治方法發病症狀:
發病時,多從葉緣葉邊開始,剛開始發生時出現褐色小斑點,隨著時間的增加,病葉出現褐色大斑,在發病部位同健康部的交界處有一層褪綠圈,在褪綠圈上有白色絨毛狀黴層,有時在葉面和葉背的整個病斑上也形成此種黴輪,這是晚疫病!
防治方法:
前期建議噴施保護藥劑,噴施氟啶胺/吡唑醚菌酯/代森鋅等保護葉面。
發生期用藥:
72%霜脲錳鋅500倍烯醯.乙磷鋁/烯醯.錳鋅可溼性粉劑400-500倍霜黴威鹽酸鹽+烯醯嗎啉等噴施時可以配合大量元素葉面肥、氨基酸營養液等噴施!馬鈴薯青枯病症狀以及防治表現症狀:
發病植株表現矮小,葉片為淡綠色,下部葉片先萎蔫,然後全部下垂,白天表現此症狀,夜晚恢復正常,持續4-5天,植株表現萎蔫死亡,但是葉片徑杆依然表現青綠色!
防治方法:
馬鈴薯青枯病為土傳病害,必須科學種植,才能減少青枯病危害!
輪作是解決土傳病害的一個重要方法,同十字花科或者禾本科施行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土壤消毒,高溫消毒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進行藥劑灌根,藥劑可選用46%氫氧化銅1000倍液、72%農用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25%青枯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每株灌0.1-0.2千克,每隔7-10天1次,連續灌2-3天,同時對相鄰植株用以上藥劑也進行灌根殺菌。青枯病的防治建議發展病株立即處理,拔出病株,同時在拔出位置噴施銅製劑,或者撒施石灰粉!防治馬鈴薯青枯病推薦用藥:銅製劑、中生菌素、寧南黴素、農用鏈黴素等! -
4 # 農戶開心果
馬鈴薯晚疫病和青枯病是何症狀?如何防治?
馬鈴薯,我們當地被稱為:土豆。大家對它並不陌生,它是人們餐桌上很受歡大眾喜愛吃的一種蔬菜。馬鈴薯是所有蔬菜裡營養價值最好的蔬菜,同時馬鈴薯搭配一些食材還有藥用價值。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不僅能人們身體提供更多的食物能量,同時還有通便排毒,提高增強血管彈性,緩解靜脈血管延伸的作用。那麼,在農戶種植馬鈴薯過程中遇到晚疫病和青枯病應該如何防治?我透過馬鈴薯種植經驗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病的症狀和防治。
馬鈴薯晚疫病和青枯病的症狀都有哪些?馬鈴薯分早疫病和晚疫病,晚疫病和壽枯病它們是由不同的真菌、細菌等多種基因來源的病菌引起的病害,通常被稱為:晚疫病菌、青枯病菌。馬鈴薯晚疫病和青枯病症狀相似,症狀:發病後病株稍矮縮,葉片變成淺綠,下部的葉片首先萎蔫,隨後全株葉片下垂,起初是早晚恢復延續5左右後,這時候的全株莖葉就會全部萎蔫直至死亡。雖然死亡但它們的葉片不凋謝還仍保持著青綠色,葉脈變成褐色,莖部主枝會出現褐色條紋。馬鈴薯青枯病菌喜歡高溫高溼,一般常見南方地區種植的馬鈴薯青枯病比方地方種植的馬鈴薯發病嚴重,目前馬鈴薯青枯病是一種普遍性的典型維官束病害,病菌是隨著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和雨水及灌溉水中,從莖基部或根部傷口侵入的,還有病株和健壯株根系間的接觸也可發生侵染。
馬鈴薯青枯病的防治措施一,一,輪作,種植馬鈴薯需要輪作,根據種植經驗得出,一般發病地要三年實行輪作一回,最好的防治方法是與禾本科作物例如水稻輪作,效果最好,不適合與其它茄科作物輪作。
二,調節土壤酸度,馬鈴薯青枯病菌在微酸性土壤中產生的,方法是結合整時,撒施適量的石灰讓土壤變化以抑制病菌生長,來減少發病率。石灰用量要根據自己種植土壤的酸度而定,一般施用石灰每畝50~100公斤。
三,選種,馬鈴薯品種要選優良的抗病性品種,馬鈴薯怕水泡,儘量避免大水漫灌,要採用高畦地方栽培,遇到發病期,可採用農用硫酸連黴素、葉枯唑、中坐菌素等殺菌劑根據說明書來進行使用防法。
-
5 # 果業問道
一、馬鈴薯晚疫病
馬鈴薯晚疫病是為害馬鈴薯的一個主要病害,常常會導致毀園絕收,歷史上最著名的愛爾蘭大饑饉就是由於馬鈴薯晚疫病引起的,導致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
