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強武堂

    “巴登 - 符騰堡州”級護衛艦很有一點“看上去很美”的意思。首先這是德國海軍第一款準驅逐艦,終歸這是一艘7200噸的“護衛艦”,這瞎起名的能力已經媲美日本海上自衛隊了。另外,F125的隱身能力、對地打擊甚至非致命武器配備都很有點意思,按照蒂森克虜伯的說法,其動力系統能夠滿足熱帶水域使用需求,這就比大英帝國的45級靠譜。

    但另一方面,F125上忽悠和不靠譜的東西也很多。德華人有8艘F122,此前德國媒體有吹可以全部更換成F125,拜託,最初四艘各種跳票然後總共跟德國海軍要22億歐元?算上艦上各種零碎,一艘的成本突破6.5億歐元,當德國海軍是冤大頭啊?

    說到跳票,F125也算狠狠抽了“德國製造”的臉面,2009年曝出艦尾飛行甲板強度不足,2015年出現水線下油漆大面積剝落(長了藤壺,第二太平洋艦隊的幽靈在慈祥地看著德華人)的嚴重質量問題。由於缺乏耐火塗料和阻燃電纜,每一艘艦要等好幾個月,主機故障咱國內媒體說了不止一次。另外,去年有關船體右傾、雷達狀態不穩定、水處理系統汙染、食品冷藏系統散熱和斷電問題甚至動力控制系統軟體故障這一系列故障不斷的報出來,蒂森克虜伯說2018年在首艦上解決所有問題,這話誰信誰就是圖樣圖森破。

    德國國內的政治派系和媒體此前已經快喊出不要F125了,如果德國海軍敢說把不萊梅這樣的船全換成F125,那簡直是準備當德意志民族罪人的節奏啊。

  • 2 # 浩漢防務論壇

    德國海軍新的F125護衛艦將有能力部署到世界各地長達兩年,然後返回基地,且執行5000小時,這包括在熱帶條件等極端情況。F125護衛艦的主要任務是參加聯合任務,包括以網路為中心的行動中的多國任務。5500噸排水量護衛艦有一個新的隱形設計船體和上層建築,這似乎是基於高度修改的Meko - D型配置。替換護衛艦的F125概念最初是作為一個多角色戰鬥人員,但到2005年,F125的要求是基於對抗不對稱威脅和執行致命和非致命干預的穩定行動的能力。德國海軍宣佈F125將配備地面攻擊系統和空戰點防禦裝置,但不配備聲納。 F125還配備了非致命武器,如水炮和探照燈,用於非挑釁性威懾和防禦,這也使得F-125足以擔任巡邏艦的任務。此外,F125的作戰系統具有開放的模組化結構,允許靈活地適應未來的附加或修改的系統。為了提供戰術資料交換和與其他聯合和組合軍事平臺的高階互操作性,通訊系統、鏈路11、鏈路16和鏈路22被整合到F125指揮和控制系統中,此外,作戰管理系統由OMADA控制檯操作,而且,該控制檯專門為F125設計。 並且,F125護衛艦的自動化程度也很高,每艘護衛艦有兩個船員,人數在105至120人之間,每四個月更換一次。船員人數與上一代護衛艦相比減少了大約50 %,部分是透過高度自動化實現的。護衛艦還容納50名特種部隊士兵及其裝備,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是兩架直升機或四艘快速小艇。並且,護衛艦沒有常規的機載聲納,而是配備了潛水員和游泳者探測聲納來對抗恐怖威脅。護衛艦裝備有360°紅外監視系統,安裝在塔桅的前表面,位置略低於空中和地面搜尋雷達。

  • 3 # 金魚缸

    因為美帝要一家獨大,對歐州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英法德意土奧(地利),嚴控打壓各種手段百出。把前蘇聯及集約國製造與北約矛盾,兩鬥相殘,高調提供保護傘,暗地又拆臺,挑起內鬨,鼓吹軍工實戰化,每場戰爭都由美扯頭,那只有美國武器按美指揮,其它只能當小弟,一場戰爭下來,就只有美國武器好賣了,法國陣風比F16.15效能都好卻不好賣。F125下場相同。

  • 4 # 利刃號

    大船裝小炮也就算了,建造質量還有問題,缺錢的德軍會大量建造F125才有鬼

    F125型巴登-符騰堡級護衛艦

    在傳統上,“德國製造”這四個字一向是和品質優良連在一起使用的。不過,恐怕在近幾年來這個光環也開始褪色了,F-125型護衛艦恐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在1997年的時候,繼薩克森級之後,德國開始了新一種護衛艦的規劃,到了2006年的時候新艦的開發商被選定,2011年11月2日時,該級首艦巴登-符騰堡號開始鋪設龍骨,到2014年的時候就下了水。結果在去年的時候,居然爆出來新聞,稱這條船因為技術存在問題被德軍打包退了貨,可謂大丟臉面。

