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urunding

    很高心能來回答;

    關於為什麼王平一直沒成為蜀漢北伐先鋒的原因,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王平善守不善攻;

    觀王平降蜀漢之後所做所為,防守是其主要特點:協助馬謖防守街亭(雖然失敗了,但是錯在馬謖不聽王平勸)、駐守南圍使張郃不能勝、協助車騎將軍吳懿駐守漢中,兼任漢中太守、進封安漢侯,代替吳懿督漢中、蔣琬任命王平為任前護軍、蔣琬病重,回軍駐紮在涪縣,任王平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防守漢中使魏國大將曹爽伐漢中無功而返。

    從上述可以看出,王平一生大部分都是做為防守的將領出現也獲得了相應的成果,從他歷任的官職和稱號來看,一個“護”、一個“鎮”、一個“安”均無不顯示王平更擅長的是防守。

    二、基本未獨立帶兵出征。

    這裡的獨立帶兵不是指王平沒有獨立領軍的經驗,而是指他基本沒有獨立領軍參加大型集團化戰爭,基本是做為某地守將或者某軍副將出徵,因此沒有顯著的戰績來表明王平有能力和實力來做北伐先鋒。

    三、王平的能力在智慧非武力。

    要做北伐先鋒,必是相對而言武力較為超群,又或者是能夠獨擋一面的人物,觀王平一生的功績,沒有任何描述王平有超群的武力。

    四、在《三國演義》中,王平起先是因熟悉漢中地形而被賞識。

    真實歷史上,是否這樣不得而知,不過這樣的設定也具有一定的歷史借鑑:王平原是蜀中人士,初為魏國將領守漢中,後在劉備攻漢中時投降劉備,這麼看來《三國演義》中說他因熟知漢中地形而被賞識做為攻擊漢中的嚮導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在歷史上王平基本一直是活躍於漢中地區,所有功績也出自在漢中周邊所發生的戰事,因此在王平開始在蜀漢展露頭腳時做嚮導的可能性很大,也就從側面證明了王平在初期基本是最為副手出現,那麼沒有拿不出手的戰績也就無可厚非了。

    綜上所述,就是我個人對該問題的回答。以上四點雖然很多,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王平的能力上,所有的情況表明王平是一位善守的將領,假如王平識字的話,以其而言更適合做一名儒將,這便是我的見解。

  • 2 # 一貳一橙

    王平雖然在街亭之戰因為儲存了先鋒勢力而得到諸葛亮的嘉獎,可領導的嘴,騙人的鬼。得到諸葛亮稱讚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卻不是個個都受重用。

    諸葛亮公開稱讚過的人有:姜維、龐統、廖立、劉巴、許靖、蔣琬、費禕、董允、郭攸之、向寵等。

    諸葛亮評人,評價越高的,反倒不受重用

    比如廖立和劉巴,前者被諸葛亮評為“荊楚奇才”,能和龐統比肩,後者被譽為“運籌帷幄之中,吾不如也”,可實際上呢?廖立指出了劉備執政的很多弊端,被貶入獄,終諸葛亮一期沒有得過重用。而劉巴也是負責內政,沒記載過什麼“運籌帷幄”之事。

    而姜維,被諸葛亮稱為“涼州上士”,可在諸葛亮北伐之時,姜維也是領著虎步軍,保護諸葛亮的時候居多,基本沒有單獨領軍出征過,姜維受重用是要到劉禪時期。

    還有《出師表》中唯一公開表揚的將軍向寵,也只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出現在《出師表》,第二次出現在南中戰場,在混戰中身亡。

    反倒一筆帶過的,卻是極為器重

    比如蔣琬、董允、費禕三位,雖然在諸葛亮口中只有一句“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可諸葛亮在臨死前是親自點名蔣琬、費禕繼任職位,這三人連同諸葛亮,合稱“蜀漢四相”。

    還有馬謖、楊儀、魏延這些,諸葛亮沒有公開表揚他們,可每次北伐都離不開他們,馬謖管軍機、楊儀理文書、魏延主先鋒,三人都深受重用。

    至於王平,雖然諸葛亮也器重他,但他一是降將,二是寒門,有魏延、馬謖這些人在,還輪不到他作為先鋒。尤其是有了馬謖街亭之戰失敗的前車之鑑,諸葛亮更是謹慎用人,除了魏延、陳式這些有過明顯戰功的人外,基本不敢起用聲名還不高的姜維、王平等人。

    不過諸葛亮還是把虎步軍和無當飛軍這兩隻蜀漢精銳交給了姜維和王平,讓他們先慢慢積累經驗,等待合適時間再派出去,也可以少點爭議。

  • 3 # 毀家紓國康茂德

    題主的意思,重用就是任命他為北伐先鋒?

    以及,職以任能爵以賞功的組織原則還要不要顧及了?

    王平功勞大,那些一伐初期三郡應聲而下時期立功的人呢?

    這就好比錢學森功勞大,所以讓他去管行政?去做省長做總理?

    王平的經歷,大致上是非常有特點的功能型將領。直說吧,擅守。

    無論早期在魏軍對漢中防禦的意見還是街亭挽尊,到後期太平四侯,興勢之戰,王平功勞卓著,但從來沒有過披堅執銳衝陣破敵的經歷。

    你讓這樣的將領做先鋒?還不如啟用廖化呢!

