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亦文亦物
-
2 # 棗莊風物
琉璃,一種用鋁和鈉的矽酸鹽化合物燒成的釉料。古建築中多用於瓦片,就是一種比較高階的古代裝修材料。也就是所說的琉璃瓦。去過南京中山陵的都知道,主體建築的上方藍色的瓦片就是琉璃瓦,能賦予建築更深層的含義。
-
3 # 福自福地來wjf
瓦:是古代人的發明創造。西周時已有瓦的出現。它是人們蓋房用於房頂遮雨擋風取暖避暑的價值產物。
瓦分多種,均為陶泥做成。有亞弧形瓦,有直板瓦,有帶勾瓦,有接椽瓦,有脊頭瓦。而最好看最漂亮的瓦當屬琉璃瓦。
琉璃瓦最早使用出現在北魏。簡單說,它就是上了釉子的半圓筒形的高階陶瓦。比普通瓦堅固,防滑,耐磨用。當年,馬可波羅來中國看到金光閃閃的琉璃瓦,還以為是華人是用金子做的屋頂呢!
琉璃瓦最早使用於宮殿,到了明清,道觀寺院也開始沿用。
在古代,琉璃瓦是一種等級的象徵。黃色,金黃色,木紅色為一級用色,只用於皇家宮殿,佛寺道觀和孔廟等。青綠色為二級之用,適用於王府官邸等。黑灰色為下等,適用於尋常富有的家庭。
還有一種用法,而整個房坡純用黃色琉璃瓦鋪面,而屋脊與一圈接椽純用綠色鑲邊,以求雅氣美觀休閒之象。它消除了純黃有種壓抑的感覺。此種做法多用於皇家花園亭臺樓閣之處是也。
-
4 # 邵葵
在北京常見到的以黃、綠、藍、黑色為主,用於屋頂和牆壁裝飾,黃色用於宮殿,如故宮博物院;綠色常見於牆壁上的裝飾物;藍色用於祭祀場所的屋頂,如天壇,中山公園;黑色用於各種普通的場所。北海和故宮博物院鐘錶館中的九龍壁也是琉璃建造的。
-
5 # 伊閱
談起中國古代的建築物,就不得不提及琉璃文化,它是一種古人建築文化藝術的體現。在歷代的眾多的古房屋建築裡,不乏有各種樣式的琉璃裝飾存在,甚至古代的首飾、杯盤瓶碗等物品均有各種式樣的琉璃款式,琉璃除了美觀之外又被使用在各種建築以及家居裝潢搭配當中,因此算是一種中華建築文化的傳承。
那麼古代建築中的“琉璃”究竟有什麼樣的藝術特色呢?
琉璃一詞原本來自古代的印度語,中國古代又稱之為“瑠璃”,它的成分多數是混合了各種顏料的人工水晶以及玻璃,然後將其置於千度高溫的烈火中燒製練成,成品外形看起來五彩繽紛,晶瑩剔透,猶如流雲漓彩,故稱之為琉璃。然而古代通常把琉璃當做一種建築物的裝飾材料,從北魏開始一直到唐朝年間,琉璃逐漸開始盛行,人們將其融入多種建築的裝飾當中,衍變出各種風格的特色文化,而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琉璃瓦。
中國現存的古代傳統建築是歷史上有力的文明見證者,它們集古人的經驗與智慧於一身,充分體現出當時的人文文化,屬於我中國曆代的文化遺產。在這些古建築當中,又以琉璃文化比較突出,雖然大部分的古建築物在外形架構上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都存著一個相似點,那就是都採用了琉璃瓦當做鋪頂瓦片,所以我們往往在欣賞古代建築的時候,都會看見一排排比較顯眼的琉璃瓦以及琉璃材質的裝飾物。
實際上琉璃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首先廣義琉璃指主要採用了氧化鉛的“釉藥”擦塗之後,再進行素燒,然後再進入釉燒,最終制作成型的琉璃成品。
而狹義琉璃,專門是指用來裝蓋在古建築當中的琉璃瓦件,所以古建築的琉璃製品也屬於狹義琉璃的範圍。另外古人們在建造房屋的牆壁的時候,通常會選用:琉璃磚、琉璃溝滴瓦、琉璃脊、琉璃背脊獸、以及琉璃脊剎等琉璃支票裝飾,並且統稱為琉璃構件。
琉璃顏色之分,古人裝潢在古建築屋頂、牆壁、窗戶、內壁等地方的琉璃構件,一般分為很多種顏色,當中包括有綠色、藍色、黑色、黃色。而古代的皇族建築多采用黃色琉璃構件,王公府第階層則多采用黑色琉璃構件,為祭祀祖宗而建造的古建築則是採用藍色的琉璃構件,期間綠色可以偶爾出現,視情況而定,但是民間百姓的建築如房子樓閣重廟等,會受到一定的封建身份等級的限定,因此不得隨意採用琉璃構件。
根據歷代文獻與古籍中的記載和參考了遺留下來的古建築為依據,得出琉璃製造的技術源於北魏時代。
當時的皇族就已經採用把琉璃瓦蓋在了宮殿屋頂,後來琉璃構件的技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跟提升,所以就開始傳散開來了。
到了唐朝跟宋朝,琉璃製品主要被採用在一些重要的古建築上面,而發展到明朝清朝時期,琉璃構件的採用就越來越普遍了,不但皇室貴族的建築多有使用,就連一些特定的佛塔寺廟也漸漸開始採用。但是歷代的琉璃製品在規格上又不盡相同,宋朝時期的琉璃裝飾品,在規格上沒有形成統一,而清朝的琉璃構件形狀也大小不同,後來才分類出10樣尺寸,但工匠們多數只採用2到9的樣式規格,很少採用第一款跟第十款的規格。
