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亂世三國中,無論文人武將,誰才是在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最孝順的人呢?
11
回覆列表
  • 1 # 森陽娛樂

    三國時候確實有如春秋戰國一樣,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他們都為自己的地盤連年征戰,完全不顧及周天子或漢獻帝的皇權。因為那個時代已經完全處在禮崩樂壞的渾濁中。

    那麼即便這麼凌亂的世界裡,還是有很多人身於亂世,而心仍赤誠,比如劉備,一心效忠於大漢王朝,不亂朝綱,不凌廟堂。所以劉備也成了後世人心中“愚忠”的代表,但儘管如此,劉備也收穫了忠君愛國的良好名聲。那麼在這個亂世時期,三國之中誰會是最孝順的人呢?

    孔融?徐庶?疑惑是曹操?

    我們都知道孔融讓梨的典故,《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指的是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梨讓給比自己大的人的故事,教育小孩要懂得遵守公序良俗和孝敬長者。當然孔融讓梨之後,他在三國名士中的名聲異軍突起,後來位列“建安七子”之首位。不僅人很孝順,還很注重社會的德教。

    要說徐庶也真足夠孝順了,我們聽過親嘗湯藥、齧指痛心、蘆衣順母等等,但徐庶作為劉備奮鬥多年來第一個有望重扶大漢社稷的軍師,劉備自然是珍愛有加,可惜的是徐庶很有能耐,但他的母親被曹操挾持了。為了母親,徐庶只好離開主公-劉備,去許昌為了孝順老母甘願被曹操軟禁起來,同時也放棄和劉備的千古大業,哪個男人不思君,哪個男兒不帶吳鉤,不想在恰當的年紀大展宏圖呢?徐庶為了孝敬母親放棄了一切。不可謂不孝!

    曹操雖然是奸雄,但他也是一個十分孝敬長輩的人,他的父親是曹騰的養子曹嵩,即便是養子,自然經歷了不同尋常的人生之路,所以在曹操這一輩,他很孝順自己的父親曹嵩。一旦戰爭欲來,他就必定先安頓可憐的老父親,孝敬如他,父母親在上,千軍萬馬也得先安頓了老人,雖然曹操沒有收穫到像劉備一樣的好名聲,但做到了家庭孝子該有的舉動。

    無論是魏晉名士孔融、軍事計謀超強的徐庶、還是三國之魏國的開拓者曹操,他們不僅都在自己的領域裡創造了驚人的成就,還是個“人之初,性本善”的大孝子,正所謂身於亂世,心不亂,用現代人的話形容就是:知世故而不事故,戰亂紛紛也不忘初衷的孝敬。

    那麼除了他們幾個被公認的孝子之外,當然還有東吳孫權、 孟宗、姜維等都是出了名的孝子,當然除了這些外,亂世三國中還有一個極其孝順的人,雖然他的舉動很小,事列很少,但他一個動作卻是孝子之列中沒有人能做得到的。

    他就是三國亂世中最孝順的人-夏侯惇。

    夏侯惇騎馬追高順而去,因性格直爽,夏侯惇未能料到呂布早有埋伏,陣上的曹性看到夏侯惇跟來便偷弓搭箭,一瞬而過,正好射中夏侯惇的眼睛。疼痛之際夏侯惇即知要失去一隻眼,作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夏侯惇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毀,孝之始也。當即於亂軍緊急中拽出箭矢連同眼珠一併吞食,夏侯惇說: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試想於十分緊急之中他都不會忘記孝敬父母,試問三國之中還有誰能與之相比?夏侯惇可謂三國最孝順的人了。

  • 2 # 鴻翼銘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在這近100年中,湧現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但其中比較孝順的人有這麼幾個,僅做參考。

    1、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準確的說孔融並不屬於三華人,但是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千古,《三字經》中有“融四歲,能讓梨”,指孔融小時候就知道把大個的梨給哥哥吃的故事。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徵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2、徐庶(生卒年不詳),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徐庶本名徐福,為寒門子弟。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而徐庶也成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3、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歷任溫縣令、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司馬炎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徵密為太子洗馬(官名)。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家裡情況,說明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這就是著名的《陳情事表》,或稱《陳情表》或《陳事表》,此《表》寫於西晉武帝泰始三年(267)。

    4、陸績(188年—219年),字公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漢末三國時期吳國大臣,廬江太守陸康之子。陸績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裡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嚐嚐。”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後人有詩云: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曆法,星曆算數無不涉覽。孫權授予奏曹掾,常以直道見憚,出為鬱林太守,加偏將軍。雖在軍中,不廢著作,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太玄經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去世,時年三十二歲。

    5、孟宗(218年—271年),湖北江夏鄂城(今湖北省孝昌縣)人,後因避孫皓字諱,改名孟仁,字恭武。少年時,從師南陽李肅讀書,後官居吳國司空。少孤、母老病篤。多月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歸持。作羹奉母。食畢疾愈。從南陽李肅學,宗日夜不懈,肅甚奇之,以宗有丞相之器。後為驃騎將軍朱據軍吏,置母營中。後據命之為監池司馬,結網捕魚送母,母不受。升為吳令。嘉禾六年,吳主權禁官奔喪,後宗喪母奔赴,已而自拘於武昌以聽刑。陸遜陳其素行,因為之請,權乃減宗一等,後不得以為比,因此遂絕。太平三年,遷光祿勳,孫綝廢孫亮為會稽王,令宗告太廟,出屯江夏。永安五年冬,遷右御史大夫。後孫皓登基,宗為避諱,改為仁。寶鼎三年任司空。建衡三年,卒於官。

  • 3 # 金陵城中最明亮的少年

    明亮耀眼,金陵少年,自來作答。

    《三國演義》中繪之人多,可謂各,有條理,非眾位英雄之勇、智外,尚多餘之異,如瑜者嗇、肅之厚、恪之跋扈、紹之自。,其人皆與三國迷者留之深之印象,而於其中,一人之孝,亦有頗有異之狀。今舉三名。

    第三名,孫權。

    權孝母此事,在《三國演義》中屢用之,至集之體,即於謀嫁妹與備之事中,固是權、瑜立計,欲誑備往,然其謀為亮輕識,而且計取,以備詣權其母吳太,且成娶孫夫人至矣。而諸葛亮所以選為準了吳太突破口,是以執之權之孝,亦正以權之孝”,乃使周瑜見了“賠了夫人又折兵”之恥。

    第二名,徐庶。

    庶與姜維之孝相似,然庶而第二,而維只第四也在,庶現之孝道益悲,以其母被曹操誑至許都,,其母如薑母,令兒從新君,反是罵庶不知,且以死全於子之義,逼之再備側,而庶及母以身死,並無歸荊州,乃取其一體與曹操爭徐庶進曹營,無一言。

    第一名,夏侯惇。

    夏侯惇為第一“剛”士於三國,其孝非在於父母直孝之事中,謂之“拔矢啖睛”之剛猛震驚天下,在陣上,眼見曹性中,其徒大呼一聲,父精母血,不可輕棄,而為之足以凡人欽之行,此之雄,不惟在陣上有手足之威力,更能使人知其義,敵皆不忘母,生活中更是一重情重義重孝的男兒。勿忘之矣,人有辱其師,彼亦自殺其人,如此之狂,當是《三國演義》中述之第一孝子!

    金陵少年嘆曰:百善孝為先,英雄亦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黛玉清高自傲才華橫溢,寶釵溫柔可人處事圓滑,若是選一個做女友,你會選擇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