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959504887489
-
2 # 使用者1959504887489
略論刑法上新舊過失理論的理論基礎及比較
犯罪過失理論從其產生、
發展直到現在其在犯罪論體系中
地位的確定,
無疑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演進歷程。
新舊過失論的最
大分野在於其對過失進行非難的根據不同,
舊過失論的理論基礎
是心理事實說,
即行為人不注意的心理事實是刑法對過失進行非
難的根據;
新過失論的理論基礎則是規範違反說,
即行為人違反
了關於不應做出違法行為決意的法律上意思決定的規範要求是
構成過失犯的根據。
此兩種理論爭論與刑法上的過失理論的發展
相伴始終。
1.
舊過失論的理論體系及其建構基礎
舊過失論中的過失是一種不注意的心理態度,
行為人在主觀
上違反了預見危害結果的注意義務,
其若集中意識就可以預見結
果的發生,卻因為沒有集中意識而使結果發生的,即視為過失。
舊過失論理論體系中的過失為責任要素或責任形式,
純屬主觀範
疇,與構成要件該當性和違法性無關。因此,舊過失論中過失的
本質在於因為行為人缺失注意而未能預見危害結果的發生,
結果
預見義務是舊過失論理論體系下強調的重點。
舊過失論對過失進行非難的根據是心理事實說,
又稱心理責
任論,即刑罰責任得以確立的前提是可以確認並非難行為人故
意、
過失的心理狀態或心理事實。
學派的道義責任論,
行為人不注意的心理事實之所以具有主觀的
略論刑法上新舊過失理論的理論基礎及比較
犯罪過失理論從其產生、
發展直到現在其在犯罪論體系中
地位的確定,
無疑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演進歷程。
新舊過失論的最
大分野在於其對過失進行非難的根據不同,
舊過失論的理論基礎
是心理事實說,
即行為人不注意的心理事實是刑法對過失進行非
難的根據;
新過失論的理論基礎則是規範違反說,
即行為人違反
了關於不應做出違法行為決意的法律上意思決定的規範要求是
構成過失犯的根據。
此兩種理論爭論與刑法上的過失理論的發展
相伴始終。
1.
舊過失論的理論體系及其建構基礎
舊過失論中的過失是一種不注意的心理態度,
行為人在主觀
上違反了預見危害結果的注意義務,
其若集中意識就可以預見結
果的發生,卻因為沒有集中意識而使結果發生的,即視為過失。
舊過失論理論體系中的過失為責任要素或責任形式,
純屬主觀範
疇,與構成要件該當性和違法性無關。因此,舊過失論中過失的
本質在於因為行為人缺失注意而未能預見危害結果的發生,
結果
預見義務是舊過失論理論體系下強調的重點。
舊過失論對過失進行非難的根據是心理事實說,
又稱心理責
任論,即刑罰責任得以確立的前提是可以確認並非難行為人故
意、
過失的心理狀態或心理事實。
學派的道義責任論,
行為人不注意的心理事實之所以具有主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