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很多人都說赤壁之戰的總指揮是諸葛亮,但也有人表示總指揮其實是周瑜,你怎麼看?
12
回覆列表
  • 1 # 北門猿

    非要找一個總指揮的話,那是周瑜。不過無論如何沒諸葛亮什麼事。

    (但就算是《三國演義》裡,總指揮仍然是周瑜啊,諸葛亮不過是個客座參謀。也不知道某些人咋看的書……)

    陳壽寫《三國志》,把魏蜀吳三國分開寫,這樣有一個意外的好處,就是對於同一件事,兩個(或者多個)勢力的說法未必一致,從中可以窺見各方的態度。

    赤壁之戰東吳是主力,又是贏家,因此關於此戰的記載最為詳細。各種記載,都說是周瑜和程普為都督,率軍對抗曹操。

    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

    ——《吳主傳》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

    ——《周瑜傳》

    但周瑜當時的地位高於程普。《江表傳》說:

    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

    既然是“容下”,那程普地位必然低於周瑜。

    而且赤壁之戰的實際指揮也是周瑜在做,程普傳裡啥也沒有……

    那麼,就像我一開頭說的,要找一個總指揮的話,周瑜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但是且慢,剛才說過,各方看待事物的視角未必相同。《武帝紀》是這麼說的: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曹操的對手變成了劉備,這裡面沒孫吳什麼事了。

    最可氣的是《山陽公載記》:

    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

    連燒船的功勞都歸了劉備了。

    蜀漢這邊的說法呢,也是周瑜和劉備併力對抗曹操,不過先後次序顛倒了一下,這也很正常。《先主傳》寫:

    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併力,㈡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諸葛亮傳》的說法:

    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

    《關羽傳》又說得好像劉備是主力,周瑜是助手:

    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

    總之綜合孫劉兩家說法,可見在赤壁之戰中,兩家都出了力。並且時常提到“併力”,那麼兩家應該是聯軍的關係,互相保持獨立,不存在一個總指揮。

    在孫權方面,周瑜是當然的最高指揮官。但——想當然——他應該指揮不了劉備軍隊。

    至於曹操方的記載,為何說和劉備交戰,只能推測。可能因為赤壁之戰的緣起,是曹操下荊州,追擊劉備,所以才這麼寫吧。

  • 2 # 暖言一句三冬暖

    竟然有人問這種問題嗎,,,哎,嗚呼哀哉啊,就算通俗演義裡也很明白吧,雖然各種黑公瑾歌頌孔明,但依然沒有泯滅點周公瑾的雄姿英發,首先遵循歷史,,,赤壁之戰前諸葛亮確實舌戰群儒,一張嘴把東吳以張昭為代表的的一群老臣說的無地自容,足以見得諸葛亮的外交才能,足可以與古之藺相如相比,有辯才,功勞是促成孫劉聯軍,不過這裡又有點誇張,人家東吳的事情,你說的再明白,也無法左右人家的意志,道理不用講,所以魯肅(東吳第二任都督)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當時的都督周瑜更是如同官渡時的荀彧郭嘉,有必勝的把握,給足孫權信心。之後就沒諸葛亮的事兒了,再說演義,借東風借箭把孔明先生刻畫的如妖魔一般,可嘆人家一生鞠躬盡瘁,真君子,諸葛一生嚴謹無奇謀,軍事領域治軍練兵頗有建樹,打仗有點春秋禮戰的意思,記得有人說什麼為什麼劉邦打下天下而劉備沒有,韓信是打仗的奇才,而諸葛亮不是,好事者不用拿北伐說事,魏國當時是有兩大戰場的,演義否定東吳存在,歷史不會否定。再就是魏國還有曹氏與士族的內部戰爭

  • 3 # 君山話史

    赤壁之戰,自始至終,都是東吳軍隊主導的,劉備只是助攻。

    烏林之戰是赤壁之戰的前哨戰,曹操與周瑜首度交鋒。由於曹操不習水戰,首戰不利。為了解決北人暈船的現象,曹操把戰船相連,首尾相接,這樣就如履平地了。

    在東吳一方,黃蓋針對曹軍的佈局,提出火攻之戰術。但是,要怎麼打呢?要焚燒曹操的戰船,用火箭是沒有用的,火太小,一下子就會被撲滅。勢必要使用火船靠近,但是要靠近敵方艦隊,顯然不容易。於是周瑜與黃蓋策劃了一個詐降計劃。

    黃蓋炮製出一份詐降書,派人交到對岸曹操手中。曹操看了信後,心中有所懷疑。他決定從信使身上下手,旁敲側擊,詳加察問。信使一一回答,滴水不漏,無懈可擊。曹操最後認為,雙方實力懸殊,敵人前來投降實屬正常。

    此時黃蓋正做火攻的準備。他把蒙衝戰船改造為火船,一艘蒙衝戰船比一艘火船要大,燒起來更猛;二來要作出投降的樣子,當然不可能搭乘火船。經過改造的蒙衝戰船有數十艘,船內堆滿木柴、乾草,灌進膏油,然後用帷幕遮住,以免被曹操窺破,船上還升起牙旗,看上去像是一艘真正的戰船,其實只是一艘經過偽裝的大火船。每艘大船後面還拖著幾艘小船,這是逃生用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在《三國演義》中,有草船借箭、孔明借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故事,這些畢竟是小說,不能當歷史來看。

