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心說

    賦學的研究,在今天比其它門類的古典文學更為不發達,好象日本人的研究還比中國多一些。可能是因為賦是文的一種,在今天與散文等古文一樣,因為其傾向於實用而被現代文所代替,所以逐漸消失;而詩詞則有相對多一點的不可替代性,所以反而能勃興。 漢賦是賦體的正宗,代表作如上林、子虛,不過其形式過於繁瑣吃力,用字也古拗生冷了些,看三都賦把人累的,篇幅長,字的筆劃多,毛筆字大,洛陽的紙不貴才怪。 在今天就是要學習寫作,可能也只能參考不好取法。東坡前後赤壁賦,有“創妍美流便新體”的作用,我認為今天寫作可以參考學習。典型漢賦的基本特徵,應該有二,一是駢句,二是對答。這在蘇賦中還基本保留,大概在形式上更自由一些,結構上更散漫一些,就成了那個樣子。 賦中的駢句,應以四六為主,通常的結構是前四後六,除去語助詞,用五七言就有點象好多詩加起來的感覺,反而為文不得,應該不可取。我認為在寫作上注意這些要點,同時照顧一下韻腳,就應該差不多不出格了。 賦與詩的寫作應該有很大的不同。 文重理致,要求在章法上有跡可循,描寫以外還應多所發明,結構的句法的適當組合,應該做到氣勢順暢,理義清晰。至於擒縱、起伏等,則是通則,運用之妙,在乎一心。 就作用上說,賦與詩詞一樣,在今天都沒什麼用,主要也是一種娛情樂志,既為之,則求善之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專利權的特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