據說琉璃瓦起源於布瓦,屬於布瓦的改良版本,而布瓦做工較為粗糙,用材低廉,成本便宜,屬於是老百姓建造家宅的普遍常用瓦,當衍變出琉璃瓦之後,其在效能跟外觀上就有大大的提升,琉璃瓦不僅擁有五顏六色的色澤,而且有一面沾有釉,導致顯得光滑圓滑不吸水,為此在防水防漏防潮的功能上都強於布瓦,特別是琉璃瓦還能夠有效的防護木質架構建築的房屋,因此琉璃製品就逐漸被皇家貴族廣泛採用。
另外在古代修造建築物之時,能夠採用琉璃構件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琉璃其造價昂貴,且有著很多嚴厲規定,平常人是萬萬不可以隨意使用的。有古籍《大清會典》記載,內容很明顯的註明了,非皇家特許,普通官員大臣與百姓決不能使用琉璃,也就是說只有皇室家族成員的建築物才能使用琉璃。
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紫禁城的建築物,在紫禁城的東面太廟亨殿有東西兩個配殿,位於東面的配殿祭祀著有功勞的親王,西面則祭祀著創下功績大臣,這兩面建築的格局大小根本不同待遇也不同,祭祀西面功臣的燎鑪(爐子)只是一種用素坯製作的爐子,而供奉東面親王們的燎鑪則是採用昂貴的琉璃燒製而成,這兩者的區別已經很明顯,正符合了清朝非皇家特許不得采用琉璃構件的規定。其實如這種皇家專用琉璃的規定,早就在南北朝時代初見端倪,那時的皇宮建築就是多數採用琉璃瓦構件當裝潢飾品,而元朝時期的皇家建築也大量的採用了琉璃構件,具體還可以參考中國明朝的十三陵與九龍壁,這些都屬於古代琉璃藝術的特色代表物。
到了清朝,皇宮建築上面幾乎不滿了各種琉璃構件的裝飾,故宮的殿頂則採用黃色琉璃瓦鋪墊而成,其在太陽的照耀下閃爍著金色光芒,閃閃發光,象徵龍氣的神聖寓意。特別是故宮的祭壇,均採用上不同色澤的琉璃,如月壇採用的是白色琉璃,日壇用紅色琉璃,地壇則用黃色琉璃,天壇就用藍色琉璃,其中顏色的分配可能有著如下代表,天壇祭祀先祖使用用藍色,而地壇代表皇家用黃色琉璃,日壇用紅色代表火紅寓意,月壇代表月亮跟夜晚則用白色琉璃。
除此之外,皇宮中的房頂也設計了各種琉璃物品,有琉璃仿製的龍虎鳳麒麟等動物,還有花蟲魚鳥、草木等琉璃裝飾品,這些琉璃構件均是晶瑩剔透光滑動人,所以給人一種高貴聖潔的感覺,同時也體現出中國琉璃文化的獨有特色。
琉璃文化之所以能影響到中國古建築,有一部分原因是受益於佛教。眾所周知佛教中存在一個西方極樂世界的觀念,另外在東方還存在一個“淨琉璃世界”,又被人叫做“淨土樂園”。無獨有偶,當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正在逢勃發展的時期,也剛好是琉璃被當做建築裝飾品的南北朝時代,估計此時的琉璃文化就跟佛教的“淨琉璃世界”不謀而合,從而得到廣泛的認同跟有力發展。
另外還有一說就是,古代用於欣賞的琉璃製品,主要材質是水晶石跟玻璃等物,放入窯子高溫熔鍊後,形成亮澤通透圓潤的形狀,且看起來空靈純潔,這就給當時人們產生一種空靈的無暇思想,因此就受到了佛教的高度重視,將其視為佛教的七寶之一。
後來,隨著建築業的發展,工匠的熔鍊技術提升,一些燒窯技工們就想到了把琉璃技術融合進來,他們試著在一些泥土磚瓦或陶土的基胎上融入了琉璃材料,放在一燒製後,最終就形成了琉璃建築製品。後來這種琉璃磚瓦,經過不斷的改進就衍變成多種顏色的琉璃構件,從而慢慢的被人們所採用。
回覆列表
古建築知識掃盲:屋頂上的“琉璃”藝術
琉璃,歷來就有兩個解釋,第一是陶瓷製品,第二個是建築瓦用。
第一種,我們就叫的非常隨意,範圍很廣,說的就是素燒的氧化鉛著色的陶器,如漢代的陶樓、明代隨葬法華器,還有五顏六色的玻璃類裝飾物,這都叫琉璃。
今天我們說的琉璃,是專指建築用琉璃。在古代建築上,琉璃的應用特廣泛,從最奪人眼球的琉璃鴟吻、走獸,到精彩繁複的琉璃影壁、琉璃瓦、琉璃脊剎、琉璃博風板,可說是應有盡有,尤其是在山西的琉璃之鄉陽城和介休,我也曾拍過數量不菲的琉璃文物照片。
北魏是琉璃真正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距今有1500多年曆史,唐宋時期,琉璃多用在宮廷建築上,民間罕見,到明清則徹底變得流行起來。
琉璃的色彩很多,一般來說,琉璃顏色的選用是有講究的。
黃色為皇家專用色,民間不可用;藍色是祭祀性建築專用,道觀更多一些;黑色是王府貴族使用,綠色用在佛教寺廟最多,規範最終在清代被統一,變得標準而死板。