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施胡侃
-
2 # 薩沙
外媒:並不是世界末日,中泰軍演殲11A被打了個0:4!
外媒的觀點很明確,這次對抗中,鷹獅在中遠距離有壓倒性優勢。
0:4就出現在這種模式的對抗中。至於近距離的對抗,雙方互有勝負,鷹獅只是略佔上風。
外媒認為,近距離格鬥在未來空戰中越來越少,所以真正實戰中,鷹獅將具有壓倒性優勢。
甚至外媒認為,泰國的鷹獅相比殲11A存在代差,根本不可能正面對抗。
第一, 鷹獅早於殲11A發現和打擊
理論上,重型戰鬥機殲11A的N001E雷達,探測距離更遠,應該首先發現鷹獅。
鷹獅屬於輕型戰鬥機,PS-05/A脈衝多普勒雷達的探測距離不如殲11A,應該會被敵人先發現和先打擊!
實戰中,卻不是這樣。
鷹獅的體積較小,殲11A體積較大,加上鷹獅的雷達精度高的多,反而是鷹獅首先發現先發打擊。
在中距離對抗中,殲11A處於非常不利的情況,很難逃過AIM-120C5/C7導彈的打擊。
0:4並不稀奇了!
第二, 雙方航電系統存在代差
目前殲11A在中國空軍屬於老裝備,使用了十幾二十年了,自然不是所謂三代半的鷹獅對手。
鷹獅採用了全數字化航電系統,殲11A則仍然是老式航電,無法相比。
航電系統存在代差,此次中泰對抗中,鷹獅佔盡上風。
外媒認為,如果中國空軍只裝備殲11A,那麼在南中國海遭遇美軍F16、F15之類恐怕也會是同樣的結果,甚至可能是以色列對阿拉伯戰機的翻版。
萬幸的是,殲11A對於我軍並不算什麼,我們還有更先進的殲11B甚至殲11D!
第三, 雙方資料鏈存在代差
鷹獅已經完全實現了數字化。每一架鷹獅透過資料鏈實現傳輸、接收,使得空戰效率提高數倍。在預警機的指揮下,鷹獅完全實現戰場的資訊化。
殲11A則沒有做到這點!
外媒認為殲11A只具備從預警機接受資訊能力,大部分不具備傳輸能力。
那麼,如果真正出現大規模空戰,鷹獅在預警機指揮下就有更大的優勢。
此次中泰軍演雙方都沒有使用預警機,這才沒有出現更大的差距。
第四, 飛行員個人技術差距越來越小
現代空戰中,飛行員越來越不可能進行近距離格鬥。以往對於飛行員判斷力、體力和飛行時間的要求,逐步轉化為高智力、高學歷和高領悟力。
說簡單點,就是要求飛行員能夠操作複雜的數字化系統!
外媒認為,之所以殲11A不採用全數字化,同一些中國飛行員有關係,他們已經習慣於檢視老式的蘇27儀表。
自然,泰國方面對中國飛行員的個人技術評價很高,認為他們是全世界頂尖飛行員,可以做出複雜的機動動作,應變能力強。
實際上也是如此!
此次來的是我軍一流飛行員,該部隊也是全軍第二個列裝蘇27的航空兵部隊第2大隊:著名的“科技練兵先鋒飛行大隊”。
只是,這一切卻越來越不重要!
中泰軍演其實算不了什麼
雖然中泰軍演結果是中國大敗,但外媒認為這算不了什麼!
一來是解放軍並沒有拿出最先進的戰機,這不具備代表性。如果解放軍用的是殲11B,可能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二來此次軍演有明顯的測試性質。一方面為解放軍瞭解西方戰機和戰術,同時也為泰軍瞭解蘇27系列戰機,以便對付鄰居越南印尼之流。
中國空軍飛機以自己弱點對泰軍優點,表現不佳也就可以理解。
俄國專家認為,這次失利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讓中國方面學到很多東西,會更為重視戰機的全面數字化。
數量仍然不少的殲11A不堪使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那麼,現在唯一可行的就是兩條路:一,乾脆將老舊的殲11A直接退役,這樣省去使用和維護的費用;二,進行全面改造,將它改造為殲11B或者D!
改造又談何容易!
殲11A的底子太差,如果全面改造花費的資金和物力巨大,恐怕同造一架新飛機也差不了多少!
但問題又來了!殲11A大批退役以後,更先進的殲11B和D的生產速度,能保證嗎?
