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劉書超
-
2 # 向日葵寓言
好的婚姻讓人溫暖,不好的婚姻讓人窒息,但好的婚姻是聰明的人用心經營的,不好的婚姻也是蠢才慢慢的消耗的,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很少,蠢笨的人很多,而且一個聰明人也不見得就遇到了另一個聰明人,所以,世上的婚姻大都不太幸福,只有兩個聰明的人結合在一起,才能締結佳偶天成、錦瑟和鳴的美滿婚姻!
-
3 # 樓蘭蜜語521
謝邀!婚姻如圍城,有的想進去,有的想出來。要看個人思想問題!有的人自由散慢慣了,無拘無束慣了,隨心所欲慣。一下子有了家庭,老婆孩子,家庭負擔重了,父母也不能做事了,上有老下有小,到處要開銷,不能過原來的自由生活,當然想離婚,過回單身生活!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而真正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會享受家庭的,孩子,老婆,父母一家人和美的生活,互相幫襯,夫妻共同創造,互相體諒,互相理解,婚姻才甜美,誰還會說是圍城呢?
-
4 # 趣聊雜談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自然是讀過的。婚姻是一座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對於這句十分有名的句子也很是記憶猶新,特別是結婚十年後的自己,十分有感觸。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什麼才是那座“城”?什麼才是那所謂的束縛?是最初把兩個人聯絡在一起的結婚證?
這本紅紅的小冊子,只有薄薄的四頁紙,卻是國家承認的合法夫妻的最初證明。
或者是另外一本小紅書?同樣四頁紙,證明的是婚姻中的我們共同擁有的小房子,一個溫暖的家,一個愛的港灣!
也或者是婚姻的紐帶,可愛漂亮或者是帥氣的寶寶?
其實我們都知道,束縛我們彼此的“城”實際就是你所珍愛的另一半!也只能是他(她)!
我常常跟我的愛人說能夠真正陪伴彼此走完人生路的只是我們彼此!父母生育我們,養育我們十幾年,真正在一起的也就是這段時間,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讀書、擇業、組成新的家庭,跟父母只能是一次次的分離。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自己的兒女。
所以你看,從二十五歲結婚到八十五歲老死,大概六十年的時間裡真正和你在一起同甘共苦的卻是這個跟你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
喜歡讀錢鍾書先生的書,看他所寫的故事,描繪的人生,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人生百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精彩,婚姻這座“城”並不是束縛我們的道德倫理,而是我們都應該珍惜的充滿愛的家園!
-
5 # 戴草帽的小老鼠
婚姻就像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雖然有人認為這句話講的很生動,很精闢,但個人認為,婚姻再怎麼說也是人人要經歷的,如果因為個人或者社會個別現象就這麼概括婚姻,多多少少是有些誤導人的意思。
為什麼會說裡面的人想出來?無非主要就是幾點常見的原因。一是夫妻感情出現問題;二是感覺難以承受家庭責任;三是個人潛意識裡的私心作怪。說裡面的人想出來,說這話,這不是在嚇人麼?想結婚還得琢磨琢磨。
對大多數人來說,婚姻,也就是宣告了從此不再依賴父母,從此想的問題不再是一個人、一個家,而是兩個人、兩個家,多個長輩,無形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也就不知不覺的壓到了身上。處理不好這些問題,也就逐漸形成了自己也察覺不到的矛盾,這種矛盾在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慢慢膨脹誇大,最後往往經一個不起眼的導火線,比如某天因為什麼小事而吵架,於是家庭戰爭也就爆發了。
有一部分人,雖然與愛人不會有什麼矛盾,但潛意識裡的自私卻會一直作怪。比如有時會不由自主的對比自己與妻子,算算誰對這個家付出得多,誰的父母比較多事,等等。久而久之,也就對自己妻子產生了潛意識裡的嫌棄,這種嫌棄不是自己能感覺到的,但在一些細節上會暴露出來。
造成以上兩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個人斗膽認為,主要的,一是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生活節奏快了,生活壓力也隨之大了起來,儘管會有物質上的補償,但在精神上,很多人感覺得不償失。二是人與人之間聯絡的日漸緊密,部分人不免的會被一些新接觸的消極價值觀影響。三是有些人忘記了過去,太自私。
主要的還應是忘記了過去這一點影響太大。
有的朋友動輒說生活苦,生活累,每天要應對的事情太多。可他們是否曾想過,我們說的這些苦,和過去比起來算什麼呢?就不說我們的父輩、祖輩,就說在古代,尤其是那種天災人禍的時期,先人們是怎麼挺過來的?他們會把吃不上飯的責任歸為婚姻?會把不滿發洩在婚姻上?
