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玫瑰裡的花蕊

    我認為家庭美德,首先家人要和睦相處,尊老愛幼,互敬互愛,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全家擰成一股繩,創造美滿的幸福家庭!

  • 2 # 全盛期女孩

    長輩以身作則為後輩做表率,關心後輩成長,用心哺育與教導其成人;父母默默無聞不求回報的為子女付出;兄弟姐妹們相親相愛,團結互助,不勾心鬥角,爭奪父母留下的好處或利益;兒女孝敬父母,設身處地的為父母考慮減輕父母負擔,並讓父母在晚年頤養天年,過得愜意舒適。

  • 3 # 四川唐姐

    家庭美德的主要規範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尊老愛幼

    中國自古以來就倡導“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形成了尊老愛幼的良好家庭道德傳統。誰不孝敬父母、善待子女,誰就會被世人唾罵為“缺德”,情節嚴重的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老愛幼,不僅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法律義務。

    尊老的基本要求是贍養。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偉大、無私的。為了撫養和教育子女,父母總是傾注全部心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做子女的當知報答,而且無論如何也是報答不盡的,況且我們每個人也都會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所以,贍養老年父母,是子女必須承擔的法定義務,也是社會主義家庭美德的起碼要求。我市湧現了一大批悉心照料老人的先進典型,特別是“天天理髮店”個體戶陳彩英多年如一日義務照顧孤老沈錫章,被傳為美談。但是,也有極少數家庭,子孫錦衣玉食,老人無人贍養,有的還硬把繁重的家務加到老人身上,有的甚至想方設法索要老人錢財,並且認為是天經地義的,與前者相比,就顯得太“缺德”了。有的家庭儘管在物質生活上承擔了贍養老人的義務,但是對長輩缺乏愛心,冷冰冰地擠出點錢便一了百了,不聞不問,使父母“端著碗不覺飯香,用到錢心感隱痛”。做晚輩的要多與老人交流、溝通,除照顧他們的物質生活外,還應在精神上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體貼,使他們充分享受天倫之樂,特別是對喪偶或離異的長輩。

    婆媳矛盾,是一些家庭中的老大難問題。我們常常可聽到“婆婆難當”、“媳婦難做”、“十對婆媳九不和”的感嘆。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婆媳關係還是處理得很好的。婆媳關係的融洽需要雙方努力,兒媳應真心實意地孝敬婆婆,婆婆也要實實在在地疼愛兒媳。雙方以誠相待,是婆媳相處得好的關鍵。媳婦要多與婆婆講講知心話,從老年人的心理角度多為婆婆著想;婆婆也應理解媳婦,多從年輕人的心理狀態考慮問題。一旦發生矛盾,婆媳雙方要多作些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婆媳間產生矛盾時,兒子(丈夫)要積極主動地做好調解工作,既要幫助母親瞭解媳婦,又要幫助妻子理解老人,這樣,矛盾自然會得到妥善解決。

    愛幼要講究藝術。普遍存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俗話說:“嚴是愛,寵是害。”對子女愛護過度的現象,特別是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家庭,獨生子女好似“小皇帝”,捧在如果一味嬌慣寵愛子女,無原則地迎合、滿足孩子的要求,就會使子女形成任性、放縱、驕橫、自私、冷淡、孤僻、怕失敗、怕挫折等不健康心理素質,影響孩子的成長。因此,對子女應當做到愛和嚴相結合。當然,嚴格要求並不等於體罰。有的家長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必須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啟發誘導孩子糾正錯誤,改正缺點,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指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女子和男子人格獨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權力,負有同等的義務。要摒棄“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使家庭中的男女享有教育、就業及財產等方面的同等權利。特別是在生育觀上,要真正做到“生男生女都一樣”,切勿生兒子興高采烈,生女兒懊喪不已,甚至溺棄女嬰。要實現男女平等,當然需要男性的理解、支援和尊重,婦女自己也應當努力做到“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要擺脫傳統女性角色的束縛,自我確立生活目標,自我選擇生活道路,自我駕馭生活航船,自我主宰個人命運,以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去學習、去拼搏、去創造,實現自我,做一名既是“生活主人”、又是“事業強者”的時代新女性。

    夫妻和睦

    夫妻是家庭關係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夫妻關係應以平等互愛為基礎。夫妻之間不存在誰侍候誰、誰主宰誰的問題,“大男子主義”、“妻管嚴”等傾向,都是要不得的。許多家庭夫妻不和,實際上都是由一些“小事情”引起的,例如一方很少做家務或根本不做家務,或者一方在家務事上很少與另一方溝通等。作為夫妻,應該努力做到互敬、互愛、互信、互幫、互諒、互讓、互慰、互勉。

