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楷書不是書法。 有人說館閣體不是書法。 有人說寫字不是書法。 有人說臨摹不是書法。 有人說醜書不是書法。 有人說沒文化不是書法。 有人說表演不是書法。 …… 為什麼?
3
回覆列表
  • 1 # 山裡紅183959491

    因為,當前社會欺世盜名,騙取名利者盛行,比比皆是。而真正做學問,弘揚民族文化的太少。且騙子吃香喝辣,做學問的一窮二白,被稱傻子。

  • 2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是不是書法,單純看一幅字不夠全面,必須看書寫全過程,最好是現場觀摩書者的技法,如指法、腕法、肘法、身法、筆法、筆畫、字法、章法等,都是怎麼表現出來的?

    最簡單的判斷方法是,以楷書為例,如果,寫一筆停一下,筆畫之間各個獨立,沒有筆斷意連、顧盼呼應,行筆沒有節奏感與速度概念,刻意逆入、頓筆、回鋒,一個字不能一氣呵成,有的筆畫起止處形狀是描畫出來,字形呆板無神……這樣的寫法不叫書法。

  • 3 # 道門守衛者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

    照例審題

    為什麼不少人愛說別人追求的不是書法?獨到的認識是什麼?

    我先反問

    你追求的是什麼?從書法中得到什麼?

    那書法是什麼?

    是一個人精氣神的外在表現,書法是藝術,是境界,是精妙,是任何你能想象到的美好的事物。

    純粹,純潔,單純的是你喜歡的東西。

    把書法加上利益,你的字就會有功利心,書法是你和這個世界交流的途徑,是你表達自己情感的紐帶,從書法中獲得快樂,讓自己寧靜祥平安喜樂才是學書之人所追求的。

    用書法爭名奪利?一生也難登大雅之堂。

    書法是什麼?無言的詩,字裡行間中體會真摯的情感,

    書法是什麼?無形的舞,歲月流轉時表達共同的心聲,

    書法是什麼?無聲的樂,高山流水間理解存在的真諦。

    別人說別人追求的不是書法,無須在意,不用反問,你追求的是什麼,你自己知道,你把書法當什麼,書法就會回饋你什麼,這個前提就是,你要知道你自己追求什麼。

    我喜歡,好,那就去做,堅持的喜歡下去,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堅持,會有收穫。

    這裡還有一句前提。

    “天賦,愛好,勤奮”三者缺一不可。

    舉個例子。

    國畫大師齊白石。

    木工出身,卻是詩、書、畫、印四絕的大藝術家。但是:7歲啟蒙學的畫畫,十六歲卻學的是雕刻木工。20歲開始臨摹,這中間要活著啊,所以不單單是畫畫為生,26歲才正式拜師學習畫肖像。十年間,有多少時間是真正拿著畫筆進行創作的?

    我們假設十年3650天,睡覺用掉三分之一,生活用掉三分之一,剩下的,才是進行創作的時間,別算那麼細緻,到齊白石30歲的時候才真正能說踏進了畫壇,為了踏進這一步,他準備了將近三十年。為什麼?我解讀不了,單用喜歡說不過去,可能是因為他太愛了吧。我想,不管別人說什麼,我一定要去,也是因為太愛了吧?

  • 4 # L汝7霜下小白菜

    回答:是不是書法:單純的看一幅字畫是不全面的,必須看書寫過程,最好是現場觀摩書者的技法,如指法丶腕法丶肘法丶身法丶筆法丶筆畫丶字法丶章法等都是怎樣表現出來的?最簡單的判斷是,以楷書為例:如果寫一筆停一下,筆畫之間各個獨立,沒有筆斷意連,顧盼呼應丶行筆沒節奏感,再以速度概念丶刻意逆入丶頓筆回鋒丶一個字不能一氣呵成,有的筆畫起止形是描畫出來,字形呆板無神,這樣的寫法就不叫書法了。

  • 5 # 楊炳升66

    寫字是書法,雅俗多重天。

    寫字就是書法。書是書寫,法是方法。

    甲骨文可是書法?那不是寫出來的,是刻出來的。可能有人不認可,說是先寫出來再刻的,請問,是用什麼寫的,書寫工具是什麼?

    說什麼經考古認證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應該是有記載的文字,)那麼,在甲骨文之前有沒有文字?沒有記載的文字應該在哪裡?

    我們要講道理。在甲骨文之前就已經有了文字,是先人們根據世間萬物,或用石塊,或用手指,或用草木棍等等之類,或在地上,或在沙灘,或在雪地,或在石壁上以形刻劃的,我們現在講的書畫同源應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隨後以文字以記事,從像形中分離出來。畫則以圖形趨像讓人觀賞。

    可悲的是現在的人以書畫同源為理由,寫字的不象寫字象畫畫,弄得畫不象畫,字不象字。更有甚者,我們國家的書法大咖們竟然高喊草書的最高境界是無筆無墨的境界。

    我不想罵人,也不想說了……。

    刀刻的是。

    棒寫的是。

    鉛筆寫的是。

    剛筆寫的是。

    現在有位書友用牙刷寫的也很漂亮,都應該是。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有一個興趣班叫書法班,那就說明他們在寫下第一筆的開始就是練書法的開始。這種說法大多不認可,沒有問題,我們可以用我們都認可的一句話來佐證,"練書法要終生臨帖。"是不是完全可以轉一圈的。

    本來很簡單的一件事情被一些名人忽悠的我們半死不活的。

    忽悠還在繼續。

    浪費了人們多少的大好時光。

    大道至簡。

    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其目的何在呢?

