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沈勝衣2020

    一、木牛流馬是存在的。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漢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確實的方式、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二、原理是利用重心的擺動實現車的向前移動。詳細解釋如下:

    一離地三尺、長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條,木條左端削成車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個孔。再設想這樣的兩條木條被佈置成人力車的左右兩轅。再設想在兩個品字形的頂孔間插有一條三尺長的軸,在品字形的下面的兩個孔中各用小軸鉸裝著一條可以沿該小軸擺動的、另一端頂地的木柱,這個有四條腿的人力車就是木牛。

    木牛:四輪車的車廂上裝上牛頭,雙轅裝上前、後撐杆軸,長短撐杆鉸接在撐杆軸上,雙轅再鉸接在車體上,搖動雙轅撐杆撐地而促使車輪轉動。

    流馬:雙輪車的車廂上裝上馬頭,雙轅裝上前、後撐杆軸,長短撐杆鉸接在撐杆軸上,雙轅再固接在車體上,搖動雙轅撐杆撐地而促使車輪轉動。

  • 2 # 吳百蘭

    木牛流馬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木牛流馬這東西,我是在《三國演義》裡知道的。覺得神奇,就看過有關專家們的解說。

    傳說

    傳說木牛流馬是諸葛亮夫人發明創造的。不用吃草又可以在崎嶇的山野小路行走,保障了劉備大軍的戰需物質。

    神物失傳

    很奇怪的是,這麼高階的發明為什麼沒有傳承下來?弄得現代人無數次在恢復木牛流馬中失敗?

    專家說

    專家們研究說:木牛流馬沒有失傳,現在農民們用的獨輪車,就是當年的木牛流馬。

    獨輪車很符合傳說中的木牛流馬,載重四、五百斤是沒有問題的。還可以在崎嶇的山野小路上行走。

    獨輪車的前面有人拉著,後面還有人推,有牽牛趕馬的意思,很符合傳說中的木牛流馬。

    專家說:木牛流馬在歷史上是有的,而且也傳承下來了。但是,它是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不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那樣,是諸葛亮發明創造的。

  • 3 # 生魚路盲

    木牛流馬存在,並且流傳至今!

    木牛流馬在四川發明並流傳。四川的獨輪手推車(四川人叫雞公車)就是流傳至今的木牛流馬!

    這是九十年代的雞公車:

    這是廠家生產的加上電機版的雞公車:

    如果您覺得很荒誕,這東西和木牛流馬完全對不上號。沒關係,聽我慢慢解釋。

    晉·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這是正史對木牛流馬的記載。可以看出,木牛和流馬應該是同一個東西,木牛在先,流馬在後,是木牛的改進款。短短三年,諸葛亮對其進行改進,而後世的人們也對它“以實用為目的”不斷改進,變成今天的樣子(這一點後面再說)。

    三國志並未介紹它的外貌的製作方法。後世的人如何解釋木牛流馬呢?

    本人看過南北朝裴松之、宋人、清人對木牛流馬的推測。這裡有很多資料可查,不再贅述。有人認為是四腳以槓桿原理驅動,有人認為是四輪或雙輪車,有人認為是獨輪車。

    首先,輪轂車才是對的。自軒轅氏發明輪車,到春秋戰車以至秦漢馬車,請問模仿牛羊的四腳車何時出現過?四腳車有何實用性?況且“蜀道難”,四腳車根本不平穩,唯有輪車才能克服。

    那麼是幾輪呢?

    我認為木牛流馬是獨輪。

    我們考慮當時的現實環境。諸葛亮為運送糧草而作木牛流馬,總共三次。木牛流馬要走過陡峭彎曲的山路,和漫長的木棧道,獨輪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獨輪車轉向靈活,而且省力。我見過許多工人推著雞公車,載著兩三百斤的貨物,在不足半米寬的蜿蜒山路上從容前行。

    這裡要提一下“轉動牛舌而車停不行”的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剎車機制,可以想象在四川的上坡下坡路上,剎車是必不可少的。

    而雞公車就有這個剎車:

    把手上有一個和腳踏車類似的剎車,一擰即可剎車。

    不過“牛舌”剎車應該在車頭。在木牛流馬的時代,每車運糧士兵當然不止一個,有人在前面拉車或者引路,需要剎車時,就在前面轉動牛舌。只不過隨著木牛流馬逐漸改進,把剎車放在了車尾。

    如今的雞公車是鋼鐵的,那木頭製作的雞公車是什麼樣的?

