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茶的喵喵
-
2 # 向之初
催眠是一種暗示的過程,但結果會因人而異。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某個暗示效果的。
催眠是雙刃劍,用好了,就很不錯,用不好危害很大。
弗洛伊德當時就放棄了催眠,就是因為他發現,催眠過程侷限性很大,而且存在風險。
所以,建議,不到萬不得已,如果沒遇見可靠的催眠師,不要隨便進行催眠。
-
3 # 賽客心理研究院
法國電影大師呂克·貝松在其作品《計程車》系列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一幫彪悍的劫匪抓住了贓物下落的知情者,逼供無效,情急之下,劫匪找來了一個似乎老到的催眠師進行催眠,一番鬥智鬥勇,催眠師反被知情者催眠。鏡頭剛剛開始時似乎還詭譎神秘的催眠頃刻間就變得荒誕詼諧了,僅僅為博君一笑。“催眠”在眾多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形式正如這部電影一樣,是“好人”控制“壞人”或者“壞人”控制“好人”的思維的一種手段。影像裡的催眠師占卜似地喋喋不休,滿嘴咒語,被催眠的人神志不清,唯命是從。就連金庸筆下的楊過也過了回催眠的癮——他神奇地催眠了金輪法王的徒弟。
催眠的本質
“催眠”在這些影像文字裡是為藝術獻身了,它的功能被充滿蒙太奇的電影藝術誇張扭曲了。
催眠一個人之後,並非就可以為所欲為了。有人神不知鬼不覺地被詐騙了,歸之於被催眠了,其實是藥物致幻劑在作祟。間諜可以透過催眠來獲取情報而使當事人不知情嗎?事實上是不可行的。儘管一個人在被催眠時自己的思維不受意識的控制,但往往事後都能回憶起自己被催眠的經歷。催眠也的確可以透過暗示使人手舞足蹈,在眾人面前呈現出一種癲狂狀態。但前提是接受催眠暗示的人必定是自己有發洩的意願,潛藏在他內心中的這種歇斯底里的症狀壓抑已久,催眠師的作用僅僅是讓他的潛意識發洩出來。
潛意識又是什麼呢?它是指壓抑於人的內心的想法、動機、衝動,是不受人的意識監督的。我們常常不小心說錯話、寫錯字正是潛意識在潛移默化地起作用。而催眠就是讓人的意識模糊,以激發其潛意識的能量。
自古以來,催眠就被魔法師用來激發人類的神奇力量。早在埃及第四王朝就有了有關催眠的記載。而近代的催眠起源於德華人密斯梅爾,他將催眠稱為“動物磁器”,用於疾病的治療。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臨,催眠術開啟了發展的新紀元。這一時期由於戰爭創傷,各種心因性的疾病湧現,傳統的藥物治療見效甚微,於是催眠療法大行其道,許多久治不愈的病例使用催眠療法得以痊癒。經歷了200多年發展歷史的催眠技術終於有了較為統一的程式,即由催眠師透過語言、音樂、行為給予暗示,讓被催眠者暴露出他的潛意識。進入催眠狀態後,人可以在催眠師的暗示下回憶起過往遺忘的經歷,改變自我的性格和習慣,發揮自己未知的潛能。而催眠最重要的目的則是透過發現自己的潛意識,重新認識自我,調節自我。人的潛意識就是自我內在的聲音,我們不應該壓抑、駕馭,而應該傾聽他、引導他。
三種催眠狀態
催眠分為輕度催眠、中度催眠、重度催眠三個狀態。輕度催眠時,人的心理防衛漸漸降低,可以說出平常不願意流露的話。中度催眠時,被催眠者身心放鬆,對於催眠師的指令反應良好,意識清醒。此時,催眠就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搭起了一道橋樑,潛意識可以把資訊送達到意識層面而被感覺到。而深度催眠則是被催眠者身心放鬆,意識不清醒,完全沉浸在非常主觀的個人世界中。此時,催眠師可以透過語言來操縱被催眠者。但是並非所有人都可以達到深度催眠的程度。一般而言,一半以上的人只能到達輕度催眠的程度,25%的人可以被中度催眠,而只有不到20%的人可能經歷到深度催眠狀態。
其實,要被深度催眠還必須具備一些條件,首先,被催眠者必須十分信任催眠師,願意接受催眠師的暗示。第二,催眠的環境必須安靜、舒適,利於當事人放鬆。第三,被催眠者必須具備所謂的“催眠體質”。而所謂“催眠體質”是指那些堅信自己可以被催眠,心理防衛較低,意志力較薄弱,平日裡經常作“白日夢”的人。只有當三個條件都滿足,深度催眠的條件才成熟了。這時,催眠師高超過人的催眠技巧,多年豐富的催眠經驗,對於突發事件的駕馭能力就需要發揮作用了。由此可見要在現實生活中上演楊過的迷魂大法實屬不易,而那些所謂的催眠舞臺秀,多半是扮演的。
催眠的作用
