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皇家橡樹1972

    希特勒認為 拿破崙時代的戰爭怎麼能與他的“坦克集團軍閃電戰”相比?拿破崙也確實不能同希特勒相比!拿破崙皇帝時代的戰爭,武器裝備、部隊的機動效能、後勤保障,這三大戰爭要素與“希特勒兵團”相比是非常原始的,火器主要是前裝彈槍和前裝彈炮,發射速度很慢、火力持續性、密度都很低!估計一個班的德軍“擲彈兵”可以在幾分鐘內就能消滅一個連“高盧火槍隊”!還有就是拿破崙軍隊機動性也差,基本上是徒步行軍,大部隊每天行軍10㎞已經是非常快了!

    圖片上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坦克部隊正在推進,一個軍每天往前突擊15–25㎞。

    而“希特勒軍團”雖然有有些騾馬運輸,但是整體是摩托化和機械化行軍,人的雙腿怎麼能和輪子和履帶去比速度?德軍1941年6月22日從波蘭邊境開始到9月30日才打到莫斯科城下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摩托化、機械化尚且如此,徒步行軍機動性就更差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這是古代戰爭總結出來的真理!也就是我們現代說的後勤保障,拿破崙時代將要進入“近代化”, 勤務保障對比於古代有進步,但是後勤仍然非常原始!軍隊糧食、被服、鞋帽……等這些物品沒能實現全軍統一化和制式化!並且戰線很長,僅憑騾馬馱負不足以為幾十萬軍隊提供後勤保障!

    雖然希特勒軍團也飽受嚴寒、運輸線不暢之苦,但是550萬東線軍團除了準備不足、被圍困外,基本沒有出現彈藥缺乏、官兵長期忍飢挨餓的狀況。

    而希特勒認為,德軍在西歐發動的“閃電戰”和自己掌握著當時最現代化的戰爭機器,對比於拿破崙時代那種原始軍隊 有戰勝蘇聯並且奪取莫斯利的能力,所以他才發動了對蘇聯的戰爭,因為,地理和路途的遠近對於現代戰爭來講已經變成次要因素!

  • 2 # 國際觀察員

    表明上看,二戰時希特勒“不識好歹”先攻擊了蘇聯,但實際上,若德國不進攻蘇聯,會面臨更嚴重的損失:

    (1)蘇聯和德國一直在明爭暗鬥,1939年爆發的蘇芬戰爭,便是因為芬蘭和德國走得太近引起的戰爭。蘇聯經多個“五年計劃”,軍工強大,不會坐視德國吞併整個歐洲。希特勒也明白德國和蘇聯的戰爭是遲早的問題。

    (2)德國閃電戰襲擊蘇聯之前,蘇軍也在西部前線擺下了大量軍備,並已經做好襲擊德國的計劃,只是所計劃的時間比德國慢了幾天!若不是老早做了戰爭動員,蘇聯如何做到只用了八天時間就徵集了530萬人入伍?

    (3)蘇軍當時剛經過大清洗,中上層軍官損失殆盡,軍隊裡滿滿是透過政治運動上位的“偽軍官”,應變能力差,正好趁你病要你命。希特勒早有預言:“進攻蘇聯就像往一座爛房子上再踹一腳而已。”

    (4)德國海空軍比不上英國皇家海空軍,相比於死磕仍然是日不落帝國,擁有小半個世界的英國,打蘇聯顯然更加划算。

    (5)德國的機械化部隊確實厲害,但高度依賴石油,進攻蘇聯可以奪取蘇聯的巴庫油田以戰養戰,方可和擁有小半個世界的英國打接下來的消耗戰。

    別看後來的蘇聯那麼強大,英國那麼弱小。在當時的世界裡,英國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老大,而新生的蘇聯並沒有顯得有多強,畢竟剛打完的蘇芬戰爭裡,蘇聯連個小小的芬蘭都沒辦法徹底制服。希特勒的失誤也在於此,壓根沒想到蘇聯工業的發展如此快,人口動員能力如此之強,在損失巨大的情況下依然頂住了德軍的進攻。

  • 3 # 靜夜史

    這個問題沒有必然關係,就好像明明知道白江口之戰慘敗,從北韓半島為跳板挑戰中原王朝是找死,但日本仍然在明朝進行了再一次的嘗試。因為一旦成功,之前的所謂經驗就會成為不值一提的過眼雲煙。

    那麼,希特勒僅僅是在賭博嗎?“靜Yes”認為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1、時代不同了,德國有優勢

    希特勒雖然狂妄,但是對於蘇聯,希特勒是謹慎的。

    但是希特勒也知道,二戰時的德國已經和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完全不同了,拿破崙時期,法國從封建主義直接跳轉過來,國內本來就不安穩,而且在1807年,拿破崙進攻西班牙失利,導致盟國紛紛離心。最要命的是,當時的歐洲大部分地區還是封建時期,他們被法國強迫拉入資本主義世界,也就是說拿破崙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瘋狂輸出者,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勢必要同拿破崙形成激烈對抗,一旦拿破崙軍事上失利,這些被征服的地區就會迅速分崩離析。

    而希特勒不同,此時歐洲都是資本主義社會,不存在新舊制度的衝突。希特勒鼓吹日耳曼優秀論,煽動德國的民族情緒,使得德國內部空前統一。不僅如此,因為蘇聯的欺壓,德國得到了幾個鐵桿盟友,包括芬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這些國家在進攻蘇聯時作用巨大。