    人推車是這樣的:

    我們可以想象,諸葛亮在四川作木牛流馬,這確實是非常適合四川山路的運輸工具,經過近兩千年的流傳和改進,終於變成它最實用的樣子,就是如今的“雞公車”。

    同時,我不反對木牛流馬在早期是雙輪車,因為裴松之說“一腳四足”,那麼除輪子以外的另兩足便是車停下時用來停穩的後兩個柱子:

    但是經過時間的檢驗,發現獨輪才是最輕巧靈活的,於是採用獨輪。可能諸葛亮當時就發現了,把雙輪的木牛改為獨輪的流馬。

    那木牛流馬的牛頭呢?實際上車前已經有一個頭了,只是不太明顯。頭的主要作用和後面的擋板一樣,防止貨物在上坡下坡過程中掉下來。那麼我們加上頭:

    我永遠不會忘記,在烈日下推著雞公車,勤懇勞作的四川人民。

  • 4 # 二辻四畫生

    木牛指的是四人推拉前面有轅的木頭車子,流馬是獨輪車。在建興九年(231年)第四次北伐,諸葛亮親率十萬大軍從漢中出發,向西北方向迂迴到甘肅境內的祁山、天水一帶進攻時使用了“木牛”,之後就再也沒用過。而“流馬”在“木牛”基礎上改進而成,在建興十一年(233年)運糧食到斜谷口之邸閣和建安十二年(234年)穿過棧道、穿越秦嶺,將糧食運到五丈原時,“流馬”被當做運糧工具使用過。

    不過在諸葛亮死後,“木牛流馬”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說,蜀軍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在劍閣以北的懸崖絕壁地帶,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來運糧食,據說木牛流馬如“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像活的牛馬一樣可以前行,這顯然是妖魔化了諸葛亮和“木牛流馬”,這哪是運糧工具,簡直就是永動機。

    據說木牛流馬是諸葛亮受到老婆黃月英的影響製造出來了(由於諸葛亮老婆到底叫啥也沒記載,我們就暫且稱之為黃月英了)。說東漢末年的大儒黃承彥有一女兒名叫黃月英,不僅自幼熟讀史書,還擅長製作機器,她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讓諸葛亮驚羨不已,連連稱奇,他沒事就喜歡研究木狗、木虎。

    諸葛亮不是自稱管仲樂毅嗎,那黃月英就要考驗他。就在兩人成婚的前一個月,黃月英請她父親向諸葛亮提出“三不”條件,即在結婚時,一不坐橋,二不騎馬,三不乘船。

    這樣的“三不”條件,讓諸葛亮怎麼迎娶黃月英,難道要讓黃月英步行不成,那豈不是讓人笑話?於是眼看著離臘月初八的婚期越來越近,諸葛亮暗自著急。

    有一天諸葛亮坐在對面的棋山上絞盡腦汁的想啊,突然聽到山下有人驚叫“牛驚了,牛驚了!”諸葛亮定晴一看,原來是山下拉磨的牛驚了,把木栓拉出來了,牛就拉著磨到處跑。諸葛亮看著看著突然靈光一現,他想到若是在磨上按一個輪子不就可以坐人了嗎?

    到了結婚那天,前來祝賀的客人都看熱鬧,看黃月英怎麼嫁,諸葛亮怎麼娶?快到晌午,諸葛亮和書童一前一後坐在一個用紅布圍著的臺子上,在臺子下面,一邊一個如同大磨盤一樣的東西滾動著,前面有一個說牛不是牛、說馬不是馬的東西拉著走,要說它是轎子的話又沒人抬,說他是馬的話卻又不是馬,說它是船卻又在地上走。“木牛流馬”的前面部分是諸葛亮根據黃月英設計的木狗的原理製造的,後面部分是諸葛亮根據牛拉石磨發明的高軲轆車,合起來就是“木牛流馬”。

    其實根據史書記載,木牛流馬並不能自動行走,只不過是由獨輪車改進而成的,並且不是諸葛亮發明的。據《後漢書》記載:“身推鹿車,載致弟喪。”“更著短衣裳,與宣共挽鹿車,歸鄉里。”有人認為這裡的鹿車就是獨輪車,如果鹿車真就是獨輪車,那東漢就已經有了獨輪車。

    那麼木牛流馬也只是在獨輪車的基礎上改進而成,而且還不一定是諸葛亮改進的,《三國志》雖然說諸葛亮長於巧思,發明了木牛流馬,但是《蒲元別傳》指中說“元等推意,作以木牛,連仰雙環,人行六尺,馬行四步。”蒲元是誰?蒲元是當時有名的技術專家,非常擅長冶煉及其他技術。唐代杜佑在他的《通典》更是直接了當的說蒲元實創木牛流馬,不是諸葛亮自制。

    不管“木牛流馬”是誰發明或者改進的,我們至少可以相信在歷史上“木牛流馬”確實存在過,不過由於現在已經失傳不見了,所以也就有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木牛流馬”只是獨輪車,但是也有人認為“木牛流馬”是四輪車等等多種看法。

    至於“木牛流馬”為什麼會失傳,在我看來是因為當時製造出來的“木牛流馬”並不是非常適合使用,至少普及型不夠,在民間沒有充分使用的價值。眾所周知,“木牛流馬”研製出來的作用是在山路大量運糧,但是這是在惡劣環境下使用的,如果是“木牛流馬”的效率也許就比不上馬、牛、騾等運輸方式,等到牲口數量夠用的話,“木牛流馬”也就失去了價值,所以失傳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喜歡提知行合一,你能簡單通俗的把王陽明的心學講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