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姿觀察
-
2 # 聽聞知事
國王只是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而“兩聖地監護人”的稱號則代表著這個人在穆斯林世界中的地位。
就像是一個企業的法人,同時又是一個國內著名學術機構的創辦人,如果是你,你更願意用哪個頭銜來示人呢?是不是後面一個顯得更專業、權威或者說更有影響力些。——人總是有些虛榮的。
咱們就單說說“兩聖地監護人”這個頭銜的歷史變遷,或許你就會明白,為何沙特國王寧願放棄國王的頭銜,也要將這個稱號加上。
“兩聖地監護人”的稱號源於幾百年前的埃及;公元十二世紀,穆斯林世界的英雄薩拉丁-阿尤布-本在埃及建立了阿尤布王朝;
這位蘇丹非常注重保障前往朝覲的陸路和海路的安全,以免受十字軍的攻擊。他還成功挫敗了一次試圖偷走先知遺體的行動。從此,薩拉丁·阿尤比就被一些宗教領袖冠以“兩聖地監護人”的稱號。
保護朝聖者、大清真寺和先知清真寺的安全,使薩拉丁團結了旗下的軍隊和背後的人民,這其中一個非常主要的因素就是“兩聖地監護人”的稱號,讓他的生平事蹟可以伊斯蘭和阿拉伯國家廣為流傳。
(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的圓頂是以薩拉丁·阿尤比的名義建的,上面寫著“兩聖地監護人”的稱號)
薩拉丁·阿尤比去世後,阿尤比王朝仍然保留著這個頭銜,因為該王朝繼續為朝聖路提供安全保障,保護朝聖者併為他們提供服務,從而使他們在阿拉伯地區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
“兩聖地監護人”稱號的歷史變遷;阿尤布王朝沒落後,其繼任者馬穆魯克人繼承了該稱號,馬穆魯克人以前是阿尤布王朝蘇丹的奴隸,這個出身一直讓他們很不安,他們心裡很害怕埃及、黎凡特(大概現在約旦、巴勒斯坦、敘利亞地區)和希賈茲(大概現在阿拉伯半島地區)人民抗拒他們的統治,因此,他們奴隸為朝聖者提供服務,並多次向聖殿和先知清真寺捐贈。
保留“兩聖地監護人”頭銜以及戰勝韃靼人所取得的軍事勝利,使馬穆魯克人的影響力持續擴大,並贏得領土內外所有穆斯林的尊重。
隨後,馬穆魯克人在達比克草原戰役中輸給了奧斯曼蘇丹薩利姆一世,其領土併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結束了馬穆魯克王朝的統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丹成為了“兩聖地守護者”稱號的擁有者。奧斯曼人致力於重建兩座聖寺,分配必要的捐贈基金以保護它們,為朝聖者服務,從而使得他們在數百年的繼續統治下冠名稱號。
隨著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作為戰敗方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慘遭肢解。“兩聖地監護者”稱號被英華人的親密戰友、阿拉伯大起義的領導者、漢志地區的實際統治者——雜湊姆家族的歷代麥加謝里夫(阿拉伯世界的一個頭銜,意思為高貴的)獲得。
(漢志王國由哈西姆家族統治,該家族為默罕默德的直系後裔,在整個伊斯蘭世界中享有崇高威望。而內志王國的統治者為伊本-沙特,兩家族為世仇)
哈西姆家族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歷史頂峰,老侯賽因為內志地區統治者,其兩個兒子費薩爾和阿卜杜拉則分別為伊拉克和外約旦的國王(如今的約旦國王還擁有著“耶路撒冷聖山守護者”的稱號,但耶路撒冷都快變成以色列的首都了,想起來有些諷刺)。
但不久,哈西姆家族就因英華人的狡詐和謊言而翻臉,英國轉而支援內志的伊本-沙特家族攻陷麥加和麥地那兩聖城,將哈西姆家族趕出了漢志並在1932年創立了現代的沙烏地阿拉伯。
但沙烏地阿拉伯至今已經有七位國王,卻只有少數幾位擁有“兩聖地監護人”的稱號;實際上,在沙特的石油經濟未得到大發展之前,沙烏地阿拉伯只是只是阿拉伯半島上一個貧窮的阿拉伯國家,其影響力在整個阿拉伯世界中並不大(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靠著兩座聖城的稅收,其他人就只能躲在沙漠裡吃沙子)。
但在沙特第三任國王費薩爾任內,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龐大的石油資源被開發,該國的經濟迅速發展,該國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也迅速增長。
費薩爾獲得了“兩聖地監護人”的稱號,並將此稱號寫在天房外覆蓋的帳幔上。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第三任國王(1964年-1975年在位),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利用石油使其國家富強起來,也憑藉石油在國際上發揮重大影響。——摘至百度百科)
而後,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五任國王兼首相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決定放棄“國王陛下”的稱號,改為“兩聖地監護人”。之後登基的他的兩位兄弟,即阿卜杜拉國王和現任國王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也沿用此名。
(法赫德-本-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有錢了就是不一樣,畫風都變了)
縱觀歷史,穆斯林的國王和蘇丹都非常注重頭銜。其中一些頭銜是由統治者自己選擇的,但有一些則就需要一些政治和社會條件才能產生並得到伊斯蘭世界的認同。
顯而易見,這個“兩聖地監護人”的頭銜就屬於後者,因為在歷史上,獲得該稱號的人幾乎都是在伊斯蘭世界中享有絕對統治地位的君主。
沙烏地阿拉伯統治者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野心在這個稱號上就已經顯示得淋漓盡致。
這人有錢了,眼界也變得開闊了,追求的目標也不一般啦。。。。唉!
