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很甜網劇
-
2 # 回憶深處影音
《指環王》曾經是一部公認非常難拍出來的電影,因為如果完全按照小說來拍的話,估計這部電影一上映就會被人罵得一文不值,沒有人會像看一部小說那樣去看一部電影,因為電影在短短的幾個小時裡必須保持住一個合理的節奏,這樣才能吸引觀眾,而小說則不然。《指環王》三部曲的電影放映時間就算是按照加長版的長度來算也不會超過十五個小時,而這些時間如果讓你看書的話,估計連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都看不完,那麼,如何才能把它成功的拍攝成電影呢?這就要看對原著的理解和改編的水平了。
彼得·傑克遜是成功的,他和他的夥伴們幾近完美的把這樣一部史詩鉅著改成了同樣經典的史詩電影,但他們也不可避免的對原著進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編,去掉了小說中的一些分支情節、改變了一部分原著順序以保證電影的可看情,三部曲都是如此。小細節方面的改變之多在此我就不多加陳述了,那麼,三部曲電影中,究竟有哪些相對於原著的比較大的變動呢?
《指環王首部曲》:這是原著小說的第一部,從一開頭,彼得·傑克遜就對原著進行了很大程度的調整。電影一開始,以歡快的氣氛表現出了老比爾博·巴金斯盛大的一百一十一歲生日宴會,然後很快的,甘道夫就目送著佛羅多和山姆一起踏上了護送指環王的路途,他們兩個在途中碰上了梅里和皮聘,於是四個霍位元人的組合就開始成形了;而小說中可不是如此,別以為佛羅多像我們在電影裡面看到的那樣年輕,事實上,比爾博一百一十一歲生日的時候佛羅多已經三十三歲了,而他真正上路的時間是在他五十歲生日過後,也就是說,其間經過的時間是十七年,而梅里和皮聘的加入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偶然,他們一直就是佛羅多最忠誠的朋友,一開始就加入了這個計劃,並且幫助佛羅多做了許多事。影片之所以進行了這樣的改變,恐怕還是因為保證影片的節奏,如果按照原著那樣要講述十七年間的發生的瑣事,恐怕沒人受得了,而觀眾們恐怕也不會對一個五十歲的老霍位元感興趣的。
如果說以上的改變都被觀眾們很自然的接受了的話,那麼片中另一處改動是常常遭人抱怨的:小說中佛羅多和他的夥伴們經過柳條河、古墓崗的時候發生過許多危險,幸好得到了湯姆·龐巴迪和他的妻子金莓的幫助才能夠繼續冒險。龐巴迪有著非凡的能力,而且性格趣明,非常有趣,得到好多讀者的喜愛,而彼得·傑克遜經過仔細考慮還是把這個部分整個給刪除了,因為這是個完完全全的分支情節,原著在此之後也沒有出現過龐巴迪的身影,為了保證影片的主線,也只好忍痛割愛了。
大家還記得風雲頂一場戲中佛羅多中毒後阿爾文公主帶著他越往瑞文戴爾求救的戲嗎?事實上雖然確實有精靈完成了這個任務,但那不是阿爾文,而是葛羅芬戴爾。其實阿爾文公主在原著中出場的次數很少,根本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如果沒有彼得·傑克遜的改編,銀幕上美麗的精靈公司就不可能出現在我們眼前了。
在電影中,有一幕是阿拉貢和波羅莫在存放聖劍碎片的場所的對話,但其實小說裡這把斷劍一直被阿拉貢帶在身上。有的朋友說這個改編不合理,但我覺得還是合理的,目的是為了透過對話來突出阿拉貢的身份,要知道,電影中一直沒時間告訴大家阿拉貢的身份。 電影中在摩里亞王國的大門口皮聘扔了個石子讓章魚怪覺醒了?不,在小說中可不是他乾的,扔這塊石子的人是波羅莫;而在撰史之室裡皮聘把桶碰到井裡而喚醒敵人的事更是子虛烏有,彼得·傑克遜把皮聘弄成了個搞笑人物,活躍了影片的氣氛,皮聘也只好吃點虧了。《指環王二部曲》:通常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的總起著承接前後的作用,所以精彩程度上總是比較欠缺。因為第一部結尾處佛羅多和他的夥伴們被半獸人衝開,分成了三組繼續著自己的歷程,所以故事的主線也有三條,必須做更大的改動了。
小說中的《雙塔奇謀》開始於阿拉貢等人和半獸人之間的戰鬥,不過為了保證電影第一部的精采,這部分故事被彼得·傑克遜給放到《護戒使者》的結尾部分去了。 電影中梅里和皮聘被人追著逃進了法貢森林而為樹胡所救,但事實上小說部分樹胡只是遇見了他們,而並沒有救他們。我懷疑以樹人的慢性子,在救人的時候會不會那麼當機立斷,說不定還要開個會決定一下呢。彼得·傑克遜的改編很顯示是為了增加影片的戲劇性。而後,托爾金對樹人們進行了很長的描寫,這部分在小說裡有兩個章節的長度,不過很顯然,彼得·傑克遜覺得把這些東西都放進去太冗長了,所以只用幾個畫面就交待了。書中那個急性子的樹人“疾如風”在電影裡不知道是哪個。