    周瑜確實是要等待東風的出現。所謂的東風,實際上是東南風。中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一般是西北風,而夏季盛行東南風。只是時值農曆十月,這是已是冬天,主要風向是西北風,而不是東南風。也就是說,風向對周瑜是非常不利的,偏北風要多於偏南風。倘若在偏北風下發動火攻,那麼火勢將向南蔓延,不僅不能重挫曹操船隊,甚至可能毀了東吳水師。

    因此,一旦風向轉為東南風,必須堅決、快速地投入戰鬥,否則誰也不會知識風向什麼時候會逆轉。可以肯定的是,東南風持續的時間,一定不會很久。

    起風了。

    東南風。

    必須馬上行動。

    黃蓋把數十艘改裝為火船的蒙衝戰艦集合起來,掛上自己的旗號,向江心奔去。到了江中時,黃蓋下令把風帆升起,此時風力正勁,揚帆的蒙衝戰艦行進速度更快了。此時黃蓋讓戰船上的眾兵士衝著對岸大喊:“我們是來投降的。”一時間,喊聲震天。曹操兵營計程車兵們聽說東吳人來投降了,誰也沒做戰鬥準備,大大紛紛探頭觀望,指指點點,談笑風生。誰也沒懷疑這將是一場輕鬆的戰爭,這不,敵人不戰而降了。

    蒙衝戰船離曹操艦隊越來越近,此時黃蓋親率的十艘大船行在最前面,後來還有一二十艘。大約距曹營兩裡時,黃蓋手持火把,把上了膏油的木柴乾草點燃,然後迅速撤向小船。很快,數十艘船變成數十座移動的火堆。東吳士兵棄了大船,大船在風力的作用下仍慣性前行,直衝向停泊在北岸的曹操艦隊。

    那些看熱鬧計程車兵一下子傻了眼了,誰也沒想到他們迎來的不是投降的東吳士兵,而是一艘艘如烈焰沖天的火船。明明看到火船漂過來,卻怎麼閃躲呢?自家的船,左右相貫,首尾相連,根本不可能拔碇而走,只能眼睜睜看著火船撞上來。

    曹操亦不禁大叫道:“不好,中計了。”

    可是已經遲了,悲劇不可避免了。

    所有的戰船都是木製的,被熊熊之火一燒便著,加上東南風的助力,一艘接一艘地燒起來。許多士兵被活活燒死,還有許多人跳入冰冷的江中,不是被掩死就是被凍死。不僅如此,火勢還蔓延到江岸,把曹軍設在江邊的大營也燒個精光。大家都知道,在火災中,很多人不是被燒死的,而是被煙薰死的,所以跑得慢的人,即便沒有引火上身,也可能斃命。

    周瑜可不會僅僅滿足於一把火。

    他早已有安排。在火燒曹營的同時,他已經集結了一支精銳部隊。曹操的軍隊是從西向東進軍,逃跑時定會向西逃竄。此時曹操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制止軍隊的潰逃了。周瑜立即出動水師,向西挺進,截擊曹軍。

    周瑜以輕型戰船從水陸追擊,而劉備也把關羽的精銳部隊投入戰鬥。原來已經混亂不堪的曹操大軍,完全失去戰鬥力,一路棄屍累累。這時曹操的艦隊已經覆沒,他已經不能沿長江北岸撤退,否則只有被周瑜追著打的份。他挑選了一條狹窄難行之路以擺脫追兵,這條通道就是華容道。

    當然,歷史上的華容道不曾發生過關羽釋曹操的故事。

    但華容道還是成為曹操的心頭之痛。

    這條華容道不僅狹窄,還有大片沼澤地,泥濘難行。十餘萬大軍進了這裡,幾乎沒辦法通行。更糟的是,天公不作美,竟然狂風大作。莫非一代梟雄曹操就要被困死在這荒郊野嶺麼?曹操自然不肯束手待斃,無論代價多大,都要想法子突圍才行。他下了一命狠命令,以老弱殘兵開路,讓這些人揹著薪草填平沼澤,為後續部隊鋪路。這些戰士本來就體力不支,不小心就陷在沼澤中,更慘的是,在他們後面騎兵們的馬匹幾乎失去控制,一旦落入沼澤中,便胡亂踩踏,造成大量的傷亡。

    而周瑜與劉備的追兵還要不停地騷擾、追殺。曹操且戰且退,兵敗如山倒,一直撤到南郡,方才依城固守,總算可喘一口氣了。

    在赤壁之戰整個過程中,曹操軍隊被燒死、淹死、殺死以及餓死、病死、被踩踏死者,人數超過一半。曹操自稱有八十萬人馬,而周瑜的估計是二十三、四萬。保守算來,曹操軍隊死亡人數超過十二萬人。這在曹操軍事生涯中,是從未有過的大敗戰。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會戰,也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之所以經典,在於對手是偉大的曹操。有偉大的對手,才有偉大的傳奇。這一戰也成就周瑜一代名將的美名。“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此役打破了曹操一統天下的美夢,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礎。在此之前,曹操橫行北方,摧強折銳,所向無敵。他挾中原雄兵猛將、驅荊州降兵,以雷霆霹靂之勢,直取江夏、進窺東吳,但卻遭當頭一棒,擴張也嘎然而止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祭爆盆最簡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