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梁有三個皇帝:
1、朱溫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
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
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
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透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
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2、朱友珪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遙喜,後梁太祖朱溫次子,後梁末帝朱友貞之兄。母亳州營妓,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初封郢王,歷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萊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弒父登基,改年號為鳳歷。繼位後大量賞賜將士以圖收買人心,然眾多老將頗為不平,而朱友珪亦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民怨四起。
鳳曆元年(913年),朱溫的兒子朱友貞、女婿趙巖、外孫袁象先與將領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朱友珪逃走未成,於是命馮廷諤殺死他和張皇后。終年年僅二十七歲。朱友貞繼位後,追廢朱友珪為庶人。
3、朱友貞
後梁末帝朱友貞(888年-923年),又名朱鍠、朱瑱,五代時期後梁末代皇帝,太祖朱溫第三子 ,朱友珪異母弟。
朱友貞是朱溫嫡子,初封均王,擔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朱友珪篡位後,被授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與趙巖、袁象先、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
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他在位期間,疏遠敬翔、李振等舊臣,重用趙巖、張漢傑等無能之輩,在梁晉爭霸戰爭中勝少敗多,接連喪失國土,以致國勢日衰。
龍德三年(923年),晉王李存勖建立後唐,對後梁發動總攻。朱友貞在唐軍攻入東京前夕,命親信皇甫麟將他殺死,後梁隨之亡國。他終年三十六歲,在位將近十一年,後被李存勖追廢為庶人。
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他在位期間,疏遠敬翔、李振等舊臣,重用趙巖、張漢傑等無能之輩
後梁有三個皇帝:
1、朱溫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
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
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
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透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
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2、朱友珪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遙喜,後梁太祖朱溫次子,後梁末帝朱友貞之兄。母亳州營妓,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初封郢王,歷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萊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弒父登基,改年號為鳳歷。繼位後大量賞賜將士以圖收買人心,然眾多老將頗為不平,而朱友珪亦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民怨四起。
鳳曆元年(913年),朱溫的兒子朱友貞、女婿趙巖、外孫袁象先與將領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朱友珪逃走未成,於是命馮廷諤殺死他和張皇后。終年年僅二十七歲。朱友貞繼位後,追廢朱友珪為庶人。
3、朱友貞
後梁末帝朱友貞(888年-923年),又名朱鍠、朱瑱,五代時期後梁末代皇帝,太祖朱溫第三子 ,朱友珪異母弟。
朱友貞是朱溫嫡子,初封均王,擔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朱友珪篡位後,被授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與趙巖、袁象先、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
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他在位期間,疏遠敬翔、李振等舊臣,重用趙巖、張漢傑等無能之輩,在梁晉爭霸戰爭中勝少敗多,接連喪失國土,以致國勢日衰。
龍德三年(923年),晉王李存勖建立後唐,對後梁發動總攻。朱友貞在唐軍攻入東京前夕,命親信皇甫麟將他殺死,後梁隨之亡國。他終年三十六歲,在位將近十一年,後被李存勖追廢為庶人。
後梁有三個皇帝:
1、朱溫
梁太祖朱溫(852年12月9日—912年7月18日),開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唐僖宗賜名“朱全忠”,即位後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
中和二年(882年),歸附唐軍王重榮、楊復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
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唐昭宗天覆元年(901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天祐元年(904年),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
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透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
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朱溫在位六年,卒年61歲,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2、朱友珪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遙喜,後梁太祖朱溫次子,後梁末帝朱友貞之兄。母亳州營妓,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初封郢王,歷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萊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弒父登基,改年號為鳳歷。繼位後大量賞賜將士以圖收買人心,然眾多老將頗為不平,而朱友珪亦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民怨四起。
鳳曆元年(913年),朱溫的兒子朱友貞、女婿趙巖、外孫袁象先與將領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朱友珪逃走未成,於是命馮廷諤殺死他和張皇后。終年年僅二十七歲。朱友貞繼位後,追廢朱友珪為庶人。
3、朱友貞
後梁末帝朱友貞(888年-923年),又名朱鍠、朱瑱,五代時期後梁末代皇帝,太祖朱溫第三子 ,朱友珪異母弟。
朱友貞是朱溫嫡子,初封均王,擔任左天興軍使、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朱友珪篡位後,被授為東京留守、開封府尹,與趙巖、袁象先、楊師厚等人密謀政變。
乾化三年(913年),禁軍兵變,誅殺朱友珪。朱友貞遂在東京稱帝。他在位期間,疏遠敬翔、李振等舊臣,重用趙巖、張漢傑等無能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