(一)晚疫病症狀
馬鈴薯晚疫病主要發生於葉、葉柄、莖及塊莖上,在葉上往往發生於葉尖和葉緣,開始為水漬狀斑點,天氣潮溼時很快擴大,病斑與健部無明顯界限,在病斑邊緣有白色稀疏的黴輪,葉背更為明顯。嚴重時病斑擴充套件到主脈或葉柄,使葉片萎蔫下垂,最後整個植株變為焦黑,呈溼腐狀。天氣乾燥時,病斑乾枯成褐色,不產生黴輪。
葉片染病:先發生於葉尖和葉緣,開始為褐色水漬狀斑點,病斑周圍具有淺綠色暈圈,天氣潮溼時斑點擴充套件很快,並且病斑周圍會出現一圈白色黴層,特別是葉片背面最明顯。天氣乾燥時,病斑乾枯成褐色,不產生白色黴層。
莖部或葉柄染病:病斑現褐色條狀,致使葉片萎垂下垂、捲縮,整個植株呈焦黑色,散發出腐敗氣味。
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塊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擴大或爛掉。
(二)防治措施
1、藥劑防治:
馬鈴薯晚疫病屬鞭毛菌亞門疫黴屬病菌,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多雨季節高溫高溼情況下有利於病害發生,並且發生迅速,必須注重提前預防:
(1)開始噴藥時間:當日均氣溫達到15℃左右、並且連續出現降雨時,必須要開始預防晚疫病,此時一般在馬鈴薯封行前,藥劑以保護性藥劑+抑制孢子萌發的藥劑混配為主,具體可選擇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吡唑醚菌酯,此後氰霜唑、噁霜靈+代森錳鋅(或丙森鋅)、霜脲氰+代森錳鋅(或丙森鋅)等交替使用。
(2)發病初期:田間出現病株後,要及時使用治療性藥劑噴霧,可選擇嘧菌酯、烯醯嗎啉、霜脲氰等藥劑進行噴施。並根據情況間隔5-7噴施2-3次。
2、田間綜合管理
封行前進行培土,增加壟高,既可加厚土層,促進塊莖膨大,提高產量,同時有利於田間排水,降低溼度,減輕晚疫病對地上部分的危害;還能減少晚疫病菌孢子透過雨水洗刷進入土壤而對薯塊產生的危害,降低薯塊腐爛率。
(二)馬鈴薯青枯病
1、青枯病症狀
馬鈴薯青枯病是一種由細菌引起的典型的維管束病害,也是為害馬鈴薯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嚴 重時造成絕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1) 葉片及整株表現:下部葉片先萎蔫後全株下垂,開始早晚恢復,持續4~5天后,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綠色,只是顏色稍淡,呈淺綠,並且葉片不凋落,葉脈褐變。
(2)莖稈發病:莖出現褐色條紋,發病植株莖稈基部維管束變黃或黃褐色,若將病莖切下一段, 垂直浸泡於玻璃杯內的蒸餾水中,靜置數分鐘。 可以看到從莖稈的切成處流出乳 白色黏稠菌液。
(3)塊莖:染病輕的不明顯,重的臍部呈灰褐色水浸狀,切開薯塊,維管束圈變褐,擠壓時溢位 白色黏液。
(二)防治措施
馬鈴薯青枯病在6月中、下旬開始發病,7月上、中旬為發病高峰,8 月上旬基本結束,同樣必須加強預防。
1、藥劑噴施
在盛花期或者田間發現零星病株時應立即進行施藥預防和控 制,可選用硫酸鏈黴素、絡氨銅水劑、松脂酸銅、春雷黴素、葉枯唑等葉面噴施
2、藥劑灌根
對於田間出現的零星病株,必須及時拔掉,並採用氯溴異氰尿酸等藥劑對病株及周圍植株進行灌根,間隔7-10天灌2-3次。
回覆列表
馬鈴薯晚疫病:菌絲體在病薯中越冬, 由致病疫黴侵染引起,顯見葉和塊莖病斑,-般在葉尖或邊緣出現淡褐色病斑,外圍有褪綠色暈圈,隨溼度增加逐漸向外擴充套件,如開水燙過一樣呈黑綠色,葉面發軟,葉背有白黴。
防治方法: 選用克露、銀法利、福帥得等藥劑兌水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交替用藥共噴3~5次。
馬鈴薯青枯病:典型維管束細菌病害,在一叢馬鈴薯中,一個或幾個分枝或植株莖出現急劇性萎蔫。
防治方法:建立無病留種基地:採用小整薯播種,減少種薯間病菌傳播;發病初期選用農用鏈黴素或波爾多液噴霧,也可用農用鏈黴素、可殺得、綠氨銅等兌水灌根,每7-10天灌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