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古月寨歷史

    從1370年,到1417年,明朝在這近半個世紀裡,曾進行過大約八次較大規模的移民。移民的方向,主要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向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移民。移民的比例按照四口之家遷走三個,六口之家遷走四個,八口之家遷走五個進行。

    華人講究落葉歸根,對家這個概念看的很重,因此,從第一次移民,大家就都非常不願意離開故土,與家人分開,離開生活了許久的家,一個人只有一次生命,團聚的機會就這樣被剝削了,誰都不願意。

    戰亂和各種災禍一般都出現在中原地區,而山西彷彿是個避難所,很少受牽連,因此人口差距特別大,元朝滅亡後,連年的戰亂導致中原人口稀少,於是洪武三年,朱元璋下令從大槐樹移民,強制性移民。

    雖然移民過程十分艱辛,但是也只能無奈湊合過了。可悲劇的是,剛緩過神來,中原地區就又爆發了靖難之役,於是,剛移民過去的人就像割韭菜一樣又沒了。永樂年間,只能再次移民。這次,人們就更不願意移民了。

    官府為了順利移民,像押犯人一樣綁住他們的手,“解手”就是這麼來的。為防止他們逃跑,還在他們小腳指甲用刀劈了一刀,以此為記號。這幾十年時間裡,移民數量達百萬之多,在世界移民史上都名列前茅。

  • 2 # 月關略萌

    明朝大移民經歷洪武、建文、永樂三代皇帝,累計移民次數17次,其中洪武年間10次,永樂年間8次。整個移民歷時五十年時間,覆蓋中原、華東數省,波及大半個中國,共計18個省,500個縣,881個姓氏。明朝大移民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在世界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明朝移民背景及原因

    明朝在洪洞大槐樹處遷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移民。元朝統治中國雖然只有八十九年,但是它給華人民帶來的災難,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卻是其他朝代所難以比擬的。元朝曾有二十多年不打口子,任其氾濫自流,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淪為沼澤。人們被大水攆得東奔西逃,無處安生,不少地方人煙絕跡,黃水過後,屍陳遍野,村舍變為廢墟,良田淤成沙灘,所剩無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染黃泉。

    具體移民次數眾說紛紜,大致如下:

    1、洪武九年十一月,徙山西真定民無田者於鳳陽屯田。

    2、洪武十三年五月,山西民為軍者二萬四千餘戶,悉還為民。

    3、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又從山西的澤州、潞州,挑選“田少丁多”或無田之家,遷往彰德、正定、臨清、歸德、太康等地墾種。

    4、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山西沁州百姓張從整等116戶自願外遷屯田,戶部給予獎勵,讓他們回沁州招募居民。

    5、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後軍都督朱榮向朝廷報告:由山西遷居到大名、廣平、東昌三府的百姓,一共分給他們2.6萬頃土地。

    6、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命後軍都督府僉事李恪等遷移山西百姓,到彰德、衛輝、歸德、臨清、東昌等地栽桑種棗,墾荒種地。

    7、洪武二十五年八月,馮勝、傅友德與常升等到山西招募百姓從軍,共設16個衛所。大約是平陽府選了9衛,太原、遼、沁、汾選了7衛,每衛5600人,共有9萬餘人。

    8、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朝廷命後軍都督僉事李恪、徐禮去山西招募移民共598戶,分別遷至彰德、衛輝、廣平、大名、東昌、開封、懷慶等地。

    9、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山西馬步官軍2.66萬人,往塞北築城屯田。

    10、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後軍都督朱榮奏:“山西貧民徙居大明、廣平、東昌三府者,凡給田26072頃。”

    11、洪武三十五年(建文四年),戶部核實太原、平陽二府,澤、潞、遼、汾、沁五州,“丁多田少”及“無田之家”,遷至北平各府、州、縣。

    12、永樂二年九月,從太原、平陽、澤、潞、遼、汾、沁移民1萬戶,充實北京。

    13、永樂三年九月,徙山西太原、平陽、澤、潞、遼、沁、汾民實北平。

    14、永樂四年正月,湖廣、山西、山東等縣吏李懋等214戶人願到北京為民,戶部給他們發了安家費。

    15、永樂五年五月,朝廷命戶部從山西的平陽、澤、潞及山東的登、萊等州,招募了5000戶到北京的上林苑監,牧養栽種。

    16、永樂十四年十一月,徙山東、山西、湖廣流民兩千三百餘戶於保定州,免賦役三年。

    17、永樂十五年五月,山西平陽、大同、蔚州、廣靈等府州,向朝廷申請到北京、廣平、清河、正定、冀州、南宮等府州縣為民,開荒種地,依律交稅,得到政府的獎勵和資助。

  • 3 # 英雄悲歌

    洪武初年,山西向南方諸省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此次移民,規模大,人口多,影響範圍廣。

