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攝匯紀實
-
2 # 攝影佬鄭建文
這個問題大確實一兩句話很難說的清楚!給你推薦一篇文章看看!
淺談攝影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現力
[關鍵詞]攝影作品;生命力;表現力 攝影作品所以受到人民的喜愛,具有無限生命力,主要在於它用自己的造型方式來真實地反映人類社會的現實生活,影響人民的思想感情,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展,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好的攝影作品,對人民有教育作用,還可以給人以健康的美的欣賞。 要使攝影作品達到這個目的,使觀眾看了作品之後能受到感動,受到教育,就要求攝影作品有強烈的生命力和表現力。也就是說,要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 攝影作品的生命力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作品的主題內容要有活的生命力;二是作品在造型處理上要有生動的表現力。只有這兩方面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一幅好的攝影作品。 一、攝影作品生命力 (一)攝影作品有無生命力,在於所表現的事件情節有沒有典型性,是不是生活中本質的東西。生活現象是複雜而又多樣的,其中有典型的事件,並不能代表事物的本質。攝影家在選擇素材和進行藝術處理的過程中,要努力去探索生活中本質的事物,塑造出有典型意義的藝術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作品富有鮮活的生命力。 (二)攝影作品的生命力,也表現在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如果一幅作品只有呆板地拍攝了人物的外形和外在動作,而沒有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很好地表現出來,就只能使觀眾看到僵硬的、沒有生命力的形象。所以,一幅攝影作品不僅要完美地表現人物的外貌,而且也要鮮明地刻劃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富有時代感,能使觀眾聯想到社會的面貌。這樣,作品也就有了生命力。 (三)攝影作品有沒有生命力,還要看是否抓住了人物富有表現力的動作。如果攝影家很好地抓住了拍攝瞬間,人物動作表現得生動,畫面就增加了活力,自然就有了生命力。 (四)攝影作品有沒有生命力也要看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是否有說服力,感染力強不強。 攝影作品的表現力,就是能正確地、深刻地、很好地表現內容的畫面形式。 攝影作品的畫面,是再現形象的藝術。它透過攝影的表現手段、技巧,把現實生活再現出來,而成為攝影藝術作品。現實生活經過攝影家的選擇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就更典型、更突出、更美,也就更動人,更有感染力。要做到這樣,也就更要發揮攝影的表現力。 攝影的表現力,是攝影的造型表現方法中的一部分。攝影在表現形式方面,要求達到鮮明地表現主題的思想性;準確地抓住典型情節中典型的人物形象;要生動活潑地表現人物形象。其中包括畫面構圖要生動,人物姿態要生動,人物表面結構要生動等等。 二、攝影作品的表現方法 (一)突出的表現方法 作品的畫面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在其中表現出過多的形象,也不能不分賓主、沒有重點地去處理一切物件。因此就需要突出主要的情節,把主要人物明顯地表現在畫面裡,使觀眾不需要多加思考就能看清主題,就能瞭解人物、情節和表現的思想內容。 主要的固然要突出,但不是不要次要的和陪襯的,而是要把次要的和陪襯的用來烘托主體,使主體更加突出,切不可妨礙主體的突出。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次要的和陪襯的來渲染畫面的藝術性,使畫面更加飽滿,氣氛更加強烈、生動,而有感染力。突出的表現方法是: 1.要突出事件情節,要表現那些主要而生動的事件和情節,丟掉那些次要和無關的事件和情節。 2.突出人物的形象。要突出主體人物的精神面貌、社會面貌;要突出主體人物有代表性的形象;要突出人物的立體形象;要突出人物的表面結構;要突出人物的主要部分;主體人物的影調、色調要突出;主體人物的輪廓線條要清晰;主體人物要有動態,或有動態感和動向。 3.要突出畫面上環境背景的氣氛,如氣候、時間、季節、日夜及背景人物的氣氛等。 (二)對比的表現方法 對比的方法,是在一個畫面裡以人與人的比較,人與物的比較,或物與物的比較,從對比中強烈地顯示出形象的不同,而增加藝術上的表現力。用比較的方法,把要表現的物件突出,刺激觀眾的視覺,給觀眾強烈的感受,以使觀眾獲得深刻的印象。對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大與小的對比; 2.遠與近的對比; 3.人與人的對比或人與物的對比; 4.物與物的對比; 5.實與虛的對比; 6.突出一部分; 7.動與靜的對比; 8.影調上的對比。 (三)位置角度的處理 照相機的位置和拍攝角度的高低,是豐富攝影作品表現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攝影家必須很好地運用它。 1.在運用這種手段時,務必要結合主題情節內容,瞭解和預測其效果及作用,不可亂用; 2.為了加強攝影作品的表現力而運用這種手段時,應強調被攝物件的特徵,著力表現出其特點,而不是削弱它的特徵和特點。 3.照相機的位置,有遠近的處理,也有左右的處理,都是確定畫面的表現力。 4.特寫。不論是人的特寫或是物的特寫,都是以表現細節為主的。 四、富有表現力的光線處理 光線是表現形象的主要因素,運用光線以加強攝影的表現力,是攝影的強有力的手段。 1.正常的光線處理——利用光線表現被攝體的立體形象,表現被攝體的光亮部分、陰暗部分和投影以及光亮與陰暗之間的中間層次,並表現被攝體的表面結構。 2.根據主題要求有強烈對比的硬調;柔和的軟調;正常的調子。 3.用光突出主體人物——在攝影的造型表現上,要用光線來突出主體人物。一種是用光在畫面裡區分出人物與背景,以顯示出主體人物。另一種將人物亮部處理在暗背景中,而將人物的暗部處理在亮背景中。 4.用光來處理畫面的氣氛——處理畫面氣氛是透過影調來表現的。影調的處理,實際上就是光線的處理。如淡與濃、明朗與晦暗、強烈與柔和等等,都是表明畫面氣氛的。此外,還因時間和氣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氣氛,如早、午、晚、日、夜、風、雨、雪、霧等氣氛,都在畫面裡起到幫助闡明主題內容的作用,可以加強主題思想的感染力,增強畫面的藝術性。它們都是加強畫面的攝影表現力的不可缺少的,不可忽視的一種表現手段。 在攝影實踐中,重要的是這些手段要和主題相結合,而加強主題內容的生命力和表現形式上的藝術氣氛,使作品更有表現力,更有感染力。
-
3 # 一成
這個問題的確是大了點,也的確不好回答。
攝影就其最擅長的記錄功能相比繪畫、碉塑等其它視覺藝術形式,無疑有具更令人信服的真實性。
但這個真實性從絕對的意義上講,所有攝影作品的真實性都可以存在質疑。因為相機總是在用一個小小的框,去框取大千世界中的一部分。框取的這一部分,必然加進了攝影師的主觀思想。那麼這個攝影師對世界的看法是真實的嗎?如果攝影師對客觀世界的看法不夠真實不夠客觀。那他所拍攝畫面的真實性就有待商榷了。
從相對意義上講,既然加進了攝影師的主觀思想,那攝影作品的真實性。就有很多層面。下面本人以新聞和紀實攝影為例,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
新聞攝影中的真實性。攝影大師佈列松提出的所謂決定性瞬間理論。為廣大新聞攝影師所熟知。那麼就攝影師本人來說,這決定性瞬間如何把握?不僅最決於攝影師對整體事件的把握程度,更取決於所拍攝的畫面,是否受到大眾的廣泛認知。
下圖,是攝影師卡什拍攝的二張丘吉爾的肖像。一張憤怒,一張微笑。拍攝瞬間的把握都很到位。那麼這二張照片中哪個是真實的丘吉爾?或許二張都真實。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特殊背景之下,面對侵略的人們更願意看到一個勃然大怒的領袖形象。於是這張<<憤怒丘吉爾>>的攝影作品深入人心。於是這第一張照片在當時的背景下就成為更具生命的真實的攝影作品。
以上這類的攝影範例在新聞和紀實攝影中還有很多。如果拋開事件本身來談作品的真實性,肯定是不恰當的。對決定性瞬間的把握,除了對攝影技術技巧的充分了解,更多的需要思考和敏銳的眼光。去發現整個事件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或場景。這才是攝影,同時也是攝影的樂趣所在。大家認為呢?
回覆列表
通俗的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原型來自於生活,創作者透過深入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去挖掘創作主題,創作者透過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法,技巧,加工,創作,提煉,賦予了作品的真實性和生命力。使欣賞者透過對作品的閱讀,觀賞,聆聽等,從中產生心裡,情感,思想上與藝術作品產生共鳴,達成心靈的互動。透過欣賞,並能從該藝術作品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創作具有時代感和藝術生命力的藝術作品,是創作者肩負的藝術創作的任務和使命。
攝影創作也是一樣,必須尊重生活,深入生活,透過勞動,實踐,不斷地在現實生活中挖掘主題,豐富創作內容,不斷完善加工提煉創作主題,賦予作品的藝術性和生命力。攝影是一門視覺藝術,人們透過觀看一幅攝影作品,在讀圖的過程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品的藝術視覺衝擊力和對思想生命的震撼力。所謂的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一個攝影創作者,也應該用寬廣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用手中的相機,透過攝影,創作出具有藝術生命力和藝術價值的攝影作品,向人們展示新時期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美好生活,淳樸的民風,崇尚新生活,弘揚正能量的,大量優秀具有藝術生命和藝術價值的攝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