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星星解析師
-
2 # 炫赫球聲
時間永遠都是競技體育最殘酷的對手,歲月也從來沒有放過任何一位曾經大紅大紫的盛世傳奇。每一年,我們都會告別幾位昔日為球隊開疆拓土的功勳,而同時迎來屬於新生所帶給我們的又一輪希望。優勝劣汰,新老交替都是NBA歷來的肥皂劇,毫無新意卻不可或缺。有的時候,那些對自己尚能飯否做最後掙扎的老兵,往往會成為後世天之驕子最早的一批啟蒙人,但終究僅僅就只能是一位啟蒙人。皺紋畫在臉上,遲暮顯在身上,唯有心裡還是那個曾經叱吒風雲的自己,但終究還是會敗在力不從心。
這又是一道假如當初的問題,但依舊可以提起興趣。翻翻老黃曆,想想那些年或許還可以心裡將屬於各自的巔峰,曼妙般地重疊。
1999-2000賽季—丹尼斯·羅德曼與史蒂夫·納什—達拉斯小牛千禧年的交接,羅德曼開始了他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季,38歲的大蟲選擇了達拉斯小牛。而那一年的納什才25歲,算起來距離他加盟之後那支璀璨的太陽,整整也還有五年。
然而達拉斯卻並不歡迎這位史詩級的籃板手,出戰12場,分道揚鑣便如期而至。但大蟲還是為小牛搶到了171個籃板,場均14.3個。而彼時的風之子,也還僅僅只是斯特里克蘭的替補,兢兢業業且顯有亮點。整一季納什8.6分,4.9次助攻,在其華麗的職業生涯中,算是為數不多的平庸了。
或許大蟲還是喜歡在壞小子軍團的時光,即使再混,隊裡的大哥依然拿你當個小屁孩兒;而納什可能也在幻想屬於他的主角位置,何時才能夠到來。如果曾經那個場均9.8分、18.7個籃板的大蟲和之後場均18.6分、11.6個助攻的風之子的巔峰可以有一個完美的假設。櫻木或許會飛得更高,拿更多的分。而納什也可以閒庭信步,讓屬於自己的天空,永遠都有個不知疲倦的彈簧男。
2010-2011賽季—佩賈·斯托亞科維奇與德馬爾·德羅贊—多倫多猛龍德羅贊職業生涯的第二個賽季,足足比他的新秀賽季多了場均8.4分。但整體上打法的落後,讓猛龍始終是常規賽之龍,季後賽之蟲。而來自塞爾維亞的佩賈,打了僅僅兩場比賽,就被交易到了當年的總冠軍小牛。一向對國際球員關愛有加的多倫多,這次並沒有給予這位老投手更多的時間,佩賈在猛龍一共投了六個三分球,命中了四個,便從北境飛往了對角線方向的美國西南。
在屬於垃圾兄弟的猛龍時期,三分球一直是球隊經常被調侃的命門。如果曾經薩克拉門託16號加上低調樸實的垃圾兄弟,或許猛龍會甦醒的更早一些。
1998-1999賽季—丹尼斯·羅德曼與科比·布萊恩特—洛杉磯湖人大蟲與曼巴作為隊友也僅僅持續了23場比賽,不復當年的問題男孩在那年場均滑落到了2.1分,職業生涯最低,但依然可以搶到場均11.2個籃板。而另一邊的科比,已經出露崢嶸,場均可以為洛杉磯交出19.9分、5.3個籃板外加3.8次的助攻。曼巴或許還只是一條沒到完全體的小蛇,而大蟲也已經不再悍勇。不羈的羅德曼對於洛杉磯厭煩從一開始就昭然若揭,彼此的交集也瞬間化為了很少人知道的隊友之實。
或許在奧尼爾走了之後,科比或多或少地會想起這位癲狂的籃板手,想起他在攻防兩端曾經不要命的飛天遁地。
2009-2010賽季—阿倫·艾佛森與馬克·加索爾—孟菲斯灰熊孟菲斯,可能是最不適合答案的地方,因為這裡的一切都需要磨礪與絞殺。康利的離開代表著曾經掀翻馬刺的那支極度耐磨的灰熊徹底解體,而如今榜眼莫蘭特和去年的四號秀小賈倫也正帶著年輕的熊仔迅猛的成長。
09-10賽季,答案為孟菲斯打了三場比賽,場均12.3分。也僅僅三場,想家的艾佛森便回到了唯一值得他託付的費城76人。而繼承哥哥衣缽的小加,正在強勢般地崛起。O·J·梅奧和康利,統領著當時孟菲斯的外線,均衡而不失激情;蓋伊在那時還能飛善扣,手段多樣;黑熊(扎克·蘭多夫)與白熊(小加索爾)更是雙塔終極的末期演繹得無比出奇。強調防守的灰熊,最終也沒有給答案一個統領第二陣容的機會。
馬克非常聰明,答案也足夠接近神明,若巔峰攜手,不知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2001-2002賽季—哈基姆·奧拉朱旺與文斯·卡特—多倫多猛龍場均7.1分、6個籃板和1.5次封蓋,誰都不會想到這是將火箭兩次送上聯盟塔尖的大夢—奧拉朱旺。在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季,猛龍簽下了這位曾經在內線蝴蝶穿花般絢麗的內線舞王,但傷痕累累的大夢卻無法兌現其曾經的無敵。而職業生涯第四個賽季的加拿大飛人,卻正在大紅大紫,享受著來自北境的膜拜。不知那時的卡特,是否會想到多年之後漂泊在亞特蘭大的自己,會和隊中這位早已不受關注的上古聖賢一樣,品味著世事的無常與心酸。