-
3 # 子屠龍
沙特國王自稱“兩聖地監護人”,很有一股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味道,這跟兩個聖地的地位有關。
麥加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也是伊斯蘭教天堂的入口,更代表著凡間的真主王位。麥地那有先知穆罕默德的陵墓,曾建立第1個穆斯林政權,還是穆斯林征服世界的起點。
“兩聖地監護人”為沙特國王加分,在世俗權力的基礎上獲得宗教加持,既有利於穩定國內統治,又有利於擴大國際影響。
“兩聖地監護人”之名號早已有之,有一摸一樣的,也有稍微差異的,但表達的意思一致。
伊斯蘭教誕生以來,“兩聖地某某某”的稱號,屬於強大穆斯林政權的統治者,一個簡單的衡量標準是:你的影響力能夠到達漢志地區,影響麥加、麥地那的貴族階層。
當埃及的穀物和金錢運抵漢志,薩拉丁的阿尤布王朝君主享有稱號;當奧斯曼帝國的兵鋒直逼阿拉伯半島,伊斯坦布林的蘇丹得到稱號;沒有外人影響的時候,漢志的強者就會自己用這個稱號……
“兩聖地監護人”是1個有號召力的名銜,擁有者自然贏得在穆斯林群體裡的名望,而沒有稱號的伊斯蘭強人又有多少是眼紅。
這個後果沒有聳人聽聞,僅僅是沙特監護麥加,政府對各國穆斯林的每年朝覲配額,總會引發伊斯蘭國家的軒然大波。比如海灣強國伊朗跟沙特不和,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但就朝覲一事還得向沙特低頭。
你能夠叫“皇帝”就不會叫“王”,沙特國王也一樣,既然可以叫“兩聖地監護人”就少叫“國王”。
-
4 # 黑夜流星
兩大聖地的守護人是約旦的哈西木家族,他們從四大哈里發開始守護到直到瓦哈比佔領聖地,他們是偷窺者,不是真正屬於正統
回覆列表
”兩聖地監護人“是沙特國王的正式稱呼,而”陛下“則是非正式稱呼。”兩聖地監護人“也被稱為”兩聖地服侍者“、”兩聖地的管理者“、”兩聖地護衛者“、”兩聖地之僕“。沙特國王出訪時官方稱呼都是這麼稱呼,威嚴而正式,以強調沙特王室伊斯蘭教守護者的獨特地位,為自身的統治加上了一層神權色彩。
(沙特王室)
這一稱呼中所謂的兩聖地,指的是第一聖地麥加和第二聖地麥地那,前者是伊斯蘭聖寺禁寺的所在地,後者是先知寺所在地。沙特國王並不是這一稱呼的第一個擁有著,據信最初採用這一稱號的是薩拉丁。後來奧斯曼土耳其蘇丹塞利姆一世在1517年擊敗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後獲得麥加和麥地那控制權之後,繼承了這一稱號,並且一直沿用至奧斯曼帝國末期。在奧斯曼帝國衰微的時候這一稱呼轉交給了漢志地區實際統治者雜湊姆家族的歷代麥加謝里夫。
(麥加禁寺與麥地那先知寺)
在以前這一稱呼並不是正式稱呼,在現代沙特王國的締造者伊本沙特統一阿拉伯地區建立沙特王國之後,這一稱呼就已經停止。後來他的兒子沙特第五任國王法赫德1986年將“陛下”稱呼改為“兩聖地監護人”,以示對真主的尊敬,用他的話講,只有真主才能配的上“陛下”的稱呼。無論是奧斯曼的蘇丹還是沙特統治者,使用這一稱呼的目的就是借用了伊斯蘭教的宗教影響,對人們的精神控制,以強調自己統治的正確性。
(法赫德國王)
因為在中東地區,受自然環境的影響,社會的基本單位以遊牧部落或者家族為主,不同部落之間的聯絡相對鬆散。統治者想實現對廣大區域的統治的方法,一個靠聯姻,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依靠宗教。因為人們對於部落和家族的信服和認同要遠高於對於統治者,在這種情況下統治者為了統治的需要給自己套上一層宗教外衣,就顯得十分必要。這種強調“君權神授”的情況不僅僅是沙特,日本、泰國、英國這些君主國都是這樣,擁有宗教守護者或者領袖的稱呼,讓王權與宗教相結合。法赫德國王採用這一稱呼,其實已經超出了統治的需要,沙特自身的國際影響力也隨之提高了很多。這實際上已經成為沙特的一張國家名片,其價值不可估量。
(現任“兩聖地監護人”薩勒曼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