  • 4 # 大飛熊騎士

    王平為何一定要成為蜀漢北伐先鋒呢?是不是一個陣營裡軍事能力越強的人非要成為先鋒大將,才算是得到重用?當然不是,打仗除了打綜合實力外,時機,地形都是決定戰場勝負的關鍵因素,所以不是說王平能得到先鋒大將的職務,才算重用。

    再說,提出這種問題的朋友,應該主要基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況,假如當時用的魏延,吳懿,王平擔任一伐的先鋒大將,那麼對整個局勢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因為蜀漢自夷陵之戰後,主要著手解決外交問題,實力恢復的問題,南中問題,多年沒有和曹魏再發生戰鬥。諸葛亮突然發動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響應,就連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天水太守馬遵都拋下部下,進入上邽固守,還白白的把姜維,梁緒等人送給了蜀漢。另外,張郃,曹真等人的救援也需要時間,所以蜀漢利用好這個時間差,要實現諸葛亮的戰略目標,其實並不困難。

    諸葛亮的戰略是什麼?就是讓先鋒大將佔據街亭這處八百里秦川出入口,待諸葛亮大軍一到,進可以和曹魏援軍決戰,兵出渭北,退可以佔領整個隴右產馬之地,化被動為主動。可惜,諸葛亮為了培養人才不用宿將魏延,吳懿,而用馬謖為先鋒,王平則為副將。也就是在這一戰中,馬謖不按諸葛亮的排程,也不聽王平的勸誡,結果被張郃打得大敗,失去了大好形勢,幸虧王平善後,才不至於全軍覆沒。一伐之後,曹魏已經進行了重點防備,蜀漢再也無法進行大規模的突然行動,如第二次北伐圍攻陳倉。所以,即使作為先鋒大將,立功條件也很有限,最終還是得等到大軍一到才能行動。

    街亭之戰,是王平第一次參加蜀漢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也是在這一戰中,王平靠自己的能力讓諸葛亮青睞,並且連升了好幾級,進入蜀漢重要的將領行列。王平之所以沒有在諸葛亮北伐時期,擔任先鋒大將的任務,但是不代表諸葛亮沒有重用,比如在第四次北伐時期,王平孤軍守南圍,抗住了張郃的進攻,為諸葛亮大勝司馬懿提供了側翼支援,這也體現了諸葛亮對王平的信任。只是,諸葛亮北伐時期,雖然論人才將才不可和劉備時代同日而語,但是還有很多能力不俗,資歷卻比王平深的將領。比如:

    趙雲,中護軍,徵南將軍,一伐時作為疑兵和鄧芝出箕谷,被曹真擊敗,但是敗而不潰,人馬物資齊全,作為老將不容易了。退兵後,趙雲又燒燬了棧道,讓曹魏軍不能威脅漢中,回來後貶為鎮軍將軍,不久去世。

    魏延,作為府中司馬在一伐時提出“子午谷奇襲”的計劃,假如成行,魏延這個先鋒大將和馬謖一樣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230年,諸葛亮令魏延,吳懿深入羌中,擊敗了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四伐時期,和高詳,吳班在滷城大破司馬懿;五伐時,作為前鋒出徵。

    吳懿,蜀中名將,關中都督,多次隨諸葛亮北伐,又和魏延大破費瑤,郭淮,升任左將軍;諸葛亮去世後,鎮守漢中,升車騎將軍。王平就是吳懿在漢中的副手,後接替吳懿。

    吳班,吳懿的堂弟,早在夷陵之戰時,作為劉備的先鋒和馮習擊退駐守巫縣的陸遜,李異,劉阿;猇亭之戰,吳班又奉命帶領八千士兵埋伏,可惜被陸遜識破;在四伐時期,又和魏延一起攻破司馬懿;吳班後官至驃騎將軍。

    張翼,漢水之戰中,作為趙雲的副將,負責用弓弩射退曹軍;諸葛亮北伐期間,張翼任庲降都督,大多在南中,並參與了討平劉胄;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張翼才以前部都督,扶風太守的職務參與出征。

    高詳,一伐時,馬謖作為先鋒進駐街亭,高詳則進駐附近的柳城,馬謖失敗,高詳隨之也被擊走;第四次北伐,和魏延等人大破司馬懿;在聯名上書廢李嚴時,已任右將軍。

    陳式,漢中之戰,奉劉備之命屯駐馬鳴道,被徐晃擊敗,損失不少士兵,陳式得免。夷陵之戰,陳式和吳班率領水軍,夾東西兩岸,大敗之後,陳式還是得免;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陳式攻取陰平和武都二郡;不過,陳式具體在軍中職務不詳。

    另外還有馬忠,廖化,馬岱,鄧芝等資歷比王平深的將領,因為或在朝內,深入北伐程度不夠或者表現不多,就不列入了。總之,王平的軍事才能固然優異,但是從一伐到五伐也就短短六年時間,升遷也要個過程,再說這不代表諸葛亮沒有重用他。果然,軍中宿將吳懿,魏延等人,以及諸葛亮退出歷史舞臺後,王平和馬忠,鄧芝等人都成了軍中的中流砥柱,王平地位甚至在張翼,廖化等人之上,這和之前諸葛亮的提攜也是分不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菲貓為什麼食慾差,加菲貓食慾差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