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廣訊
-
2 # 湘潭殘疾小哥
現在農業生產,隨著種植技術的提升,也跟著增產增收,甚至還有時候供大於需,各種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造花樣來推動消耗,滿足各種消費市場需求,仍是無濟於事,隨後便有題主所問農作物豐收高產了,價格卻下降了這個只有一個原因。
因為推向市場需求的產品供大於需,自然就不被市場看好,量多就會通貨膨脹,導致銷售困難自然就只有下降價格來促使內需。
-
3 # 小希時間
有人說現在農作物豐收高產了,價格卻下降了,你怎麼看?
做到三原則:“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凡事均有利、弊兩個方面,對於生產者種植的農作物,每一生產者均期盼著所種的農作物能過得高產且出售價位高,這無形中會提振生產者種植的積極性,種植面積廣了、產量自然大幅度增加,價格回落也是正常的規律。編者家裡是蔬菜專業種植戶,有一處溫室大棚共計2畝地,現如今積極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一年四季以茭瓜、黃瓜輪種為主。編者將去年的情況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黃瓜的產量由原來的的八千公斤提高至1.2萬公斤,本想增產了超預期的5成收入能增加5成左右,可實際的收入並沒有大幅度增加,僅僅增收1成多點,原因黃瓜價位下降了!
為啥現如今黃瓜價格回落呢?
一方面是因為各地農戶正積極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使得短時間內農戶種植黃瓜的熱情高漲。對於普通農戶而言,容易出現一個心理當某一種農作物價格貴了會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可這屬於一種不理智的行為,盲目的跟種不僅不能有增收增產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比如15、16年的蒜行情就是如此,當時蒜價高漲“蒜你狠”行情持續不減,從16年開始短時間內種植面積激增,使得從17年價位回落,18年更是跌至谷底每斤才四、五毛錢,傷透了生產者的心。
-
4 # 愛我中華愛我單洲
糧食產量提高了,價格下來了,其實對人民大眾來說是好事,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水果價格虛高惹人民非議,網上淨是說些吃不起水果了,水果太貴了,錢都讓商人賺去了等等。就是現在看上眼的蘋果都十塊錢斤了,對我們這些平民大眾來說只能望果解饞了,孩子也要忍忍了。一個水果價格上來都讓人們接受不了,更何況糧食了。因為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一種物質,人可一日無錢但不可一日無糧,自古以來都是行軍打仗,糧草先行。如果饅頭8元一個,你還吃得起嗎,這可是極大多數人每天必吃的饃饃哎。一樣小麥玉米都貴了,相應的由它做為原料而生產出來的副食品都會貴上加貴,你說上有老下有小的,能接受了嗎?所以我認為,糧食產量上來,價格就便宜,更能說明我們的生活更好過了,衣食無憂,避免了通貨膨脹。從而帶動了其他各行業穩定發展。
-
5 # 首都農業人
題主說的沒錯,現在農產品確實產量增加了,但是價格下降了(至少種地沒有以前賺錢了),農作物屬於商品,受供求關係的影響,量多自然就價跌。
中國人多地少,為了解決全華人民的溫飽問題,以前的農業生產技術都是圍繞高產開展的,從高產品種選育、高產栽培技術等,作物產量不斷提高,記得小時候家裡春天種黃瓜,一畝地產量也就3000斤左右,現在利用設施栽培(塑膠大棚、日光溫室等),春茬黃瓜畝產最高能到30000斤,產量提高了10倍。隨著產量的大幅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價格下跌,糧食價格不斷下跌,全國各地的賣菜難等。
人吃飽了就想吃好,現在許多人都說蔬菜瓜果沒有了小時候的味道,現在又開始從高產轉向高品質栽培了,希望高品質有好價格,農民種地有錢賺。
-
6 # 糧油市場報
實話實說,最近幾年中國的糧食作物產量整體保持穩定,平均畝產和總產量並未出現明顯的增加,比如說,中國產大豆產量已連續十年都是在畝產240斤左右,中國產小麥的畝產最近五年來也一直保持在720斤左右。但是,中國幾乎所有的主要糧食作物價格出現下跌,這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而如果為糧食價格這幾年的持續低迷姿態找一個藉口的話,中國的糧食產量特別是主糧供應保持高位,而且庫存量高企面對進口糧食低價衝擊,沒有價格優勢則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中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保持高位穩定。不管大家承認與否或者是否質疑中國的糧食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即便是放到全世界來說也是一個公認的現象。以2018年國家糧食局釋出的官方統計資料為例,當年度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了6.5億噸以上,雖然並不是歷史最高記錄,但是依舊保持在最好水平,也就是說,和前些年相比,去年中國的糧食產量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長,特別是像玉米,稻穀,小麥這三大主糧作物來看,不但沒有和前些年的歷史最高水平持平,甚至還出現了小幅度的走低。
