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藝空間
-
2 # 四寶齋
只要是學習書法的朋友,"二王"書法絕對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和課題,但要怎樣才能學好,我只能說,一千個學二王書法的人,就有一千種方法,因此,這裡我只能談一談我個人的一點體會。
二王書法我學了老王的,小王的書法我也僅限於偶爾欣賞一下,沒什麼特別原因,就是覺得時間不太夠,我認為能把老王的書法搞順,就已經很不錯了。
不知道學書法的朋友有沒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帖子寫不走,這意思就是,第一天臨的前面開頭的幾頁,第二天開始時還是這幾頁,一個星期過去了如些,一個月過去了還如此,有的人甚至過了一年半載都沒寫完整本字帖。總是在半數之前打轉,不能窺其字帖的風格和全貌,書技怎麼能提高?假設字帖是一條路,如果我老是在路上逗留,試問怎麼能達到終點呢?
還一種情況卻恰好相反,一本字帖在他手中,兩三天就臨寫一通,一年下來,就把字帖寫幾十上百遍。可是寫的字卻沒有什麼長進,這是我們在練習的時候,只重練可的數量而忽視了質量。前面第一條太慢不可取,這第二條同樣不可取。書法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個叫做“習氣“的詞。習氣,就是我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仔細想一想,如果一個字的筆法被用錯了,經我們那幾十上百遍的書寫之後,必然會形成一種習慣,一但養成習慣,要改正可就大難了。
第三、就是沒有認真讀帖。許多書友包括當初我在內,一說到練書法,馬上就開始動筆寫,而且非常刻苦,非常勤奮,恨不能明天就成為書法高手,這是不對的,不,是錯誤的,而且錯的非常嚴重。
讀帖,在我看來是書法學習中最重要的環節,如果這個人學習書法不讀帖,不論他悟性有高有多努力,很難在書法上有所成就,為什麼呢,因為無論怎麼練我們都只能是做一個知其然,而不知其聽以然的糊塗蛋。
在動筆之前,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把這篇帖的文章讀熟,最好是能背下來。把文章中所記錄人和事等關係與背景搞清楚,這個過程對於學習書法非常關鍵。這就好比你在一個新的環境中要記住不相識的人,一個單位的同事,少則幾十人多則成百甚至上千人,你只有先記住他們的名字和像貌才不叫錯人,才不會張冠李戴,記住他這個人然後才可能瞭解他具體是幹什麼工作的,最後才能更多地瞭解他性格如何。以《蘭亭序》為例,要背熟《蘭亭》這篇幾百字的文章,最多隻花半天時間。
《蘭亭序》中的"之"字,二十個之每個的變化都不相同,如果不先把這篇文章背下來,如果不去認認真真讀帖,怎麼知道這2O不同的之字,具體在什麼位置?又怎麼去分辯20個"之"的不同變化呢?同事的名字都不知道,你又怎麼和他們打交道?同理,你連字帖寫的內容都不清楚,又怎麼練字呢? 一些朋友對著字帖寫像模像樣的,可當他一離開字帖,字馬上變樣了,甚至傷痛的心一片空白,顯得不知所措。因此,讀帖,
一是讀文章內容。
二是讀字帖中字的特點,並進行歸納總結。
千多年來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長盛不衰?為什麼從沒有人能征服這座書法藝術的高山?是因為他已經把把字可能變化的造形,都做到了極致,做到了我們只能仰望的份,讓你不服不行。
讀帖過程中怎麼個歸納呢?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相同的偏旁部首弄在一起,然後再把借(代)用的偏旁部首弄也在一起,找出其中的異同,你說說,當我們把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心中有數了再提筆寫,這時要解決的就只剩技巧了,所謂熟能生巧,也只是個過程而己。如《聖教序》中"也“字的彎勾的變化,
借用代用筆畫如:氵、彳。被三點水代替。
心字底和火字底:
偏旁部首歸納,
讀帖是學習書法的第一關,就像是砍柴之前須把刀磨鋒利一樣,只有把刀磨快了,才不會誤砍柴工。
第二關臨寫。臨寫分為四個步驟,一是摹寫,摹寫又分為二種形式,一種描紅,描紅又叫手摹,就用18k透明的紙覆在上面描寫,描寫得其間架,別以為這只是小學生才會去作的事,也別以為只有楷書才會描摹,行書和草書一樣也可以描,當然,如果你已經有很好的基礎,並且對於筆的控制已經達到如臂使指的程度,這一步自然就省略了。
第二種是心摹,心摹就是在心默唸字形,用手指空寫,所謂"心摹手追“說的就是這種方法,這種方法最易得其字帖的神。《筆陣圖》: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第二個步驟是對臨,也就是照著字帖寫,但要注意的是,不要看一筆寫一筆,而是要一次看一個字或幾字,在看清記熟之後寫,這樣才能讓字連貫不生硬。
第三個步驟是背臨,如果你不把字帖的文章背下來,怎麼個“背"法?帖的內容都記不住,不要說學到帖的氣韻和神韻,就連字的形恐怕都對不上號,想過這一關豈不是痴人說夢?
