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朗照千江月

    白起被秦王賜死和圍攻趙國有一定關係,在進攻趙國的戰略上,白起和秦王發生了分歧,這是白起悲劇的原因,至於說秦王自毀長城,本人不贊同這一說法,應該說,不聽號令的將士,哪個君王也是不願意留著他的,所以秦王殺白起的深意,本人看來就是白起不聽號令,這也就沒有再重用他的必要了,這只是我的看法,讀者朋友有什麼高見,可以分享交流。我們就來說說白起被賜死的經過吧。

    長平之戰後,秦軍繼續攻打趙國,當時白起沒有去,秦王派遣五大夫王陵圍攻邯鄲,這時候的白起剛好生病了。王陵進攻邯鄲並沒有成功,秦王派兵增援王陵,結果王陵又戰敗,損失五千多人。這時候白起病好了,所以秦昭襄王要讓白起進攻邯鄲。

    可是白起對秦王說,邯鄲並不容易攻克,如果在進攻邯鄲的過程中,諸侯國再來攻打秦國的話,秦國就有危險了。其實,作為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白起的建議是非常中肯的,因為長平之戰,秦軍已經引起眾怒了,而且秦國這時候也消耗的非常嚴重,所以按照當時的情況來看,不進攻邯鄲是正確的。

    結果秦昭襄王不聽,他沒有任用白起,而是派遣王齕接替王陵出任大將,繼續圍攻邯鄲,可是邯鄲還是沒有攻克,而這時候白起擔心的情況出現了,此時楚國、魏國在春申君和信陵君的建議下發兵十萬攻打秦國,秦國損失慘重。

    這時候的白起對秦王說,這就是你不聽我勸阻的後果。秦王聽了白起的話非常生氣,強行要求白起出兵,可是白起又說自己生病了,後來範睢也去找白起,讓白起帶兵,可是白起仍舊不為所動。之後就是秦軍在邯鄲大敗的訊息了,此時的秦昭襄王將邯鄲的失利全部遷怒到白起的身上。

    白起不得意發兵邯鄲,白起在走到杜郵的時候,秦昭襄王和範睢商量,說白起不肯聽從王命,最後讓使臣交給白起一把劍,讓白起自刎了。這一場景在大秦帝國中也是出現了的。

    所以,白起的悲劇,其實是和他不聽秦王的詔令是有關係的,即便白起的建議和軍事舉動是正確的,但是在一個國君看來,他並不認為自己有錯,有錯的只有你白起,你不能質疑我的路線和決策,吃我的飯就得聽我的話,不聽話你就死。這或許是秦王殺白起的深意吧。

    不過,白起對自己的死並沒有後悔,他在臨終前說,自己在長平之戰坑殺數十萬投降計程車兵,這樣的舉動,自己早就該死了。可見,對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來說,他是深知殺降不祥的,他對自己殺降也是深深懺悔的。

  • 2 # 貪吃的粑粑巖

    白起是離開秦國朝堂後被賜死的,白起征戰一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號稱戰神。自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嬴稷及武安君白起的關係不如往日的親近了,已經產生了隔閡。雖說戰爭死人是正常的,但是長平之戰似單方面的屠殺,秦王不想戴一個暴君的名號,需要將此事轉移到一個能承擔之人,白起作為不二人選,自然包攬了所以的爭議,為了平息六國的議論,不得已將白起驅逐出政治核心,但是又怕白起離開秦國朝堂後,被其他國重用而對秦國不利,遂將白起賜死。其主要因素還是秦王不信任白起,白起替秦王承擔下議論並被罷免一切軍務,秦王雖對其有愧疚感,但多疑的秦王認為白起已生不滿之心,被罷免後會受到其他國家的重聘,為其他國家效力,於是起了殺心。白起自小生在秦國長在秦國,對秦國是忠貞不二,但還是抵不過人心的猜測。

  • 3 # 貓叔說歷史

    第一、白起被賜死的直接原因:他拒絕秦王的命令,而恰逢秦軍從趙國大敗而歸,讓秦王臉上很掛不住,一怒之下,賜死了白起。

    長平之戰後,趙國幾乎沒有了抵抗的能力,此時,白起建議一鼓作氣滅亡趙國,而秦昭王卻聽信范雎之言,撤軍回國。後來,秦昭王反悔,想再次興兵滅趙,他命令白起親自掛帥。但令人沒想到的是,白起居然一口回絕,他認為滅趙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再去滅趙,有可能會失敗,所以,他以自己身體不適為由,拒絕了秦昭王的命令。

    拒絕君王,這可不是小事兒,鑑於白起功勞比較大,秦昭王剛開始並未與白起計較。而是改派王齕率領大軍前往滅趙。果不其然,秦軍居然真的從趙國大敗而歸,損失非常慘重。這事兒讓秦昭王臉上非常掛不住,更讓人感覺羞憤的是,白起居然在背後對秦昭王冷嘲熱諷,這下徹底激怒了秦昭王。

    第二、白起是軍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侏儒,在兇險的官場上,早晚都會栽跟頭。

    白起的軍事才能毋庸置疑,可以說,沒有白起,秦國後來的統一戰爭起碼不會那麼順利。但是,白起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白痴級的人物,他幾乎不會揣摩君王的心思,也不會與同僚相處,可以說,在軍隊中,白起的威望是非常高的,但在官場上,他卻非常不受待見。比如,當時的秦相范雎就很討厭白起,事實證明,白起最終還是栽在范雎的手上。