由於中國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在進行而糧食收儲制度改革則是其重要舉措,所以今後中國仍將進行最佳化和調解,主糧作物的種植面可產量,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的三大主糧作物的總產量仍有一定的下調空間。
糧食價格出現走低,主要由市場購銷關係變化所致。所謂的糧食豐收,高產價格卻下降並不是一個真實情況。真實的情況是,最近幾年,中國的幾大糧食作物的產量整體保持穩定,不管是在平均畝產還是全國總產量方面都是如此,並沒有出現太明顯的豐收和增長,但是,它們的價格卻出現了明顯的走低。不管是像稻穀,小麥這樣的傳統口糧作物,還是玉米這一中國糧食生產的後起之秀都是如此,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他們的價格不但沒有出現明顯的上漲,反而出現了節節走低的勢頭。在文章開頭的時候,我也提到了,由於中國糧食產量常年保持高位,但是中國的糧食消費市場卻沒有出現同等幅度的增加,消費總量和需求也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所以就出現了三大主糧作物為代表的市場供應居高不下,庫存量越來越高,但是消費市場增長卻陷入遲緩,購銷市場整體出現了嚴重的供需過剩,所以因此出現價格走低也是市場調節行為的具體表現。
-
7 # 鍾情三農
你錯了,近10年時間裡,中國的主糧作物的產量並未出現太大變化,所謂的“豐收高產”並不成立!可是近6年來,它們(以玉米,稻穀,小麥和大豆為主)的價格卻開始出現了接連下降。
仍在農村堅持糧食生產的朋友對此應該是深有體會,甚至可以說是深受其害。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顯然並不瞭解中國糧食生產以及市場購銷的整體情況。不信的話,我們來看一看,
-
8 # 小寒嘚不嘚
針對這個問題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 ,我是黑龍江省北部的一個縣城,黑龍江一直都是中國的農業大省,這裡氣溫非常低,多年以來一直以種植大豆為主,近幾年才逐步開始種植玉米,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但溫度低種植品種有限,要選擇一些早熟品種,產量相對不是很高,但還算穩定。但絕對達不到高產,必定我們這裡要靠天吃飯,土地種植面積大旱田根本澆灌不起,澇天也沒什麼辦法。
近年來種地基本機械化省了好多事,也沒那麼累了,但種地成本太高,種子化肥農藥包括代耕費用不斷增長,反倒是糧價沒有上漲反倒下降及其不穩定。靠國家給的補助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
現在我們這裡如果自己種自己的責任田過點安穩日子也還說的過去,但有一些人想一口吃個胖子貸款大量包地那就要看運氣了,已經有一些人賠錢跑路的了,因為賠了錢還不上實在沒辦法只能跑路,當然也有賺錢的。所以我個人覺得種地看天看運氣吧。旱澇只有老天說的算,糧價只能秋收後才知道而且還不穩定。只要不貪一般不至於跑路。呵呵
回覆列表
關於農作物豐收高產和價格下降這個問題,大家要綜合來看,近年來,由於大量農業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大家在管理上更加精細,還有規模經營的規模效應等因素,各種農作物無論單產還是總產都呈上升趨勢,那麼什麼價格卻降了呢?分析來看,主要有這樣幾個因素:一、正是由於農作物產量高,導致糧食供大於求,也就是說市場不缺糧,不但價格很難上漲,而且有的品種出現了下降。以水稻為例,由於近些年來,先後推廣了水稻大棚育苗、缽體毯式育秧、機械插秧、攪漿整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等一系列新技術,導致水稻單產和總產同步增長。同時,由於種植旱田作物效益較低,很多中低產田改成水田,造成水稻總產增長較快。導致了水稻價格的一跌再跌,從每斤1.5元跌到了現在的一塊二、三毛錢一斤。據瞭解,預計2019年水稻總產將達到2.106億噸高位,預計消費1.941億噸,節餘1600萬噸。二、國際糧食價格對國內糧價影響較大,近年來,隨著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多元化和常態化,同時再加上世界“四大糧商(美國嘉吉公司、邦吉公司、ADM公司和法國路易達孚公司)”壟斷了世界80%以上的糧食經營,定價權掌握在他們手中,中國的糧價也受到一定影響。比如,在大豆方面,中國常年消費大約在1.1億噸左右,中國產量在1550萬噸左右,大約86%以上的大豆依依靠進口,而國際大豆價格偏低,所以地國內大豆價格影響較大。三、進口因素。近年來,隨著世界貿易的日益頻繁,以及維護國際貿易關係等多方面因素,每年都要進口一些如大豆、玉米、稻穀、小麥等糧食,對國內糧食價格也會產生一些影響,但由於中國實行的是進口配額制度,比如2019年玉米進口配額只有720萬噸,如果超過這個數量,將會加徵65%以上的關稅,對進口數量加以限制。所以說對一些糧食品種而言,進品糧對國內糧價雖有影響,但比較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