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揚楊劉

    宋朝的很多兵來源都是囚犯,流民,強盜,山賊等等,水滸傳裡也有很多人是犯罪然後刺配充軍的,比如經常聽到“你這個賊配軍”。好男不當兵,好女不嫁軍就是那個時候流傳的。所以他們去招安也是很正常的,宋江自己官當的好好的,一不小心犯法,才被迫當了梁山好漢的,現在手底下有這麼多人的本錢,去詔安,朝廷還會虧待了他?

    再有就是自古以來政府,軍隊和土匪強盜就是勢不兩立,土匪是一定要打的,還會一直打。梁山能打贏幾仗,那就能一直不敗嗎?梁山最多也就是幾萬人馬,而宋朝可有幾十萬軍隊,而且都是正規軍,天天打就會吃不消的,然後被官兵剿滅,死後還留下個土匪強盜的名聲。所以宋江早就想到這一點,才會朝招安的方向發展的。

  • 2 # 青楓雨霜

    第一、宋江出身於小地主家庭,自幼學習儒家思想,忠孝觀念早已深入他的腦子裡。

    第二、宋江曾當過‘’押司”,雖然只是一介小吏,但好歹也是個官啊。所以他招安,只是為了重新進入官僚階層。

    第三、宋江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落草為寇,他到梁山純屬逼不得已,他其實還是極其鄙視草寇的。

  • 3 # 清風醉史

    關於這個題問,我想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一、小說《水滸傳》中

    在小說中,梁山義軍越戰越勇、形勢一片大好的局面下,接受了朝庭的招安,整編成趙宋王朝的軍隊。把一直豎起的“替天行道"大旗,改為“順天護國",充分顯示了以宋江為首眾好漢的思想轉變,由匪到官,光宗耀祖。

    接下來受詔大破遼軍,攻取幽雲眾州縣,兵圍燕京,輕而易舉打得遼主請罪投降。班師回國後又奉旨平定田虎、王慶起義。

    這時,江南方臘起義,大宋皇帝下旨,讓梁山軍前去平叛。此時,怎能不去?

    梁山眾人接受詔安圖得是什麼?還不是身份的轉變,已經接連立下攻遼和國內平叛兩項大功,轉眼高官厚祿就在眼前了,絕不會再去和南方的“匪類"再有牽扯,更不會聯合方臘一起反叛的。

    原本信心滿滿,認為很輕鬆就會拿下的方臘,使得梁山軍損失慘重,雖然最後活捉了方臘,但回京後,也只剩下27名頭領,朝庭見梁山軍再無危害,在封官後,設計殺害了盧俊義和宋江,至此,再無樑山!

    二、真正歷史中《所安遺集》記載:“宋之為人,勇悍狂俠"。

    真正的歷史上宋江確有其人,不過只是危害地方的“巨寇",聚集起來一起打家劫舍、殺富濟貧的亡命之徒最多時也就幾百個。

    《宋史•張叔夜傳》記載:“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被地方官府的民勇、捕快追得到處流竄,最終被海州知州張叔夜帶領衙役、民壯千餘人設伏全殲。宋江等人從沒在梁山聚義過,也沒打過遼兵,更沒徵過方臘。

    說起之後的方臘在南方聚眾十萬起義,攻略州縣,引起大宋朝庭的恐慌,最後被童貫率領精銳大軍,千辛萬苦才剿滅。

    結語

    由此看來,宋江寇比之方臘匪實力差距太大,說實話,即使宋想去聯合方臘,方臘也看不上他,二者不是一個檔次的。

  • 4 # 旅行者lyh

    有三點因素

    第一個是教育的問題。宋江從小學習並影響他的是儒家思想,這種思想是每一代皇帝鞏固自己地位而對下人實行的一種在思想上的限制。雖然宋江被朝廷一直壓榨欺負著,但是他的心裡還是覺得皇帝是真正的領袖。就算是多麼的昏庸無道,他還是覺得要忠心耿耿的為朝廷效命。在他殺了閻婆惜之後,一直都避開了追查逃亡在外,可是在收到父親回家的訊息以後,就算是會被抓,他還是選擇了回去。

    就算是曾經寫過反詩,但詩中也寫的都是關於自己內心的憂鬱,並沒有想要說朝廷怎樣。再到後來,宋江上了梁山以後,鞏固了地位。就向朝廷下手了,可能這個想法從他上山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只是為了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

    第二個是性質的不同。方臘擁有的是一個農民起義的一個軍隊,他們在人民的心中是得到很高的認可的。但是梁山的這些人與他們不同,雖然都說是好漢,但他們做的一些事情與土匪其實是大抵相同的,有一些百姓心裡對他們還是不怎麼支援的。宋江這樣做,可能也是想讓自己的兄弟,透過朝廷得到人民的認可,從而進一步的實現自我價值。可卻不知道這一決定,讓他們走向了死亡。

    第三個是統治的不同。雖然都是因為起義建立的一個團隊,但是方臘和宋江兩人的統治與管理模式非常的不一樣。方臘把他的部隊統治的像一個十分完善的政教團隊,他們有思想,有將士,也有一個領導者,是一個還比較系統的結構。但是梁山上的人不一樣,看起來非常的團結,但實際上每一個人的心裡面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甚至還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執。

