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村妞說事兒

    為了坐上皇帝的寶座,擁有最大的權勢,這個爭鬥從來沒有停止過,“玄武門之變”、“九子奪嫡”也是電影電視劇的熱門題材,才廣為人知。

    比如,秦始皇一死,小兒子胡亥便串通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逼的扶蘇自殺,並殺死其它兄弟姐妹,取得繼承權,不過短短几年就亡了。

    漢武帝末年,衛子夫也是因為子的兒子劉據謀反,被殺。

    隋煬帝楊廣,也是殺了父親隋文帝和自己的哥哥,《資治通鑑》中都有記載。

    武則天登上皇位也是殺了不少李氏皇族,包括自己的兒子。

    明朝最出名的是靖難之役。朱棣和侄子朱允文爭奪皇位,還留給我們一個大謎團,朱允文哪去了。

    每朝每代皇帝寶座只有一個,想登上皇位的人不少,都是從爭鬥中殺出來一條血路。

  • 2 # 淡墨淺白

    中國歷史上只要有皇位的更替就必然會有皇位的爭鬥,只不過有的刀光劍影,有的是沒有硝煙。當然皇位爭奪最激烈的就是“玄武門之變”和“九龍奪嫡”了。根據歷史時間的順序可以列舉一些比較著名的皇位爭奪戰。

    一 秦朝 胡亥和扶蘇的皇位爭奪。胡亥隨秦始皇東巡,扶蘇守衛長城這樣的決定就註定了,扶蘇失去皇位爭鬥戰的優勢。

    二 漢朝 漢景帝的兒子劉榮,劉徹和弟弟劉武的皇位爭奪。這出爭奪戰最大的看點是五個女人的鬥爭。劉榮的母親慄姬拒絕了長公主劉嫖聯姻的請求,劉徹的母親王娡幫劉徹娶了劉嫖的女兒。漢景帝的皇后,沒有兒子。漢景帝的母親薄太后支援兒子劉武。勝利者自然是漢武帝劉徹了。

    三 三國 孫權的兒子孫霸和孫和爭位,孫霸被殺,孫和被求,小兒子孫亮勝出。

    曹操的兒子曹丕和曹植爭奪,曹丕完勝曹植。

    四 西晉,“八王之亂”人人想當皇帝,所有人都失敗,國家都失去了一半。

    五 隋朝 楊廣和楊勇爭奪戰,會偽裝的人才是最後的勝利者。楊廣處處偽裝的很好,楊勇卻不知道迎合父母的歡心,輸的不冤。

    六 唐朝 李世民和建成爭奪戰,“玄武門之變”,事實證明軍權才是皇位爭奪最重要的資本。

    七 宋朝 皇位爭奪比較少,“斧光燭影”也沒有準確的歷史記錄,很難說是不是皇位爭奪。但是說好的兄終弟及,趙光義可沒有給弟弟和趙匡胤的兒子半點機會。老子幫兒子爭奪了皇位了!

    八 明朝 朱棣和朱允文的“靖難之役”,侄子要叔叔的權利,叔叔直接推翻了侄子的皇位。

    九 清朝 “九龍奪嫡”,優秀的兒子太多,康熙選擇困難,隱忍的雍正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 3 # 星火燎厵

    明 靖難之役:

    明朝燕王朱棣,1399年,因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政策激怒,便以“誅齊黃,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起兵造反,攻佔金陵,建文帝朱允炆在皇宮大火中不知所蹤。朱棣即位,江山易主。成明成祖文皇帝,改年號為永樂!

    秦 "廢蘇立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返咸陽途中暴斃,宦官趙高夥同丞相李斯篡改詔書,廢扶蘇改傳昏庸的胡亥。並將戍守邊疆公子扶蘇和蒙恬下獄。 深得民心的扶蘇在聽聞嬴政死訊後便自刎,蒙恬也被捕入獄。並夥同趙高,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胡亥繼位,稱秦二世。

    漢 "殺劉據,立弗陵"

    漢武帝末年,百姓信奉緯學,迷信巫師詛咒及用人偶埋於地下,可以害人。漢武帝晚年多病多疑,總是覺得有人要害他。太子劉據被人誣告藏大量人偶於府中,劉據俱而起兵,兵敗自殺。漢武帝遂立劉弗陵為太子,因弗陵還年幼,怕鉤弋夫人效仿呂氏專權,武帝遂殺鉤弋夫人,任命霍光等人輔政。劉弗陵繼位,稱漢昭帝,後才有昭宣中興。

    西晉 "八王之亂"

    從晉武帝司馬炎,265年登基建國,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廣封諸王,後傳位與智障司馬衷,司馬衷即位後,稱晉惠帝。賈皇后把持朝政,殺死了輔政外戚楊駿,引起了諸王不滿,各路諸王紛紛發動戰爭,互相廝殺,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了惠帝的帝位,並以惠帝為太上皇,囚禁於金墉城。齊王司馬冏與成都王司馬穎起兵反司馬倫,群臣共謀殺司馬倫黨羽,迎晉惠帝復位,誅司馬倫及其子。又由諸王輾轉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306年,東海王司馬越將其迎歸洛陽。307年1月8日,惠帝去世,時年48歲,相傳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諡號孝惠皇帝,葬於太陽陵。

    宋 "斧聲燭影"

    公元976年,太祖趙匡胤病召趙光義入宮商量,席間有人遙見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好像在推辭什麼,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之後趙光義留宿宮中,等到五更的時分。侍從發現太祖已經駕崩。之後趙光義就在太祖的靈柩前即位,即宋太宗。宋太祖趙匡胤的四個兒子,趙德秀和趙德林早亡;在宋太宗趙光義登位後,趙德芳因病去世,年僅23;趙德昭則因受宋太宗訓斥,自殺而死!此事件由於當時沒有第三者在場,所以,民間一直流傳趙光義弒兄篡位,真實事件是什麼無從考證!

