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貝克育兒說

    孩子迷戀手機、電視,原因有很多

    孩子迷戀手機、電視,原因有很多,孩子自己有一定問題,這我就不去分析內在因素了,因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表現出的什麼行為,更多取決於外在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所以,我主要從家長方面來找原因。

    1. 家長缺乏正確陪伴

    現在我們很多家庭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沒法好好陪伴孩子。

    爸媽要工作,沒時間陪著孩子,下班回家累了也沒精力好好陪伴孩子。爺爺奶奶又不知道怎麼有效陪伴孩子,基本上採取的做法也就是:孩子餓了給吃飯,渴了給喝水,冷不冷都加衣……諸如此類,等孩子大點,孩子要看電視給遙控器,要玩遊戲給手機。

    講白了,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成了我們家長的慣性操作,也會讓孩子養成很多不好的習慣。

    2. 家長缺乏權威,沒有威信

    家長沒有權威、沒有威信,孩子是不會怕你的。

    題主可以設想:你帶著孩子,如果你不讓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孩子是不是會跟你鬧?但如果是他爸爸阻攔他們,他們是不是就老實多了?再進一步說,孩子以後讀書了,如果在學校玩手機被老師暫時收繳了,孩子敢不敢跟老師鬧?很少有孩子敢跟老師鬧的。為什麼?因為老師比家長更具權威,更有威信。

    爺爺奶奶帶孫子,容易出現的最大問題,就是下意識去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這也是為什麼你在孩子面前沒威信的原因,孩子不怕你,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一鬧,你就拿他們沒法子。

    如何幫助孩子有節制地看電視、玩手機呢?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迷戀電視、手機的行為,就應該合理介入,幫助孩子控制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如果任其發展,迷戀程度加深,可能會電子產品成癮哦!

    1. 陪伴孩子做些其他有趣的活動,讓孩子興趣轉移

    孩子迷戀看電視、玩手機,這說明家長沒帶孩子多“長長見識”,才會讓孩子覺得,看電視、玩手機就是最有趣的事情。興趣轉移,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十分有效,簡單來講,也就是讓孩子做些更好玩的事,他就不會一直惦記某件事。

    如果孩子在看電視,你把他電視關了,他肯定會和你沒完沒了。但是如果你說你帶他去遊樂園玩,他肯定會跟你去。

    所以啊,題主可以考慮帶孩子做一些日常活動。在家裡面可以考慮拼圖、唱歌、畫畫之類的活動,也可以帶孩子出門,比如玩玩球、練跆拳道、打打拳,或者帶孩子和小夥伴一塊玩玩具都可以。

    2. 建立威信力,程度嚴重的時候,要考慮強硬介入

    俗話說得好啊!孩子老是不聽話怎麼辦?多半是慣的,揍一頓就好了!

    當然,我不鼓勵棍棒教育哦!這個度沒把握好,是很容易出問題的。我只是強調,家長得有威信力,你不能被孩子牽著走。

    孩子迷戀看電視、玩手機,如果程度嚴重到了,不願意和人交流、不理你,甚至連出門玩都不樂意了的話,那程度上相當嚴重的,只簡單依靠興趣轉移是行不通的。

    家長得態度強硬,嚴格規定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這個時間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說今天你決定不讓他看了,就完全不讓他們接觸了。習慣養成需要一個過程,習慣改變需要一個更長的過程。

  • 2 # 米媽談教育

    “我四歲孫子電視遙控器不離手,六歲孫子手機不離手,這樣下去怎麼辦?”看來題主是隔代長輩,比孩子父母都還要操心。孩子父母為什麼不管?是誰把遙控器和手機給孩子的?不是大人?

    如果再不加以管制,後果真是無法想象。我給你幾點建議:

    一、從現在開始把遙控器和手機收起來。不能再讓孩子掌握主動權。

    二、嚴格控制看電視時間。比如說每天只能看半小時動畫片。大人看電視的時間都要控制。我自己每天只給孩子看半小時動畫片,我們大人自己除了看點新聞,其他都不看,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三小時。都是傍晚吃了飯,從《新聞聯播》開始看,看完再看兩個新聞類節目就差不多八點半,就給孩子洗漱,九點上床睡覺。至於手機,最好不要給孩子玩,除非孩子有自控能力。傷眼睛不說,孩子形成依賴以後,對學習也不好。我每次給孩子手機只給他五分鐘,他就看看騰訊地圖,玩遊戲也是詩詞類的,其他都沒讓他接觸。