    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

    在F-125型護衛艦之前,其實德國還是建造過效能挺不錯的F-124型護衛艦的。這種護衛艦可以配備32單元的艦空導彈垂直髮射裝置,可以搭載24枚標準2中程艦空導彈和32枚ESSM近程艦空導彈。其76mm主炮和兩座四聯裝反艦導彈等其它武器裝備,也基本上達到了我軍的054型護衛艦的水準。不過5800噸的艦身,確實對於護衛艦來講有點大了。到了F-125這裡麼,艦炮倒是擴大到了127mm口徑,可艦空導彈就慘不忍睹了,乾脆就看不到垂髮的影子,僅艦首尾各一部RAM導彈圖個近距離自保了事。而這樣的武器配置,居然對應的是超過7000噸的“護衛艦”艦體(我軍同等噸位的戰艦可是052D),說一聲大船扛小炮是不算過分的。

    F-125型護衛艦的武器佈置

    而就是這麼一條護衛艦,居然也要開出平均5.5個億歐元的單價來,還說什麼比其它國家的新型防空艦(2014年估計單價6.5億歐元)廉價得多(砍了一個億就乾脆把防空能力給砍沒了,當然“廉價”)。對本來就缺乏經費的德軍來說自然是難以忍受的:因為缺錢,德軍的戰機普遍可用的不到三分之一,坦克不到一半,甚至在演習的時候都有用塗黑的拖把杆子假裝是炮管——然後MEKO居然為一條排水量七千噸火力配備卻和056一個檔次的護衛艦開出這樣的高價。在這個前提下F-125的首艦還技術故障不斷,德軍只是退貨真的算心平氣和了。

  • 5 # 土豆也是主食

    一國的戰略是對裝備需求的誘因。經濟科技是武器裝備的基礎。冷戰後,歐洲只面臨極端主義的威脅,整體安全壓力比冷戰時期要好很多,所以各國紛紛裁軍。到德國,德國現在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也無確保海上商路的迫切需求,這就造成國家對先進海軍裝備不怎麼需要(這裡指國家,不是軍方)再加上現在經濟不太好,能下水服役已經不錯了。

  • 6 # 加特林快評

    F125巴登-符騰堡級護衛艦,在定位上有嚴重問題,使得無法大量建造。

    這一護衛艦的原始設計,是冷戰結束後德國國家海軍發展新艦艇的典型思想的反映。

    蘇聯解體後,原本東方陣營強大海、空、潛艦威脅突然消失。後冷戰初期西方海軍規劃的新艦,都著重於對應低強度衝突、人道援助、穩定區域局勢等任務,對於傳統正規作戰則沒那麼重視。

    然而,為了低強度維穩任務而設計建造F-125這樣的大型主力水面艦艇,日後在德國內部引發越來越多爭議,認為這並非恰當的投資。而2010年代俄羅斯經濟與軍事復甦、2014年烏克蘭政變後突然佔領克里米亞,使得西方國家重新重視俄羅斯的軍事威脅。 在這種局勢演變下,F-125雖然排水量較大、成本水漲船高,設計上卻沒有預留足夠的空間來強化武器(例如加裝垂直髮射系統、增添標準SM-2/ESSM防空導彈等),顯得不合時宜。

    德國軍事專家認為,F-125的防空武裝薄弱,而且根本沒考慮反潛能力(缺乏艦載魚雷發射系統,並只配備近距離使用的水雷迴避/障礙物聲納),不足以應付俄羅斯日益增強的反艦導彈與水下正規威脅。

    冷戰時代西方通用驅逐艦普遍以反潛為主要任務,然而F-125未配備任何艦載反潛武器(主要靠反潛直升機投擲魚雷),而且只配備固定式聲納而沒有拖曳陣列聲納,也沒有可以搭載防空、陸攻飛彈的垂直髮射系統。

    F-125護衛艦原始設計的一個目標,是能在儘可能精簡的人力編制下(人員編制幾乎只有前一代的F122布萊梅級的一半),在海外部署很長時間,執行大量瑣碎的維和反海盜等任務。

    但是,自動化裝置雖然能取代常規性、重複性的人力工作,然而與作戰相關的崗位必須編制足夠而合理的人力。例如幾項關鍵作戰機能必須設定足夠的戰位,而不是讓少數值班人員一心多用,在戰鬥中才能有效因應威脅、即時對應突發狀況。

    萬一自動化裝置故障或因戰損失效,過於精簡的人力將難以繼續維持船艦運作,或進行消防、損管、堵漏等活動。

    此外,如果人力過於精簡,就需要複雜而廣泛的各類自動化監控裝置,相關軟硬體的可靠度要求極高,才能確保長時間正常運作,而這本身就是很大的工程挑戰。

    21世紀以來各國海軍都在嘗試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人力,就發現人員平均工作值勤時間增加、工作性質複雜化,結果加劇了人員疲勞、壓縮休息與訓練進修的時間,不僅長期而言不利於個人發展及維持士氣,更會因疲勞而增加犯錯肇事的機率。

    例如,美國海軍LCS濱海戰鬥船艦初始規劃的人力編制過於精簡,服役以來就發現最初的設計不切實際,人員休息時間被壓縮(睡眠時間只有六小時)。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四艘LCS在短短九個月先後發生推進系統故障,其中多次涉及人為疏失,這些都與LCS過於精簡的人力使人員工作負荷太重、訓練受到影響有關。

    F-125在大幅精簡人員編制的情況下,卻要求長時間部署在遠離本土、基地的外海,人員生理疲憊與士氣問題顯然會更加嚴重。

    基於以上原因F-125護衛艦並不適合大量裝備,德國海軍只能依靠F-124等戰艦挑起重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中,哪個英雄最容易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