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歷史五千年

    劉璋(生卒年不詳),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東漢末年宗室、軍閥,益州牧劉焉幼子,在父親劉焉死後繼任益州牧。

    劉備(161-223)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劉璋為人性格懦弱又多疑。建安十六年(211年),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擊張魯,戰敗。後益州內亂,平定後,劉璋又聽說曹操欲徵漢中,怕曹操得漢中後再去益州。在內外交逼之下,劉璋聽信手下張松、法正之言,迎接劉備入益州,想借劉備之力,抵抗曹操。不料此舉是引狼入室,劉備反手攻擊劉璋,又有法正為內應,進至成都。成都吏民本來都想抵抗劉備,但劉璋為百姓生計而開城出降,益州百姓將士無不感動流淚。劉璋治下的益州深得百姓擁戴安居樂業,在三國亂世中是天府之國。劉璋是沒有謀略但在和平時期治理一方還是個稱職的官員。只能是說劉璋生錯了時代,是在亂世眾多英雄的光輝下黯然失色人物中的一個。劉備與劉璋是同宗兄弟,並且都是漢朝宗室,祖先都可以追溯到西漢景帝。

    劉備佔據成都後,一開始是有殺死劉璋之心,只怕會失去天下人之心。後諸葛亮進言劉備,應該留劉璋性命以便於控制蜀地。才熄滅了劉備火熱的殺心。劉璋雖怯弱但很識實務,很利索的接受了劉備的表面和解。心裡也知道自己不是劉備的對手。劉備後來對這位很識實務的宗室兄弟也還是很客氣的。任命劉璋以振威將軍的身份遷往荊州居住。

    劉璋是在吳國的陸遜襲擊荊州時,歸降了吳國。此時關羽已戰死。劉備又經歷伐吳大敗。被陸遜火燒連營八百里。蜀國已是大勢已去。劉璋這樣做的原因,與他的性格和時局有很大的關係。他的性格相對來說有些懦弱,並且疑心很重。即便他手裡握有兵力,遇到強者時也會感到怯懦,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雄主,並且他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堅不可摧的,本來心裡對劉備就有很深的矛盾,所以他投靠吳國的舉措並不令人驚奇。同時,孫權這邊也願意收留利用劉璋,畢竟劉璋是曾經的西川之主,劉璋歸降東吳後,孫權再次封劉璋為益州牧,試圖擾亂劉備的後方,進一步打擊劉備。被孫權任命為益州牧後不久便去世,卒年不詳。

  • 2 # 月下冷風吹

    益州在歸屬於蜀國之前,一直都由劉璋控制,他是這個地方的老大,這裡的百姓也都信服於他。但後來益州進入了劉備的視野,所以劉璋被迫接受了和劉備的較量。當時劉璋所處的境況並不算糟糕,甚至抵抗的力量還比較強,可出於多種因素考慮,他卻沒有抵抗到底,而是選擇了投降,那麼劉備是如何安置投降的劉璋的?劉璋最後為何又轉而投靠了東吳?

    劉璋投降劉備:

    當劉備的軍隊把整個成都包圍起來時,劉璋的軍隊和他的百姓被困在城中。想來劉備也不忍心傷害城池中的百姓,並且有心收攏劉璋,所以他在城外勸劉璋投降。其實當時劉璋完全具備反抗的條件,城裡士兵的數量多達三萬,並且他們都是戰鬥力強、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同時城裡的糧食也算得上充盈、夠他們吃上一年,從這些條件來看,他完全可以和劉備打上一段時間,而且城裡的官兵和百姓很多都有抵抗的意志,他們不願意任由對方處置。可劉璋認為,他給益州百姓帶來的福利本來就不多,還時常發生征戰,為了減少益州百姓的傷亡,他最終做出了重要決定,即開啟城門向劉備投降。

    劉備與劉璋和解:

    當時眾將聽了劉璋一番感人肺腑的講話之後,都十分感動,他們也為益州的當時的處境感到嘆息。劉備不是一個不講情理的人,他看到劉璋同意投降,內心也十分感動。所以他沒有把劉璋當作自己的俘虜,而是當作同盟來對待。他把劉璋安置到了一個名為公安的地方,同時把財物都歸還給劉璋,還為其授予振威將軍的信物,可見他是比較善待劉璋的,希望雙方和解。

    吳蜀翻臉:

    但三國時代天下局勢的變化很快,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人遭到偷襲,或者領地被他人攻佔。孫權這個人特別懂得審時度勢,他見蜀國的關羽帶領軍隊北伐,就派自己的將領去襲擊荊州。北伐一直都是蜀國戰略中的重中之重,而關羽這一去也帶了不少兵力,所以吳國的這次襲擊可以說具有很大的勝率。陸遜作為孫權的得力將領,也沒有辜負他的囑託,此去征戰獲得了重大勝利,而蜀國也因此吃了很大的虧。

    劉璋降吳再當益州牧:

    劉璋就是在吳國的陸遜襲擊荊州時,歸降了吳國。劉璋這樣做的原因,與他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係。他的性格相對來說有些懦弱,並且疑心很重。即便他手裡握有兵力,遇到強者時也會感到怯懦,所以他並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將領,並且他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堅不可摧的,在蜀國的這段時間,他對劉備也產生了一些疑心,所以他投靠吳國的舉措並不令人驚奇。同時,孫權這邊也願意收留劉璋,畢竟劉璋是曾經的西川之主,劉璋歸降東吳後,孫權甚至再次封劉璋為益州牧,試圖擾亂劉備的後方,進一步打擊劉備。