如果都是可以假設的。一個飛得空靈,一個舞得曼妙,一內一外,也許我們只能自行腦補二人豐滿時期的無縫交匯。
2012-2013賽季—蒂姆·鄧肯與特雷西·麥克格雷迪—聖安東尼奧馬刺2013年總決賽,雷·阿倫的那一粒足以載入史冊的三分不僅僅讓刺密掩面,或許更多的是火密以及麥蜜的遺憾與落淚。多希望可以看到曾經如信仰般的那個男人,無論在哪裡,只要擁有一枚戒指,便心滿意足。但事實卻是一年之後,馬刺沒有再讓得分王繼續呆在陣中,而第二年,年邁的鄧肯成就了新一代的小卡,最終問鼎。
季後賽出戰6場,沒有得分入賬,1.3個籃板和1.2次助攻便是麥迪留給聯盟最後的回覆。而石佛同樣也沒有了當年勢如破竹般的神擋殺神。暮年的兩位,或許都沒有說過關於曾經的彼此,便匆匆分道揚鑣。傷病永遠是天堂與地域的分界線,一瞬之間、陰陽兩隔。石佛與麥迪,大智若愚與白馬長槍。畫面太美,不敢想。
1998-1999賽季—查爾斯·巴克利與斯科特·皮蓬—休斯頓火箭99縮水賽季,送走了喬丹的皮蓬來到了太空城,與大夢和飛豬為了最後的巔峰再次啟程。但是對於巴克利而言,渴望是最為強烈的。蝙蝠俠早已與神一起六次拿到總冠軍,而大夢也手握兩枚冠軍戒指。因此,查爾斯爵士似乎看到了屬於自己最好的登頂機會。火箭陣中也同時擁有了三名名人堂球員,可故事的走向如果都按照想象而來的話,世界便早已是童話......
33歲的皮蓬、35歲的巴克利和36歲的奧拉朱旺,三巨頭的年齡總和達到了104歲,如此的高齡外加彼此征戰多年的舊疾,讓休斯頓20世紀末最後一次對於冠軍的衝擊,被那個早已修煉到完全體的紫金鯊魚打得丟盔卸甲。沒有在巔峰在一起的二位,也結束了短暫而索然無味的合作。
1979-1980賽季—皮特·馬拉威奇與拉里·伯德—波士頓凱爾特人這也許是歷史上最華麗的相遇。
1978年,凱爾特人在第六順位選中了繼拉塞爾之後最偉大的球員—拉里·伯德。
再此九年之前,選秀夜第三順位,老鷹摘下了大學時期封神的皮特·馬拉威奇。
從此兩段時空開始並行。大鳥用13個賽季,將凱爾特人的綠色再次盎然於籃壇之巔;而手槍,也用自己迅捷的華麗與斑斕的創新,感染了之前略顯枯燥的聯盟。
直到1979年,兩位最偉大的白人,終於並肩站在了一起,一位剛剛開始屬於自己的時代,一位即將結束屬於自己的表演。手槍在最後一年場均11.5分,大鳥第一賽季場均21.3分、10.4個籃板和4.5次助攻。
從此,手槍入鞘,大鳥啟航。遲來的齊聚,卻是最美的相遇。
2009-2010賽季—沙奎爾·奧尼爾與勒布朗·詹姆斯—克利夫蘭騎士我們都知道鯊魚的曾經有多麼的統治,也清楚如今的皇帝依舊生猛剛強。當37歲的鯊魚遇見25歲的皇帝,鯊魚想借皇帝之威,圓夢五冠;而皇帝則想趁鯊魚之猛,首次封王。可歲月終究不饒人,年輕也一樣需要經歷時間的磨礪。
之後的鯊魚在遊了一季之後,終歸於彼岸;而之後的皇帝遠赴邁阿密,也圓了自己的冠軍夢。
五歲,或許只要讓鯊魚年輕五歲。勒布朗的黃袍加身,便不會來得那麼不易。
在NBA,我們看得是球,其實品得卻是一篇五味雜陳的超長篇小說,然而這篇小說或許永遠不會完結。當新生的巔峰遇到曾經輝煌的遲暮,除了嘆息之外,憧憬與遐想可能是留給我們唯一內心的慰藉。那在過去的日子裡,有哪些曾經的超巨與現實的新星聯手一個賽季,卻因為不比當年,而令我們嘆息以及無比得幻想如果巔峰可以重疊會是怎樣?
回覆列表
關於這個問題,本人有以下觀點:
NBA中彼此聯手一季,卻因一方巔峰已過而失敗的案例並不少見。
①2003-2004賽季的湖人F4,巔峰的奧尼爾,逐漸進入巔峰的科比,加上郵差卡爾馬龍,手套佩頓,雖然後兩者已經進入職業生涯的暮年,但是F4還是被報以巨大期望。最終總決賽被平民球隊活塞乾淨利落擊敗,導致F4解體,奧尼爾東遊,科比沉淪好幾個賽季,逐漸由攻守兼備非常全面的鋒衛搖擺人轉變成一得分機器。
②2009-10賽季,騎士隊簽下奧尼爾來幫助勒布朗·詹姆斯解決內線的問題。37歲的奧尼爾在出場時間方面被嚴格限制,場均得到12分、6.7籃板和1.2蓋帽。奧尼爾體重、年齡、傷病限制,僅聯手一年,止步季後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