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絲卿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對這句話,個人覺得在正常情況下,是有一定道理的。

    ♛每個人由於各自生長環境,受教育程度和社會經歷等,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在與人交往,待人接物、處理問題的行為習慣上會有各自的不同,也就必然會有相互的所謂的認知“衝突”。但我想,每個人對他人都要給予理解,包容和尊重。只有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才會和諧相處。順不順“你”眼不重要,重要的是符合社會文明禮儀和主導的價值觀,以及法律道德規範就夠了!

    ♛當然,如果那個“別人”超出了社會禮儀約束,行為舉止有悖於社會主導和提倡的價值觀,誰都看他不順眼,那就恰恰說明我們有修養,還能與這樣的人相處。

    如有不妥之處,見諒!

  • 2 # 陽優20019

    這句話非常正確。世間萬事萬物存在就有一定道理,沒有不順眼的人、物、事。

    人生不易,每個人所做的一切,在自己心目中都是最正確的,是由一個人成長環境、成長經歷、文化底蘊所決定的。

    假如,在生活中你發現某人做某事“不順眼”“不合情理”我們應該同情他,也許,他的生活中曾在這方面受到過很大摧殘,從客觀世界來講,人非聖賢豈能無過,過能改之,善莫大焉,在將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和四十多年社會生活中,我認為,勸一個人認識甚至期望別人改變自己的認知,那是非常悲哀的一種願望。

    一個人做好自己很重要,說話、做事能得到大多數(70%)認可,恭喜!您已是聖人了。生活中每個人都能做到認可率80%,這個世界將是美不勝收的了。

    我天天在夜深人靜時反省自己,因自己每天的無知、魯莽慚愧不己!總感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順眼的那個人,是社會上“三無”之人,無德、無才、無能。

    天天讀書聊以自慰……

  • 3 # 山會長

    我不完全認同這句話。這裡說的“認同”,是肯定和認為這句話對的意思。

    先看問題前半句,“看別人不順眼”。其中,順眼,應該是好、正確的意思;看,是認為的意思,自己的看法,帶有主觀性。好壞、對錯是客觀的,認為好壞、對錯可能客觀,也可能主觀,要看自己是否好或對。

    再看問題後半句,“是自己修養不夠”。其中,修養的意思應該是追求真理,擁有正直、誠實等優秀品質。修養好的人不是口是心非,也不是口蜜腹劍,不是說違心話、做違心事。修養好或修養夠的話,是一個正確的人。那麼,正確的人,就是看事客觀的人,他看正確是正確、看錯誤是錯誤,一是一、二是二。這裡的修養,應該不是修煉的意思,也不是世故或看破紅塵等,否則答案就是另類。

    結合前後句問題的分析,我們來看這個問題。“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句子倒過來就是“自己修養不夠,看別人不順眼”,是這樣嗎?修養不夠,可能沒有掌握真理,有時對有是錯,這時就看別人不順眼嗎?不一定。因為自己對別人錯,會看成錯(不順眼),自己對別人對,會看成對(順眼),自己錯別人對會看成錯(不順眼),自己錯別人錯會看成對(順眼)。

    所以,無論自己修養是否“夠”,結果都可能看別人不順眼。自己修養不夠,如果別人好或對,自己也可能看得不順眼。反過來,看別人不順眼,不一定是自己修養不夠,修養夠,別人不好或錯,也會看得不順眼。

    於是,這句話就是可疑的,不能認為是對的,不敢認同。

  • 4 # 世間人物

    對於“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這句話,本人並不完全贊同。因為看別人順眼或者不順眼是雙方共同決定的,而不是一個人能夠決定的。我們要用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

    首先,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為準則,我們不能強求對方與我們一樣,同樣對方也不能強求我們。

    而我們之所以看別人不順眼,主要原因就是對方的思想,對方的行為準則與我們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有著極強的反差。

    比如,我們自己是一個喜歡安靜之人,那麼當我們遇到一個活潑好動的人,我們或許會對別人看不順眼,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相信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那麼這時,我們不能說是因為自己修養不夠而對別人看不順眼。因為還缺少一個必要的條件——道德底線。

    每個人都要有道德底線認識

    或許有些人說道,如果我們的修養達到一定的境界時,那麼我們不就有足夠的包容之心,可以海拔百川了,那麼我們不就不會對別人不順眼了。

    其實,這是一種謬論,主要是曲解了修養這個詞的意思。

    什麼是修養?其實也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

    但是修養需要有包容之心,這點是不錯的。但是,這個包容之心是有一定要求的。

    這個要求就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道德是一條紅線,他是我們做人做事所不能逾越的紅線。舉個例子,假如在你周圍居住者一個道德敗壞之人,那麼,你看他不順眼,這難道能說你是一個沒有修養的人嗎?顯然不能這麼說。

    每個人都要提高自己的修養

    雖說我不贊同“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這句話,但是我支援一個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修養。

    因為,你在看別人不順眼的時候,別人或許也在看你。如果說,對方是你看著不順眼的人,而對方並沒有違背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準則,那麼,我們看別人不順眼,或許就要提高自己的修養了。

    但是吧,上千年來,又有幾個人能夠在道德規範的基礎上達到看待任何人都順眼的境界?

