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ヽ卡卡醬
-
2 # 牛娥
沒事的。我有提會,我的外甥以前也要這樣,每天晚上都要大人陪著。直到十歲以前,突然不要陪了。我估計是小時侯老看奧特曼,和他爸講過幾次鬼的動畫片有關。我們開始也和他溝通不要害怕,講了很多但沒效果,到十歲時,我不怕了,我長大了,不需要你們陪我睡覺了。我到底也沒總結出正確答案。可能是隨時間推移,講道理多了,認識到了吧!謝謝。
-
3 # 育兒社群
6歲的男孩子晚上睡覺還要陪,這是孩子的生活習慣導致的吧。也就是以前家長給孩子的生活睡覺習慣。以前一直是這樣,當然會一直延續下來。
良好習慣我們更多的要培養和引導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越去安慰孩子,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
培養孩子獨立性不管在做什麼事情孩子有進步,家長就要去誇獎他。這樣孩子就更願意去做某件事情,家長就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獨處的習慣。開始可以睡一個房間獨自睡一張床,在孩子能接受之後,慢慢再分房睡,同時給他鼓勵或獎勵。
減少孩子的依賴性在這裡不要什麼時候都順著孩子,在孩子的成長當中要有正確理性的培養思維。不要被孩子牽著走,這樣下去會適得其反,讓孩子的成長走了彎路。現在有很多小孩就是長輩的過於溺愛,從而在孩子的一些行為上顯得不懂事。大家如果有什麼好的想法都可以留言評論哦
-
4 # 李遇儀
孩子需要內在充滿安全感,才可以順利分房的。他現在晚上害怕關燈,慢慢在練習適應黑暗的環境,而且需要摟著你睡覺才能安穩入睡。
想問問在他出生的時候到3歲的時間,媽媽有沒有一直陪伴他,照顧他。因為0-3歲是口欲期,在這年齡階段需要滿足口欲期。
如何滿足口欲期呢?從出生那一開始,媽媽一直在身邊陪伴無微不至照顧他,那讓孩子維持像在母親子宮的時候,吃喝拉撒睡,都是由他決定,媽媽無條件提供他,滿足他。讓他感受到這個世界上是安全的,溫暖的。
沒有滿足口欲期的孩子,他會感受到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畏懼的。
特別當他自己在黑暗環境睡覺的時候,激發他潛意識的舊有記憶,很害怕,很恐懼一個人。因此需要你耐心地灌輸他安全感,告訴他知道爸爸媽媽是一直在他身邊的,安全的,好好的,永不分離,安全的,好好的,醒來後都是一樣的。慢慢地,讓他內在有了力量、溫暖和安全感、他會逐漸適應關燈睡覺,到你陪伴他睡覺逐漸減少,能一個睡,到分房睡覺。一切慢慢來。祝福你。
-
5 # 小風車媽咪
6歲的男孩晚上睡覺要大人陪著,關燈睡覺害怕,要大人摟著,算正常嗎?
這個情況只能說明孩子是比較膽小的,對外界是沒有什麼安全感的,所以才會害怕黑暗,害怕獨處。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在我們大人眼裡,好像男孩子就應該堅強一點,勇敢一點,不能哭。但是實際上,男孩子的心理相對於女孩來說,可能更脆弱,更需要家長的關心。只是我們作為父母往往都忽略了男孩子的感受,逼著孩子變勇敢。
孩子膽小,不敢獨處,不敢自己睡覺,對大人有依賴,這些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作為家長,我們就要從小事做起,培養孩子自立,逐漸建立孩子對外界的安全感,這樣我們的小男孩,以後才會成為一個男子漢哦。
那麼怎麼樣來培養孩子的安全感呢?