    明 國本之爭

    明萬曆皇帝的皇后無子,按理應由王貴妃的兒子朱常洛擔任太子,但是萬曆喜歡鄭貴妃,欲立朱常洵為太子,可是遭到群臣的反對,認為不符合法統禮儀,最終萬曆皇帝暫時立常洛為太子,由於明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令群臣憂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兩個派別,明神宗與群臣爭論達15年之久。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為福王。但是福王遲遲不離京就任藩王。直到太子刺殺案發生,輿論對鄭貴妃不利後,福王才離京就藩,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明神宗駕崩後,朱常洛即位,稱明光宗,改元泰昌!因在位僅一個月,故又被稱為“一月天子”。

    清 南苑圍獵、藏拙示仁

    道光皇帝晚年,對傳位立儲一事曾經左右為難猶豫不決,其子中有2個比較好的兒子,一個是鬼子六奕訢,一個是奕詝。 有次道光叫他們2個去狩獵,論武藝奕詝肯定比不過鬼子六,當鬼子六狩獵了很多動物時候,可是奕詝說所動,道光問其為何不打獵,奕詝說這些都是小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們不應該殘殺他們。道光帝聽後覺得其具有仁慈憐憫之心;另外道光帝要他們2個分析議論國事,論口才實幹,奕詝比不過鬼子六,鬼子六滔滔不絕,大放闕詞。可當奕詝時,他說,父皇永壽無疆,長命百歲,是不會死的。道光聽了太高興了,這兒子太孝順。最後咸豐當上皇帝,可是有能力的鬼子六隻當上恭親王。

  • 4 # 阿慶還是阿慶

    皇位爭奪的歷史太多了。我試著舉例一二。

    秦二世胡亥為了爭奪皇位,串聯趙高和李斯,陰謀詔書逼死了自己的哥哥。後來又把李斯也幹掉了。

    隋煬帝為了爭奪皇位,派大將幹掉了自己的父親隋文帝。

    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陳橋兵變,奪取了柴家的天下。他還算厚道的,給柴家封了個王世代養著。

    明朝朱元璋去世後,兒子朱棣造了孫子朱允文的反。

    從這些皇位的爭奪中,我們看到基本都是衝著權力去的。可見人在面對權力的時候是多麼的冰冷殘酷。

  • 5 # 老玉米看世界

    宋朝的燭影斧聲,千古未解之謎。

    烏龍闖情關裡面的劉病已和昌邑王劉賀,雖然劉賀是被霍光廢掉另立劉病已,畢竟這也是劉病已搶了劉賀的皇位。

    大漢天子中,竇太后的兒子梁王和孫子漢武帝劉徹爭奪皇位,最後失敗了。

    朱元璋的兒子明成祖朱棣搶了孫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叔叔搶侄子的。

    西晉的八王之亂,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其後的動亂。

    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俘虜,明代宗繼位,後來明英宗被送回了,被明代宗囚禁在南門,後來又發生明英宗復辟事件。他兩是兄弟。

  • 6 # 泰山7001

    帝國制度下的皇權之爭實在是數不勝數,歸根結底還是一呼百應的皇權誘惑力太大。藉此機會我就把自己知道的一些簡單羅列一下。起點是秦始皇至清朝末年。

    扶蘇胡亥之爭。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合謀用胡亥取代公子扶蘇,並逼死了扶蘇、蒙恬,殘害始皇帝其他的兒子。

    漢高祖時期趙王劉如意與太子劉盈之爭。當然他倆沒發生正面衝突,是高祖與戚夫人對抗呂雉,最後呂雉完勝。

    武帝時太子劉據的巫蠱之亂。最終劉據兵敗自殺。

    曹魏時期還有曹丕、曹植之爭,當然這時候他倆爭的是魏王寶座,還不是皇帝位,但相當於皇位。

    東吳孫權時期也出現了南宮黨爭,結果太子、魯王都被廢掉。

    隋煬帝時期楊廣、楊勇哥倆也鬧過一出,最後楊廣獲勝。

    唐太宗時期,太子李承乾、魏王泰、吳王恪、晉王治也為皇位明爭暗鬥過,太子還密謀兵變,想學他老爸的玄武門之變,結果還在謀劃階段就事情敗落,最後李治獲勝。

    宋太祖時期,太宗皇帝的繼位就有點說不清楚。據說太祖死時是想把兒子請進宮來,沒想到太監被收買,太宗來了。

    到了明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趕走了侄子,取而代之。

    代宗時期,“太上皇”發動“奪門之變”,復辟成功。

    清朝雍正年間,弘曆們、弘時之爭,弘曆最後獲勝。

    這還不包括一些藩王之亂,像漢初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明朝的寧王之亂等,這都是為了皇位才發生的戰亂,真可謂數不勝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礦源黃腐酸鉀施到地裡,多少天能被植物吸收?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