    而且,拿破崙從歐洲最西端長途跋涉到東歐,和希特勒一步跨入蘇聯,感覺是不一樣的。

    最重要的是,此時的德國逐步突破凡爾賽體系,依靠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積累,能夠在技術上碾壓英法和蘇聯,這是希特勒的自信所在。此時的德國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對蘇聯進行了較長時間的戰爭準備,希特勒認為,德國徹底擊敗蘇聯不在話下。

    2、時代雖在變,目的都一樣

    拿破崙為何要進攻沙俄,目的就是稱霸歐洲,如果可以,還將稱霸世界。而沙俄,就是阻礙拿破崙稱霸歐洲的最大絆腳石。

    所以只有擊敗沙俄,才能鞏固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才能徹底在歐洲稱霸,所以拿破崙要征討沙俄,希望畢其功於一役。

    而希特勒也一樣,在輕鬆消滅法國,掃平西歐、北歐各國後,希特勒的對手就剩下一個,那就是東方的蘇聯。

    希特勒的目標是稱霸世界,所以更需要消滅蘇聯。

    除此之外,和沙俄時代不同的是,此時的蘇聯實行的是共產主義制度,且蘇俄成立前期曾不斷對外輸出革命,和德國的資本主義形成水火不容的態勢。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蘇聯迅速出兵波蘭東部,蘇德成為鄰國。蘇聯的動作讓希特勒既興奮,又焦慮。這樣的條件下,即使希特勒不主動進攻蘇聯,蘇聯也會找機會主動和德國開戰。

    所以,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先下手為強。

    所以,開戰不是打不打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開戰的問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4 # 王祖蔭1

    希特勒志大才疏,全無政治家和早隊統帥素質。俗話說,鬧場容易當家難。納粹鼓動民族主義情緒煽動民眾得勢,並無真正的建國方略。東征西討得勢後腦袋發脹,希聽不進高階將領不同意見,想奪取烏克蘭(糧食,及南高加索(石油),以維持戰爭消耗,這一點和倭寇向英美開戰一個模式。

  • 5 # 謝金澎

    每一個想要創造歷史的人,都會有過度自信甚至自戀的情結,希特勒就更不用說了,屬於病態的自戀。這也就是他會認為日耳曼民族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優秀種族,再無別的民族可以比擬的原因。

    自從希特勒開始他的征服旅程以來,德軍的先進機械化部隊配上希特勒的閃電戰,橫掃歐洲,所向無敵,無人能擋。這個時候希特勒充滿野心的目光早已開始俯視全球,自感再無對手。他盡然設計了三個月拿下有著兩千多萬平方公里領土的強大蘇聯,這種時候他已經在一帆風順的攻勢中,一一輕易實現的設計中忘了歷史。

    因為曾經橫掃歐洲的拿破崙的無敵法蘭西早已經被他輕鬆踩在了腳下,那麼拿破崙做不到的希特勒一定能夠做到,也一定要做到。因為他是要開創歷史,而不是模仿歷史,更不是畏懼歷史。

    而且在他的戰爭設計中,6月10日開戰,三個月拿下蘇聯,也就是10月前結束戰爭,剛好避過嚴冬,不重蹈拿破崙的覆轍。從剛開始的戰爭程序來看,希特勒的計劃似乎沒有太大問題,假如沒有斯大林格勒的殊死抵抗和反擊、假如希特勒不過度自戀非要在斯大林格勒死磕而是繞過斯大林格勒,雖然三個月拿不下蘇聯,但是歷史真的有可能改寫。

    希特勒最終折戟沉沙於莫斯科,應該說法國也做了貢獻,假如法國的抵抗激烈一些,假如希特勒在法國艱難取勝,他就不會對德軍、對自己的能力過度自信,而不會匆忙去攻打蘇聯,也就不會有最後兵敗身死的可恥下場。

  • 6 # 毒刺劍客

    希特勒的崛起是那個特殊時代造就的,被仇恨刺激的已經快要沸騰的德意志人民迫切需要一個強勢的領袖帶著他們洗刷恥辱,因為時代原因,盜世奸雄希特勒不失時機的出現了,於是納粹德國走上了擴張侵略的不歸路。

    膨脹是人很難克服的心態,尤其是得意之時更容易膨脹。希特勒悄悄的避開《凡爾賽條約》,暗地裡擴軍備戰時是冒著很大風險的,畢竟強敵環伺,一旦激怒英法,納粹政府將被推翻。在進軍萊茵蘭地區時希特勒仍然顧慮重重,只派四個步兵連隊前往試探,而且嚴令一旦遇到他國軍隊立即撤退,英法的軟弱讓希特勒再次得逞了。

    希特勒羽翼豐滿後就開始閃擊波蘭,39天干掉法國,半年滅掉歐洲14國,當法國政府宣佈投降時,驚人的戰績讓希特勒開始膨脹了,膨脹到目無對手,膨脹到深信德軍可以在半年內掃平蘇聯,所以德軍連過冬的衣物都沒有準備,因為冬天來臨前戰事就可以結束。實際情況是,戰爭巨人拿破崙兵敗莫斯科,盜世奸雄希特勒同樣兵敗莫斯科,戰鬥民族連續兩次教會了侵略者怎麼做人。

  • 7 # 蘇勇21

    當時的情況,德國不主動進攻蘇聯。那蘇聯一定聯合英美,進攻德國,德國死的更快。蘇聯,德國都是大陸國家,競爭大於合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般明星都用什麼手機啊,比如成龍劉德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