人透過催眠進入到潛意識覺醒的狀態,就好似一杯搖晃的水,逐漸平穩,雜質沉澱,潛意識裡的困擾就自然顯露出來了。在心理諮詢中運用催眠療法正是基於這個原理。精神分析學派認為人心理的衝突矛盾要從潛意識的根源來尋找答案。例如,一個在人際關係上自閉封鎖的人,很可能是潛意識中對於交往挫折的恐懼造成的。而通常人都有心理上的自我防衛機制,不自覺地避開心理創傷,將問題的關鍵隱藏在潛意識中。這時,催眠的作用就在於讓人們卸下意識的武裝,到潛意識裡尋找自己的癥結,透過重新認識自己面臨的困擾,發掘自己的潛能來積極解決問題。
那麼催眠的作用僅限於此嗎?當然不是,催眠在當代已然被廣泛應用於醫學、心理學、教育、運動、宗教、刑事偵破等各個領域,已然不是所謂“科學殿堂的跳樑小醜”。催眠已被證實有助身心放鬆、消除壓力,例如一些焦慮症的治療和煩亂不安情緒的調節。催眠也可以用來治療一些身心疾病,有時候我們潛意識中的願望想法與現實相沖突了,並沒有在心理上表現出來,反而是生理狀況出現問題來警示我們,例如持續的緊張狀況會導致潰瘍症狀。這時,催眠就可以幫助我們發掘出心理問題,生理的紊亂狀況也就不治而愈。
另外,在醫學上催眠是一種有效的止痛方法。19世紀中期,有一位在印度的英國外科醫生在對病人催眠的無痛覺情況下進行了2000多例手術,這其實是催眠轉移了我們意識的注意內容,從而達到止痛的作用。現在許多的牙科手術使用催眠來止痛,這是一些對麻醉劑過敏病人的福音。
催眠在發揮人生潛能方面的巨大能量也一直為人所關注,許多人透過催眠記憶起多年的往事;或者在催眠狀態下,提升自己的技能,提高創造力。催眠療法對於幫助戒菸、戒酒、建立自信都有效果。催眠師往往透過暗示的語言將一些正面資訊輸入當事人的潛意識,使之變成當事人的信念。例如告訴當事人“你吃夠了一定量的食物,再吃就會嘔吐了”,於是當事人就有可能限制自己的食慾,不暴飲暴食。
催眠研究有待深入
進入催眠狀態時,我們的腦波頻率就在α波與θ波的範圍內。當我們心情平和,意識清醒時,我們處在α波狀態,但當我們處於淺睡狀態時,腦波就變成了θ波。科學家們找到了催眠的腦波頻率,但並不代表就揭開了催眠的腦機制。催眠是尋找人的潛意識領域的過程,那麼,催眠時是人的大腦的哪個區域在活動呢?我們的潛意識內容是深藏在大腦的哪個領域?這些都是催眠還沒有告訴我們的。對於被催眠者的體質特徵,心理狀態也缺乏一個有效的測量工具來決定什麼人,在什麼樣的狀況下適合用催眠來幫助他解決問題,發揮潛能。
當代催眠的技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特點。在世界上不僅有催眠和超心理學會,也出現了高階催眠治療協會及各類的催眠療法學院。在催眠領域,一門叫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實用心理溝通技術也應運而生。這種狀況有利於各種競爭,達到學習提高,但是由於缺少一個一統江湖的統帥的領導作用,各種技術參差不齊,許多以牟利為目的江湖神棍欺世盜名,將催眠領域弄得烏煙瘴氣。
這種現象在中國尤為嚴重。催眠在近代算是一個新興引進發展的領域,一些原理、方法僅僅是從國外的經驗生搬硬套嫁接而來,不成熟的地方比比皆是。加之社會上的追捧吹噓,令世人對催眠又愛又恨。有人由於對催眠缺乏瞭解,以為催眠是控制人身心的巫術,因而拒絕接受催眠;而另一些人聽信人言,對催眠的功效認識過分誇大,隨意接受催眠,經常胡亂自我催眠,造成睡眠紊亂甚至精神障礙等不良後果,這些都是我們所應警惕的。
回覆列表
你好,催眠本身就是心理暗示。它可以激發人類的潛意識。就像以下三張圖,看是不是有種眼睛越來越累的感覺。越來越脾氣小,想閉上眼睛休息的感覺,這就是一種催眠暗示你要進入睡眠狀態。
因為心理暗示和催眠是同一類東西,所以我在這裡統一用催眠來代表。如何進入他人的潛意識並將其激發。需要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被操縱者的神經進入放鬆狀態。
第二步:操縱者進行語言引導和指導。
第三步:操縱者引導被操縱者找到內心的潛意識
這三步是想激發被操作者內心潛意識必須要進行的。但是被操縱者必須非常吸引人操縱者,而且他的神經病系統禁封環節到放鬆的狀態,或者是操縱者具有高超的催眠技術。身邊的一切都可當做催眠道具,是被操縱者產生依賴操縱者的狀態才可以將其催眠。而一般人是很難獨自尋找藏在內心的潛意識的
我們最常見的潛意識分為兩種:
1.一般是在人的大腦受到激烈的情緒刺激之後產生意識不明而做出的舉動。我們最常見的是衝動
2.人在工作期間日復一日的做相同的動作,就會在日常生活中無意識的做出相同的行為。這一點我們也可以把它當做潛意識來理解。
最後如果想激發人自身的潛意識,最好找個靠譜信得過的人,人品正的人,不然很容易就會被以上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