    三、孩子父母必須抽時間陪孩子。父母不能生而不管。不管工作再忙,每天都應該抽至少半小時出來陪伴孩子玩耍,另外每天都應該堅持閱讀。教育部出的新政策,更加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很難想象現在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就算不打算在學習方面有所建樹,但是往以後走,就算不考大學進入社會,閱讀能力差也會直接影響其他很多方面的能力。所以趁著現在一個4歲,一個六歲,趕快抓緊做閱讀吧。

    四、身教該如何做?我們常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都是模仿大人,大人玩兒他也玩。大人愛學習努力上進,他也會努力上進。如果父母在家就喜歡看書,孩子也會跟著大人撿樣子。如果父母不懂如何做親子教育,那就應該主動學習,現在有很多書,網上也有很多文章,抽空學習,並用於實踐。

    五、獎懲激勵制。孩子想要達到的目的,家長可以用激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努力爭取。比如孩子想玩手機,一是先說好只能玩十分鐘,二是孩子需要做到什麼事才能滿足他。必須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透過自己的努力爭取獲得。做的不好的也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懲罰。

  • 3 # 果兒媽的vIog

    作為家長的我們首先回憶一下哪裡做的不好,讓孩子愛上遙控器,是不是家長從來沒有有效陪伴孩子,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想要改變孩子,首先家長先做出改變,從陪伴開始。

  • 4 # 小小看資料
    孩子愛玩手機

    其實我也遇到和題主,或者說相當一大部分的爸爸媽媽們,也有一樣的問題困擾著大家。孩子經常手機不離手,一有空就玩手機,比較頭疼,打也不是,罵也不是。我認為啊,現在小孩子玩手機的現象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怎樣才可以解決小孩子經常玩手機的問題?其實對我們家長來說,怎麼解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現在已經成為我們教育孩子的頭等大事。今天剛好題主也提出了這個問題,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交流。我分享一下個人的看法,希望我們都可以找出適合自己家小孩的方式,讓小孩子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最終能達到減少玩手機,甚至不玩手機。

    如何才能讓孩子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呢?

    在生活中,就我個人的看法,我總結了三點需要我們作為家長要關注的。

    第一點:多和孩子的溝通,達成共識。

    孩子,這樣看手機對眼睛不好!我們應該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告知他玩手機是不對的,正確的引導他們,把玩手機的危害告訴他們,比如說視力下降,影響健康,影響成績等等。引導孩子正確的玩手機,讓孩子意識到他玩手機的方式是錯誤的,慢慢引導孩子正確的使用手機。其次,制止孩子玩手機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原則。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小孩知道了對錯,也不一定會聽話啊。確實如此。那怎麼辦呢?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堅持原則。比如說,給孩子規定今天玩手機只能玩五個小時。如果孩子玩夠了五個小時,就應該制止他繼續玩。孩子有時會不遵守約定,會提出繼續玩的要求。這個時候,考驗家長的時候就來了。家長一定要堅持住原則,不能輕易讓步。如果五個小時不合理,時間有點少,那可以修訂你們之間的約定。但這是下一次的事情,這次則沒有商量的餘地。小孩即便哭鬧也不能讓步,可以繼續給孩子講道理,甚至可以在其它方面滿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但玩手機這件事情絕對不能讓步,要讓小孩知道你是一個有原則的人,要讓小孩知道你是一個說話算數的人,經過幾次這樣的事情,小孩自然就會知道自己面臨的家長是什麼樣的人,以後就不會再提出非分要求。當然,這裡的前提是要和孩子做好溝通,達成共識。

    第二:對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陪伴。

    如今我們作為家長的都很忙,忙著工作,忙著賺錢,漸漸地忽略了小孩子的教育和培養,小孩子沒有大人管束,然後就慢慢與手機做伴玩手機,對手機產生依賴。其實,我們應多帶小孩出去玩耍或者培養別的興趣,要讓他們知道,生活除了手機,還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的,對孩子最重要的還是陪伴。孩子的本性還是喜歡運動的,我們可以多增加家庭的戶外運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家庭感情,另一方面也能佔用掉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而這一點這裡需要我們家長有很大的耐心。當然,讓孩子明白事理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有時候甚至需要好幾個來回。這個時候家長的耐心和陪伴是非常重要的。要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要耐心地堅持原則,對孩子的哭鬧尤其要有耐心。因為一旦失去耐心,就會前功盡棄。

    第三點: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模範。

    我們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不要過多的在孩子面前玩手機,這樣會讓孩子在潛意識裡想要玩手機,導致孩子非常的喜歡玩手機。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應該還是以教育為主。只有我們不玩手機了,我們才有理由幫助孩子戒掉手機。否則我們一味的要求孩子不玩,我們每天卻把手機拿在手上,這樣於情於理也說不過去。也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好的形象,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甲亢會誘發腦梗發生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