臨帖還要特別注意一點,不要貪多,貪多嚼不爛,也不要急於求成,欲速則不達。每星期只臨寫三五句,記住了,不是每天臨寫三五句,而是星期然三五句,目的地就是要把帖吃透,然後揹著字帖寫出來與原帖對照,找出與原帖存在的差異和差距。一年52個星期,一本字帖也不過三四百句,只要堅持一年書藝書技何愁不能提高。
臨帖,不僅僅是臨其形,更重要的是得其神,神在什麼地方表現出來呢?就是以點畫上表現出來,人們常說的用筆精練,筆畫精到等語,就是對書法中"神韻"的最準確、最直觀的描述。因此,點畫才要仔細琢磨,臨帖才不能貪多求快。
當我們能一口氣揹著帖通篇寫出來,且不太失真於原帖,臨帖才是成功的,從而也顯示出我們讀帖是用心了的。有很多朋友一說到臨帖,總是很自豪很驕傲地說,什麼什麼帖,我臨了多少多少通,讓聞者頓生黃河滔滔不絕敬佩之心,可一看其作品讓人頓生大失所望。
第四個步驟:意臨,所謂意臨關鍵就在個“意"字上,古書法理論中有這麼幾句話: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態。這幾句話一般搞書法的人都知道。可能明白其中含意的還真不太多,什麼是意臨呢?就是寫出來帖子已經具有了自己的面貌,也就是我們在原帖的基礎上,把自己對帖理解也融入其中,並透過筆畫表達出來。這個時候臨寫出來的字,雖然與原帖不同,但看到的人卻知道其字的源頭所在,到了這一步已經算是出帖了。
比如米芾,我們都知道他的書法源自二王,他所寫的“蟹爪勾“鉤劃有力,特點分明。其實這種鉤法不是他創造出來的,在米芾近千年前的隸書中就出現了,在行書《蘭亭集序》中也有出現,可為什麼人們一著到這種鉤法總是想米芾呢?是因為米芾將其發揚光大了,讓這一技法在他的書法作品中特別突出,超過了原作者,只有我們能把字帖中字的偏旁部首拆開,並能任意組合成為新的字,並且自然流暢,毫無違和感,這才是真正的意臨,才是真正的出帖。
-
3 # 翰墨書道
有三:讀帖;臨摹;讀書。
一臨摹是學習傳統書法的唯一的有效途徑。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天生就可以創造那麼多的規範妍美的字形。怎麼辦呢?臨摹,透過臨摹借鑑或汲取古今最經典的字形為我所取和所用,同時在繼承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這一切都需要透過臨摹法帖來實現。
臨摹有以下幾種方法:描紅、對臨、背臨和意臨,集字創作,也有合臨的,就是以其他的筆法來臨摹一家字帖,可以說是創臨。甚至反向臨摹。也就是將點畫反寫臨摹,倒置臨摹。
讀帖是貫穿書法家一生的學習與創作的活動。從初學者臨摹的讀帖到創作時過程中有目的的借鑑性質的臨摹,都需要先讀帖,在讀帖有所得之後在能夠做到臨摹到達形似神完的境界。讀帖就是閱讀字帖,分析範字的點畫形態,位置、結構佈勢,章法,神韻,乃至作品的文化內涵。
讀書,包括兩個方面的書,書法理論方面的書,和文學文化方面的書,與書法關係較近的如詩詞、文學、藝術理論、哲學、美學、國學等知識。
我們今天談的是臨摹學習王羲之的書法,讀書還要讀一個二王生活背景的歷史知識和有關文化知識,如此才能瞭解二王書法風格的形成原因和歷史發展演變情況包括歷史地位的具體情況。上述內容,可通一切書體,字型的臨摹與創作。
因此,學習二王,也要基本完成上述基本功夫或功課。然後才可以談臨摹學習好二王書法。
回覆列表
二王狹義的指是王羲之和王獻之,廣義的是說王羲之和王獻之一路的書法。學習二王主要學習王羲之聖教序,因為聖教序是懷仁集王羲之的書法的字,單從集字上說量比較大可以全面的瞭解結構關係,但書法的核心還是在用筆,要想真正瞭解用筆,就要了解王羲之和王羲之一脈的書法,因為聖教序是託本,刻本,很難透過現象去了解本質。書法不僅僅是技法它更體現了一個時代,體現了一個人文,所以要從時代和人文入手。這是為了更好的定位審美價值和時代的大美。在那個時代大美和二王的審美價值後的臨摹學習才能真正的瞭解作品的意義。瞭解當時二王的用筆主要取法。學習二王一路的作品是為了從運用上面去真實的感受,二王一路的大家都是見過真跡的,能被留下來說明他們是得了二王精髓的。由於二王沒有大量真跡可研究,就要研究遺風的真跡。這樣才能依形依意。有意有形,才能形神俱佳。形神達到。筆法和字法就要靠練習來完成了,因為學習是要有過程的。從知識的學習到智力的學習到自動化。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