    明朝經過一系列殘酷的戰爭,推翻了蒙元的統治,打敗了數個割據政權(陳友諒,張士城等),建立了大明帝國。國家經過元朝的殘暴統治以及連年的戰亂,人口銳減,尤其是南方几個省,天災加人禍,損失了大量的人口。有的村十室九空,像朱元璋一家老少幾十口,能活到明朝建立的除了朱元璋外就沒有了(大部分都是餓死的)。

    而北方尤其是山西省,在當時卻是一枝獨秀,山西地理位置相對封閉,西有黃河,東有太行山。境內物產也算豐富,戰亂基本沒有波及山西。人口增長也迅速。人口基數大,數量多,所以朱元璋決定把山西人口向南方遷徙。

    當時規定,山西全省每10家遷出5家,全部集中於洪洞縣,然後再具體分配遷到哪裡。所以現在洪洞縣成了許多人尋根的地方,南方人只要是小腳趾甲分為2瓣(一大一小2瓣,仔細看看自己的小腳趾)的就可以確定祖先是山西人,是正宗的漢族!因當時需要遷徙的人小腳趾頭全部剪了一刀,用以區別留下來的人。現代統計學也證實,小腳趾甲2瓣的人從北向南呈遞減狀態!

    現在好多人都說自己祖籍山西洪洞大槐樹,是有道理的!

  • 4 # 蚊子De文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聽到了這首民謠讓我們的思緒萬千,想起了在646年前我們的祖先大遷徙,他們並不是像後來的“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是因為貧困而離開家鄉的,反而是因為家鄉的富裕而被強制遷徙的,其實這是有歷史背景的。元末明初的時候,元順帝昏庸無道、天下烽煙四起、各路好漢紛紛揭竿而起,老百姓更是因為連年的戰爭死傷無數,人口那是大大的在減少。可能是為了響應元朝的滅亡,連年征戰不說,旱、水、蝗、瘟都接踵而來了。它們的到來使老百姓的田裡顆粒無收、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餓死的、病死的、淹死的,使得好多地方已經出現了“吃人”的現象了。號稱中原大地的河南”已到了“春泥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狀態了。而有一個地方就像陶淵明的世外桃源一樣,那就是山西。首先中原的大戰並沒有波及到山西,其次是山西也沒有發生大的旱、水、蝗、瘟四災,地方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人民的生活過的悠哉悠哉。那時候的山西,就和現在的北京一樣,好多人都湧入到了山西,讓山西的人口達到了頂峰(當時河南的人口是189.1萬多、河北的人口是189.3萬多、而山西的人口是403.450萬),和其他的地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餓的餓死、飽的撐死,其他地方經濟、人口都趕不上山西,發展不平衡。自古以來,只有吃不飽飯才能造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到了洪武、永樂年間,朱元璋、朱棣父子倆意識到了再這樣下去不行,於是啟動了“山西化功能疏散、中部大開發、建設北大荒”等一系列計劃。

    當明朝政府釋出了這樣一個政策後,很多山西人是反對的,畢竟故土難離,誰也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但是沒有辦法,是大明的臣民就得聽政府的。當然政府也是恩威並施,對於不聽話的老百姓打、罵、騙、綁,使用了各種辦法把他們弄出山西了。對於聽話的老百姓還給了一系列惠民政策,來安撫老百姓那顆受傷的心靈。1.從山西移民到鳳陽進行墾荒,給老百姓榮譽感,因為鳳陽是朱元璋的老家,而且還是陪都。

    2.以招兵的形式進行墾荒,等仗打完了復原到地方。

    3.優先安排“田少丁多、無田之家”進行遷徙,因為中原地區田地多的是。

    4.對於積極主動移民的老百姓,獎地、獎房、獎錢,鼓勵他們“轉介紹”其他人一起移民。

    經過大範圍、十七次的遷徙,從山西流出的人口就達到了100萬以上,遍佈了祖國各個地方。當時,他們拿著大小行李、扶著妻兒老小,深深的望了一眼村口一起陪伴他們長大的大槐樹,把大槐樹印在了心裡,盼望他們的後代能找到大槐樹,那就找到了他們的根。所以說大槐樹是一種根植於內心的精神。

    據說揹著手走路、腳的小拇指是兩瓣的人都是當時從大槐樹那裡出來的。

    “樹高千尺,落葉歸根”這個詞很好的詮釋了一個華人不論你的成就有多高、在外面有多輝煌,但是永遠不會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裡。現在很多的海外華僑同胞們都回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尋根問祖,回想當年祖輩們的心酸。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喜歡念舊的民族、一個喜歡尋根問祖的民族,在很多人的家裡還供著祖宗牌位,供後代子孫進行瞻仰、給後代子孫追尋“根”的來源提供了線索。“你姓張、我姓張,現在咱倆可能不是一家,我們很多人都喜歡開玩笑,有可能我們五百年前是一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有哪些比鷹眼還厲害的傳說級別的大劍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