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屬多年生草本,高30_70釐米。7_8月開花,花白色,排成復傘形花序生於枝頂或枝側。9_10月結果,幼果橢圓形,扁平。根莖於夏季採挖,曬乾備用。全國大部分省區有栽培,味辛,性溫。活學行氣,祛風止痛。
10
回覆列表
  • 1 # 梓州杏林

    川芎中藥名。出自於《湯液本草》。別名芎窮。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莖。主產於四川,雲南。

    川芎生長到30一7O釐米,7一8月開花,花呈白色,9一1O月結果,根莖於夏季採挖,洗淨,或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與歸經,辛,溫。入肝,心經。

    治療功能,活血行氣,散風止痛,有下行血海上行頭之雙向功效。

    主治月經不調,瘀滯腹痛,痛經,閉經,偏正頭痛,胸脅脹痛,冠心病心絞痛。(已有冠心二號湯方)

    用法與用量:水煎服,3~9克。

  • 2 # 一葉輕舟85

    川芎故名思義,主產於四川省,在唐以後就有大量栽培。主要佈於四川都江堰(灌縣)、崇州、彭州、新都、什邡、郫都等地,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栽培歷史最悠久而聞名於天下。川芎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之根莖。植株高33一67釐米,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拳狀團塊,有多數芽眼,外表棕褐色。莖叢生,直立,中空,節盤顯著膨大。葉互生,二至三回奇數羽狀複葉,有長柄,基部擴充套件抱莖,小葉3一5對,有柄,由下而上柄漸短,葉片羽狀深裂,裂片細小。復傘形花序,著生於枝端;花小,白色,不常見。雙懸果,卵形。 川芎為活血祛瘀類中藥,歷代中醫視為治頭痛之要藥。性味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臨床應用舉例:1、血瘀氣滯所致痛經、經閉、產後血瘀腹痛、脅肋疼痛等。2、跌打損傷。3、瘡癰化膿,體虛不潰。4、外感風邪,頭痛、身痛、風溼痺痛。5、風熱上衝,頭目眩暈。6、冠心病心絞痛。7、腦供血不足(血瘀頭痛)。常用量3一9克。入湯劑。散劑每次服1一1.5克。川芎辛溫散,凡陰虛火旺,舌紅口乾,婦女月經過多及出血性疾病均不宜應用。主含揮發油、生物鹼(川芎嗪)、酚性物質、內酯類、有機酸類等。有擴冠,加冠脈流量、強心、減慢心率、降壓、鎮靜、抑菌等作用。明白了吧?欲知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點選右上角關注。

  • 3 # 老劉105751014

    川芎,理血藥。

    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乾燥根莖,地下塊根為結節狀不規則的團塊,有濃郁的芳香氣味。

    莖直立,高2-3尺,中間空,表面有縱溝,葉互相生長,花頂生復傘形花為白色,有五瓣,雙懸果卵形,生長在海撥800一1000米以上山區。主產於四川省者質量最佳。《神農本草經》推崇為上品。

    1,何為理血藥?

    以活血脈,促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理血藥。以此,川芎為理血藥中的龍頭老大非它莫屬。

    2,川芎的主要功能是:"上行頭目,中開鬱節,下調經血",即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氣通滯,為"血中氣藥"。

    3,治肝鬱氣滯,脅肋作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如《柴胡疏肝散》。

    4,治心脈瘀阻,胸痺心痛,可配丹參,紅花,降香等。

    5,川芎性善行串,又能"下調經血,中開鬱結,善達氣血",是婦科活血調經的最佳藥物,治療瘀滯痛經,閉經,月經不調,可配赤芍,桃仁,牛膝等,如《血府逐瘀湯》。

    6,川芎秉性升散,又能"上行頭目",即能活血行氣止痛,又善長祛風止痛,是治療頭痛之要藥《川芎茶調散》"和劑局方":

    川芎3g,細辛1.5g,白芷6g,羌活6g,防風6g,荊芥3g,薄荷6g,甘草3g,共研細粉,每服3g。

    7,(注意):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用。

  • 4 # 郗金民新號

    川芎;產於雲南,四川,廣西,陝西等各省,多年生草本,以根供藥用。根莖呈不整齊結節狀團塊。味辛苦,性溫。功效:活血行瘀,散風止痛。主治:月經不調,血滯腹痛,頭痛,關節痛,眩暈等病症。專屬調經活血藥。

  • 5 # 嶽冠池

    幾年前,幾個工友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自己的身體,不是這痛就是那痛。也許是久病成醫吧,一個個聊得頭頭是道的。有個生了三個小孩的年輕媽媽,自從生了三個小孩後,也成了藥罐子,每天吃藥就像吃飯一樣自然。她看了幾個中醫,其中一個退休老中醫,給她號號脈,吃了幾個月的中藥,就救了她一命,從她的言詞中很容易感覺到她對老中醫的感激和膜拜。她介紹了生活中常用的一個偏方--川芎泡白醋,對骨刺很有療效。因為不認識這個芎字,所以一下子就牢牢記住了這個方。

    川芎(xiong)也叫芎藭(xiong qiong)。根狀莖可入藥,主治月經不調、頭痛等。家裡的詞典上這麼介紹的。

    川芎的形態特徵透過以下就幾張圖片,就一目瞭然了。

    圖一

    整個細節清清楚楚。

    圖二

    這是頂端看到的。

    圖三

    這是莖葉,還未長很大。

    圖四

    這是川芎的根莖。

    現在看到能認識川芎了嗎?