    離婚率持續上升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婚姻自由固然是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則。但是,如果把婚姻自由看作可以輕率地結婚和離婚,這是十分錯誤的。那種朝三暮四、喜新厭舊,對妻子(丈夫)、子女和社會不負責任的所謂“自由”,是不符合我們所說的婚姻自由原則的,必須堅決反對。

    要保持夫妻和睦,還必須不斷鞏固、培養夫妻之間的感情,使愛情之樹常青。有的夫妻結婚以後,發現身邊的配偶與理想中的丈夫(妻子)大相徑庭,因此夫妻感情日益淡薄,繼而發生“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的感嘆。其主要原因是夫妻間對婚姻、對對方的期望值過高。期盼婚姻永遠像愛情故事一樣充滿浪漫是不現實的,日常生活是平淡瑣碎的,男女雙方經過戀愛浪漫期之後步入婚姻組成家庭,應學會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鞏固、培養感情。要在互相適應對方的同時,經常尋找夫妻雙方都感興趣、都願為之努力的共同點,使兩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標,使家庭生活生動、活躍起來,充滿活力和樂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婚姻枯燥、乏味,“婚姻危機”也就很難出現了。

    勤儉持家

    勤儉持家,是中國家庭的傳統美德。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勤儉持家的格言,如“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儉以養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等。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市絕大多數家庭生活已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但是我們仍應該珍惜勞動果實,繼承和發揚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

    勤儉持家並未過時,我們所說的勤儉持家是以“量力而行、量入為出、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為原則的。勤儉持家就是要精打細算,科學合理地安排家庭經濟生活,避免浪費。勤儉持家就是要樹立具有現代文明的消費觀。第一,不盲目攀比,不追求高消費。在堅持量入為出原則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生活消費特點,適度的“超前消費”也不為過。但是,切忌盲目攀比,追求不合實際的高消費,“別人有汽車,我家也得有”,“別人有別墅,我家也要有”等思想要不得。第二,適當增加精神消費的比重。如今有一些家庭,各式家電一應俱全,居室裝修得富麗堂皇,就是看不到報刊、書籍。單純考慮物質上的滿足容易引起精神上的空虛。在物質條件得到基本滿足之後,我們應該及時調整消費結構,把精神消費提到重要地位,把一部分資金投放到購買書籍、家庭成員繼續教育上,以豐富家庭文化生活。

    鄰里團結

    良好的鄰里關係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等各方面都大有益處。中國勞動人民一貫重視鄰里關係,民間流傳著許多名言,如“鄰里好,賽元寶”、“遠親不如近鄰”等。“孟母三遷”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然而,人們發現,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們與世界各地人民的聯絡越來越近,相反,與自己對門而居的鄰里關係似乎越來越遠了。現實生活中特別是在城市,住在同一小區、同一幢樓,相互之間不瞭解、不熟悉的人並不少,有的甚至對門對住了好幾年,也不知鄰居姓甚名誰、在哪裡工作,真可謂“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固然,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現代家庭的生活方式、休閒方式等發生了很大變化,鄰里關係面臨許多新情況。特別是城市裡的樓房越蓋越多、越蓋越高,不少家庭告別平房和大雜院搬進了設施齊全的單元住宅,客觀上也給改善鄰里關係帶來諸多不便。但是,我們仍可以根據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建立良好、新型的鄰里關係。

    加強鄰里團結,建立良好的鄰里關係,著重要做到“四互”:

    互尊就是要尊重鄰居的人格,尊重鄰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切忌搬弄是非。還要尊重鄰居的合法權益,如看電視、聽音樂、唱卡拉OK等聲音要適當,澆花、養鳥等不要給鄰居帶來麻煩。

    互助要破除“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舊觀念,視鄰里的事情如自己的事情,視鄰里的困難為自己的困難,從小事做起,積極主動地為鄰居做好事,例如,收撿好鄰居晾曬的掉在地上的衣服,扶老人或小孩上樓梯,協助鄰居換煤氣罐等。另外,還要主動搞好公共區域的衛生工作。有的家庭內部裝潢像賓館,一塵不染,樓梯過道垃圾成堆,不堪入目,曾人有戲曰:“進入家門要赤腳,出了家門要跳腳”,這與現代社會文明顯然是極不相稱的。

    互讓鄰里之間長時間相處,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一旦因生活瑣事發生了矛盾,雙方都不必斤斤計較,要講風格、講謙讓,能解釋的就解釋清楚,不能解釋的就讓一步,互相讓一讓就過去了。鄰里相爭往往是進一步“狹路相逢”,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我們以“讓”字去調劑鄰里關係,就一定能使鄰里和睦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瓦特發明了什麼關於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