    范雎此人人品實在不敢恭維,屬於那種睚眥必報的人,所以,在官場上,這類人是得罪不起的,尤其是長期在外的將軍。有多少出徵在外的武將沒有死在敵人的刀下,而是死在同僚的筆下,這種事情舉不勝舉。所以,要想把仗打好,朝中必須得有幾個自己的鐵桿,以防止別人暗算。這方面,白起比起王翦來,就差點意思。恰逢秦昭王在生白起的氣時,范雎在旁邊煽風點火,秦昭王也是人,肯定也有感性的一面,所以,白起的死,跟他的政治情商太低有關。

    第三、功高震主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白起未能免俗而已。

    翻開史書,因為功勞太高受到帝王猜忌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聰明人往往在功勞很高的時候選擇隱退,否則,死期不遠矣。

    縱觀白起的一生,可謂功勞極大。其他不說,戰國末期的三強,秦國、趙國、楚國,其他兩個國家的削弱都與白起有關。鄢郢之戰,白起殲滅大量楚軍有生力量,並佔領了楚國的鄢郢之地,迫使楚國偏安於一角,元氣大傷,一直到滅亡都沒緩過氣來。長平之戰,白起全殲趙國四十萬大軍,從此戰國一蹶不振。可以說,秦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是白起奠定的。想都能想到,白起在秦軍中的威望有多高。這種時候,身為君王,有哪個會不猜忌他呢?而偏偏白起身在危險之中卻渾然不覺,他不死就不正常了。

  • 4 # 牛頓的牛被燉了

    什麼鬼呀?白起怎麼可能被嬴政刺死?他倆可是好基友。白起曾經說過:最犀利的劍,只為最強之手所揮動。嬴政曾經說過:帝王之怒,血流千里。螻蟻們和朕的實力之間,隔了一座萬里長城。朕也是無聊才來看小丑們表演的。罪該萬死。無法沉浸世界的輪迴。一場電影。

  • 5 # 驚心鳥

    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還是秦國內部爭權奪利的結果。一方面是長平之戰後秦國最大對手趙國岌岌可危,統一天下似乎就在眼前,另一方面白起和範睢利益爭奪加劇,秦昭襄王也對功高蓋主的白起有了猜忌的心思。

    本來長平之戰後趙國邯鄲方面的軍隊幾乎全滅,只剩下代郡的李牧軍團在守禦匈奴。這個時候本來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但是由於範睢和白起的權利鬥爭導致了秦國上下無法團結一心滅趙。而趙國方面正好抓住機會挑撥離間,讓己方的壓力暫緩。

    平原君趙勝請燕國大夫蘇代出使秦國,挑撥了範睢和白起的關係。蘇代是蘇秦的弟弟,嘴炮功夫一流,說服了範睢罷免白起兵權。蘇代告訴範睢,白起積極攻打邯鄲就是為了掌控秦國大權。如果讓白起滅了趙國,那東方六國被滅只是時間問題。一旦白起滅了六國,他就是秦國曆史上最牛逼的人物,範睢即使為丞相也沒法對付白起。

    白起與範睢本身就不和,白起掌權必然範睢倒黴。出於自己政治利益的考慮,範睢勸說秦昭襄王暫緩滅趙。而白起取得長平之戰勝利後也有些飄,行為做派不可一世,讓秦昭襄王猜忌。於是白起莫名其妙的就被奪取了兵權,讓他回咸陽休假。

    白起突然從人生巔峰落入谷底,這個落差很不適應,於是牛脾氣和秦昭襄王剛上了。他以稱病為由據不上朝,又暗中掣肘邯鄲前線的軍隊,讓秦昭襄王很不滿意。範睢藉此機會上眼藥,讓秦昭襄王更加厭惡白起。

    後來王齕王陵等攻打邯鄲不下,秦昭襄王想讓白起上,白起刷脾氣不上場,讓秦昭襄王下不來臺。範睢藉此機會說白起謀反,要將白起下獄。然後白起在秦昭襄王的猜忌下被下獄冤殺,秦國最著名,最能打的將領就此拜拜了。

    這個事情本質上還是白起對政治看得不太清晰,又過於驕橫,才招了秦昭襄王的猜忌。況且他在趙國帶領秦國舉國之兵,這種情況那個秦王都是不得不防備的。如此情況下,再與秦昭襄王耍脾氣就是自尋死路。所以說白起打仗是一把好手,玩政治完全不及格啊。

  • 6 # 使用者9450977780495

    且看史記″白起傳”對這一情形的描寫“不久,楚國幾十萬軍隊在春申君和魏公子的率須下,也趕到邯鄲,並立即向秦軍發起了進攻,沒過多久,秦軍潰敗。死傷殘重。於是白起說:大王不聽我勸,以致一敗淦地(注這種趙國及幫國氣分,也有白起坑殺之原因引成)秦王聽到白起的話後不禁勃然大怒,於是強行呼叫白起去攻。白起仍以病重為由,拒不赴任。(應侯範睢也屢勸,白起仍不應)秦王一怒之下把他降成普通士卒,並把他流放到偏遠的陰密,這吋,白起真得病了,不能成行。三個月後秦王在列國諸侯的共同打擊下連吃敗仗,求救使者一個接一個。秦王不願白起在一旁冷眼觀局,便強趕他出咸陽。當白起離開咸陽西不足十里,快到杜郵時。秦昭王就召應候及大臣們商議道″我看白起怨氣十足,表情非常不高興。這種人到那裡都將是我的心病。″於是便派人帶上寶劍追上白起,逼他自裁。白起接過寶劍大聲抗議道:″我有何罪得罪了大王,以致落得這般下場。"又過]好一會,才又自言自語的嘆道:″唉,我早就該死了。長平之戰,我用欺騙手段活埋了趙四十餘萬士兵,只這條罪過就該死了″。於是就舉劍自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的商王朝頻繁遷都,但到了商王盤庚遷殷後,為什麼直到滅亡商王朝卻不再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