    我們提到川芎的功效,其實就是在說川芎根的功效。

    川芎的根莖非常發達,常常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川芎的根很香的哦。

    川芎的根切開後的截面呈黃白色或灰黃,輕輕嘗一下會感覺有點苦,回味時又有點甜意,舌頭還會感覺到有點麻。

    川芎有明顯的鎮靜作用。

    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它入肝、膽經。

    溫馨提示

    高血壓性頭痛、腦腫瘤頭痛、肝火頭痛等患者以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

  • 6 # dai春華

    【識別特徵】多年生落葉草本。根呈不整齊結節狀拳形團塊,外皮棕黃色,皺紋明顯。內油黃色。葉抱莖生,葉柄長10~50公分。羽狀複葉,裂片卵狀披針形,粗深鋸齒緣,秋天莖抽花柄成白色傘形花序。果實長橢圓形。折斷後散發特殊芳香氣。

    【生長環境】多為家種,也有野生。

    【藥用部份】塊根。秋冬可採,曬乾備用。

    【性味功能】味苦、麻、辛、性溫。活絡通經,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適應症】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腹痛,跌打損傷,心腹刺痛,風溼痺痛,感冒頭痛,偏正頭痛。

    【一般用量】3~9克。

  • 7 # 東日暖陽26

    川芎我是第一次聽說有這種草藥,我們這裡也沒有,我沒見過它的模樣,出於對它的好奇心,翻出書來找到它的介紹,從中瞭解到了它的特性與功效。川芎是活血止痛藥。它是多年生草本,高40~70釐米,全株有濃烈的香氣。它是種植栽苗,清明後,上年的根重新發苗,將枝分出後橫埋入土,再節節生根。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即使到了深秋莖葉也不枯萎,栽後第二年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便可把它挖掘出來,高溫蒸後就是藥了。它全身都是藥。苗葉味辛性溫無毒。有定驚氣,避邪惡的功能。主治咳嗽。腸寄生蟲病,久服能安神。做飲料喝,可治腹瀉,做茶飲,能清醒頭腦。花有養顏的功能。根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中風後頭疼,治婦女月經不調導致的不孕。另可除體內寒氣,主溫中補勞、壯筋骨、通調血脈。有散淤血和破痛療淤毒積聚體內的作用,可治吐血、鼻血、便血及體表痔瘡結等病症。又可止腹瀉,補肝血,寬胸開鬱等。

  • 8 # 白老師談健康

    川芎 

    【處方名】 川芎 酒川芎 撫芎

    【功能與主治】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月經不調, 痛經、閉經、難產、產後瘀阻腹痛,脅肋作痛,肢體麻木, 跌打損傷,瘡癰腫痛,頭痛,風溼痺痛等證。

    【用法與用量】 內服: 煎湯,3~10g; 研末吞服,每次 1~1.5g。外用,研末調敷。

    【新用途】

    一、內科

    1. 腦血管病: 川芎嗪40~80mg,溶於250~500ml 5~ 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每日1次,10日為1序程,療 程間隔3~4日。

    川芎、赤芍、紅花、丹參、降香,用量按1:1:1:2:1的 比例製成活血Ⅱ號注射液250~500ml中靜滴,每日1次,10 日為1療程。

    2. 冠心病: 川芎嗪注射液,每次2ml,含川芎嗪40mg, 每日用量80mg,稀釋於250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靜滴, 10~15日為1療程。療程間隔1周。

    川芎、紅花各等份,製成片劑 (每12片含川芎、紅花生 藥代15g),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為1療程。

    3. 三叉神經痛: 顱痛寧 (由川芎和蓽撥按2:1的比例 組成) 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2g,每次4ml,每日3次,肌 注。待疼痛緩解,減半量維持至疼痛消失。

    4. 慢性腎炎氮質血癥: 川芎紅花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藥 川芎0.5g和紅花0.3g,含鉀離子14.4mEq/L),按0.5ml/kg 的劑量,加於50ml 10%的葡萄糖液中靜滴,每日1次,2周 為1療程。

    5. 高血壓病:川芎每日3~9g,煎服,或作浸劑和酊劑 使用。

    二、外科

    非菌性炎症: 川芎藥粉袋 (川芎研為細末,裝入用藥棉 紗布作裡層的布袋中,縫好),墊敷於患處。藥袋10日更換 1次。

    三、面板科

    硬皮病: 以當歸、川芎、紅花、葛根等製成79—2片, 每片含生藥1g,每次4~8片,每日3次。

    【不良反應與注意事項】

    1. 偶有病人出現消化道症狀和月經過多等症狀、過敏性 皮炎。

    2. 凡陰虛火旺、肝陽上亢者不宜應用。

    3. 對婦女月經過多及出血性疾病亦不宜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體書法的歷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