回覆列表
瑞典的 “鷹獅”JAS-39是為說不多的可以和美製F-16系列爭取世界輕型多功能戰鬥機的軍備市場的第三代戰機,由此衍生出JAS -39E/F,尤其F型雙座機在2007年獲選為新空射武器的測試載具,改裝備通用電機制造F-414G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達14000公斤,機內燃油搭載量增加40%,在機身下增加2個武器掛載點,作戰半徑增加到1300公里,可攜帶6枚空對空導彈和副油箱。
飛控系統提升以全新的“大烏鴉”ES-05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取代PS-05/A雷達,此型雷達是從英國Selex ES電子系統公司研製的“海雌狐”再改良而成。這架樣機也已在2008年5月27日首飛,翌年1月21日,在不開後燃器的一般推力即達到1.2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飛行效能樹立了E/F型的基礎,這些突破也是下一代“鷹獅”和21世紀“標準材質戰鬥機”的基本效能。
2016年5月18日,薩博公司公開“鷹獅”E型的問世,首次成功試飛於2017年6月15日完成,原本預計在2016年底進行的試飛科目,因薩博全機操控軟體重新設計而延後。此外,薩博早從1990年代起就開始研發艦載型,直至2009年,才為著眼於印度市場正式啟動“海鷹獅”計劃。在2011年5月當局和巴西國防部官員會晤後,外傳巴西海軍也可能是潛在客戶之一,薩博也同意在英國設立“海鷹獅”發展中心。
2014年11月6日,巴西海軍就透露對“鷹獅”艦載型機的高度興趣。2010年,瑞典政府撥給薩博4年期的合約預算,作為發展“鷹獅”雷達與其他裝備專款,同時整合新武器,此舉可降低操作成本。同年6月,薩博宣佈瑞典國防部將採購“下一代鷹獅”,亦即JAS -39E/F, 2017年交付空軍,如有海外客戶訂單則可能更快,2012年8月25日,瑞士預備訂購22架E/F系列,瑞典在2013年1月17日確定採購60架E型單座機。
技術綜覽 “鷹獅”採用輕量化高機動效能的飛行機身,搭配先進、高度通用化航電,它的前置三角小翼飛控介面,提供了各種飛行速度的正面升力穩定性,同時也能補充三角翼設計在高速飛行時,缺乏水平尾翼所產生的負面穩定性,也能降低阻力。刻意採用“線傳飛控”的目的,就在於維持鬆弛穩定性,讓飛機能突破傳統的飛行機動限制,增加靈活性和減低阻力。“鷹獅”同時還有極佳的短場起飛效能與維持高下沈率,藉此創造短場落地的效能,後機背兩側上方的減速板與前置小翼都能調整角度,以發揮在短場起降的操作能力,攻角可調至70至80度。為了讓“鷹獅”可長達50年服役時間,薩博將其維修性降至最低,主要系統如RM12發動機(瑞典版的通用電機F404和F414系列)與PS-05/A機載雷達均採用模組化設計,藉以降低操作成本和增加可靠性。“鷹獅”是高度具備彈性的戰鬥機,因此新設計的頻譜感應裝置、任務電腦和空用武裝,都能被以高階化技術標準與歐盟航太技術整合,全機達67%為瑞典或歐盟產品自制,33%的零元件由美國現貨市場採購。
航電與電戰裝置 全系列的“鷹獅”機隊均採用美製軍規MIL-STD-1553B數位化資料匯流排,稱為“感應融合裝置”,航電系統的全面整合讓“鷹獅”發展成“依計劃組裝”的飛機,能讓機載軟體在所有役期中隨時升級,增加效能也能有額外的作戰能力與新裝備適時融入。採用的可程式設計式任務電腦語言從1996年起就不斷應用在量產型機的基本飛行操控功能上,後續的衍生型系列機隊也依序採用,現在“鷹獅”的軟體還在持續發展之中,增加多種新的效能。
“鷹獅”在服役之初使用的是PS-05/A脈波都卜勒X波段多模式雷達,是瑞典Ericsson和義大利GEC-Marconi合作的產品。這套全天候效能機載雷達可辨識與標定120公里外的目標,還可自動追蹤多批不同高度的在空目標,包括地面、海面和空中的目標,它也能導引幾種視距外導彈同時接戰幾個高優先順序的敵機,目前已升級到Mark 4的版本,大幅度增加高空的空對空探測距離,可探測與追蹤更小的目標(包括各種UAV),改良低空的空對空作戰,可發射美國雷神的AIM-120C-7、AIM-9X、歐洲MBDA的“流星”超音速中程導彈。
發動機配置 “鷹獅”機隊都配備Volvo公司的RM12渦扇發動機,即是美國通用電機授權瑞典生產的F-404發動機,改採用Y型分流導流板,(由雙發動機F/A-18佈局改良成單發)藉此達到單發動機戰鬥機的安全係數和飛行穩定性,同時能提高預防鳥擊對葉片的危害,諸多零元件和次系統均依機身佈局重新設計。JAS-39E/F換裝F-414G,比RM12增加了20%的推力,讓“鷹獅”能有不開後燃器也能超音速巡航的效能,在搭載空對空武裝構型時,已能達到1.2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