    雖然這個境界可望而不可即,但是提高個人的修養是我們不能懈怠的。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5 # 瘋哥哥l

    不要一概而論,這個說法不能全部認同。

    1.儒家思想,在孔子死後,分化分化成八派。而八派弟子的思想不同,互相有很多攻訐,很多的是互相看不順眼。而這些弟子的思想修為肯定是高過一般人的。

    2.傳統文化裡有諸子百家,而諸子百家的思想體系是不同的,很多的還是相互牴觸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互相看不起,互相看不順眼的很多很多。比如施政方面,法家講嚴刑酷法,而儒家講仁政。孟子提倡“性本善”,而荀子講“性本惡”。儒家講入世,道家講出世。而這些思想的持有者也是修養很高的,對對立的思想也都是嗤之以鼻。

    3.如果一個人做了不好的事,不僅僅要看不順眼,修養高的人更應該站出來,制止他,幫助他。而不應該抱著和稀泥的狀態明哲保身。

    4.如果一個人做了好事,或者因此獲得了經濟、榮譽等方面的收穫,另一人因為嫉妒或者怨恨而看不順眼,那麼這樣的行為肯定是不合適的,是修養不夠的表現。

    5.辯證地看一個人,一件事,一句話,這也是一種修養。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便是說可為不可為是在一定的背景條件下而去判斷要不要做,而做的目的和結果不是隻為了自己。

  • 6 # 明月清風無掛礙

    非常正確,若真修行人,不見他人過,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一個真正有德行,有修養的人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觀察別人過失,而是一生中精進不止的改變自己

  • 7 # 奇文高叟

    基本認同。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我想,這個耳順和該處的順眼基本意思是差不多的,就是對別人的言行,自己的眼和耳能看得過去,聽得進去。我曾看到過這麼一幅對聯:開懷笑談天下事,閉口不論世上人。我覺得此聯很有道理。別人的一些言談舉止,自有他自己的一些道理。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往往會有不同的經歷,受到不同的教育,處於不同的社會環境,家庭情況更是千差萬別,因此人們處世之道也千差萬別。存在決定意識,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人的錯誤思想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由社會上的各方面因素決定的。所以,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視角、自己的水準、自己的思想方法去要求別人,而應多一份理解和包容。更何況,我們自己的一些做法難道別人一定都看得過去嗎?你自己看待世界上的人和事的覌點難道就一定是正確的嗎?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社會是無奇不有的,我們的眼光也應該適應這種現實。再則,我們也應該清楚,世界是一個綜合體,有真便有假,有善便有惡,有美便有醜,它們是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的,缺一不可,不然就不成為其自然界,不成其為社會。其實對社會上的人和事能否看得順眼,也與一個人的閱歷有關,年紀大了,經歷多了,社會經驗豐富了,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自然也看得慣了。

  • 8 # 水過重山

    人有肢體語言,人有氣質直覺,惡人邪人痞人賴人淫人狂人傲人之類,各自有其肢體語音習慣,銳目者抬眼有覺知,諸小人氣質給人有邪氣襲來的直覺,大腦撲捉到負能量資訊,計算反應出小人型別,因厭惡其負能量本能躲避它,如路遇廁所垃圾堆一樣,自然遠避,這是人的天然本能。所謂物以類聚,非同類相排斥。

  • 9 # 不以天下之病利一人

    不是修養不夠,是心胸不夠寬廣,沒有容人之量!沒有容忍別人活成豬的氣量而己。修養再高看到人渣也不會順眼的,他只是不會說罷了!

  • 10 # qzuser192301204

    看啥事兒了,滅你滿門還這麼想,是腦子壞了吧

    還有氣場方面

    有些人氣場就不對

    怎麼都順眼不了,久後聽聞已然作奸犯科之徒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天生自帶的感知

    有啥好糾結的,順眼就多來往,

    不順眼就如非必要少摻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畢業出來是上班好還是創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