小說中,洛汗國的驃騎將軍伊歐墨的出場是戲劇性的,在灰盔骨戰爭最吃緊的時候,他和甘道夫帶著一驃人馬加入戰團,並確保了戰爭的勝利。但小說中可不是這個樣子,伊歐墨早早就帶著人回到了希優頓國王的身邊,並和他們一起在聖盔谷中作戰。 電影裡有這樣一幕:希優頓下令所有居民都退去聖盔谷碉堡,這一幕總是讓我聯想起三國志。但其實托爾金的原意是希優頓帶著騎士們去聖盔谷和敵人交戰,而不是老弱病殘都帶上的奔命,這時候伊歐玟公主領導著洛汗的人民依然呆在王都裡呢,當然,平原上和敵人作戰的戲也是原著裡沒有的嘍。彼得·傑克遜的改編突出了戰局的緊張,另外一點就是拉住了伊歐玟和阿拉貢的一條感情線。
看到電影中瑞文戴爾精靈部隊的增援大家一定覺得很激動吧?這是聖盔谷之幸,不過小說中的聖盔谷戰士就不幸多了:沒有人來增援他們。彼得·傑克遜為了突出大戰的氣氛,又把一方的戰士捲入了戰火。
小說中的《雙城奇謀》中有一段描寫了薩魯曼被困在塔裡和眾人見面的情節,不過電影版裡就沒有交待了,只在加長版裡給了一個他和巧言在塔上張望的鏡頭。指環王最終曲》:作為整個系列的終結,本片也為整個《指環王》劇組贏來了早該屬於他們的榮譽。作為整部《指環王》的結束,本作當然也會給一直期待差它到來的終實影迷一個滿意的交待:在《雙塔奇謀》上映後,有很多觀眾抱怨電影少了一場很重要的戲:佛羅多和山姆遇上大蜘蛛,後來官方放了訊息,說這部分戲並沒有被剪掉,而是被安排到了《國王歸來》裡邊。原因是一部電影不能有兩個高潮,聖盔谷一場大戰激起了人們的神經,觀眾心還沒放下來如果又來一場佛羅多、山姆鬥蜘蛛,一定會沖淡影片的效果的。
原著的第三部中在甘道夫和皮聘在米那斯提力斯的同時,阿拉貢和希優頓國王正從依森哈德返回洛汗國,此處有一個場景沒有在電影第三部中反應出來。阿拉貢在途中遇到了一隊神秘的騎士,他們來自北方,是阿拉貢的部下,同時他們還帶來了亞紋公主給阿拉貢的禮物,以及愛隆的兩個兒子。在這個時候,阿拉貢在夜晚觀看了從薩魯曼處拿來的晶石,憑藉自己的意志和索倫對話,並展現了人類的實力去威懾黑暗魔王。同時他也決定去亡者之道尋求遠古以來的那隻軍隊。電影中把情節做了較大的改動。愛隆王親自出馬和阿拉貢相見,並奉上了已經重新修築完成的人皇之劍(其實小說中在第一部中就已經修復好了這把劍)以及亞紋的話。
帕蘭諾平原保衛戰是小說和電影中都表現的一個宏大場景。但是看過電影之後,再來看小說,總覺得小說描寫的大部分都是眾生相,具體的個相表現的非常少。而電影中,精靈萊苟拉斯大戰異象這個場景充分展現了大戰中每個人的表現。而且在伊歐紋與戒靈之王的交戰中的細節處理,電影也與小說有所差別。
還有一個差別就是亡靈部隊,記得看預告片的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阿拉貢手持聖劍,帶領著一群看上去若有若無的亡靈部隊奮力殺敵。而事實上,小說中這批亡靈部隊並未參與帕蘭諾平原保衛戰,他們只是幫助阿拉貢奪取了很多戰艦,給了獸人部隊一個突如其來的襲擊。
小哈位元人踏上了回家的旅途,不過和電影中一下子到家不同的是,他們在小說中還去依森哈德拜訪了樹胡老爺爺,現在的依森哈德已經成了一個大花園。然後他們又去了洛汗國,見證了法拉墨和伊歐紋一段好姻緣,從洛汗國出來的途中遇到了落魄的薩魯曼和巧言。離開夏爾一年後,他們重回躍馬酒店,到了那兒也意味著他們越來越靠近家鄉了。可是回家了,卻發現當地被一群惡棍佔領著。這四個小哈位元人就組織當地的人一起反抗,結果到最後竟然發現幕後指使竟然就是薩魯曼。不過佛羅多好心放薩魯曼走了,但是他還用刀刺佛羅多,不過沒有成功。沒想到的是,薩魯曼最後竟然死於巧言之手。 原著中寫到了山姆送佛羅多遠去西方世界,回到家說了句:我回來了。就結束了。而電影卻煽情地用了差不多20分鐘交代了裡面所有人的最終結果,山姆做了夏爾的市長,梅里、皮聘和阿拉貢葬在了一起,金靂和萊苟拉斯一起也去往西方世界。讓這個三部曲有了一個非常完滿的結局。
回覆列表
電影場面宏偉壯觀,特效逼真,電影展示了觀眾中土世界的壯觀,每個角色都有他的作用,劇情分了阿拉貢一夥參加戰爭和佛羅多一夥銷燬魔戒兩條主線,脈絡清晰,劇情不拖泥帶水。對小說有所改動,但改得也挺好的,因為小說裡面很多地方我覺得他們的節奏有點慢,在一個地方停留會停留幾天,而電影的感覺就是時間緊湊,加快步伐,觀眾都能感到緊張。每次看到戰爭最後人們為了自由、正義向前衝的時候我都被感動,真的很震撼。史詩級小說改編的史詩級電影。但我還是電影裡面佛羅多真心弱,當然如果他不弱,又怎麼彰顯出山姆的忠誠和英勇呢。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