    是顯示自己有文化?

    是想發表髙論換取兩個稿費?

    或者是……。

    不清楚了。

    有些問題真的不需要用腦子去想,用腳後跟就想明白了。

  • 6 # 小強對聯

    不同文化,不同修養的人不不同認識,這是很正常,沒有必要事事求同。躬身踐行,努力將文化瑰寶傳承下來,傳播出去。

  • 7 # 德州蘭亭人

    書法不是認識中國字就能欣賞的!

    一般人是從字的角度去欣賞,大眾的標準就是好看不好看,順眼不順眼,其實寫字和書法是有區別的,當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所謂藝術,他是精神世界的產物,任何藝術門類都這樣,從實用角度出發的,一般不被稱為藝術,如文章,實用的公函,簡章,公文等,當然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但是實用性為主,但是詩詞歌賦就是純藝術了,從這個角度講寫字實用性表現在美觀規範可識性強,而美觀是一般人評論字的標準,所以一般人認為評論書法就是好看不好看順眼不順眼!

    而書法重味道!這個味道是筆墨線條所表達的境界之美,它是需要有經典碑帖中提煉出來的書法語言所表達的那種境界,書法的美也是華人傳統審美意象美為最高境界!

    意象美從我們所知道的古代陶器紋飾,篆書甲骨文就初步形成,到後來發張為隸,楷行草,更是以意象美為最高審美境界!

    所以書法家(這裡是真正懂書法的人)看到書法作品一看你的作品就能看出你的書法境界的高低,江湖寫字雜耍,老幹部體,還有某些人寫了一輩子的楷書。。。。。等等,一看就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

    那麼為什麼不是書法藝術呢?大家可以看看經典的書法藝術是什麼?自古以來那麼多寫字的,為啥經典書法流傳下來就這些?也就是看是否是書法的標準應該是以古代經典書法所表現的這些規律性的書法元素,書法語言為標準,違背這個標準就不是書法!

    所以現在毛筆已經不使用的這個時代,書法的傳承任重而道遠!書法藝術的欣賞水平需要提高!

  • 8 # 智慧書法

    楷書、表演是書法。其他說對了。楷書是書法藝術,行草由楷來,為宗。如果書法(我擔心誤解,特指抽象符號)能表演音樂(這裡指節奏和由始而終的起伏、緩急、輕重等)、舞蹈、詩歌、繪畫等大千永珍,就是人類追求的書法目標。見笑,共同探討。

  • 9 # 馮勇書法

    書法要有傳統功底,要有性情,要有個人面目,要能打動自己,也要能打動人。脫離了這幾個方面,這些書法其實不是書法,或是書法的淺層次。

    1、要有傳統功底

    有人不學傳統,認為學習傳統會桎梏個性,只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寫,這種說法是極其錯誤的。傳統是養分,吸取愈多,營養愈足。王羲之少時從衛夫人學書,後來北上,轉益多師,最終成就了開山立派的祖師爺;米芾年輕時“集古字”,潛心學習傳統,後來才有他卓犖不凡、獨具個性的“米”書。要想在書法上有成就,必須下苦功夫,甘坐冷板凳,要如王鐸學書一樣,“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以此終身不易。

    2、要有性情。

    藝之至,未始不與精神通。書法是情感的藝術,要“任情恣性,然後書之”,不能機械呆板,不能戰戰兢兢,不能事先計算,要“一任情性”,要一拓直下,不得重改。人之性格各異,性情自不同,學王羲之的代不乏人,但風格各不相同,性情不一樣的緣故。書法存乎其人,主要是性情、學養的不一樣。如沒了性情,當只剩下軀殼,如同行屍走肉,沒了生機。

    3、要有個人面目。

    學習傳統是手段,目的是從傳統中走出自己的路來。如果只是呆學,不知變化,縱有入木三分的功力,也只是“書奴”而已。歐陽詢變隋碑,柳公權變歐陽詢,米芾變王羲之,都是學而能化,自成一家。米芾的草書成就不高,不是他的功底不好,而是他認為“草書若不入晉人格,輒徒成下品”,嚴格按“晉”法來寫草書,自然開拓性不足。米芾其時寫過很多草書,但影響不深遠,流傳下來的僅僅只有《論草書帖》一紙而已。所以自成面目很重要,否則功底再深,也會灰飛煙滅,不會留下一點痕跡。

    4、要能打動自己,也要能打動人。

    學習書法,有了紮實的傳統功底,有了情感的注入,逐漸形成了自個的面目,自然會“有動於心”,自然會“興來小豁胸中意”,觀者也能撫卷歎賞,精彩之處必是思與神會,沉浸其中,給人以美感,而不是給人以村氣、野氣、匠氣之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姥姥是賈府的什麼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