    劉璋投靠吳國之後,雖然得到了空頭的益州牧職位,卻再也無法重返益州的土地上了。看看他的人生,原本他是有可能做出一番事業的,可惜他的性格不夠剛毅,難以成為劉備等人的對手。他對蜀國的背叛也讓很多人看不起他,他的手裡曾經把握著很多有利的條件,卻都成為了他人的囊中物。他最後也沒留下什麼功績和好的名聲,只能淪落為三國最平庸的地方將領之一。劉璋降吳兩年後,大約在公元221年去世,結束了自己憋屈的一生。

  • 3 # 南方鵬

    劉璋小看劉備的野心,以為用張魯的漢中地再加兵丁錢糧就能打發他,不料引狼入室,經父子二代巧取豪奪苦心經營的益州改換主人,劉璋在能夠守城的情況下決定投降劉備,說“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可見仁弱柔懦,難怪益州各派勢力互鬥不休劉璋無法制止。歸順劉備的劉璋,被安置到荊州地區,由關羽監督,駐在公安,劉備把他的財物和振威將軍的印綬都歸還給他。

    劉備伐吳,先攻荊州,蜀漢再一次兵敗,秭歸嗟跌,劉備逃回到白帝城,生病等原因沒有再回成都,在此期間,劉璋也逝世,隨後吳蜀通好,再結聯盟。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李嚴,一個爛攤子等待後人收拾,這時南中四郡叛亂,“雍闓據益郡反,附於吳”,孫權便把劉璋的二兒子劉闡封為益州刺史,安置在交州和益州的交界上,用以號召人心。等到諸葛亮平定南中之叛,才把劉闡召回吳地,封御史中丞。

  • 4 # 密探零零發

    三國是一個爾虞我詐的年代,鮮有什麼厚道之人。雖然益州的劉璋有點懦弱,但是他卻是少有的厚道之人。而劉備雖然以“仁義”著稱,實則就是一個偽君子,恩將仇報,侵佔了老實人劉璋的益州。那麼,在劉備攻佔益州後,他到底是如何處置劉璋的,還有劉璋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真相。

    劉璋是一個官二代,是益州牧劉焉的兒子,在劉焉去世後,他被推舉為益州牧,原因是這個劉璋是個老實人,便於控制。就是因為他太老實了,不僅益州在他的治理下有點混亂,而且最後還引狼入室。先是益州的權臣趙韙發生叛亂,劉璋好不容易才將其平定。緊接著,漢中的張魯也欺負劉璋是個老實人,不聽從劉璋的話,這下張魯可是惹惱了劉璋,劉璋派兵攻打張魯,但被張魯所破,劉璋是拿張魯無可奈何!

    公元208年,曹操親自率兵征討荊州,劉璋為了表達敬意,並且有藉助曹操收拾張魯之意,就派張松去獻殷情。但是由於曹操沒有按禮節接待張松,張松是熱臉貼了冷屁股,懷恨在心,再加上劉備的慫恿,張松回去之後,就勸說劉璋同曹操斷絕關係,並且以劉備是同宗兄弟為名,勸說劉璋與劉備結盟。老實人劉璋還真是顧及同宗兄弟情義,真的就聽了張松的鬼話,與劉備結盟,給兵給糧。

    公元211年,曹操進攻漢中,劉璋害怕了,張松趁機就建議引劉備入川,劉璋不顧黃權、王累等人的強烈反對,派法正迎接劉備入川。隨後,兩人會師,相見甚歡,劉備趁機獅子大開口,向劉璋要了大批的物資去討伐張魯。緊接著,張松的哥哥廣漢太守張肅害怕災難臨頭,將張松和劉備的圖謀告知了劉璋。老實人劉璋被欺騙了感情,大怒,先是處死了張松,又下令封鎖道路。事情敗露,劉備轉兵索性攻打劉璋。

    雙方陷入苦戰,大戰了三年,劉備的軍師龐統也戰死了。後來,諸葛亮、張飛、趙雲帶兵三路支援劉備,劉備才佔了上風,包圍了成都。此時,劉璋在成都城內尚有三萬精兵,糧食夠支援一年,軍民一致要求抵抗,但劉璋是個厚道人,宅心仁厚,不願意百姓再受苦,開啟城門,出城投降。

    在劉備攻佔益州後,為了標榜自己的仁義,更重要的是安撫益州的人心,他並沒有殺死劉璋,而是將劉璋遷至荊州的公安,並將財物歸還於他,還給他佩振威將軍印信。此時的劉璋空有將軍的名頭,是一個光桿司令,在荊州就是一個富家翁。雖然史書並沒有寫他在荊州的生活,多半是處於幽禁的狀態。

    劉璋的命運並沒有就此結束,公元219年,孫權趁著關羽北伐之際,派呂蒙、陸遜等人襲擊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而劉璋到了孫權的手中。孫權為了牽制劉備,甚至有奪取益州之意,任命劉璋為益州牧,居住在秭歸,大約在221年後去世。總之,劉璋就是三國的一個老實人,厚道之人,但不適合三國這個爾虞我詐的年代,最終劉璋這個老實人就悲劇了,這就是社會。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老實和厚道也是”錯“,並且從古至今都如此!各位,你們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體寒、腸胃不好的人能喝白茶嗎?如何科學的喝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