一、孩子的安全感首先來自父母對他的愛,尤其是爸爸的愛。
在一個完整的家庭裡,父母的愛都是不可或缺的。媽媽的愛似水,溫暖著孩子的內心,能給孩子安全感和滿足感;爸爸的愛大氣,能給孩子方向感和使命感。所以男孩子既需要媽媽的關愛,也需要爸爸的愛。
而相對於6歲的稍微膽小的男孩來說,爸爸的位置更為重要一些。男孩要從爸爸身上尋找勇敢的男子漢的形象,從而讓自己也變成一個小小的男子漢。想要男孩子勇敢一些,那爸爸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把自己的勇氣傳給孩子。
爸爸平時工作忙,可以利用下班回家後的時間或者是週末的時間陪伴孩子,帶孩子做一些男子漢能玩的遊戲,比如和孩子一起踢足球,跑步,放風箏等,爸爸和孩子一起玩的大汗淋漓,熱血沸騰,既能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對自己的愛,也能讓孩子學會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逐漸的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二、鼓勵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培養孩子堅強樂觀的性格。
戶外活動對孩子的好處多多。爸爸媽媽陪著孩子在戶外活動,不僅能讓孩子放下手機,走出房間,感受“日光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還能使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外向,容易與人相處。因為戶外活動能夠讓孩子接觸到更多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玩遊戲,一起交流溝通,能夠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鍛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孩子逐漸的學會自立,獨立。
6歲的男孩正是活潑好動的,家長可以在週末陪孩子在戶外活動,也可以和幾組比較要好的家庭一起出遊。鼓勵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交流,逐漸開啟孩子的內心世界,開拓孩子的視野。“見多識廣”的孩子內心也是強大的。
三、適度的分離,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每個孩子都對父母有依賴心理,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孩子對外界的認識不夠全面,膽小是正常的。其實不要說是孩子,就是我們父母,與孩子分開,也都會或多或少的有焦慮症的出現,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孩子畢竟會長大,尤其是男孩子,我們父母當然是希望他更勇敢一些。
所以採取和孩子的適度分離,讓孩子逐漸適應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讓孩子學會獨處或者是自己處理一些事情。這樣都能提高孩子的獨立性。
比如讓孩子獨自去超市買東西,或者是在樓下小區的花園裡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當然家長要在視力所及範圍內看護好孩子)。讓孩子逐漸的學會自己去處理一些事,面對一些事,不在完全的依賴於家長。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勇敢,更堅強。
我家孩子在6歲的時候,還是很粘人的,有時候我出去半個小時,讓他自己在家待著。他會一直不停的給我打電話,要我陪他聊天,很明顯的缺乏安全感,需要透過傾訴來排除內心的焦慮和恐懼。
現在孩子8歲了,就在上一週,學校要開家長會,我給孩子列出了他一上午要做的事情,就出門了。本來我還擔心他待不住,告訴他有什麼事給我打電話。結果直到家長會結束,他也沒有打電話給我。我主動打電話給他,他告訴我說按照我的安排正在寫英語單詞。我不禁感嘆“小夥子長大了!”
四、孩子分床睡要順其自然。
作為媽媽,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最佳分床年齡在3歲”“超過XX歲,再不分床就晚了”等等。其實每個孩子的心理成長過程是不一樣的。那隻不過是一個大概的標準,而不能包括全部。我們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作為男孩來說,其實心裡更渴望父母的關注。
所以說孩子分床的年齡是不一樣的,家長可以進行引導,但是不能硬來,讓孩子覺得“是不是爸爸媽媽不愛我了?”,讓孩子覺得很孤單,分床掌握不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而且對於分床這件事來說,我一直堅持的原則是“先分床,再分房”。孩子一直和父母一起,一下子讓孩子接受分房睡,顯得很突然,孩子的心理接受不了。而且孩子晚上睡覺會有很多的狀況,不是踢被子了,就是掉床底下了……所以在孩子接受分床睡的時候,家長可以在臥室裡給孩子安一個小床,讓孩子適應一下,過度一下,逐漸接受分床睡的事實,也方便父母晚上照顧孩子。當孩子完全接受了分床睡,那就和孩子商量分房睡。
五、給孩子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孩子自己一個人睡,媽媽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佈置一下孩子的房間,讓孩子睡得比較安心。比如貼上男孩子喜歡的奧特曼圖片,告訴孩子晚上奧特曼會陪著你,要是夢裡有怪獸,奧特曼就會保護你哦。
孩子比較怕黑,家長可以給孩子的房間裝上一個小夜燈。小夜燈的光亮度不大,不會影響到孩子的睡眠,還會讓孩子睡的踏實。同時在還在睡覺之前,媽媽可以給孩子做一些身體的按摩,幫助孩子放鬆,比如:捏脊,拍背,按摩腹部等,這樣能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愛,還能幫助孩子消化,減輕孩子的害怕。
作為媽媽,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睡眠,我們可以在睡前給孩子讀睡前故事,聽睡前兒歌等。這樣能減少孩子睡前的焦慮感,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而甜甜的進入夢鄉。
我家孩子就是6歲分床,8歲分房睡的。現在依然是很粘人,但是這些並不影響孩子已經在慢慢的長成一個小男子漢了。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給孩子時間來成長,陪伴孩子成長,就像那篇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中寫的一樣: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的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裡有一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以前怎麼沒有這種體會?我忽然想起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作為父母,孩子就是那隻小小的蝸牛,帶著我們領略人生的美好。
回覆列表
正確引導孩子的行為,尤其男孩子更要獨立,首先你得問清楚孩子為啥會害怕,是不是經歷了什麼事,然後給他講不要害怕,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哦,不要讓孩子心裡老是有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