    從被招安了這一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梁山上的統治其實是不完善也管理不起來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厲害,覺得不應該臣服於他人。而方臘的隊伍中有很強的一個階級觀念,他們分等級來管理,但是梁山上的關係和管理大多靠情義來維持。

    其實宋江在作出這個決定時,還沒有完全的看清朝廷的性質。想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個局面,根本就是不存在,也不可能的。

  • 5 # 光頭洋哥46516661

    整個封建王朝的社會形態都是官本位的,士農工商可不是隨便排的,像宋江其人上過私塾放過官的,在他的思想裡永遠都是當官是最好的人生,所以他所做的決定一點也不奇怪。

  • 6 # z裕依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首先,我們不討論真實的北宋歷史,單從演義性質的《水滸傳》來看,除了膾炙人口,引人入勝外,演義中尚有很多可探討之處。宋江和方臘有本質上的不同。宋江是一個讀書人,打小就讀聖賢書,一心想的是為國效力,展露自己才能。後來之所以上了梁山,那也是因為怒殺閻婆惜、潯陽樓提反詩而犯下死罪,再被晁蓋率眾好漢救上梁山,成為朝廷通緝的罪犯。上山為盜,這是宋江眼見仕圖不通,又犯下彌天大罪的無奈選擇。當他上了梁山才發現,原來可以通過樑山這個平臺,整合資源,做大做強之後形成影響力,有了足夠的資本,才能以此來跟朝廷談招安,再透過曲線救國的方式,重新實現他個人的報國理想。而方臘則截然不同。他是因為當時朝廷大肆搜刮奇花異石,賦稅增加,老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因為生活、生存壓力太大,不堪忍受。正是因為在這種條件下,方臘才揭竿而起,發動群眾,表達大家的不滿,起義的矛頭直指宋家朝廷。結果沒想到,聚集的這些人馬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攻城拔寨,隊伍也急劇增加,成為一股極強的(甚至強於水泊梁山,更遠遠強於王慶、田虎)與朝廷對抗的原因。正是因為隊伍發展很快,方臘也嚐到了甜頭,所以野心急劇膨脹,索性自己當了皇帝。如果梁山聯合方臘,一起造反,必然能使朝廷更頭疼。梁山本身實力就不弱,方臘雖沒有梁山好漢名氣大,但他手下的能人悍將也不少。要不然,梁山好漢也不會在徵方臘戰役中折損那麼多好漢。但是,宋江打心眼裡不願意和方臘聯合。方臘曾經提出過和梁山好漢們聯手對抗朝廷,但是被宋江以一個正義的藉口回絕了。宋江認:自己已經是朝廷官員,得盡心竭力的為朝廷出力,怎麼能和方臘聯手?梁山最終沒和方臘聯合打朝廷。還有一個原因,因為梁山和方臘都是同一屬性,都是造反起家。一旦兩家聯合,是聽宋江的,還是聽方臘的。打仗是梁山軍在前,還是方臘軍在前?並且,不管是水泊梁山,還是方臘一方,都是性情剛烈的好漢,哪一方都不會忍受絲毫窩囊氣,也沒有人想放棄自己的權利。梁山和方臘要是真聯合在一起,遲早會有內亂。假使兩方聯合,也真的打下了宋朝天下,到最後該怎麼分配權力?一分為二,那是不可能的。真到了那會,估計兩方會打得比宋江徵方臘時更加慘烈。所以,宋江是不會和方臘聯合的。宋江已經接受招安,更不會讓自己再一次被人稱為反賊。這主要是梁山與方臘,還有王慶,田虎等人的性質是不同的。沒錯,梁山好漢是有108將,個個武藝高超,戰鬥力很強,但是他們依然是屬於流寇,搶一個地方就走,而沒有佔領城池,擴大根據地的準備。並且宋江作為梁山的一把手,時時刻刻想著招安,想著安穩的生活。所以日後朝廷向宋江招安,宋江求之不得,急不可耐,而且馬上成為了朝廷的鷹犬。所以,宋江選擇招安,而不是聯合造反,是因宋江根本就沒想過造反,更沒想過推翻朝廷。晁蓋和宋江對梁山未來走向,看法本不一致,晁蓋想的是嘯聚山林,兄弟一起大口吃肉喝酒,大秤分金分銀。宋江想的是招安,為好漢摘掉反賊的帽子。梁山好漢裡的一部分人,也是支援宋江招安,本不願意造反的。晁蓋還有可能聯合田虎、王慶、方臘一起造反,而宋江是不會的。如果真的聯合了方臘,誰來發號施令,誰來當老大?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打算,真的能齊心協力推翻宋朝麼?如果處理不好相互之間的關係,恐怕還沒推翻朝廷,內戰就發生了。況且,宋朝還沒有那麼容易被推翻。宋江徵方臘時,方臘曾有聯合的意向,被宋江一口拒絕。宋江拒絕方臘的理由是,自己已經是朝廷官員,得為國家效力,怎能和反賊聯合造反。 最終,宋江、方臘都死於非命。不管是被溫柔的殺死,還是血染沙場,這都是他們的宿命,他們逃無可逃。108條好漢的開始和結束,讓人潸然淚下 ,唏噓不已。但是,《水滸傳》的俠義精神和正義感,卻流芳千古。謝謝邀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煤礦井下常用電纜分哪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