有的人,總是覺得過去的人落後,說過去的人觀念落後,說過去人的婚姻父母做主,不自由,對比嗤之以鼻。這樣的人,反而對個別不負責任話鼓掌歡迎,比如男人出軌了,會認為這很正常,其實是“犯了男人都會犯的錯”,女人不忠,反而會認為是男人的錯……真不知道這種觀點怎麼會這麼受歡迎。我們老祖宗的對婚姻的理解,雖然有些看起來很荒謬,比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螃蟹橫著走”,看起來是有貶低婦女地位的意味,但至少在維持婚姻方面,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它鐵定了婚姻不能隨意對待的事實 。
現在,往往是學的東西多了,接受的理論多了,計較的事也就多了起來。就比如誰該洗碗,誰該做飯,男女雙方都能拿出一套又一套所謂的新觀念來訓對方,於是大吵起來,甚至離婚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如果我們能尊重過去,像過去人那樣,把婚姻當做是一個嚴肅且涉及尊嚴的問題來看,對於婚姻,你是必須不帶任何條件的去經營好,少去找客觀原因。這樣的話,如此調侃婚姻的話也就不會出現太多。當然,筆者並不是說過不下去了,也非要勉強過下去,那是另一回事。
婚姻是神聖的,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是人生中的死任務,再苦再累也要經歷;婚姻是夫妻雙方的選擇,後果必須由雙方一起承擔。如果因為出了問題就想到逃避,還遠遠沒有達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時,就已經叫呱呱,這真不是華夏子孫的作風。對那些調侃婚姻,大聲唱“搖手說拜拜,大不了不在一起”的人,也真是跟他們說不通了。
筆者不想切入正題詳細回答問題所問,只因看到了這個題目,不由自主的想到,現在好像越來越多的人把婚姻當做過家家一樣,一點態度都沒有,所以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
不知道是不是說的有些過分了,還請各位原諒。
-
6 # 西域遊人行攝記
看到問對陳寅恪先生的“過火”說,聯想到錢仲書之“入城出城”言的看法,覺得後者實在毫無意義!總之對錢楊夫婦,乃至徐志摩等文人興趣不大,總感到這些人欠缺憂國憂民之情懷,大多藝術作品或文學作品缺了這種情懷,就缺了其存在的生命力。
回覆列表
楊絳先生說:
圍在城裡的人想衝出來,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無論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圍城》中的方鴻漸終其一生都逃脫不了這樣的困局。
你是否也在經歷這樣的圍城時刻?
每天朝九晚五,一絲不苟,卻渴望伏特加、樂隊和醉生夢死;
想炒了老闆,想打破羈絆,想過另一種不曾體驗的生活。
想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因為仰慕錢老,《圍城》自是讀過多遍。可每每讀罷之後總深感意猶未盡。
所謂的“圍城”,源自書中的一個比喻,蘇小姐原話是:“法國也有這麼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用來說明結婚離婚的事,慎明說:“不管它鳥籠罷,圍城罷,像我這種一切超脫的人是不怕圍困得。”
其實,慎明何嘗能超脫?世人又有幾人能夠超脫呢?
愛情 婚姻 事業 買房 二胎 階級固化……人們像是蠶,不停地努力織網,而是越是努力,越是被束縛越緊……
文學說到底是“人學”,它注重關注人們的靈魂與心理。不同於心理學的說教,文學更像是個說書的智者,把一切娓娓道來。
而錢老在《圍城》中就扮演了這麼一個智者形象。這個智者目睹了世間永珍,眾生百態,最後一語道出了天機——“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這雖然是對方鴻漸陷入困境的的定論,但其實作者真正想告訴我們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是方鴻漸,一生都在掙扎,在痛苦,在幻滅,最後卻都逃脫不了“圍城”的困局。
叔本華曾經說過: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則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存在主義亦認為,世界是荒誕的,人們是痛苦的。每一部生命史,其實就是一部痛苦史。
而我想,我們每個人最本真的狀態其實是孤獨,絕望,恐懼……
“圍城”則恰是對這一困局的再詮釋。
錢老在描述方鴻漸時總是以希望開局以失望結束,我們從中看到的是一種本體論的悲劇——人生如圍城。 如此看來,活著實在是太絕望了。
可錢鍾書先生顯然不是一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他道出的實則是一種對現代人精神世界的終極關懷。他亦有言“人既然活著,就會本能的活得更好,更有意義。”而這與魯迅先生的“在絕望中抗爭”不謀而合。
不論如何,正是在這縱橫交錯的希望與絕望,理想與現實,滿足與痛苦,逃脫與困縛……中構成了世間百態,人生永珍。
說了這麼多其實《圍城》就是圍城,它就在那裡,它是一個人生跋涉者疲倦時的醒悟。
誠然,人生路漫漫,沒有人是不知疲倦的。
可我們也應明白——休息好了,仍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